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府。
曹操斜倚凭几,低头看着细作传回的情报,久久不语。
昔日。
荀攸曾谏言曹操:刘备能聚人心,久必为患。
曹操则言:袁绍未灭,与刘备是友非敌!
而今。
荀攸的断言应验。
自刘备离开许都,不到两年时间便已名扬河北,观其威势,更有愈来愈盛的趋势。
空寂的大堂中,忽听一声高语。
但见司空军祭酒郭嘉,一脸凝重:“主公,眼下袁绍势微,刘备名声日盛,若不制止,唯恐刘备将袁绍取而代之。以刘备之能,若让其据河北之地,必成主公大患。”
曹操麾下谋士,论综合才能,以荀彧、荀攸、贾诩为先。
荀彧被曹操呼为“吾之子房”,擅长战略规划与内政统筹,所有军政要务,曹操都会与荀彧共同谋划决策。
荀攸被称为“谋主”,擅长战术布局和临阵谋划,每每对外征伐时,曹操皆会令荀攸随军,官渡之战能打赢,多赖荀攸的战术布局和临阵谋划。
曹操论诸士之功时,曾言:论忠诚正直、深谙机要谋略,能安定朝廷内外局势者,当属荀彧,荀攸次之。
可见一斑。
贾诩则精通权术与自保之道,善于洞穿人心和局势变化,论经达权变、谋算之能,可与二荀相当。但因贾诩侍奉多主且又设计杀了曹操长子爱将,故而一向低调,不争不抢,能不显名便不显名。
二荀一贾之下。
又以程昱、郭嘉、董昭、刘晔四人为次。
程昱以刚毅果断与应急能力见长,缺粮时能以非常规手段保障军粮,论心狠手辣无人能比。
郭嘉则以奇谋险策与洞察力著称,尤其擅长分析人心和战局走向。
董昭擅长政治布局和制度设计,常为关键州郡太守、州牧。
刘晔以战略远见和情报分析著称,尤其擅长洞察割据势力的动向,但初投曹操且又年少,目前仅是主管仓谷事的司空仓曹掾。
而在这七人中,又以郭嘉与曹操的关系尤为亲近。
郭嘉不像荀彧那样始终以“汉臣”自居,也不像贾诩那般自带防备心,对曹操几乎是全然依附和认同。
十胜十败论不仅分析战局,更把曹操的个人能力、胸襟气魄吹捧到了极致,这种彻底的站队让曹操感受到被全然理解的暖意。
曹操表面威严,实则内心有枭雄的随性;郭嘉则不拘小节,让曹操在郭嘉面前能流露更多的野心和盘算,而郭嘉同样能在曹操面前直言不讳。
君臣+知己的关系,让郭嘉在七人中独树一帜,即便才能不如二荀一贾,也能让曹操格外器重。
这也是为何,曹操会单独为郭嘉设置“司空军祭酒”一职,且会时常将郭嘉带在左右,行军时同乘一车,议事时同坐一席。
虽然不如刘备与诸葛亮的同榻而眠,但对曹操而言已是难得。
听到郭嘉的高语,曹操徐徐抬头,没有盖饭曹的夸张惊愕,有的只是预料之中般的认同:“刘玄德入了河北,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了,本初完全不是玄德的对手啊。”
将手中的情报放下,曹操又起身来到一旁悬挂的地图前。
自官渡大胜后,曹操的威望与日俱增。
就连境内反曹声音最盛的汝南诸县也变得安分,不管是黄巾余孽还是袁氏门生,仿佛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了一般。
南部蠢蠢欲动的刘表则也跟个乌龟一般,将头缩进了荆州这个大龟壳中。
目光落向地图的江东。
原本标有“孙策”的江东六郡,此刻也将势力名字换成了“孙权”。
曹操顿生感触:“犹还记得,去岁孙策闻孤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便想渡江偷袭许都。众闻皆惧时,唯有奉孝度料‘孙策新并江东,所诛杀者皆是江东能得人效死力的英豪,然而孙策又轻而无备,即便有百万之众,也无异于独行中原,若遇刺客潜伏突袭,也只是在单打独斗,最终会丧命于匹夫之手’。后来江东传来消息,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孙策一死,先有旧部叛乱,后有宗亲争权,就连山越也伺机作乱。江东孙氏,已成疥藓之患。”
曹操的语气平静。
分明是看到了刘备在河北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的威胁,与郭嘉聊的却是坟头草都长了的孙策。
“孙策自恃武勇而以杀戮讨伐江东,虽有威但无仁,故而有此结局。”郭嘉见曹操语气平静,遂也放松了脸上的凝重,道:“然而刘备不同,同样是自恃武勇以杀戮讨平幽州,但却将仇恨转移到了胡人身上,以胡人俘虏换回汉人奴隶之举,更令幽州七郡感受到了刘备的仁义。倘若袁绍骤亡,幽州七郡必将迎刘备为幽州之主。”
曹操轻笑一声:“若刘备当了幽州之主,袁绍的三子一甥又岂会甘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奉孝以为,孤可为渔翁否?”
