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的儿子死得早,一腔关怀也就落在了孙子郑小同和诸多门生身上。
这也是郑玄为何愿意在七十五岁高龄还要来涿县见证孙乾与卢琼成婚的主要原因,原本郑玄是想让孙乾将郑小同带走就可以了,而自己则是留在故居等待天命;结果一听孙乾跪泣称“弟子父母早逝,幸遇恩师,若恩师不往,弟子纵是成婚亦是无家之人。”,郑玄当即就心软了。
孙乾近前坐下,徐徐的将诸葛亮的用意告知郑玄。
“孔明年方二十,却能忧国忧民如斯,真乃不世奇才也!老夫自当助其一臂之力!”郑玄赞叹一声,随即取出空白的竹简,提笔就向袁绍写信。
大意就是劝袁绍以河北士民为念,阻止祸事。
郑玄的干脆利落,让孙乾又惊又喜:“有恩师相助,军师大计可成矣!”
“老夫只是略尽举手之劳罢了。”郑玄将写好的书信递给孙乾,又道:“公祐回禀孔明时,可替老夫转达:人力有穷尽之时,当习养生之道,方能绵延悠长。老夫不敢自诩长寿,但能苟活七十五载,亦有些许养生心得。若是得有空闲,孔明可多来老夫府中,老夫愿将养生之道倾囊相授。”
郑玄话说得委婉,自来涿县后,郑玄就常闻诸葛亮废寝忘食的处理军政事务,担心诸葛亮这个不世奇才因为早慧而夭,这才借孙乾之口转达传授养生之道。
听到孙乾转述郑玄的话后,诸葛亮亦不由感慨:“康成公知亮心啊,亮若得空闲,定会登门求访。”
郑玄的养生之道有几分道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只要去见郑玄,就不可能还当着郑玄的面处理军政事务。
与其说是郑玄要将养生之道倾囊相授,不如说是郑玄让诸葛亮有个偷懒的借口。
扫了一眼郑玄给袁绍的书信,诸葛亮心头也是一松。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身份显赫,且又是个极为爱面子的人。
想要劝袁绍,以诸葛亮的身份和名望是远远不够的,可若是劝袁绍的是东州名儒郑玄,那袁绍的台阶也就有了。
将郑玄给袁绍的信收好,诸葛亮又叮嘱了孙乾几件事后,随后召集在涿县的糜竺、简雍、韩珩等人,将一个个的任务指令诸条下达。
尤其是次年的春耕,尤为重要。
不论何时何地,粮食才是最紧要的。
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想要让天下恢复安定祥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天下万民能够吃饱穿暖。
若是吃不饱穿不暖,皇帝及诸官的理想说得再漂亮,也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如后世顾炎武所言: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让国家内部变得稳定祥和、万民衣食无忧,需要君臣肉食者去想办法,不能让天下万民都去承担这个不该有的责任;而让国家外部不受人侵略,则不论是君臣肉食者还是天下万民,都有各自的责任。
虽然时代先后不同,但大贤者的认知都是相差无几的:解决了万民吃喝,才能去谈匡扶汉室。
随着诸葛亮的安排逐一执行,河北的局势也变得更为复杂了。
中山北部的灵丘。
统率袁绍麾下乌丸突骑的冀州从事牵招,在得知袁绍在卢奴有难的消息后,大惊失色。
消息虽然自幽州传来,但牵招早就对刘备言明了心志,承诺职责范围内会竭力以助刘备,若刘备能顾念袁绍的恩义护其一脉,牵招就愿与刘备共图大业。
故而,对于幽州传来的消息,牵招并不怀疑其真实性,诸葛亮也没必要在这种事上去欺骗牵招而引起牵招对刘备的不满。
“大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如今大将军在卢奴有难,我又岂能不前往相助?”
牵招当即召来副将,让副将留守灵丘以防乌桓,随后便引了八百乌桓突骑急回卢奴。
对牵招而言,对自己有恩义的一定要舍命相报,昔日报答恩师乐隐如此,今日报答袁绍亦是如此。
另一边,赵云先一步抵达真定。
重回故土,即便沉稳如赵云亦是激动难掩。
遥想昔日,赵云为本郡所举而带着义从吏兵去见公孙瓒,却不料公孙瓒与袁绍是一丘之貉,赵云壮志难伸;之后又遇上兄嫂遇难守孝三年,随后浪迹天涯苦寻明主,幸运的遇到了刘备而有了今日成就。
辗转多年,赵云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
在这个大抵十几岁就娶妻的时代,赵云三十好几了还是单身一个,也实属罕见。
虽然赵云常以“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来勉励自己,但若真的能早早的娶妻生子谁又愿意晚婚晚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非是不愿,而是不能。
看着驻足在村外久久不愿入村的赵云,夏侯兰不由轻笑:“子龙也近乡情怯了?”
