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12节

  陶大强这两年跟着李龙也学会思考问题了。他听老爹说,队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没事做,已经边抽苇子边扎苇把子了。

  陶大强感觉这样并不妥当,但他不好去劝别人。

  和李龙关系好的还可以说一下,但那些关系一般的,你去说了,人家反倒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

  反正事情都是人做的,大家都是大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家里就只抽苇子,抽完的苇叶子堆一起冬天引火用。

  各家各户的苇叶子都是这样用的,当然如果毛苇子没卖掉也是这样。

  毕竟冬天架炉子可不能光用炭,通常是毛苇子在最下层,中间是苞米芯子,最上面才是煤炭。

  陶大强其实也想去县里问问李龙,这苇把子具体是怎么搞,但想想李龙既然没回来,那应该是没接到活。

  其实加上他爹陶建设的钱,陶大强现在勉强已经算攒够了拖拉机的钱。但买了拖拉机,家里就不剩下多少钱了。

  冬天还能砸冰窟窿捞鱼,但他想着如果卖苇把子这活能干一次,多攒些钱,家里就会宽裕一些。

  所以他其实也是期望这活是能让李龙接到的。

  至少李龙接到这活,给队里人分的钱还会多一些。

  换人的话,未必就能让队里人拿那些钱。

  这事其实大家都知道,偶尔有人闹,只不是看不惯李龙拿更多的钱。

  而他们却也没那个本事从供销社拿到活。

  如果把李龙换成乡里或者县里另外一个陌生人,他们屁话都不敢多说。

  反倒正因为李龙是这个村子里长大的,少年时候啥样他们都清楚,所以才会眼红。

  那么一个平凡少年眼下有风有雨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嫉妒?

  陶大强也是慢慢的才想出来这样的道理。

  他不嫉妒李龙,他觉得李龙该有那个本事。从小看着李建国在这队上,当初还是大集体合作社大锅饭的时候,人家那一组就比其他组吃的好。

  那就是本事。

  李龙有本事不是正常吗?

  李青侠六十多岁了逮鱼还那么利害呢。

  队里有哪个老头能这么干?

  李安国去了奎屯,不到三个月就成了正式工人。

  感觉李家就没一个差劲人。

  多想无益,干好自己的吧。他感觉自己和李龙距离越来越远了,不过眼下自己也已经不错了。明年买了拖拉机,打瓜赚了钱,也就算是村里最好的那一批人了。

  两年时间,从队里家底几乎算最差的人,到眼下算最好的那一批,还有什么其他可求的呢?

  陶大强其实也算是知足常乐的人。

  许建军在院子里正扎着苇把子。

  妻子在旁边帮忙,他还不停的给说着:

  “今年一定要把标准提高。去年还有胡老二胡老三跟着收那些质量一般的,今年肯定是没人和李龙竞争了。咱们搞的标准不高他要不收,那就麻烦了。”

  他和王财迷一样,一开始怀疑李家弄打瓜种子是骗村里人的,没想到最后报纸上都登了,那时候再去找着买,已经晚了。

  他和王财迷,还有村里一些想买而没买打瓜种子的还笑话陶大勇买了瘪种子,陶大勇也不解释,谁能想到那些女人说的多了,陶大勇媳妇马爱红说出了真相:

  “那些瘪种子都是可以发芽的!”

  这下子没人笑话了。

  那些种子既然可以发芽,那么就说明明年种着是没问题的。最多也就苗子长势不太好,到时可能需要多上点肥。

  一袋化肥不到十块钱,和那一亩地四五百的收入相比,算啥?

  这下子轮到许建军和王财迷嫉妒陶大勇了。

  但他也不办法,他去找党哥许成军,想从他那里匀一些打瓜种子,被嫂子马红梅给赶出来了。

  人家还没完全起势的时候看不上,起势的时候又巴结不上,说句不好听的话,吃屎都赶不上热的,马红梅对这个堂叔子还想撬自家发财的计划,自然是有意见的。

  许成军默认了媳妇的行为。

  自家这些堂兄弟,许海军还不错,许德军也还可以,许飞虎有些小聪明,但至少不蠢,但这个许建军,名字这么大气,尽做些没屁眼的事情。

  想帮都帮不了。

  许建军没办法找到种打瓜的门路,附近的种子公司他都打听过了,炒货厂也去了,人家早就把那些打瓜炒熟了——

  炒货厂的大锅可不是寻常百姓家里的大锅能比的,那一锅能炒几十公斤。一吨多打瓜籽要不了两天就被炒完了。

  他便只好在这个苇把子上使劲。他想着把家里打来的这些苇子扎完后,牵着驴车看看更远的地方哪里有苇子再去割一些。

  这是今年能赚的最后一笔钱财。

  赚到了,自己也买辆自行车!

  到十一月中旬,陶大强的媳妇杨苹苹终于出了月子,让陶大强驾着驴车把她和孩子一起拉到了自己家里。

  原本长得皱皱巴巴的孩子眼看着头脸变得光滑起来,虽然还没完全长开,但已经不像刚生下来的时候那么丑了。

  关系不错的人家送去了东西。

  李龙终于开着拖拉机回来了,给陶大强家里又送去了红糖、奶粉、麦乳精等东西,还给小孩包了个红包。

  碰到的人都在问李龙苇把子的事情,李龙仍然是没接到活,不过他知道有些人家里已经在扎苇把子的时候,便建议先别扎。

  因为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这个活。

  李龙回到大哥家里,给父母和大哥大嫂都说了一个好消息:

  “晓霞怀上了,一个月了!”

