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很是认可李路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吏”的理论,不过他认为治吏不能一味的杀杀杀,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反腐制度建设,他认为这才是反腐倡廉最重要的、根本性的建设。那么狄仁杰建议李路在制度层面上有哪些建设呢?
首先,狄仁杰建议李路制定反腐倡廉的法令。他提出总结了七条建议: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经济发展。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其次狄仁杰建议李路在制定官员任用选拔标准上,把廉洁作为最重要的考察标准之一,他建议以后官员在考察期结束后,需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方能为官。而这些保举的官员,首先不能有贪腐的前科,而被保举者,也是一票否决,只要有贪腐的行为,一律不准保举。这样,就从入口处确保了官员的廉洁和纯洁。
即使当了正式官员,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发现官员有贪腐行为,不但这个官员要受到处罚,以后很难升迁,而且他的上司,以及举荐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样,便形成了上上下下自觉的监督机制,让官员不敢轻易贪腐。
第三狄仁杰要求对监察队伍的打造要严格而有效。监察队伍主要是廉政部门,在廉政总局的巡查员的选拔上,狄仁杰认他们必须要鲠亮感言,廉洁无私,不避权贵。还要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从政的实践经验;最后就是要实行官亲回避制度。凡是宰执所荐之人,以及宰执子弟,亲戚和属官,一概不得充任巡查员。
李路欣然接纳了狄仁杰的建议,但是他也明白,就算他严格按照狄仁杰的办法做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清正廉明还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呢?
第469章独一处饭馆儿
李路治下的大英帝国,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作为帝国首都的碎叶城,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来往客商众多,加之大英帝国一向的实施重商政策,所以这碎叶城更加的繁华富庶,数不清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来到碎叶做了“京飘”,他们努力的工资,使劲的奋斗,为的就是在机会无限的碎叶城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其中就有一个叫王仁甫的人,他原本是河东陆洲人,后来跟着自己的亲戚西迁进入大英帝国,在高昌落了户,再后来他孤身一人前往了帝国京都碎叶府做了碎飘,为了谋生,王仁甫先由一个老乡介绍,到了前门大街肉市的碎葫芦酒店当学徒。三年多的学徒生活,使他学会了招待客人、整理店堂和制作小菜的本领。
他待人热情,手脚勤快,来到酒店喝酒的客人,都爱让他打酒上菜。这个王仁甫虽然工作干得好,但是工钱却挣得很少。为了能自谋生路,在三年学徒期满后,他辞掉了碎葫芦酒店的工作,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于前门大街路东的鲜鱼口处,搭起了席棚。
三五张油桌,几条长凳,一个自造的炉灶,加上赊来的酒和肉,临街挂上了一个酒葫芦幌子,上书“王记”二字,王仁甫只用了一个伙计一个学徒,便自立起门户开张了。也许是天遂人愿,酒店开张以后,天天顾客盈门,座无虚席,买卖越做越红火。因为酒店买卖好,信誉也好,所以酒坊、面铺、油盐店都愿意把东西赊给他用,王记酒店开张没几年便挣了钱。
