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511节

  这一切李龙都不知道,他在认真的确定顾晓霞只是例假没来,没有其他一点点不舒服外,这才放下心来。

  眼下不好检测,就只能等看下一个月例假来不来,如果不来,那大概率就是怀上了。

  他原本是想着就在家里呆着照顾顾晓霞,却被顾晓霞笑话了。

  “我这才啥时候就需要照顾?你也太小心了吧?我们单位还有怀了八个月的在上班呢,学校里也有怀了七八个月的给学生上课呢,咱队上那谁,都快生了还在地里干活呢……”

  好吧,这年月的妇女真是顶半边天,当然也是有点过份了。

  后世也有类似的情况。

  然后李龙就被李向前打发出去了。

  李向前也是看他太闲,就打发他去山里收蜂蜜去了。

  供销社里是需要存各种物资的,种类太多了。市面上,或者说整个北疆地区有的特产,供销社库房里大都是需要有一份的。

  有些本地没有的物资,在供销社里的数量通常也是成吨的数量存在。

  蜂蜜本地产的不多,兵团是有养蜂队,各乡镇有零散的蜂农,内地养蜂后世汽车比较普及的时候会过来,但此时山里养蜂的多是公家的。

  李向前自然不是让李龙像蒙头苍蝇一样去找。他给李龙指点了兵团某农业师养蜂队的位置,让他去进一批蜂蜜。

  价格给定好了,供销社的收价是一块三一公斤。

  蜂蜜对于这时候的普通人来说还是希罕物,虽然李龙家里已经吃上了蜂蜜,而且是以年来论的,但大多数人家并没这个能力。

  毕竟在这个时候,有的医生开药的时候还是把蜂蜜当药的。

  产量少,价格高,所以普通人能吃到的少。

  之所以让李龙去,当然是因为李龙有拖拉机。

  供销社的汽车数量也不多,眼下入冬前供销社有大量的采购任务,汽车都派出去采购更重要的物资了,有的还是跑的长途,这种不近不远距离的就只能等,或者让李龙这种有拖拉机的去了。

  采购任务是让李龙收购两千公斤蜂蜜,这时候大量的蜂蜜是用袋子装的,就跟装四十公斤肥料的那种塑料编辑袋子,里面有一层塑料内膜,可以防止蜂蜜漏掉。

  李龙按李向前的指示去了兵团的蜂业队收蜂蜜,这种事情在这时候已经是比较常见了。

  蜂业队的蜂蜜是统一存放的。这时候兵团是大集体,后世也是大集体,但李龙出意外的时候兵团已经改革了。

  改革之前,这里的兵团各连队所有的投入,除了人工,是由兵团统一支出,收获的时候也是统一收获,上交给兵团,统一出售。

  出售完后除去开支以及各级应留的费用后,剩下的发给兵团职工。

  蜂业队这时候也是这样,养蜂人把采收的蜂蜜统一交给队里,队里统一出售,出售蜂蜜得来的钱款除去队里的开支以及成本,再按上缴的蜂蜜比例返还给养蜂户。

  其中肯定会有一些弊病,所以后世进行了改革。

  李龙这一次直接找到了队部。这个队部有一个大院子,墙上还印着“毛主席万岁”的巨大印刷体标语,看着让人肃然起敬。

  拖拉机开进院子,立刻就有人出来看。

  “我是玛县供销社的,过来购买蜂蜜。”李龙下车后直接和对方交谈。

  “找我们队长,”那个人指了指一个房间。

  李龙往那边看了看,有队部的牌子挂在门头上。

  李龙下来走向队部。

  一个人在队部的桌子边上抽着烟听着收音机,收音机里放着单田芳的评书,等李龙进去后他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站起来笑着问道:

  “供销社的啊?采购蜂蜜啊?好好好,要多少?”

  “两三吨。”李龙说道,“有没有?”

  “有有有,两三吨嘛,不多。”队长指了指旁边的库房说道,“你能出什么价?”

