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每剐一刀,人群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半天内整整三百六十刀,就是三百六十轮欢呼,此起彼伏。很多人嗓子都喊哑了,依然乐此不疲,也不顾天寒地冻,都在硬生生围观了半天。
好在人多拥挤,也便于保暖,室外空气流通场合也不用担心缺氧。朝廷还特地临时安排了几百堆篝火,在州桥附近许多街道上布置,让士兵看守避免出乱子。
行刑结束后,多少人都感动流涕,赵子称的威望,和天下百姓的同仇敌忾之心,也被引导到了最巅峰。
……
次日一早,元旦清晨卯时,赵桓退位、赵子称登基的典礼,就紧跟在赵佶起灵之后举行了。
因为是自家兄弟传位,并非异姓禅让,所以倒是不用专门筑高台。
禅让典礼是在皇宫里举行的,不用对百姓开放,但是文武官员们都要来朝贺。
赵桓当着百官的面,把天子玺绶放在托盘里,亲手递交到赵子称手上。
随后赵子称登上陛阶,端坐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拜。
赵桓退下之后,立刻更衣,换了道家居士的服饰,自此清修,反思悔恨早年那段与父亲争权夺利的人生插曲。
赵子称接受完百官朝拜后,赐文武众卿免礼,随后让宦官宣读诏书,改元建炎,以立志恢复故土,收回河北。
“朕践祚改元,自当以天下为任,朕今日当着百官之面盟誓,必会带领诸将,恢复河北,包括燕云。驱除鞑虏,护我华夏。”
盟誓之后,赵子称又进行了诸多册封。
他先册封慕容氏为皇后,王氏、张氏等妾侍也都为贵妃,其余另有妃嫔若干。
已经五岁的嫡长子赵伯琮为皇太子,(历史上被赵构收养后才改名赵昚)
其余庶子、女儿也都封为诸王、公主。
其中慕容秋亲生的、为了掩人耳目才掉包给妾侍张氏的那个女儿,也受到了额外优待。在诸公主中待遇最高,以安慕容氏姐妹之心。
其余满朝文武,三省六部,枢密院各处,也都安插补全。文官之中,张叔夜、李纲等人位列执宰。还有陈过庭、呼延庆、赵良嗣等曾经跟赵子称共事过的文臣,也都得到了明显的升迁。
包括赵子称在两浙、登莱做文官时期,那些核心嫡系旧臣,也都安插到了朝廷要职上,大多分列六部尚书、侍郎。
比如赵子称在苏州时的老上司、曾经当过苏州通判的魏宪,如今升到了御史台。他在杭州时的重要同僚赵约,也升到了刑部。
武将方面,岳飞因为之前直捣上京、迎回二圣之功,被赵子称破例封为相王。
刘光世、韩世忠等之前立过收复失地大功的嫡系武将,也都暂得开国郡公爵位,将来再有大功也还有再升的空间。
关胜、杨志、林冲、呼延灼等跟随多年的部将,也都各凭实际军功,有开国郡公至开国侯不等的爵位。其领兵军职,也各有升迁。实际上分别都能获得多则三五万、少则一两万的带兵权。
全部封赏结束之后,赵子称又宣布大赦天下,并且给京官休沐假期,普天同庆。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朝臣本来就有至少五天的休沐假期,这次干脆直接连放,从初一到十五休半个月,各部只留下处理必要突发事务的轮流值班官员。
赵子称也不急于立刻折腾什么执政举措,就让大伙儿安生了半个月。
过完上元节后,才开始讨论具体的北伐计划时间表。
朝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文臣都有些担心,怕新君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但也没人觉得,自己真能顶住皇帝的龙威。
毕竟眼前这位新登基的天子,可是古往今来皇帝当中,个人战斗力最强的,项羽可没当上皇帝。
这样靠着连番军功从宗室诸王里杀出来、身登大宝的人,谁又能拦得住呢?
