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49节

  “来实验吧,这些事情之后再提。”

  侯德榜明显有些着急了,打断了两个人的客套。

  说完之后,他丝毫没有在意旁边两个人,便自顾自地摆好实验器材,准备开始实验。

  林继庸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侯德榜,看他好像是在制取氨气,不由得询问说道。

  “怎么?制碱法又有灵感了?”

  侯德榜一边摆放好各类器材,点燃了酒精灯,待到制取氨气的程序都做好之后,这才抽空回答说道。

  “有一些想法,乃是秉文给我的,我想应该可以成功。”

  “秉文?”林继庸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包国维,不由得觉得有些古怪。

  包秉文也会化学了?

  不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倒也是不奇怪,毕竟他都会文学、音乐、电影、话剧、生物学等等科目了。

  再会一个化学也不算什么了吧?

  但从前涉及到的是别人的科目,一旦涉及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林继庸也有些不敢相信。

  可他并不是不懂规矩的人,科学研究最忌讳打探别人的灵感,所以他仅仅只是好奇地看了几眼,便去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

  包国维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实验,自然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他脑袋里面,还是有联合制碱法的具体流程的。

  在侯德榜操作之时,他便一边在旁边提示。

  时不时侯德榜便会看一眼包国维,眼睛里面满是怀疑。

  意思也很明显,你小子真的懂化学么?

  可一两次之后,侯德榜发现包国维所说的,几乎全部都对,便不再有疑。

  “第一步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制取出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之后,再.”

  到了后来,变成了包国维一边指挥,侯德榜一边凭借着自己的理解操作,场面一时间显得十分奇怪。

  林继庸一直在隔壁观察着两个人的行为,当他发现是包国维在指挥侯德榜操作的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咱们就说,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东西?

  侯先生可是如今制碱领域的权威,即便是找来了他林继庸帮忙,可依旧还是没有什么突破。

  不知过了多久,林继庸几乎将注意力全部投在了二人身上,甚至于都忘记了自己手头上的实验。

  “联合制碱法”并不复杂,有了化学公式之后,在侯德榜的操作下面,更加显得顺畅。

  但其中的原料配比还有温度、PH值的控制,依旧是很重要的细节,所以还是花费了一番功夫。

  过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林继庸便听到外头侯德榜一声惊喜。

  “成了!”

  他便再也坐不住了,放下手头上的实验,即刻朝着门外奔去。

第344章 华夏的化工业站起来了!

  “成了?”

  “什么成了?”

  “侯先生你取得突破了?秉文你竟然真的会化学么?你在哪里学的?师从哪位教授?有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林继庸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疑问,一进入到实验室里面,就如同连珠炮一般,全部问了出来。

  可刚刚走进实验室,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便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了。

  侯德榜紧紧皱着眉头,盯着溶液里面的材质,久久不语。

  “怎么了?”

  林继庸知道又出问题,这在实验室里面并不少见,试问哪个实验成果,不得经历千百次的失败。

  失败,在实验室里面才是常态。

  或许,仅仅只是包秉文的一个猜想?让侯先生有了灵感。

  林继庸心里,当即对这件事有了定性。

  或许不过是,包秉文的一个尝试罢了,就算是天才如他,也不可能事事都成功吧?

  侯德榜摇摇头说道:“失败了。”

  可下一句,却令林继庸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所制取出来的纯碱并不充分,有杂质,这个化学公式在我看来很完美,制取办法也很漂亮,应该是中间的某些步骤出了一点问题,现在不懂是原料配比的问题,还是温度控制的问题”

  侯德榜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林继庸心里激起了惊涛骇浪,竟然真的可行?

  他刚才可看得清清楚楚,是包国维在指挥侯德榜操作,包国维一個门外汉,竟然真的可以制取出纯碱?

  即便是还有杂质,但这是一种全新的办法,已经很令人惊讶了。

  侯德榜点点头说道:“这个制取方法很优秀,秉文你算是帮了大忙,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具有农肥作用的氯化铵,将原料的效益提高了数倍!”

