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官僚士民心中,普遍种下了这么一个念头,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赵子称在和核心的心腹大臣商议后,也觉得河北人心动摇可用,大宋可以顺着黄河北进,再配合海路的长途运兵作战了。
也有个别朝臣,觉得应该再休养生息、积蓄一下民力,认为这几年修了黄河,还有那么多工程,耗费民力过重,不如再等等。
但这次赵子称却没有再等,他的意见很明确:“黄河有序改道”这种大事,对河北民心的冲击是很大的,要利用这个敌方人民心理波动的契机,快刀斩乱麻来一波!
至于大臣们担心民力不足,全力北伐会不会竭泽而渔用民过重,赵子称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怎么说,先把燕云收回来,至少把关内的地盘收回来。
河北百姓是最受黄河有序改道心理冲击的,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而辽东腹地乃至更东北边女真人的老巢,未必会被这个事件冲击到,也未必会人心不稳。
所以真要是收复了关内土地后,暂时没有更好的契机一鼓作气直捣黄龙,那也没必要再硬磕。
灭金可以分成好几段完成嘛,不要总是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宋朝廷高层终于统一了认识,在皇帝的亲自力推下,于建炎三年秋收之后,展开了全面北伐。
开战之前,赵子称先单独召见了相王岳飞,并且授权他独领一军、独当一面。
“鹏举,朝廷大军北上,此番计划兵分三路,第一路沿着新的黄河水道北上,争夺河北腹地。第二路沿着海岸北上,直扑燕京及其沿渤海门户。第三路由高丽出发,沿着辽东沿海,进攻辽东。
前两路就由朕亲征统领,唯独东边高丽那一路孤悬海外。卿三年前曾从高丽出发,绕路直捣上京,对从高丽北伐的地理自然更加了解。这一路的方略,就由卿自行裁处、随机应变,朕就用人不疑,不过问细节了。
朕只有一点要求,这次不一定仅限于骚扰牵制金军,若能实打实拿下辽东半岛沿海一部分城池,也可酌情长期固守。如今我大宋海运之力已非三年前可比,就算隔海控制一些沿海城池,也有把握长期守住、就靠海运补给兵源、军械和粮草。
说不定在敌后多扎几根钉子,还能多流一点金人的血,让他们看得见,吃不下,骨鲠在喉,又不得不反复尝试进攻。我大宋正好以逸待劳,消耗金人兵马。女真全族算上男女老幼,也不到百万人丁,如何耗得过我大宋。”
岳飞听后,心中微微一凛,但略一思忖后,很快就完全领会了皇帝陛下的旨意。
不得不说,赵子称的方案,岳飞仔细想过后,也是发自内心地赞同。陛下不愧是马上得天下的圣君,对兵法军略的认识,完全是当今天下第一流的。
他手下的诸将,也就岳飞能完全跟得上陛下的思路,其余韩世忠刘光世,说不定还要稍微差一点点。
最终,赵子称就做了如下部署:他自己带着刘光世和关胜等人,走山东沿着黄河新道北上,御驾亲征。
韩世忠率领海路水军,在后世天津、唐山一带搞登陆骚扰,靠海路运粮支援,俯射山海关以西的其他燕云失地。
而岳飞带着高丽半岛的宋军,既可以沿着长白山骚扰、疑兵,又可以沿着高丽海岸线进攻金人的辽东,让金人首尾不能相顾。
三路大军约定在北方粮食收获季一起出兵,这样抵达沧州乃至平州等地时,当地金国农耕区百姓的麦子还没晒干入库呢,说不定还能反过来偷袭抢金人一把,减少粮草的后勤补给压力。
第175章 三路北伐灭金
建炎三年秋八月,十五万经过数年编练整顿的新宋军,在汴梁城北,衣甲严整地等待皇帝陛下的检阅。
经过三年的恢复,汴京的人口也从刚刚恢复时的二三十万,回升到了超过五十万人。汴京百姓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收复河北,也是纷纷挤来围观。
一时间,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陛下要亲征了!终于要收复河北了!”
“真是英明神武,百代未有的雄主啊,古今哪有皇帝能神威至此的。真是天佑我大宋,天佑我华夏。”
太学生们也都感动涕零,一个个看着皇帝身着血色包浆的雕翎筋圈甲、胯下踢雪乌骓马的雄姿,忍不住要吟诗作赋歌颂。
经过赵子称三年的治理,京畿百姓的精气神面貌也完全不一样了。曾经的饥荒如今已不可见,百姓们的气色也好了不少。
民间的尚武之风一度有所回暖,人民对皇帝收复失地的支持力度,也大大提升了。这次北伐朝廷钱粮还有所欠缺,但民间已经出现了踊跃的主动募捐潮。
而赵子称也勒令户部必须账目明确,确保百姓们箪食壶浆的助军热心不会被挪用,一旦有人敢对这个钱下手,定斩不饶!还要抄家!
百姓们确实还不富裕,但是赵子称给了他们有尊严的活法,给了他们民族自尊心。让他们看到了华夏沦丧之后幽而复明的时光,激起了百姓的凝聚力。有了这样的人心士气,何愁金贼不灭?