  “一块啊,我要这么多的。”李龙才不会被他哄道,直接开价,“两三吨不少了,普通人家或者商店最多就几百公斤,我要的这个不少了。”

  这年头,两三千块钱的买卖真的很大了。那些蜂农在山里偶尔能卖蜂蜜基本上都是几公斤那种,那钱能揣自己兜里。

  但回了蜂业队,这蜂蜜上交,到时自己能拿多少钱就真不好说了。

  “一块?太便宜了吧?”队长听着李龙的报价,摇了摇头说,“高点高点,昨天沙湾那边百货大楼过来收蜂蜜的还给一块一毛五呢。”

  “他们哪有我收的多?”百货大楼一次能收五百公斤蜂蜜都顶天了,李龙不会轻易松口。

  “小同志,你多大了?”队长突然问道。

  “二十二。”李龙随便报了个数字,“怎么了?”

  “第一次过来收蜂蜜吧?”

  “是啊。”

  “一看你就没经验。”队长往外面看了看,然后拉着李龙在板凳上坐下来,小声说道:

  “你看嘛,都是给公家干活,何必那么较真呢?这样吧。你是给供销社收的蜂蜜,到时你开票写个一块二,我就按一块卖给你,这多出来的钱呢,咱们一人一半,怎么样?”

  嘿!这队长还能这么想?

  李龙有点疑惑了,不过这么算一算,就相当于其实他是以一块一的价格收的蜂蜜,供销社那边已经给定了价一块三,能讲下来价自然算李龙自己的。

  一块一的话也是可以的。

  李龙便说道:

  “行,那就这样。你们的蜂蜜是山上的吧?”

  “有一部分是山上的。怎么,你喜欢山上的蜂蜜?”其实这时候蜂蜜是哪里的,大多数人是没有管那么多的,有就不错了。

  “当然,我喜欢山上的蜂蜜。”李龙自然是想要好蜂蜜的。到三四十年后,山花蜜的价格比普通蜂蜜每公斤要贵个十块二十块钱呢。

  “行,那就都给你装山里的蜂蜜。”队长看李龙这么上道,自然就很容易满足他。

  先验货,装车,最后开票付款。

  一袋蜂蜜是五十公斤,两吨就是四十袋子,这一拖拉机的车斗子肯定是拉不完了,李龙便和队长约好,一次先拉二十袋,按批次付钱。

  那队长自然也满意,这钱嘛,落袋为安。

  一次卖蜂蜜,他入手两百块钱,自然很开心。

  李龙第一次拉了二十一袋,多出来的一袋他打算自己留下来,各家分一分。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眼下自己的这些长辈,包括大哥都抽烟,蜂蜜润嗓利咽,经常喝没坏处。

  钱他要先垫上,蜂业队的会计在队长的指导下给他开了票,票上写着一块二。

  当然,这票出门后就被李龙给撕了。这玩意儿还是不要留的好。

  跑了一趟,到供销社库房入库,库管验货开票,李龙去财务拿钱,然后又去到蜂业队那里再拉一车二十袋蜂蜜。

  队长和李龙合作的很愉快,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上路,给李龙说希望明年他还过来买蜂蜜,到时可以给他优惠价。

  李龙也就笑笑,说不定明年还真就是他再过来买蜂蜜呢。

  供销社采购任务很多,但大都分给采购股的正式职工。李龙是特殊情况,一来算李向前,甚至魏主任的红人,所以能拿下几个大活。

  二来他完成的活基本上没有出问题,质量非常的高,上级很满意,所以领导也愿意把活交给他。

  但他并不愿意涉及太多的采购任务。

  一来会影响到采购股的稳定,毕竟这玩意儿谁都知道,出去采购是能拿到回扣的。都让李龙一个人吃了,那其他人必然是有意见的。

  二来李龙有些领域不熟悉,也容易上当,他觉得自己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毕竟露巧不如藏拙嘛。