郭嘉顿知曹操心中意,亦笑道:“故而主公前番才会采纳文若谏言,放弃南攻刘表,优先平定河北。又致信袁绍,欲与袁绍决战东武阳,以激袁绍决战之心。细作有报,袁绍在邺城沉湎酒色,如吕布在下邳故事,心气已失,便也离死不远了。只要袁绍死了,其子甥定会与刘备相争。”
曹操又将目光看向了常山国:“原本孤听闻本初令刘备募练新卒时,还担心会与刘备在东武阳对上;若与刘备交战,孤并无把握能胜,即便是打了个平手也会让本初重振雄心。不曾想黑山贼竟然会忽然叛乱,迫使本初不得不调刘备入常山平叛。刘备是个聪明人,本初不死,刘备就无法在河北真正起势;可刘备又想借本初的势来徐图发展,因此对本初的诸般军令又不敢拒绝。而今,刘备受降了那十余万黑山贼,便有了在黑山按兵不动的理由。”
“值此良机,孤正当扬兵河上,请本初赴死!”
斩钉截铁的声音,充斥着极强的自信。
即便官渡之战才结束三个月,曹操也有扬兵河上的自信,论兵精将勇,袁绍远不如曹操。
4更来啦,求月票。出去散个步,回来再写
第175章 趁着刘备坐观虎斗,曹操奇袭仓亭津
在洞察曹操的用兵意图后,郭嘉斩钉截铁地谏言:“主公既要用兵,宜速不宜缓。”
郭嘉是个很会揣摩曹操心意的人。
作为亲近谋士,不能只知道反驳主君的决定。
似田丰、沮授般处处与主君争锋,遇上表里如一般的宽厚主君最多只是不被采纳计策,遇上外宽内忌的直接会视田丰、沮授为仇人。
而郭嘉的应对则是,在主君意欲勃发之时,为其决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之策,这才能助主君查漏补缺。
闻言,曹操笑问:“奉孝就不担心孤仓促用兵,既劳顿士卒,又短缺军粮?”
郭嘉亦笑答道:“兵者,诡道也。袁绍必会以常理度之,以为主公仓促动兵必会招致士卒疲惫、粮草不济,故而防备松懈。此时主公若是驱兵疾行,因粮于敌,便可如神兵天降,渡河夺津,兵临河北!兵法曰:兵贵神速!便是如此。”
曹操在连续快速作战上,经验十分丰富。
昔日攻徐州时,二月退兵,四月复至,便打得陶谦措手不及,最终陶谦抑郁而终,只能在濒死之际当个好人将残破的徐州送给刘备。
曹操精研《孙子兵法》,惯于因粮于敌,作战时经常只会携单程粮草,若遇钱粮不足时,或是掘墓淘金,或是屠村抢粮。
对付这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战法,除非以压倒性兵力或以更险奇的奇袭应对,否则曹操是很难遇到敌手的。
得了郭嘉的认同,曹操更显意气风发:“孤视本初,如土鸡瓦犬!此战便要彻底终结本初的南下之志!”