3更来啦
第262章 赵云衣锦还乡,真定得由刘备来掌控
“非是情怯,只是思及兄嫂坟墓尚未清扫,只觉心中有愧。”赵云长叹一声,最是孤苦流离人,再回乡时,物是人非。
夏侯兰嘴角的笑容也逐渐凝滞,目光看向远山一处微微出神,显然也被赵云勾起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良久。
赵云收起情绪,对夏侯兰道:“你且与众人在此地藏身,我先去村中见族长,注意保持警戒。”
夏侯兰点头应命:“子龙也要当心。”
随后,赵云策马提枪直入赵家村。
跟河东的关家村一样,赵家村在真定也是个大姓,同样有坞堡自保。
在这个乱世,不能结坞堡自保的村落,大部分都消亡了。
土匪流寇胡虏可不管你是姓刘还是姓赵,只要你这个村子好欺负,那么钱粮女人都是被劫掠的目标。
比起关羽回村时百余骑兵吓得关家村的男女老幼都躲进了坞堡,赵云回村就显得低调多了。
兼之天寒地冻,路上及田野间村民稀少,赵云一直到了坞堡位置才被人发现。
见赵云带着武器,坞堡门口的村民登时惊觉,纷纷张弓搭箭对准了赵云。
“来者何人,携带武器闯我赵家村,意欲何为?”
门口一个精壮的赵家村青年厉声大喝,手中的弓箭已经拉了一半。
赵云定睛辨认了一阵,忽然笑道:“几年不见,小黑子你也长大了。”
“你才是小黑子!你全家都是小黑子!我今年都二十了!成年了,不小了,也不黑了!”青年对着赵云怒目而视,旋即又反应过来:“咦?你竟然认得我?”
定睛一看,青年由怒目转疑惑再转惊讶最后变为激动,最后更是直接跳了起来:“是是.是.”
见青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左右的村民忍不住交头接耳的低语。
“谁啊这是?竟然还敢喊赵黑为小黑子,也不怕挨揍的吗?”
“谁揍谁啊?赵黑虽然长得粗壮,但比起这个骑马的也远远不如。”
“长得高大未必就能打,你长得比我高大,不也打不过我吗?”
“别嘚瑟,我擅长的是射箭!我十发五中!”
“十发五中也能吹了?我可是十发六中!”
“快看!赵黑冲上去了,这是要单挑吗?咦?赵黑跪下了???”
却见赵黑在初时的激动跳脚后直接就冲向了赵云,然后在距离赵云马前三步位置噗通一声跪下,这一幕惊得门口的村民目瞪口呆。
赵云也被赵黑这一出给整愣神了:“小黑子,你这是作甚?”
却见赵黑扯着嗓子高呼:“小辈赵黑,愿为云叔父牵马执蹬!”尤其是在“云叔父”三个字上赵黑还加重了语气。
门口的村民也逐渐反应过来。
“云叔父?莫非是被族长单开一页族谱记录了功绩的赵云赵子龙?”
“肯定是了!否则赵黑这厮不会忽然跑去跪求牵马执蹬!这厮分明认出了云叔父却不告诉我等,竟然独自跑去表忠心,甚是可恶!”
“赵山,你留在此地,我去通知族长!”
“赵石你个不要脸的,你要去通知族长就去,把我绊倒作甚?”
看着跪在地上的赵黑以及被赵石一脚绊倒在地的赵山,赵云顿感一阵无语。
这些青年赵云都见过,赵云没离开真定前,这群青年还都只是一群光着屁股的少年。
“行了!快起来!”赵云轻斥一声,让赵黑起身。
赵黑嘿嘿一笑,赶紧牵住了赵云的战马缰绳,又羡慕的吞了吞口水:“云叔父,这马得值多少金啊。”
“不多。也就五十金。”赵云随口瞎报了个数字,惊得赵黑脑子都成了浆糊:五十金?五十金是多少?得多少匹布才能换?头疼,算不清!
