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701节

  可能觉得太显眼,又往后退退,退到路边上,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取下背包放在石头上,自己就站在一边观察着这所大学。

  在李龙的眼里八一农学院,也就是以后的农业大学还是很厉害的——当然可能到后来排名不好,但实打实的是解决农业农民问题的。

  当然,他没上过大学,只是在这么猜测着。

  偶尔会有学生或者老师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出入,出入的人也基本上都会看一眼李龙。

  上课期间,里面隐隐约约能听到一些声音,但并不大。毕竟这不是中小学,不需要集体朗诵什么的。

  两世为人,李龙的最终教育学历是初中,所以他对大学还是挺好奇的。

  只不过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所以现下也只是感慨一下。

  二十分钟很快过去,门卫尽职尽责,打开门喊李龙进去。

  “进去后不要乱跑,里面许多学生上课,别影响他们。吴教授办公室知道吧?”

  “知道知道,”李龙描述了一下办公室的位置,门卫点点头,让他进去了。

  管理的还是挺严格的。

  李龙进了校门,虽然对学校里面依然好奇,不过他只是路过的时候左右观察一下,主要还是往吴教授的办公室走。

  快到办公室的时候,李龙看到门是开着的,吴教授并没有在办公桌前坐着,她正在文件柜那里整理文件。

  李龙过去到门口,敲了敲门框子,吴教授扭头,看到李龙还愣了一下,随即才想起来,拿着份文件转过身来笑着说道:

  “你是那个种打瓜的……小李是吧?”

  “是的是的。”

  “来来来,请坐。”吴教授笑着把两人座木沙发上的一些材料收拾出来,示意李龙坐下来。

  李龙取下背包坐下来的时候,吴教授已经给他倒了一缸子水:

  “来小李,喝水。”

  “好的,”李龙接过水问道:“教授刚上完课?”

  “嗯,刚上完。”吴教授坐在办公桌里面,笑着问道:“今年还种打瓜了吗?现在情况怎么样?”

  “前段时间长虫了,按您教的办法配药打虫,已经打下去了。今年的打瓜长势不错,结的也不少,就是咱们农村人大都没怎么受过正规培训,后结的瓜不舍得摘掉,觉得越多越好……”

  “没事的,慢慢来。”吴教授听着李龙说的这些情况,点点头说道,“有些科学种植的方法和技术需要实践之后才能被认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一点李龙是清楚的。越往后大家就越知道科技种田的好处,什么测土,铺膜,规模化等等,农民们也在摸索和学习中前进。

  吴教授对于目前的农村发展还是很关心的,一直在向李龙提问题。还好虽然今年李龙在队里呆的时间短,但对队里的农业生产还是了解的,大体上都能回答得上来。

  问的差不多,吴教授感慨的说道:

  “夏天我们去和口里其他农业高校开会交流的时候,我们这边和东北那边的在机械化方面发展的比较好,大面积种植的基础是有的,而且农民在种植多样性和经济作物种植方面认可度和接受度比较高……”

  李龙听着吴教授的话,不住点头。他结合着自己队里农民的情况,感觉吴教授说的没错。

  “……大面积种植和机械化种植肯定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过从目前来看,优点还是很明显的……”

  “就是大马力的机械发展还是有点慢。”李龙想想大马力拖拉机得到十来年后才能开上,就忍不住吐槽一句。

  “已经很好了。”吴教授这方面不是内行,但也知道一些信息,“咱们国家的重工业发展是有基础的,但想要进步也是需要一些过程的。毕竟……”

  有些话没必要说的太透,总之两个人都知道前景很好,但需要时间。

  李龙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水,放下白瓷缸子,转身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东西来:

  “教授,这是过来的时候从路边买的桃子,吃着味道不错,脆桃也能放几天。”

