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13节

  这玩意儿放到队里比较危险,真要让人一把火点了,那麻烦就大了。

  毕竟苇子的数量就那么多,全队所有的苇子打下来,能扎的苇把子也就三四万个。

  如果自己检查过的被人烧掉了,后面还真不一定能补起来。

  钱他倒是损失得起,但没有那么多苇子可以损失啊。

  所以李龙必须慎重。

  他赚的钱不少,想来队里或者其他地方,得红眼病的人也不少。

  晚上和顾晓霞说完,顾晓霞倒不需要他照顾,让他好好去队里管着这个。

  “每天晚上我都会回来,反正到时你也差不多才下班。”李龙说道,“你放心,我会两边兼顾的。”

  反正他只是收,做的事情交给别人了。

  就是不知道队里那些已经扎了苇把子的人听到眼下这个标准,会是什么反应?

第558章 干什么的都想来凑个热闹

  第二天,顾晓霞吃过早饭去上班,李龙把厨房里院子里收拾完,然后开着拖拉机出门去队里。

  他直接来到了队长许成军的家里。

  许成军已经吃过了早饭,正在院子里戴着烂手套抽着苇子。

  李龙从拖拉机上下来,看着他们家南腰墙跟上堆着一些扎好的苇把子,让雪盖了一半,摇了摇头。

  “哟,小龙来了?”许成军嘴里叼着莫合烟站起来说道:

  “咋样?这苇把子的活还能不能干了?”

  “能干。”

  “嘿,能干就好,大家都等着呢。”马红梅在那边喂猪回来,提着猪食桶,笑着说道:

  “今年要多少个?我看抬把子和大扫把都比去年多,是不是苇把子也要的多?价格也能高点是吧?”

  李龙摆摆手说:

  “队长,嫂子,这苇把子标准变了,你们家扎好的这个不能用。”

  “咋不能用?”许成军听着一下子就有点慌,“你快说?新标准是啥?”

  “二十根苇子,三道细铁丝没变,两米五的长度也没变。”

  “二十根啊……”许成军喃喃说道。

  “那价格呢?”马红梅最在意的是这个。

  “我收三毛一个。”李龙说道。

  他吃两毛钱的回扣,中规中矩。去年苇把子行价从村民手里收是一毛钱。今年材料要求多了,但价格也提高了,而且提的多,想来大家应该会满意。

  “行,三毛好啊。”马红梅一下子就估算到,自己家现在存的苇子能打不到一千的苇把子,现在大半的苇子已经抽完,光扎的话,要不了半个月就搞完了。

  这半个月时间搞个两三百块钱,值啊!

  “队长,我用大喇叭给大家通知一下。”李龙又说道。

  “行,你去通知吧,咋开还知道吧?”许成军还在想着这苇把子变标准的事情。家里那些扎好的苇把子要怎么利用起来呢?

  李龙进屋,坐在桌前打开大喇叭的开关,用手敲了敲,感觉到了回声后,吹了吹气,然后全队人都听到了声音:

  “噗噗,噗!噗!社员同志们,我是李龙,我是李龙!给大家通知一个事情……”

  李龙听着好像感觉没有回响,他扭头看马红梅在门口,便问道:

  “嫂子,有声音没?”

  “有有有!”马红梅急忙说道。

  这对话也通过大喇叭给放了出去,惹的不少听到声音的人都在笑。

  “这个李龙,还有点勺啊。”

  “闹笑话了嘛。”

  李龙并不知道,知道也不会在意,他继续说道:

  “给大家通知一个事情,苇把子的活已经下来了,两万个……”

  这声音一传出来,那些院子里堆着大垛苇子,许多已经抽出来的人家都笑了。

  眼下虽然下雪了,但苇把子的活没出来,许多人的心还悬在空中。

  现在听李龙说苇把子的任务接下来,大家脸上立刻就露出笑容。

  这下子可以赚到钱了。

  说实话四小队人出去比其他小队的人都自信的多,因为每年要比其他小队赚取更多的钱,过的也比其他小队的人过的好。

  这就导致这边的年轻人找对象都比其他队年轻人要容易一些。

  毕竟自行车的保有数在全乡算第一,拖拉机的数量也是。

  一步强步步强,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的。哪怕再怎么看不上李龙,在在这个时候,大家还是挺感谢李龙了,毕竟是他给队里人带来了这些能赚钱的话。

  许建军看着院子里堆得高高的扎好的苇把子,干脆不干了,他打算等李龙说完后,就把这些装车拉到李家去。到时直接就把钱拿回来了。

  许建军对李龙不太友好,但他知道李龙在结账给钱方面从来不会出什么问题。只要东西合格,那给钱给的痛快的很。

  “……今年的标准变了,每个苇把子要求二十根苇子,三根铁丝,两米五的长度……”

  二十根苇子?

  许建军的笑容直接就僵在了脸上!

  他看着自己那边扎的得有六七百个的十根苇子的苇把子,然后扭头看向媳妇。

  他觉得是自己听错了,想要从媳妇那里求证一下。

  然而,媳妇嘴里也是难以置信:

  “怎么变成了二十根苇子了?这上面搞啥麽?咋就这么折腾人啊?家里这么多扎好的苇把子怎么办?”