赵子称最新举办的一届科举,已经正式加入了射箭和数学考试,所以最新取中的进士也大多身体素质不错。连带着在太学里读书的太学生们,也都开始勤练射箭。
如今,太学里也加入了射学馆,就跟后世的弓道馆差不多,在那里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太学生在那里勤练箭法,再也不以习武为耻,
还有教练帮着纠正动作,避免持续的错误姿势伤了脊椎。
在太学教射箭的教练,也并不拘泥于读书人身份,前年初设的时候,赵子称就从军中选了一批射术好、又有军功的将士,去太学担任教练。
一开始太学生颇为抵触,觉得读书人的老师怎么能是完全没有学问的粗人呢?就算对方射箭好,但至少也要肚子里有点墨水吧?
但赵子称却力排众议,亲口引用了韩愈的《师说》反驳: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仅此而已。
射箭好的将士们有术业专攻,凭什么不能当太学生的老师?
当然,最后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赵子称还是先给一敲打再给一甜枣,要求去太学当教练的将士们,必须至少识字,说话表达能力不能差。否则自己箭术好,但不知道怎么教人,那也不行。
后世的体育老师好歹还得是师范的体育类专业毕业,考个教师资格证呢。表达能力有问题就误人子弟了。
这个要求很合理,因此而被刷下来的教练们也无话可说,心服口服。此事之后,军中将士反而掀起了一股自发刻苦学习扫盲、至少要认字的风气。
大宋士兵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提高了一截,百姓也不会再把将士们都一律视为完全大字不识的粗鄙夯货。
军队的兵源素质和构成,也逐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开始有更多的良家子从军,而不仅仅是跟之前北宋末年那样、收容社会闲散无业流浪从军。
为此,赵子称也取消了大宋军队之前一直以来的刺字传统,当兵再也不用脸上刺字——当然,为了配合军队兵源的辨识问题,阻止逃兵,赵子称将来也必须配合别的识别和管理办法。
比如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让士兵用理发替代刺字。只不过赵子称也知道,这事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多年的筹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改。
就算将来要劝导百姓理发,也都得建立在医疗卫生层面的考虑之上。他深知这个时代汉人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执念,也知道历史上后来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有多惨烈。
尤其现在他要对付的金国女真人,跟后世的满清同源同种,金国女真也会留小辫子,赵子称就更要避免代表汉人华夏衣冠的军队跟胡人一样剃发。
最多只能是剃寸头,宁可被说是模仿和尚。这一切,还要配合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医学科技的进步。
……
扯得稍微有点远,一言以蔽之,建炎三年秋的大宋,从上到下都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如果有一个人在当年靖康之变前离开的汴京、现在再回来,那么他一定会发现,如今的汴京竟已恢复得比当年乐极生悲之前更朝气昂扬。
赵子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带领十五万大军御驾亲征,被太学生和百姓们一路夹道欢送到了黄河边,然后才登船顺流而下。
官军乘坐的战船尺寸吨位、战力设施、适航性能,也远非当年北宋水军战船可比的。
赵子称亲自乘坐的龙头战舰,尺寸也已经超过当年隋炀帝的龙舟,但绝无劳民伤财之虞。赵子称在造船时,考虑的都是实用性,也兼顾经济性和性价比,绝不追求奢侈。
但这种庞然而朴素的结合,反而流露出马上天子独有的威严。
战船一直离开开封府地界,消失在黄河地平线上,围观百姓才渐渐散去,个个心中激荡。
与此同时,韩世忠的海路军,和岳飞从高丽进攻的部队,也早就约好了日子,一起发动,让金人自顾不暇。
九月初九,在沿着黄河北进了五天之后,赵子称的军队首先抵达了黄河以北的曹州。在这里,他也首次遇到了金人的零星抵抗。
不过当地的人口本就稀少,沿着两国边境都没什么人了。那里的驻军也不是女真本族的,而是汉奸赵构的伪军。
面对赵子称的进攻,汉奸伪军当然是一触即溃,赵子称拿下曹州后,继续挺进到德州附近。
而驻守在京东东路济南府的关胜,也带着一部分山东军过来会师,并且与赵子称配合,肃清了沧州以南、沿着河北沿海地区的少量敌人残军。
初十这天,君臣在德州顺利会师,然后正式北上沧州。
十五日围沧州,这是金人第一个有殊死抵抗的城池,因为再不抵抗的话没多久就要杀到燕京了。
既然金人不识好歹,赵子称也不会跟他们客气。
大宋已经正式公开量产青铜铸炮三年了,两千斤一门的重型攻城炮也完全不缺。赵子称此番顺着黄河而下水路进兵,有大船运炮也很方便。