有了钱,作为掌柜的王仁甫就打算盖房子,于是他盖起了一座只有一间门脸的二层楼,除去设了两间雅座之外,小楼上下全是散座。当时,经营的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连肉、晾肉等小菜,买卖虽小,可日渐兴隆。
在这些小菜里,以马连肉最为有名,说起这马连肉,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当年王仁甫当学徒的时候,学会了学会了做菜的手艺。一次偶然的机会,包粽子的马莲草掉入煮肉的锅中,肉熟出锅,马连香味扑鼻,众食客连称好。于是,王仁甫在此基础上,又重新调整了调料,就形成了大名鼎鼎的马连肉。
正当买卖越越旺的时候,王仁甫得了重病,不久便去世了。留下王仁甫的遗孀带着一儿一女过日子,买卖便转给了王掌柜的师哥李吉祥经营,所以往记酒家也就变成了李记酒楼。在李吉祥的经营下,酒店依旧保持着早开门晚关门,待客热情,酒菜实实在在的好作风,所以买卖更是越做越好。
再后来,因为由于各种原因,买卖没从前好做了。特别是进了腊月,生产更加冷清。其实,这是一种传统观念,碎叶和中原地区一样,都有着过年的习俗,只要一进腊月,在帝都碎叶的那些贵族、官僚和有钱人家,便开始了置办年货,一般在年三十之前就都置办齐了,专等着过年。
这时候官府也封了印,戏楼也封了台,一般人家也都不出门了。所以,酒店、饭馆也早就没生意了,特别是年三十,连白天都不上座。听老人们说,这时候,只有两样买卖上人,一个是澡塘子,一个是当铺。在碎叶曾有民谣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到了三十晚上,洗澡的人都不断。
当铺按理说只早晚开门,但是到了除夕夜,它整夜都开门,为的是专等那些“跳火坑”的人。“跳火坑”就是那些欠了人家的钱,而又躲不过债的人,年根底下必须还债,所以就把家里的东西统统送进了当铺。甚至有的人,当场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当掉,为的是凑足欠债。
李记酒店每天开门关门都是有规定时辰的,就是年三十也是不过子时不关门。又是一年的大年三十,前门大街黑漆漆的,一般的店铺早已关了门,在更夫的梆子声中,还不时地夹杂着几响爆竹声,除夕就要来临,连各买卖家的伙计也都回去吃年饭了。
但是,李记酒店还亮着昏黄的灯火,因为还没有到子时关门的时间。这时候,门帘一挑,两个打着纱灯的仆人一前一后,引着一个器宇轩昂的中年人走进了酒店,伙计把他们热情地引到了楼上,三人落座后便就着小菜喝起了酒。
伙计一看这几个人来的虽晚却仪表不俗,还要了那么多的酒菜,招待就更殷勤了。只见那个中年人,边吃小菜边喝酒边夸奖这里的菜好酒好服务好,还说这帝都碎叶里那些有名的酒店,就算是醉仙楼和竹君楼都比不了这里的酒菜。
“小二,把你们的最得意的吃食拿上来,放心,赏钱少不了你的”那中年人一边吃着马连肉,一边笑着吩咐店伙计。
“几位客官,请稍后”听到少不了自己的赏钱,店伙计更加殷勤起来,“几位客官,别看我们店小,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绝活,您几位稍等”
过了一会儿,伙计端上了三笼热气腾腾的烧麦,只见其花边褶皱层层叠叠,宛如一朵朵精美的绢花。这伙计就开始介绍起来,据他讲,他们店制烧麦的过程与众不同,从烫面、和面、走锤到蒸好上桌,需要经过六至七位师傅的手,共十四道工序。所有的步骤都是纯手工的。而烧卖上的褶皱最多可达三十个,据说只有两三位师傅能做出来。
中年人吃了一个烧麦,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个烧麦的味道真的不错,香而不腻,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这个中年人吃的极为高兴,末了,他冲着伙计问道,你们这个小店叫什么名字呀?伙计一听,便说,我们这儿没名字,就叫一个李记酒楼。这个人点点头,竟有些感慨地说,到了这个时候,不关门的酒店,偌大个碎叶怕也只有你们一处了。我送你们小酒店个名,就叫独一处吧!