  这报怨声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在说,许多人都在说,毕竟他们想着抢先一步把苇把子扎出来,多赚点钱。

  但错在把宝押错了,这玩意儿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农民自古如此,古代地租自己决定不了,米价麦价自己决定不了;现在农资价格自己决定不了,最后粮食的定价权自己也决定不了。

  李龙也没办法,这玩意儿标准制定者在上面,不是他。

  他记得很清楚,上一世在他离世前有一年,国际棉花价格非常好,当时到九月中旬前,各轧花厂都不敢开价收棉。

  南疆有个轧花厂等不及了,报出了九块七的收购价,棉农开心坏了。这虽然不是历史最高价,但却也是罕见的高价了。

  虽然这个价格比国际棉价要低,但总归比国家给的补贴价要高一些,农民能比往年多赚些钱。

  然而,这个轧花厂第二天就把开价的牌子给撤了,然后就传出来这个轧花厂停业整顿,银行停止贷款的消息。

  接下来便有了更多的轧花厂开价,八块五。

  虽然这个价格也赚钱,但一下子就比心理预期低不少。

  然后不少直播的人号召棉农把棉农放地头别卖,等高价,说双节后一定会提价。

  然而一直到下大雪价格也没提起来。

  好多人亏大了。

  至于为什么那个开始报价的轧花厂会被停业整顿,银行还不给贷款收棉,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反正就那么回事,农民想赚钱,太难。

  李龙并不知道队里人有许多已经开始报怨,甚至开骂了,他继续对着大喇叭说道:

  “新的苇把子,一个三毛钱!一个三毛钱!要求质量高,标准严,做好了就去我的院子,现场验收过关就付钱!

  好了,我再通知一遍……”

  李龙这最后两遍通知完,那些原本闹的人,大多数反倒不闹了。

  他们虽然有猜测这价格是会提一些,但没想到还真提了啊,而且算起来提的不少!

  这一下子就把许多人的怨气打消了。

  毕竟大部份人并不是和许建军一样直接把大部分抽好的苇子都扎了苇把子的。

  扎的少了觉得庆幸,没扎的更是开心。毕竟眼下有活比没活强多了。

  大喇叭的声音穿过苇沟到了三小队人耳朵里,三小队的人多数还是羡慕的。

  四小队出了个能人,能带着大家致富,这能不羡慕吗?

  杨苹苹的弟弟正在姐夫家的院子里抽苇子。三小队没有苇湖,虽然那条苇湖把两个队隔开,但苇湖的所有权是四小队的。

  这是公认的。平时三小队偶尔割点苇子家里用是没事的,但要像眼下这样大规模的割苇子是不行的。

  过两年苇湖承包出去,这种事情就更少了。

  所以杨苹苹的弟弟杨云就在陶大强的院子里抽苇子,陶大强给他说等苇把子卖完,给他分钱。

  杨云比陶大强小几岁,十七八的大小伙子,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家里没有,也要不来,那就自己挣。

  李龙这边喊完后,和许成军说一声之后,便摇着拖拉机,开着往自己家院子而去。

  眼下天冷了,拖拉机摇起来都比较困难。要加热水,等再过两天,还要用火烤水箱和发动机的底子,因为油也会冻。

  好在李龙力气大,也不怕摇拖拉机。

  半路上有好几个人拦着问李龙具体的情况,李龙就给解释了一下,多的也没必要说。

  拖拉机开到大哥院子边上,他看到大哥大嫂都在抽苇子,老爹也在边上帮忙,老娘坐在锅头那里煮猪食。

  “小龙回来了。”梁月梅笑着打了个招呼,“这苇把子活这就下来了?幸亏咱家没有提前扎苇把子,不然不得后悔死?”

  “就是就是。”听着拖拉机声响赶过来的陆大嫂也是这般说法,“三毛钱啊,这回又能多赚不少哩!”

  扎抬把子陆英明赚了三百多,转手就买了一辆自行车。扎大扫把他家也赚了有两三百,再说这苇把子,应该也能赚差不多的钱。

  一年下来光这些进项就有一千块,这可比一个正式工人多多了!

  而且米面油还都地里产出,连菜自家菜地里也基本上能够供上。

  这还要啥?

  陆家打的苇子也不少,扎几百个苇把子是没问题的。李家的苇子更多,梁月梅估计自家的苇子扎一千个苇把子肯定是够的,说不定还有多。

  李龙回来和家里人打了个招呼,先去把自己屋子里的炉子架着了,然后就过来帮着大哥他们抽苇子。

  扎苇把子的技术他还差点儿,抽苇子不算技术活,他还能干。

  杜春芳看他坐在木头墩子上,便找了个旧垫子过来,让他垫屁股下面。

  李龙笑着照做了。这在外面抽苇子还的确是有些冷的。好在身上穿的厚,北疆本身就产棉花,做棉袄别的不说,至少棉花舍得用。

  李龙已经换上了布棉鞋,这个底子厚,厚子也是絮了棉花的,暖和。

  当然,年轻小伙子火力壮,再加上一年到头鹿肉狍鹿子肉和狼肉没少吃,火气是比一般人强的多。

首节 上一节 513/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