直接在沧州城外一溜儿排开攻城重炮,一番猛轰之后,守城的一名金国猛安就被炸崩了指挥体系,完全无法约束住部队了。
宋军从轰塌的墙口涌入城中,跟女真人和奚族士兵肉搏血战,期间夹杂着大量投掷式火器的实战应用。
赵子称仍然没有量产滑膛枪,那东西技术难度还有一点,一直在研究。但老式手榴弹已经普及配发到普通士兵,对付金人这种程度的火器已经够了。
在宋人的炮击掷弹夹击之下,加上宋军气势如虹,有皇帝督战人人奋勇,金人两个千人队竟在沧州被全歼杀灭。
挟破沧州之威,赵子称继续北上,威风甚至胜过一百七十年前周世宗柴荣北伐收复关南三州。
宋军将领个个急于表现,刘光世、关胜、杨志、林冲、鲁达、宋江、卢进义纷纷请战。
赵子称指挥若定,让刘光世取保州(保定),关胜取后世的天津一带,其余诸将协力并进包抄、分略诸州。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这年十一月时,赵子称已经成功渡过易水,兵临燕京城下。
金国已经将都城迁到了燕京,所以是退无可退的。
金国皇帝完颜宗干,哪里也不去,坚持要留守燕京。
其实,金人在河北也还有相当一大片地广人稀的控制区,河北西路,也就是河北远离黄河河道的那部分肥沃平原区,如今还在金人手上。
但赵子称无所谓,他根本没打算在大平原上跟金人拉扯纠缠,他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直接沿着黄河和海岸北上,寻求金人决战。
直接大兵团主力对决吧。
完颜宗干当然也不能怂。
他不顾前几年完颜宗翰在河南被赵子称歼灭了数万人,再之前完颜宗弼在淮泗、徐州一带也折损过一两万人,加上三年前金国内部夺位又死伤近万。金国巅峰期本族战兵也就十五万,如今其实已经跌破十万了。
完颜宗干拼死拼活,凑了九万女真本族士兵,已经是竭泽而渔,几乎把所有青壮年男丁都拉上战场了。
为了确保胜利,他还拉了五万契丹仆从兵和五万奚族、渤海族仆从兵,加起来累计二十万大军,准备仗着人数优势碾压赵子称。
但赵子称却一点都不急了,他看完颜宗干非要拉二十万打他的十五万,那他就在燕京城下结硬寨、打呆仗,一路稳扎稳打。
从天津附近的渤海边,沿着海河一路到燕京的路上,宋军都是二十里扎一个营寨,保持连营,绵延到燕京附近,然后也不围城,就只是在城东南两侧保持军事存在,任由放开西北两面给金国人自由进出。
完颜宗干还在疑惑赵子称要干什么,结果没几天他就收到各种急报。
唐山到临渝(山海关)一带,被韩世忠带精兵四万,各处袭扰,多座金人防守空虚的城池被韩世忠打破。随后或屠掠契丹女真奚人,解救当地汉人,或抢一把救走。
又过数日,急报辽东被岳飞袭取,岳飞进展迅猛,居然打穿了辽东半岛的平州、保州等地,随后直扑辽泽一带,都要兵围沈州了(沈阳)。
总而言之,完颜宗干在那些地方,也都有留兵驻守。但问题是那些非女真本族的部队,在岳飞和韩世忠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赵子称原本还打算让岳飞和韩世忠骚扰金人,好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谁知完颜宗干居然这么硬气,为了燕京死战不退,把主力都拉来了,反而让赵子称的偏师进展迅猛。
到了这时候,赵子称忽然发现,自己有点高估了金人的根基。
眼下这个节骨眼,金人最大的劣势,就是立国时间太短!
金人政权的建立,还没有撑够一整代成年人的时间。
换言之,如今东北的成年人,尤其是壮年、中年,他们生下来的时候,小时候,都还不是“大金子民”,他们是有作为其他国家人民的历史记忆的。
对于历史短的政权,如果武力一直强横,那也就罢了,可以靠力压服,要是压上六十年,一代人丛生到老死熬过去了,民族认同和历史记忆也就建立起来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其统治,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这个国家的人。
但金国偏偏才刚崛起没几年,武力又被人反超了。这种情况下,后方只要没有足够的女真本族军队压着,出乱子是非常容易的。
赵子称忽然发现,自己可以虚实转化、先取女真人的“关外龙兴之地”了!
“既然敌人非要死战不退,咱不趁机把他们连根拔除,倒是对不起他们了。朕突然觉得,金人这种宁死不屈的样子,倒是跟他们那个‘猛安死斩全千队、谋克死斩全百人队’的严酷军法一样是双刃剑。
那种军法,在其武力强横的时候,确保了军纪严明,万众一心。但是在其武力被人反超之后,还搞这么严的军法,简直就是自杀,会让金国在败亡的时候一点缓冲都没有,前一刻还在死战,下一刻就瞬间全亡。”
说句良心话,宋这样的模式,虽然怂,但在被咬掉半壁江山的时候,韧性比较强,也就宋这种模式能够做到只剩半壁还撑一百六十年了。
连明朝都因为过于刚烈,所以北京丢掉后,南明没几年就没了。
而女真早期其实是比明更刚烈,更没有弹性的,也就更容易跟玻璃和金刚石一样,宁折不弯,真到了撑不住的时候直接碎一地。(晚清不算,那时候早就没刚烈没骨气了,怂得狗S一样)
既然如此,赵子称决定尊重对手,给他们一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