看着挂着的地图,曹操忆起当年讨董失败后与袁绍立于黄河岸边的大势之论。
袁绍抚髯傲言:“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曹操则反驳道:“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而事实上。
袁绍确实达成了“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然而袁绍“南向以争天下”的大梦,却被曹操以“天下之智力”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义所粉碎。
曹操在看到刘备名扬河北后只感慨了一句“刘玄德入了河北,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了,本初完全不是玄德的对手啊”,原因也在这里。
诚然,占据河北富饶之地,的确有南向以争天下的优势。
但无论是无法“任天下之智力”的袁绍,还是可以“任天下之智力”的刘备,都缺少正统天子这道义大旗。
刘备虽有衣带诏可讨伐曹操,但曹操亦可借天子诏斥刘备为反贼,将衣带诏污为矫诏,更能以刘备乃汉室宗亲、掌权后必效法光武与更始帝决裂为名与刘协形成暂时的一致立场。
只要曹操想要定刘备的罪,理由就能有无数个。
曹操更深信己方谋士(二荀一贾,程郭董刘等)远胜于刘备所聚之才智。
当前,曹操首要之敌仍是底蕴深厚的袁绍。
唯有彻底击溃袁绍这个继承了四世三公底蕴的大将军,依附袁氏的门生故吏才会改换门庭。
而手握天子的曹操,在招揽袁氏旧部上更具优势。
即便坑杀降卒之举会激起河北士族激烈抵抗,但在黄河以南,尤其是荆州、扬州,在能灭袁绍、挟天子的曹操、垂垂老矣的刘表及年幼的孙权三者之间,有识之士的选择都不会很难。
在曹操眼里,刘备依旧只是一头尚未成长起来的猛虎,曹操也有信心在灭了袁绍后能在刘备真正成势前将其扼杀。
曹操的执行力很强。
在与郭嘉商议后,曹操便给兖州的夏侯渊下达了军令,让其蛰伏以待曹操亲至。
这段时间,审配和逢纪代为执行疲曹之计,审配负责攻左,逢纪负责攻右,的确也将夏侯渊给烦得要死。
夏侯渊屡屡向曹操请兵,曹操都没同意,而是继续让夏侯渊在兖州被审配和逢纪左右戏耍。
除了要麻痹审配和逢纪以骄其心外,更是为了确定刘备是否会出兵东武阳。
倘若刘备要出兵,那么曹操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与刘备厮杀的。
及至细作确认刘备以常山国屯田为由,无心东武阳战事,曹操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了。
以隐忍待骄兵,以奇兵击不备,曹操胜券在握。
建安六年,三月。
曹操秘密调四方猛士入兖州,聚兵仓亭津以南的东阿城。
除了早就在东阿城的夏侯渊外,夏侯惇、曹洪、张辽、李典、乐进、张郃、徐晃、于禁、高览、许褚等骁将也自各处要地秘密抵达了东阿城。
由于曹操用的是化零为整之计,且诸将率众入城时都挑的夜晚,故而北岸的斥候并不能刺探到曹操暗中的调兵遣将。
反观北岸的仓亭津,驻守袁军情况却被提前入东阿城的许攸探得一清二楚。
“在仓亭津驻守的乃是袁绍麾下魏郡太守高蕃,此人本是审配的家将,没想到竟也能当上魏郡太守。”许攸深恨审配,只要是与审配有关的,许攸都恨不得将对方剥皮抽筋以泄心头之恨。
而在曹操将审配的两个儿子交给许攸处置后,许攸对曹操也是尽心尽力,这几个月也一直致力于助曹操打探北方的防守情报。
“高蕃此人,统兵如何?”曹操凝声而问,奇袭仓亭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若是黄河都过不去,也就别提与袁绍决战东武阳了。
许攸冷笑:“骄矜之徒,不足为虑。我已派人仔细探查,高蕃的军士甲胄都不齐整,只是在倚仗着黄河天险罢了,只要主动出击,定可击溃高蕃。孟德今夜可令诸将强渡黄河,先取高蕃首级给本初当贺礼!我倒要看看,没了我许子远,本初只依靠审配那废物,能成何事!”
看着许攸那双眸中不加掩饰的恨意,曹操心头了然,随后看向堂下众将,双眸也陡然变得锐利,喝问:“谁敢与孤强渡黄河?”
话音一落。
夏侯渊、夏侯惇、曹洪、张辽、李典、乐进、张郃、徐晃、于禁、高览、许褚等骁将纷纷出列,吼声如雷:“末将愿往!”
听到众将不惧的呼声,曹操大笑:“好!传孤军令,三军饱食,天黑之后,踏浪渡河!夺取仓亭津!今夜,孤要看到大旗立于黄河北岸!”
5更来啦!求月票
第176章 曹操强夺仓亭津,袁绍竟为酒色所伤
三月的黄河,水流平缓,正是偷渡的好时机。
曹操麾下的这些骁将悍卒,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绝非初练的新卒所能比拟。
五千步骑趁着夜色掩护,自水浅处悄然摸向北岸。
而在仓亭津北岸,虽有巡夜的军士在沿岸警戒,但魏郡太守高蕃却在营中畅快酣饮。
左右亲信诸校则是在极尽谄媚之词。
“高府君神威,夏侯渊已经无能为力了。”
“昔日若非许攸等人陷害审监军,大将军怎会兵败于官渡?而今审监军再得大将军重用,破曹雪耻,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