  制取纯碱,自然最终都要回到工厂生产之上。

  在大批量的生产之中,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化学公式中省下几克的原料,放大到批量生产中,那便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侯德榜自然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仔细地检查其中的问题。

  包国维当然不会期望,实验是能够一次性就可以成功的,他回想了一下过程,提示说道。

  “应该是温度?饱和氯化钠溶液在烧杯之中加热,温度或许可以控制在三十摄氏度,再将二氧化碳通入之后,碳酸氢钠或许便可以完全析出,不产生”

  唰!

  唰!

  侯德榜和林继庸,这两名当代最为有名的化学家,同时将目光投射到了包国维的脸上。

  眼神里面好像流转了一个世纪。

  可当惊讶的频率变成一直发生之后,惊讶便不再惊讶了。

  两个人都很自然地接受了,包国维所展现出来的非同寻常。

  林继庸拉了拉袖子,脸上也露出期待地神情说道。

  “要不让我来打个下手?我倒也有点经验。”

  林继庸本就是过来协助侯德榜的,现在发现研究有了突破,怎么可能按捺得住激动的心情。

  “这个.秉文你看如何?”侯德榜有些犹豫,毕竟这算是包国维的发现,他知道这项研究的价值,所以对于林继庸的加入,十分谨慎。

  想了想,包国维没啥可犹豫的,林继庸也并非是不可信任之人。

  他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麻烦二位了。”

  得到了包国维的首肯,二人便没有一丝停留,当即着手继续研究。

  提前制取好的高浓度氨气,氯化钠溶液、二氧化碳等等原料都准备完成。

  二位化学家,手法极其娴熟的开始了实验过程。

  “注意一下水银温度计的温度.”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并不好,加热需要谨慎一些.”

  “过滤以及洗涤的过程,也需要注意上次失败的操作,避免出现.”

  “诶!又失败了!”

  接连失败了几次,两位化学家并没有气馁,反倒是更加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真正看到了希望!

  时间很快流逝,三个人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一直将实验做到下午。

  直到饿得有些手抖了,三人才吃几口,从外头送到门口的饭菜。

  该说不说,包国维一时间甚至觉得,科学家的研究生活,像是自我搭建的一个监狱一般,被限制在其中。

  可他还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跟随着两位化学家的热情,好似在探索世界的本源一般。

  十分的纯粹。

  若是没有了包国维,即便是有了化学公式,这个实验可能尚且需要几个星期的不断验证,才有可能成功。

  各类数据都需要对照实验配比,以达成最好的效果。

  可包国维显然等不了那么久,时不我待。

  他也顾不得,让自己的表现稍微合理一些。

  便在许多关键点上,提出了看似随意的“猜想”,而这些猜想往往都是完全正确的。

  就这样,三人终于在临近傍晚时分,完成了第三十三次实验。

  实验台上,三个人的眼睛盯着烧杯一刻不愿远离。

  经过加热后,碳酸氢钠渐渐生成了纯碱、二氧化碳以及水。

  “等等。”包国维发出提醒,压抑下另外二人的激动心情。

  “我们先取出纯碱,再将母液静置,析出氯化铵后,再共同实验验证。”

  侯德榜与林继庸在实验成果面前,倒还没有包国维来得冷静。

  这也怪不得他们,这一刻他们等了太久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心急如焚,感觉每一秒都很漫长。

  直到看到温度计的温度下降之后,侯德榜立即上前,将氯化钠细粉加入了烧杯之中。

  直到白色的粉末渐渐沉淀,三个人这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那么?我便开始了?”

  纯碱的验证自然不能仅仅依靠眼睛,采用酸碱滴定、酚酞等方法,都是常见的验证方式。

  侯德榜拿着滴管的手稍微有些抖动,等到得到包国维肯定地点头之后。

  他才将稀盐酸滴定纯碱溶液,并且观察在这个过程中PH试纸上面的变化。

  “蓝色!是蓝色!”

  即便是在沪市,乃是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的林继庸,也依旧压抑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兴奋地大声说道。

  “我们成功了!”

  侯德榜紧绷地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酸碱验证虽没有太过准确,但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了。

  “再看看氯化铵。”

  不到最后一刻,包国维不打算放松。

  可他即便是脸上毫无波澜,内心却已经完全翻涌起来。

  这是他包国维参与的,第一个成功的实验,成功的话,将会帮助当今的民族工业,前进一大步!

首节 上一节 349/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