年三十很快就过去了,那一天晚上的事,伙计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忽然一天,十几个侍卫排着队,到了李记酒店,把一块写有“独一处”三个大字的虎头匾,送给了掌柜李吉祥。到了这时候,大伙才知道,三十晚上那天来酒店喝酒的中年人竟然是大英至尊,皇帝陛下的李路,而这块匾是李路亲手题写的。
李吉祥激动得流着眼泪,把皇上写的匾,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店铺的门楣上,又将李路那天晚上坐过的太师椅盖上了黄缎子,下边还垫上了黄土,恭恭敬敬地摆放起来,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再坐。李路为李记酒店题匾的消息,一阵风似地刮遍了碎叶城,大家都来祝贺,也都来观看这块虎头匾。一时间独一处饭馆儿是名声大噪,生意也蒸蒸日上。
李路到独一处喝酒,赏虎头牌匾,独一处设了宝座等等,对独一处的兴旺发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独一处客必点的菜肴。发扬待客周到热情,选料精做工细味道好的传统,特别是回锅肉,做得很有特色,成为每一位来吃饭的顾客必点的菜肴。
后来李路又来到过独一处,还写诗称赞这家小店:京独一处共传呼,休问名传实有无。细品瓮头春酒味,自堪压倒碎葫芦。
这家小小的独一处饭馆,因为李路,而兴旺发达起来,他们不知道的是,李路这货在起名的时候,剽窃了另一个时空里便宜坊旗下一个有名的烧麦店名字,实际上这厮一点创新都没有.,.
第470章智断军婚案(上)
碎叶府下面有个热海县,热海县有个个二十多岁叫蓝新盛的青年,家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母和结婚未满两年的娇妻米蓉,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夫妇两人相敬如宾,孝敬老母,男耕女织,勤俭持家,日子倒也过得安稳踏实、幸福美满。
蓝新盛原本就是英国皇家陆军的士官,后来退伍回家娶妻奉养老母,前些年李路下旨征讨东罗马帝国,陆军总部下发征召令,作为退伍老兵的蓝新盛自然在征召之列,不得不参军从戎。接到军令后,蓝家的两个女人哭成一团。因为在她们看来自古从军打仗,如闯鬼门关,凶多吉少、生死难料。但军令难违,国事为重,蓝新盛只好收拾行装,洒泪辞别老母和娇妻,从军打仗去了。
一年后,从欧罗巴前线传来噩耗,蓝新盛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亡。婆媳俩闻讯,如同晴天霹雳,顿时肝胆俱裂,哭得死去活来。自此,两个女人终日以泪洗面,极度悲伤。
米蓉因思念丈夫.寝不寐,食无味,泪哭干,嗓吼哑,原本一个丰腴饱满、如花似玉的少妇,瞬间变得瘦骨嶙峋,如同枯枝一般。婆母也是过来人,知道丧夫是什么样的滋味,又见媳妇这般愁眉不展,失魂落魄的样子,更是心疼和怜悯,就劝儿媳改嫁:“蓉啊,你年纪轻轻的.不能因为新盛而耽误一辈子。哎,找个好人家就改嫁了吧。”米蓉虽然不舍得婆婆,但是她也不想守寡,于是她也默许了。
不久,邻村邱正斌托人前来提媒,婆婆知道邱家是个殷实富户,儿媳过去不会受罪,就欣然应允。于是,邱家很快就送来聘礼,择日成婚。婚礼那天,邱家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用八抬大轿将米蓉娶回家中,拜天地、入洞房等礼节更是一项都没有少。邱家富足,夫妇恩爱,很快米蓉便愁容换笑颜,俊俏的面孔又有了光泽,不到半年,又成了一个鲜活明丽、光彩照人的女子。
一日,米蓉去村外桥边洗衣服,忽见水中有个人影正在直愣愣地看着自己,那身材面容很像自己的前夫蓝新盛。米蓉不禁心跳加速,立马扭头望去,竟然真的是蓝新盛!
“新盛,你你还活着?”米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喜得舌头都打颤了。
蓝新盛也兴奋地说:“死里逃生,总算活着回家了。阿蓉,自别后的两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想得都快发疯了。今天终于见到你了!”
