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99节

  ………………

  第二天,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威尼斯丽都酒店,其中就包括本次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

  方言等一行人在马可·穆勒的带领下,见到了一个个评委,尤其是有着深厚交情的谢缙。

  “岩子!小樰!”

  谢缙对马可·穆勒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却没想到方言、龚樰他们也会一块出现。

  “谢导,沪市一别,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又见面了。”

  方言和他来了个结结实实的拥抱,然后把张国榕、王佳卫等人介绍认识。

  “哈哈,可不是嘛!”

  谢缙招呼众人坐下,“本来听你说你和小樰的电影要去威尼斯电影节,我还道可惜,不能第一时间看到你们的电影,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多亏了马可,要不是他的推荐,我恐怕没有机会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国际盛事。”

  “谢老师你别这么说。”

  马可·穆勒始终以弟子礼相待谢缙,“以您在华夏,乃至世界电影上的声望,本来就在威尼斯电影节评委考虑名单之内,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您愿意接受评委的邀请。”

  “必须接受!冲着岩子、小樰他们的电影,怎么能不接受呢!”

  谢缙笑盈盈地看向朱菻、张国榕等人。

  “马可,我有件事要请教下你。”

  方言迫切地想要知道,威尼斯电影节允不允许一部电影荣获多个奖项的可能性。

  “理论上当然可以,只不过难度非常大而已。”

  马可·穆勒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由九位成员组成,必须全体一致通过才能授与金狮奖,除此之外,一部电影想要在获得金狮奖后,额外再斩获影帝、影后等奖项,就需要征服评委团所有成员。

  张国榕、朱菻、龚樰他们的眼睛无不一亮,心里生出异样的渴望。

  谢缙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方言,话题却不在《花样年华》上,而是提到了《悲情城市》。

  “我之所以这么爽快地答应当评委,一是为了你们这部电影,二是为了这部来自宝岛的电影。”

  “谢导认识拍这片的侯孝贤?”

  龚樰诧异不已。

  “不认识,但怎么说也是以华夏宝岛的名义来参赛的。”

  谢缙道:“到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们务必过去捧捧场,就当是两岸之间的一场电影交流。”

第761章 小资情调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式如期举行,相较于戛纳电影节,不管是规格,还是人气,都要稍逊一筹。

  不过,好在也不失为全球电影界的一大盛事。

  龚樰身着一袭青花旗袍,温婉典雅,带着一股江南烟雨的韵味,仿佛从画中走出来般。

  身旁的朱菻则是翠绿旗袍,犹如湖边的杨柳,轻盈飘逸,柔美多姿,让人眼前一亮。

  携手同行的两女左右,由方言、张国榕、王佳卫等人充当护花使者,一路上吸睛无数。

  毕竟,在整个威尼斯电影节出席的嘉宾里,他们算得上是最大的腕儿。

  他们并不以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为荣,而是威尼斯电影节以他们的到来为荣。

  正因为此,当方言、龚樰携《花样年华》的消息传开时,全球各地的娱乐记者才会蜂拥而来。

  “咔咔咔。”

  长枪短炮无不对准摆好姿势的龚樰、朱菻等人,快门声响个不停。

  方言冲众人递了个眼神,后者会意,不约而同地往组委会为《花样年华》专门准备的影厅走去。

  跟戛纳电影节组委会给《霸王别姬》准备的一样,同样也是个能容纳万人的超大影厅。

  大门的左右各自张贴着一张海报,左侧是一张张国榕扮演的“周慕云”忧郁抽烟的海报。

  右侧则是饰演“苏丽珍”的朱菻,身穿旗袍,在昏暗的街道、幽暗的灯光里愁闷驻足的照片。

  方言和龚樰、张国榕、王佳卫几人就守在门口,亲自招待来捧场的剧组、嘉宾、评委们。

  过了一会儿,就见几张同样是华夏面孔的人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方生,龚导,久仰久仰,我是来自宝岛的侯孝贤。”

  “幸会幸会。”

  方言眼睛一扫,注意到人群中有两张熟悉的面孔,一张就是《悲情城市》的男主角,梁朝韦,另外一张是陈松勇,也就是《方世玉》电影里一直嚷嚷着“要以德服人”的岳父,雷老虎。

  “侯导,很高兴能见到你们。”

  龚樰客客气气道:“本以为《花样年华》这次是孤军作战,但当听说有来自宝岛的作品也代表华夏电影参赛,我和我丈夫真的是不胜欢喜。”

  这话一出,梁朝韦、侯孝贤、张国榕等人相视一笑,不无认同。

  “如果方生、龚导你们不嫌弃的话,不知道到时候《悲情城市》放映时可否赏光?”

  侯孝贤诚恳地请求道。

  方言爽快地答应下来,然后把他们迎进影厅,就像对待其他来访的嘉宾一样。

  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团是和组委会主席比拉吉一同到场,被安排在观众席靠前的位置。

  “啪啪啪。”

  伴随着阵阵掌声,《花样年华》放映即将开始,但在此之前,有一短暂的采访问答环节。

  《好莱坞报导》的记者率先发问,问题中规中矩,无非是《花样年华》的创作灵感来自什么。

  方言直截了当道:“起初是我看了一部香江作家刘以鬯的作品,叫《对倒》,讲的是两个邻居发生婚外情,经常在公寓楼梯间相遇。我想正是这两个灵感的碰撞,最终催生了《花样年华》。”

  听到“婚外情”三字,全场顿时一片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

  台下的媒体更是越发兴奋,ICS场刊的记者立马抛出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说,《花样年华》是一部涉及婚外情题材、探讨伦理道德的电影吗?”