所以就算是最持重的文官,也只敢姿态很低地苦苦哀求赵子称稍稍体恤民力。
曾经跟赵子称相熟的御史中丞魏宪,不怎么知兵,但比较恤民,就仗着交情委婉说道:
“请陛下明鉴,之前朝廷收复河南一帆风顺,但那多是因河南百姓翘首期盼王师,民心所向不可逆也。金人又内乱夺权,这才有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眼下听说金人已立新君,完颜宗干地位稳固,而且他们已经迁都燕京。若是朝廷大军再直扑河北,恐怕会引来金人全族同仇敌忾死战。
而河北之地,燕云百姓本就不认同我大宋,他们作为原先辽国的子民快两百年了。之前宣和年间旧事已经证明,当地百姓并不期待我大宋王师。
而河北其余各州府,因之前连年战乱与水旱蝗灾,十室九空,就算有河北腹地汉人百姓心向我大宋,也没多少人了。而且之前打河南,至少还是赵构伪逆治下,如今的河北,已被化为金国直辖,金人完全有可能迁徙燕云汉人乃至其所控制的其他各族百姓,来河北屯垦。
到时候劳师远征,处处不得补给,就轮到我大宋王师粮草难济,人马疲敝了——当年童贯就曾受此拖累。”
旁边其他文官,听到魏宪举例子的时候,不恰当地提到了童贯,愈发为他捏了把汗。但也有觊觎他御史中丞位置的,巴不得暗中看他笑话,指望他被皇帝嫌弃。
这老不死的,真是够狂,仗着当年官家还在苏州当地方官时、做过官家的上司,就这般倚老卖老?
而就在部分同僚为他捏汗的时候,赵子称表态了,而且大大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众卿不必多虑,朕是知道民间疾苦的,也深知军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北的情况和河南大不相同,当地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王师无法就地筹粮,无法因粮于敌,当然不能妄动。
而且,朕践祚不过半月,查访近畿,还发现了一些民情可悯之处。这几年因为战乱,黄河一直得不到修缮,京城下游,好几处堤防都已难以修复,甚至有可能改道、非人力可阻。
朕已着工部尽快勘测,拿出尽量不劳民伤财,又不伤及无辜百姓的方案来。如今河北东路故土,十室十空,虽是一桩惨事,但朝廷也要想办法,趁机做一些将来能够惠及百世的善政。
北伐肯定是要北伐的,不过沿着河北平原北伐,可以暂缓几年。朕自会择机另选精锐、海路北上,骚扰燕云乃至辽东沿海各地,让金人首尾不能相顾。
为实现这一目的,全国沿海各州府,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物产,扩建船厂,钻研改良船型,扩大朝廷水师海运之力。将来一旦海运成熟,还要将一部分漕运改海,以节省民力、运费损耗。”
赵子称没打算瞒着,也不怕金人刺探,他就是直接打明牌,告诉金人这几年他会专注于沿海骚扰,先削弱一下金人的国力。
顺便再趁着这段时间改革强化海运、治理黄河处理可能出现的改道,把一切收拾干净后,就是金人的亡国之日!
童贯北伐,就是输在河北平原后勤不济、没法就地筹粮上的,军队打持久战的能力根本没有了,饿都能饿死。
北宋末年河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已经被极度破坏了,如今也只会更差。
而赵子称知道,原本历史上建炎二年(书里面现在的建炎元年,实际上是历史上的建炎三年),黄河在滑州就发生了巨大的决口,然后才有了后来六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入海”,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黄河河道才再次决口北返。
但那时候经过六百多年、淮河的入海口已经被黄河的泥沙淤堵完了,还导致淮河只能走邗沟运河注入长江入海。淮河下游的苏北地区也彻底变成了水旱灾患连年的贫苦之地。
当然,原本历史上,黄河在建炎二年改道,既有天灾因素,也有人祸,兵荒马乱时期无人修缮,还有地方官员试图引水阻敌。如今因为赵子称的蝴蝶效应,这一切还没有发生。
如今的黄河,还是处在极度年久失修的悬河状态,随时可能引爆。
赵子称觉得,不能为了军事目的、让黄河南流夺淮,宁可更加尊重自然规律一点,让黄河在河北平原上再找另一条河当主河道。比如后世称为黄河主河道的大清河就还行。