米蓉顿时也热泪滚滚,真想扑到新盛怀里诉说衷肠、痛哭一场,但她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改嫁邱正斌,不再是蓝家的人了,眼泪双流,只得抱起洗衣盆,掩面扭身匆匆而去。
蓝新盛跟着妻子走了几步,又见妻子进了别人的家门.很是狐疑,只得踅转身回到家中,母子见面,抱头痛哭,想念、惊喜、悲痛各种心情全都糅合在了一起。母亲笑中带泪,惊奇地问蓝新盛是怎么生还的,蓝新盛将自己如何被敌军围困,如何跳下悬崖被树枝托住而遇山民获救,又如何进入军校读书等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
蓝新盛问及米蓉时,母亲抹了一把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出原委。蓝新盛一下子愣住了,等回过神来,粗声粗气地嚷道:“我这就去把媳妇要过来,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媳妇是我先娶到家的,既然我回来了,就得归还于我。”
母亲连忙拦住:“儿啊,人家也是征得我同意,明媒正娶,并且用八抬大轿抬过去的。你去要媳妇,人家会给你么?”
一席话让蓝新盛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但是蓝新盛思前想后,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心想:自己从军打仗,保家卫国,为了大英帝国差点把命都搭上了。自己从军前并没有休妻,回来后竟连媳妇也没有了,我这是图的啥?真是窝囊透了!不行,我一定要把媳妇要回来!倘若邱家不给,我就告到官衙去,我就不信官衙敢欺侮帝国军人!
新盛气冲冲地跑到邱家去要媳妇,邱家果然不给,并说米蓉是他们正大光明用八抬大轿抬回来的,两厢情愿,明媒正娶,没有触犯律例条令,凭什么把媳妇归还给你?蓝新盛听罢,一怒之下,便将邱家告到了热海的提刑官那里对簿公堂。
热海县提刑官见有人来告状,即刻升堂,一拍惊堂木,问道:“下跪何人,因何告状?”
蓝新盛说:“大人,小人名叫蓝新盛,家住城西,几年前与米蓉结为夫妻,家境虽穷,过得却也算安稳幸福。因陛下征讨罗马帝国,小人接到皇家陆军的征集令,便别母离妻,奔赴边关,为国效力。如今,小人回乡探亲归来,竟然得知妻子米蓉已被邻村邱正斌娶走,成为邱家之人。望大人看在小人为国效劳的分上,让邱家归还我妻子,使我们夫妻团聚。”
提刑官听后,怒不可遏,当即传来邱正斌,当堂质问:“好你个邱正斌,蓝新盛是帝国军人,远征他乡,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你却趁此机会夺占他妻子,你知道自己犯下滔天大罪了吗?”
邱正斌战战兢兢,连忙回答:“大人明察,容小人禀告。小人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夺军人之妻啊。只因军中传来音讯,说蓝新盛已为国捐躯,小人打听米蓉有改嫁的念头,才托媒人前去提亲,并且征得其婆母的同意,才与米蓉结为夫妇。小人是明媒正娶,且米蓉也心甘情愿的。夺占军人妻子之罪,小人可担当不起啊!”提刑官听后,一下子愣住了,回过神后忙问原告:“蓝新盛,你为国捐躯之事,是何缘故?”
蓝新盛回道:“在一次战斗中我军被欧罗巴蛮子围困,小人舍身跳下悬崖,幸好被半崖上的树枝托住,被好心的山民救起,背至家中,才终于保住了性命。可能当时军中认为小人已死,就把死讯传回家中。但这是谣传,小人全然不知啊。后来,小人伤愈后就返回军中,并且升为军官,昨日才光荣返乡。现有军中文书为证,请大人过目。”
提刑官接过来一看,果然不假,心想:“原告蓝新盛是为国杀敌的有功之人,还是现役军官,返回后理应与妻子团聚。”
于是,提刑官又问被告:“邱正斌,本官意欲让蓝新盛与米蓉团聚,仍为夫妇,你可同意?”
邱正斌慌了,忙哭丧着脸说:“禀大人,小人不能同意。小人与米蓉是明媒正娶,已结为夫妻,并且夫妻恩爱,感情深厚,大人怎能忍心将我们拆散呢?”
第471章智断军婚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