  “婚外情只是故事的表面,这部电影的核心并非是上世纪60年代在香江发生的一段往事。”

  方言慢悠悠道:“而是关于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我们如何相互联系,我们如何驾驭欲望与克制,我们如何构建叙事来理解我们的生活……这些问题不会过时,每一代人都必须自己回答。”

  “所以,这部电影有别于其它婚外情题材的故事,并非是奔放、放纵、热烈。”

  龚樰一本正经道:“恰恰相反,是内敛、克制,甚至是压抑自己心头的爱。”

  众人惊奇不已,交头接耳。

  “所以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在剪辑时也尽可能做减法,删掉了所有多余的台词、动作和镜头,把真正重要的东西放在了镜头之外,通过镜头语言的提示,留给观众们去想象,让观众心知肚明,却看不见任何明示,在留白处便生出无限想象,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张力暗涌。”

  龚樰滔滔不绝道。

  王佳卫跟着补充了句,总之一切尽在不言中,拍的不是说出口的台词,而是镜头下的情绪暗流。

  这一番话彻底地打动了台下的观众、评委和媒体,对《花样年华》越发地感兴趣。

  在接连地回答几个问题后,方言眼见顺利地吊足胃口,就趁机结束了采访,快步下台。

  龚樰呼出一口气,“接下来就等着考卷出成绩了。”

  朱菻宽慰说一定能考出个好成绩,毕竟《花样年华》这回算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方言道:“要说地利的话,其实戛纳电影节会比威尼斯电影节更好。”

  “为什么?”

  龚樰和朱菻异口同声道。

  “因为婚外情在法国可谓是一种特色。”

  方言露出玩味的笑容,在13世纪的时候,婚外情文化,即情妇文化在法兰西逐渐盛行,并且深深根植于其历史之中,无论是高官文豪、还是普通百姓,那里都弥漫一种异常旺盛且炽热的“情欲”。

  一直到在18世纪的法国,沙龙文化盛行,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复杂而微妙。

  在文人雅士和贵妇名媛的推动下,男女间的交往逐渐失去了矜持,变得更为露骨。

  例如,当时被誉为“沙龙女王”的蓬帕杜侯爵夫人,不仅以精湛的艺术品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营法国最负盛名的艺术沙龙,更利用这个平台结识了年轻的国王路易十五,并最终成为其“情妇”。

  “竟然还有这种事!”

  这种见闻,龚樰还是第一次听见,不免惊愕。

  “就是不知道意大利有没有像法国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对婚外情会是什么样的观感?”

  方言一边说,一边坐在位子上,两眼直直地盯着逐渐泛光的巨幅银幕。

第762章 克制的爱(二合一)

  王佳卫的电影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抽帧。

  就像《重庆森林》、《2046》那样,把本来的24帧帧率在拍摄时降低到12帧、8帧甚至4帧每秒,也就是“降格”,用这种“慢门”拍摄给电影营造一种氛围,如同“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其次就是像默片一样,总是会在画面之间插入字幕台词,用来当人物独白或者情节叙事。

  比如,《繁花》就几乎每一集都有这样的字幕独白。

  “阿宝与李李四目相对,阿宝说:‘一切都会解决,时间有的是。’”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宝总一样做数学题,大部分是像我一样,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攒。”

  这两种手法在《旺角卡门》里从未出现过,却是第一次地出现在《花样年华》中。

  本来在前世的版本里也不会有这种情况,是方言特意让龚樰和王佳卫尝试加入到电影拍摄。

  没想到效果能这么拔群,一下子就吸走了比拉吉、马可·穆勒、谢缙等专业人士的注意力。

  心里不得不由衷地佩服,电影还能这么拍?真不愧是能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导演!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台下的观众虽然看不懂这些技术和门道,但却对《花样年华》独特的美学和氛围格外感兴趣,明明故事看上去平平淡淡,无非就是两个被出轨被伤害的男女,在机缘巧合之下凑在一起,抱团取暖,相互慰藉,彼此之间,弥补双方内心的伤痕,结果却一发不可收拾,两个伤心的灵魂走到了一起。

  却偏偏拍的那么奇妙,高情商的说法是唯美浪漫有情调、低情商的话就是闷骚得让人心痒痒。

  观众们就像站在上帝视角一样,看着扮演“周慕云”的张国榕和饰演“苏丽珍”的朱菻,从无到有,感情一点一点地升温,渐渐地有了偷情的感觉和氛围,而他们这些人都是“窥私”的旁观者。

  莫名觉得自己是在偷窥他人的婚外情,再看电影时,一种神秘而又充满诡异的美感袭上心头。

  这可比轰轰烈烈的大战三百回合的露骨放纵的戏码,更容易撩拨人的心弦。

  “没想到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谢缙虽然不喜欢这种婚外情题材,但不得不承认拍得的实在是太棒了。

  “是啊,我看了那么多年的西方电影,还是第一次看到能这么拍的!”

  比拉吉啧啧称奇,大加赞赏华夏电影,心里想着以后是不是该多让华夏电影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以往的华夏电影里也没有像《花样年华》这样的。”

  谢缙摇头失笑,可以说龚樰、王佳卫他们开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电影美学风格。

  “不知道这种风格你们是怎么命名的?”

首节 上一节 699/7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