  李龙拿出来的桃子可不少。

  昨天从那个卖桃子那里买了两筐,其中一筐送给了钱主任和小司,份量不小。

  另外这一筐昨天没动,放一晚上感觉变化不大,早上李龙取了五六公斤装到袋子里放背包里,再多觉得吴教授不好提了。

  看着那个头大颜色好看的桃子,吴教授笑着说:

  “不错不错,我们农学院的实验田里也有种桃子的,八月份也吃了一些,但真没这么大这么漂亮的。”

  李龙送一些水果她还是能接受的。

  但接下来李龙把桃子拿出来放在办公桌上后,又从背包里取出一个袋子来说道:

  “前段时间我在山里帮朋友打牧草,他们送给我一些东西我顺便就拿过来了。”

  五枝已经阴干的雪莲,一张完整的狍鹿子皮。去年送过了玉雕,所以今年就没再送。

  这些都算土特产嘛。

  这年头皮子还是很贵重的东西,李龙也给解释了一下这是山里的狍鹿子皮,免得吴教授会误会是山羊皮。

  “这太贵重了……”吴教授立刻要拒绝,李龙却解释了原因:

  “教授您知道吗?前年我从你那里买的那些打瓜籽,去年我哥种了,总收入好几千了。

  今年留的籽又分散到七八家种植,种植面积扩大了十来倍。就算今年价格掉一些,那也是能让七八户农民摸到万元户的门槛了。

  就冲这一点,我送的这些东西还算轻了呢……”

  吴教授只对农业种子化肥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研究,对于农产品的价格研究并不多,这时候听李龙这么一说,便笑了,表情里带着点小惊喜:

  “真的是这样吗?那真是太好了。我们学农的,本身就是为了农业农民服务的,能让农民致富起来,这就真是发挥作用了!好好好,这些东西,我收下了。”

  和具体的致富信息方面的相比,吴教授最关心的还是农业种植方面的相关数据,大方面是一个地方的种植结构,比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占比。

  第二个就是产量和主要的病虫害,各种作物均产,各时间段的病虫害,收获期等等。

  李龙在四小队也有十年了,虽然最近这两年主要是在搞钱,但记忆里相关的数据还是有的,前年还是参与了一点地里的种植收获的,所以基本上还是知道一些。

  一直谈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吴教授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然后邀请李龙去家里吃饭。

  李龙拒绝了,推说还有事情,离开了八一农学院。

  走之前吴教授给李龙说让他打瓜收获的时候再带一些种籽过来,学校这边作为样本,可能明年还要有实验田进行研究。

  李龙自然是答应了——他出来的时候还在猜测,吴教授有没有可能带的学生里就有做这方面研究的,刚好可以共享一下知识。

  吴教授看着李龙的背影离开,心里想着,这孩子没上大学真的有点可惜。懂的多,对农业科学技术有明显的敬畏心理,科技兴农的想法也很明确。

  可惜第一学历太低啊。

  从学院出来,到旅馆退房,把吉普车开出来往西而去,李龙打算尽快去北庭那个市场看看,看看卖桃子的还在不在。

  虽然车里有些桃子,但想着回去多分几家,还是多买一些好。

  四小队也有种桃子的,但都是毛桃。李龙去年买的桃树苗子目前还没结。玛县也有种桃子的,再过两年还有培育出五月仙桃。

  二三十年后乌伊公路南的梁州户桃子产业已经有了规模,那时候李龙还经常开车去那边买桃。

  从六月开始一直到十月,各品种的桃子持续不断都有。

  但眼下,这边还真没有这个品种和这么好吃还这么大的桃子。

  快出乌城的时候,李龙的吉普车停了下来。

  路边有两个瓜摊,一个卖西瓜一个卖甜瓜。

  本地人把哈密瓜叫甜瓜——或者说,把除西瓜外的其他瓜基本上都叫甜瓜,包括且不限于哈密瓜、香瓜、花兰丝、白兰瓜等等。

  玛县也有卖甜瓜的,但大多是开车游动摊位,市场也有,但少,而且去晚了都是别人挑过的。

  所以李龙打算买一些甜瓜回去,一样也都分一些。

  下车一看,这甜瓜个头都不小,还有半个切过的摆在一边,上面插着一把小刀。

  卖瓜的阿达西看李龙过来,急忙站起来说道:

  “买甜瓜吗?好吃的很!来来来,尝一下尝一下……”说着就给李龙切了一牙甜瓜递了过来。

  李龙尝了尝,的确甜。这时候还没后世那么多套路,后世李龙去某团场买黄桃的时候遇到过,也是切了一块吃的,当时吃着真甜,然后买了二十公斤,结果拿回去发现一点也不甜。

  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切桃的刀上是抹了糖水的。

  “多少钱一公斤?”

  “九分钱。”阿达西说道,“买多的话便宜。”

  “买一麻袋,能便宜多少?”

  “一麻袋嘛,七分钱一公斤!”阿达西很豪爽,“多买的便宜!”

  “行,装一麻袋。”李龙其实是想多买一些,可惜吉普车就这么大。这个时候小汽车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些甜瓜一个都有五六公斤,个头大,阿达西给挑的时候也捡熟的挑。

  李龙觉得这一方面,有些阿达西卖东西方式就比较好。

  上一世他在伊犁那边碰到过卖杏子的民族人,他们卖杏子是从城东的批发市场批来两箱杏子,然后就往铺了毡子的板车上一倒,沿着大街小巷叫卖。

  来买的人可以随便挑,大家基本都是挑黄的软的熟的,阿达西还帮着挑这些熟的。

  因为杏子摘下来后哪怕是半青半黄的也会熟的快,但青的硬,能放。所以黄的熟的挑走,剩下的青的隔一天也就半黄了。

  这样下来批发两筐杏,两天卖完,基本上不浪费,顾客也满意。

  有些汉族商家做法相反,仿佛生怕客人把熟的挑走了生的不好卖一样,一种是根本不让挑,直接往袋子里捧,捧到生的熟的那就看运气了。

  另外一种就是由商家给装,那商家还有可能专门给多装点青的,留下来熟的觉得后面好卖。

  咋说呢,反正李龙是一言难尽。

  当然不绝对,毕竟他碰到的只是极少数一部分。

  眼前的阿达西就是这样,不是特别熟的甜瓜硬,可以多放两天啊,熟的会变软,那就先卖,熟的甜,拿回去人家也喜欢吃。

  李龙买了一麻袋,又拿了几个凑了八十公斤,算算不到六块钱。

  真便宜!

  十几年后,WLMQ火车南站他还卖过类似的大甜瓜,五六公斤一个,熟透的那种,一块钱一个,也是极便宜的——一个维族老汉摆摊卖的。

  再往后,李龙好像就再没吃过特别熟的甜瓜了——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摊子看到的甜瓜都是带把的。

  瓜熟蒂落,带把的甜瓜都是没熟就摘下来的,味道不一样。

  这就跟这边的人吃榴莲一样,好些外地人也是没吃过熟透的甜瓜。

  买完甜瓜,装车后又去问西瓜。卖西瓜的摊子就隔了七八米,是个汉族中年人,戴着个草帽。

  “老乡,西瓜多少钱?”

  “八分钱。”那老乡笑呵呵的说道。

  李龙扭头就走,真看着自己开着吉普车,然后当凯子宰啊?

  老乡一看李龙走的那么坚决,立刻大声喊着:

  “七分……六分也卖啊!”

  李龙没理会,上车开着就走了。

  现在虽然西瓜已经慢慢开始下季,但主流的西瓜价格还是五分钱,这老乡不实在。

  李龙没理会那个卖瓜的叫喊,开着吉普车一直到北庭的那个市场。

  下车后没多久就找到了卖桃子的那位,还在。

首节 上一节 70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