  “啥?”没想到最先有反应的竟然是杜春芳,“她有了?真滴?”

  “真的。”李龙自己也很兴奋,他是确定之后,才会回来给家里人报信的。

  “那可真是太好了!”梁月梅也很激动,顾晓霞算是她看着长大的,成长的过程中她照顾了不少,这时候亲上加亲,自然高兴了。

  “嘿嘿。”李青侠就只是笑,这可是大好事啊。

  李龙结婚这几个月了一直没见儿媳妇有动静,他和杜春芳两个私下里也不是没怀疑过。

  但毕竟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国家干部,都不好说。

  眼下怀上了,那就是皆大欢喜了。

  李建国只问了一句:

  “给老顾说了没有?”

  “说过了,顾叔让我赶紧过来给你们报喜。”

  “那我要不要到县里去照顾晓霞?”梁月梅突然问道。

  “不用不用,大嫂不用。”李龙急忙摆手,“晓霞说眼下啥反应都没有,再说我们那边有人专门做饭哩,你去了这边一大家子咋办?”

  梁月梅其实有些发愁。

  按说顾晓霞怀孕了,婆家这边肯定是有所表示的,但这边的确离不了她。

  “那我……”

  “大嫂,你有空了给孩子做点虎头鞋啥的就行了。”李龙笑着说。

  “行啊!”

  “那我就给摊上个小棉袄,”杜春芳兴致也很高,“也不知道到时是儿子还是闺女。”

  她虽然有点重男轻女,但却知道李龙不是重男轻女的,好吧,只要是小儿子的孩子,男女都行。

  况且眼下在这里看起来,李娟和李强都好,无论是雪苹雪琴也都好。在四小队生活这么久,她也感觉出来了,这孩子嘛,是自家的就行。

  当然,还是要对李龙偏心一些。

  李龙给家里报了信之后,家里人一算,李龙那里啥都有,李建国梁月梅还是强行的给李龙的拖拉机里装了两袋今年的新米。

  其实杨大姐在知道顾晓霞怀孕后,执意要搬到李龙家的大院子里来照顾顾晓霞。

  顾晓霞急忙拒绝了,开玩笑,眼下才什么时候,怀了才一个月,哪有那么娇贵的?

  倒是李龙给杨大姐一百块钱,让她接下来把饭做精细一些。顾晓霞有什么需要的想吃的就尽管买了做。

  倒不是不多给钱,一来就这一百本身杨大姐都不要的,她说自己有钱;二来眼下这经济形势,一百块已经很多了。

  想想李建国去卖一头活的大肥猪,收购站才给九毛的活称价,一百来公斤的一头猪得了九十来块钱。

  李龙的意思是隔段时间给杨大姐一些钱,总之要把顾晓霞的营养给补上。

  当然,至于顾晓霞会不会养胖,李龙知道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顾晓霞不是馋嘴的,而且她是国家干部,对自身的形象还是挺重视的。

  国家干部不宜过胖。这年头胖人真不多。

  李龙开着拖拉机往县里走的时候,还有人拦着他问关于苇把子的事情,他只能耐心的解释。

  其实他也有些纳闷,往年这苇把子的活早就下来了,今年怎么会这么晚?

  不过供销社没有给派活,他也不好自己让村里人给扎,至于那些不听的,他也没办法。

  老马号的老罗叔说到冬天了,饲料不多了,李龙便又去石城拉了两趟糖渣,和胡科长以及宋明聊了聊。

  终于,一场大雪下了下来,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正式来临。

  而时不时往供销社跑的李龙,终于从李向前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去年的苇把子是两万个。今年的依然是两万个。”李向前也是风尘仆仆,他刚从乌城回来,得到这个任务后就直接给李龙说了:

  “我给你揽下来了,你能完成吧?”

  “没问题,标准没变吧?”

  “变了。”李向前说道,“去的的苇把子是每个里有苇子十根。今年要求每个里面有二十根苇子。当然,价格也提高了。去年一个苇把子是两毛钱,今年是五毛,算涨价了。但质量还是要非常的高。”

  李龙一听就知道坏了。

  村里那些已经扎了苇把子的人,这回可就惨了。

  “还是三道细铁丝吗?”

  “嗯,长度不变,铁丝不变,就是苇子的个数变了,应该是上面经过实践后觉得小苇把子没有大苇把子好用。”

  可能吧,上一世好像没有这样的麻烦啊?一直是小把苇子啊?

  难道又是自己扇出来的事情?

  不太可能吧?自己又不涉及到建筑行业?

  李龙知道这下子,又该有人要倒霉了。村里那些事先把苇把子扎起来的人,这回要麻烦了。

  李龙从李向前这里得了差事,回到大院子,并没有立刻回队里。

  他要先给顾晓霞说一声,等明天早上再回队里。

  他以后的打算是,两万个苇把子,每天收多少个,就拉多少个回大院。

首节 上一节 512/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