  项少龙说的。

第557章 这回把人坑坏了

  四小队里,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撂着苇子捆。

  寻常人打苇子都是割一大捆,直接拿苇子一捆,放在外面,割一上午或一下午再拉回去。

  眼下八三年,大多数人家里都有驴车,少数人家里有马车,拖拉机还只李家两辆。

  陶大强在自家院子里也在抽苇子,脑海里会想起孩子的脸。

  这时候孕妇还没后世那么有营养,孩子生下来是皱巴巴的,他在卫生院里只见了一面,便被护士包着放在了杨苹苹身边。

  后来杨苹苹回来坐月子,是去到娘家的,毕竟陶大强母亲没了,大哥也分了家,家里没人照顾月子。

  出了月杨苹苹就会回来,剩不下几天了。

  陶大强基本上每天都会去丈人家里,哪怕不能看杨苹苹和孩子,在外面听听孩子的声音也好。

  他再次抄起了鱼网,每天逮鱼。鲫鱼炖汤是下奶的,不过逮了几次后岳父就不让他逮了。一来吃不完,眼下还没上冻,存不住,二来杨苹苹不缺奶。

  其实岳父岳母是从黄土高原上过来的人,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他们也担心陶大强因为杨苹苹生了女孩后就会埋怨她。

  不过看目前的情况,陶大强一点这想法也没有。

  他们就放心了,照顾女儿也很尽心。

  陶大强没怎么去打苇子,这些苇子是陶建设打的。这老头自从有了转变后,心劲很高。

  眼下家里生活越来越好,陶大强逮鱼赚了不少钱,编抬把子他赚了一些钱,扎大扫把他也赚了些钱。

  而他打算接下来的扎苇把子再赚一些钱,赶在开春,和陶大强商量一下,直接买辆拖拉机。

  陶家的日子以前在村里一向是垫底的。自己妻子过世的早,老大陶大勇分家过后,自己和大强一起过,那日子不说饥一顿饱一顿,但总归在去年以前,是没有扎扎实实的吃过好饭的。

  小儿子眼光好运气好,跟了李龙,自家日子越过越好了。

  人的心气也是需要支撑的,陶家在全村是头几个有驴车的,他眼下只是后悔年初的时候陶大强想要跟着李龙种打瓜,他没跟。

  真要跟的话,李家咋也会分他们几公斤种子的。

  那时候别说种多,哪怕种五亩地的,那也是赚两千多块啊!

  后悔归后悔,陶建设却也知道,抓住现在才好。

  所以地里的活干完,队里人开始割苇子的时候,他就骑着驴车也在割。

  虽然不至于比别人多,但也不会比别人少多少。

  陶大强从卫生院回来,白天也会跟着割苇子,拉苇子回来才会去丈人家里。

  陶大强只觉得队里人太疯狂了。

  往常队里人要把两条苇湖里的苇子打完,基本上就到十二月了。而勤快的再去打小海子的苇子至少也是等小海子上冻,快到一月了。

  但今年十一月才开始,两个苇湖里的苇子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了,小海子还没完全冻上,有些人就敢穿着薄衣服,在齐腰深的小海子边上割苇子。

  为了钱不要命了。

  苇子打不了,就只能抽苇子。有人一边抽一边扎苇把子,按去年的标准。像陶大强这边就和李建国家里保持一致,先把苇子全抽出来再说。

  扎苇把子不急,等李龙那边有了动静再说。

  不然的话,扎成苇把子,再想恢复就难了。

  三个居民点上空飘的都是苇子毛毛。各家吃饭的时候,身上粘的也是苇子毛毛,就是苇絮。就是李娟带着李强上学的时候身上也是有的。

  小时候李强调皮还喜欢用火柴点这个,眼下他可不敢点了。家里院子里到处都是这个,点了会发生火灾,这点轻重他还是知道的。

  四小队每年夏天麦场上有大垛的麦草,冬天各家有大垛的苇子,但这么多年基本上没发生过什么火灾,最主要的的一点,就是各家把孩子管的很老实。

  哪怕过年放炮,孩子们也知道离草堆远点儿。哪里真有草着火了,孩子们是真的会去救火的。

首节 上一节 511/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