而历史上的宋朝统治者不敢这么干,是为了军事屏障的考虑。黄河夺淮后,淮河变得更宽,南宋守淮也就更容易守了。
现在赵子称完全不存在这种考虑。金人有骑兵又如何?他们敢来汴京,赵子称就跟他们野战再击溃他们一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而河北平原如今已经几乎没有百姓了,尤其是沧州、河间这些河北平原东部,反复拉锯,饥荒战乱,加上赵子称的移民救人,当地十室十空。
既然如此,提前规划好一条新河道,等黄河改道完后,再把人民移回来,也算是刚好充分利用、尽量挽回了。
这些事情都比直接北伐重要,完全可以稳扎稳打。
第174章 千年大计,两手都要硬
赵子称定下登基之后的基本国策后,“整顿内政、发展海运、沿海骚扰金国、修缮黄河河道”的大方针,便强力落实了下去。
大宋之前的历代皇帝,权柄都严重受限,有低效的文官集团掣肘,干点事情,所花费的钱粮能有一小半落到实处就很不错了。
而赵子称登基后,靠着血火洗礼杀出来的威严,和再造神州的功勋,他对行政系统的掌控力,几乎可以比肩当年太祖皇帝。钱粮的利用效率和人力的调度效率,自然也远超仁宗神宗以来历代皇帝。
北方战乱和金人拉锯,早就变得地广人稀了,河北连人口都几乎没了,完全不存在人地矛盾。原本矛盾严重的河南,现在也缓解了,之前那些年至少损失了数百万人口。
而且他治下的南方地区,江南和湖广的民间矛盾,也已经被狠狠释放过一波了,此前大地主阶级导致的土地兼并问题,也缓和了很多,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极大解决了。
毕竟江南前些年被方腊屠杀了一圈大地主,湖广也被钟相杨幺屠杀了一圈大地主大豪绅。
全国只剩一个四川地区人地矛盾依然极为尖锐,不过这都可以等将来统一后,从四川对大理、交趾用兵开拓,随后移民川人南下云贵改土归流来缓和。
眼下赵子称也可以借着财政宽松、北伐需要扩军,先大量从川峡四路招募富余青壮年劳动力出川当兵、或者被朝廷雇佣为“工程厢军”修黄河、修船厂、造海船、搞工业建设,以暂时缓解未来三五年内四川的人地矛盾。
建炎元年,赵子称就靠着中央的强力规划,在荆湖北路的鄂州勘探开了大冶铁矿、又在江南东路的马鞍山也开了大铁矿、还有扩大江南西路铜陵的铜矿生产规模。
在中原和北方各路,尤其是山西和河南,也加强了矿冶建设。这些矿藏都要数年的经营发展,才能呈现产量的爆发式增长,到时候大量精良兵器甲胄和新式火器就能扩产至少一个数量级,再想碾压金人也就顺理成章了。已经当上了皇帝的赵子称也完全等得起。
数以万计的四川富余劳动力,被朝廷雇佣到沿海城市大造船厂,或是在川黔大肆伐木、顺江放排运输而下,到沿海港市用于储备造船。
四川和云贵的林木资源非常丰富,之前赵子称统治的辖区各路,都没有像四川这般优质木材海量供给的,所以他哪怕偷偷摸摸发展多年,海运船队和舰队的规模也还是太小,不足以支持十万数量级的大军长期跨海远征,也不足以支持漕运改海。
现在有了四川的木料,不但解决了四川富余劳动力没活干的问题,还大大加速了海军和海运的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而在所有朝廷集中雇佣民夫的工程里,雇佣量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修黄河了。
经过建炎元年大半年的勘察后,工部给出了一条导流的方案,决定在滑州以北的地区,择东岸即将支撑不住溃坝的点,挖出导流河床,尽量利用天然河道支流连接,通往大清河。
施工完成后,黄河下游位于后世山东省境内的那部分淤高河道就会彻底废弃,在离开河南和山东边界时,就会略微往东折。
这项施工需要的工程量也就跟重挖一遍河北部分的大运河差不多——虽然里程远不如河北段大运河那么长,但因为引流段河道需要容纳黄河的水量,所以在宽深方面要超过运河十数倍。
这项工程工部预估在两年内就可以完成,主要借助冬季农闲施工。而那些异地雇佣来的四川百姓,因为是全职的,甚至可以全年干活。
朝中有一部分文臣担心雇佣那么多民夫全年作业、是否会有粮食供给不上的问题。不过好在后来户部和工部都核算了一下,发现只要不立刻北伐,把一部分原本打算用于作战的军粮挪过来,还是可以轻松支持这个工程的。