见赵云走近,赵山则是忙爬了起来向赵云问礼:“小辈赵山,也愿为云叔父牵马执蹬。”
赵黑呸呸呸了几声,怒目而视:“赵山你个不要脸的,你凭什么跟我抢?想挨揍吗?”
在赵云面前,赵山也不甘示弱不想坠了胆气:“打就打,谁怕谁啊!谁赢了谁就给云叔父牵马执蹬!敢不敢!”
“你当我傻啊!我都已经在替云叔父牵马了,我为何要跟你打?”赵黑得意的举了举缰绳。
赵云枪挑乌桓难楼一家五口的英勇事迹太过于震撼,兼之赵氏族长单独为赵云单开族谱,再加上赵云兄嫂的坟冢受人四时祭拜,赵家村就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赵云的名头。
得知赵云到来,整个坞堡的男女老少都欢呼起来了,纷纷奔走相告,赵氏族长赵辰更是亲自将赵云迎到了大宅中,为赵云接风洗尘。
“谢族长厚爱。”寒暄过后,赵云也直言了来意:“此番来寻族长,是为了左将军大业而来。”
赵辰呼吸一紧:“可有我能帮得上忙的?”
赵云点头,语气也多了几分凝重:“河北动乱将起,袁尚先是任命韩范为常山相,后又软禁了前常山相高柔以及部分官吏将校,更是征发了大量的黑山民为役夫、尽起常山兵马前往并州,此举是为了将左将军滞留在河东。我奉诸葛军师之命而来,欲救常山相高柔以及被软禁的官吏将校,需要族长助我入城。”
赵辰闻言忿忿:“我还奇怪,怎今年又开始让我们征税纳粮了,原来是袁尚这厮在使坏!才过几天安稳日子,又要乱了,真是憋屈!”
作为赵家村的族长,赵辰平日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既要避免村民被强行征去当兵为役,又要提防土匪流寇胡虏,还要让村中缺少男丁的村民不至于饿死。
之所以会给赵云单开族谱且又花了大价钱去给赵云的兄嫂重修坟墓,也是想借着赵云的名头庇护赵家村。
没想到日子刚有好转,动乱又要来了!
片刻后,赵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向赵云:“子龙,你给我说实话!你们这次夺了常山,还会离开吗?我是族长,要考虑数百户赵家村村民的性命和未来,不可能只跟你讲情义。”
赵辰的话虽然不中听,但赵云也能理解,若夺了常山后又离开,事后赵家村必会遭到报复。
闻言,赵云斩钉截铁地道:“这次夺了常山后,左将军的兵马会常驻真定!”
4更来啦,求月票
第263章 赵云喊声诸葛军师,真定文武沸腾了
“好!”赵辰拍案而起,怒喝道:“这忙我帮了!我早看那韩范不顺眼了,当了个常山相就耀武扬威,竟让赵家村给粮五千石。我们村子一年才能得粮两万石!真是狗贼!”
赵云闻言一动:“韩范让赵家村筹粮五千石?什么时候的事?粮食可有运入城中?”
赵辰摇头:“前几日才下达的征发令,还没运入城中。正可借运粮机会,助子龙入城。”
赵云暗道侥幸,道:“我也正有此意。族长大可放心,事成后,这五千石粮皆可运回。不仅如此,我还会请诸葛军师给族长等人记功。”
“给我记功就不用了。”赵辰忽然叹了口气道:“我儿赵虎,子龙你也是认识的,平日里除了会骑马射箭舞枪弄棒也不会别的,让他种个地都能将耕牛当战马用。听闻子龙的事迹后更是天天嚷着要上阵杀敌,当初我就不应该给他取名虎,还不如叫赵驴呢。唉,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委实不想让他入军,可又管不住,子龙若是不嫌弃,能否让赵虎给你当个亲兵?”
赵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直言道:“族长,恕我直言,我的亲兵与旁人不同,那是要跟着我陷锋突陈的,若没有过人的胆气,是很难活命的。”
赵辰拍着胸口道:“子龙这你放心,赵虎的胆气肯定是有的!就是骑射本事可能差了点。”
“无妨。”赵云许了承诺:“骑射本事可以严加操练,只要胆气足够,我就让赵虎当我的亲兵。”
谈妥了条件,赵云便与赵辰谋划具体入城的细节,以及要挑选入城的村民。
两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