而且户部很快就发现,当大宋进入了一个“只收复黄河以南国土,而暂时没有河北国土”的状态时,原本捉襟见肘不得不持续横征暴敛竭泽而渔的财政,居然变得松弛了起来。
之所以户部之前没想过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宋此前从没处在这样一种疆域状态过。
后来他们仔细核算了一下,其实从徽宗政和年间开始,大宋对河北的统治就是一个严重的财政包袱,哪怕不考虑对辽、金边境的驻军开支,光考虑赈灾百姓的开支,
因为连年天灾和贼乱,对河北的统治财政收益已经负了。暂时把无人区丢掉后,省下来的财政刚好可以修黄河。
建炎元年和建炎二年,就在这种如火如荼的全面建设中过去了。
金人倒也有考虑过骚扰大宋一方在黄河以北施工的问题。金国高层觉得大宋欺人太甚,居然进入河北地界后,也不深入进攻,就只占了一两个州府的地盘,然后在那儿大兴土木了。
所以金人也尝试过偷袭、骚扰,试图劫掠物资或是屠戮大宋的施工队和护军。
而赵子称也立刻还以颜色,一方面他加强了在滑州以北河北地区的护军战力,阻击了好几次金人的骚扰。让金人的拐子马在霰弹炮和神臂弓的组合火力下吃了大亏。
另一方面,这样被动防守、就地反打还不够有战略威慑力,赵子称就拿出了他的海盗计划——只要金人过来骚扰一次黄河施工,他就派出岳飞或是宋江、李俊的舰队,到辽东半岛或是天津、唐山一带登陆搞破坏。
对女真人和契丹人、奚人也烧杀掳掠报复,而且是精确对等报复,金人来骚扰一次黄河防线,大宋就骚扰一次燕云沿海,不多也不少。
如此几次之后,金人也回过味来,知道宋人朝廷这是要搞威慑,就是要搞恐怖平衡,告诉你“你来一次我也去一次”。
而金人眼下又没有把握全力南侵大宋,也就只能忍住再小打小闹搞破坏的冲动,争取混个两不相欠。
毕竟完颜宗干之前为了坐上皇位、杀掉完颜宗磐,也造成了金国内部元气大伤。又被赵子称海盗骚扰,他恢复元气的速度也大大放缓了,还不如息事宁人。
时间便很快来到了建炎三年。
赵子称的两年工业计划,以及造船、海运、修河大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建炎三年的夏天,黄河有序改道计划正式到了最后关头。在工部精良精确的勘测、设计引导下,后世菏泽附近的一段河堤被挖开,黄河干流注入了新的衔接河渠。
虽然一开始水流有些泛滥,承接的河渠实在受不住黄河的巨大水量,两岸也着实被淹没了一部分土地,但因为当地已经是无人区了,这个时代的河北已经被提前清空了。
就算有零星农民在这些地方种田,也都是金人的军屯,是金国高层强行移民过来为了监视大宋的。他们也知道大宋要干什么,知道水火无情自然力量无法阻挡,所以在预计大宋即将改道黄河之前,就把人撤走了。
赵子称等于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即使淹没了一些城池村镇的废墟,也都是没人住的。
经此一役,悬在大宋头上近百年的黄河改道风险和治理压力,也算是被宣泄掉了大半。虽然以黄河的泥沙夹带量,将来几百年后肯定还会淤平,但那都是后话了。
说不定由于赵子称带来的科技进步趋势,这个世界三百年后的工程技术水平就足以用工程机械人工挖出一条黄河了——
其实以后世21世纪华夏的工程能力,就已经完全可以在河南东部至山东全境挖一条全新、足够深的黄河的,只是没这个必要了。后世的黄河哪怕是悬河,但水量很小,水都不够北方各省用,几乎没有泛滥成灾的危险了。
赵子称还不如考虑考虑,从大宋的后半段开始,就注意保护秦陇绿化,从这个时代开始就逐步查禁对关中剩余林木的砍伐。只要黄土高原得到遏制,甚至治理,黄河夹带的泥沙量锐减,未来五百年都不一定会再形成悬河。
滔滔黄河,换了一条更稳定、全程河床海拔更低的河道,就这样奔流向北。滚滚浊浪之间,河北大地上仅剩的遗民看到这一自然奇迹,也是大为震慑。
包括那些原本心向金国的燕云百姓、哪怕之前对大宋毫无认同感,但是在看到大宋居然能驯服黄河,让黄河有序改道,汹涌到他们面前,燕云人心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大宋连这种事情都做得到,而且干了如此大的工程,内部还没有如秦始皇、隋炀帝时那般天下沸腾,可见大宋的新皇帝有多么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