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才是宋世祖 第11节

  石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搜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之后,杨志的士兵们终于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柴堆下面的地窖入口,然后就有人下去了。

  到了这时,虽然还没有被搜出地窖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但石玉的心已经沉到底了。

  他使了个眼色,立刻有两个手下朝着院门奔去,试图关门隔绝内外。

  “还不动手!灭了这帮狗贼,然后趁官府还没觉察,冲出城去!”

  那一刻,石玉已经决定抛弃粗重家财,干掉对方后就卷了细软出城,上太湖东山水寨,跟父亲都一起正式落草。

  自家明面上那些给官府办差的身份,田地房子,都不要了。

  “赵公子你站我身后,靠着墙角!”杨志也大喝一声,当即抽出家传宝刀护在胸前,把赵子称挡在自己身后。

  赵子称也抽出慕容妍送他的那口剑,背靠墙角,持剑护住头脸,冷静观察。

  看到敌人反抗的那一刻,他内心竟有几分期待和窃喜。

  敌人动手了,取证过程的瑕疵也就不重要了。这些小鱼小虾,正好拿来练练手!

  他里面穿着全套锁子软甲,连靴底都是铁的,所以并不怕普通持刀贼徒,只要护住头颈、手腕小腿,就不会受伤。

  很快,石家的家丁,和他们手下那些贩私盐出身的贼人,就挥舞着腰刀、柴刀胡乱砍来。

  杨志手下的士兵,也都抽出腰刀仓促各自应战。

  杨志本人挥舞着宝刀,面对两个刀疤脸头目,直接就是快准狠地一刀兜头圈住、随后利落下劈。

  那俩头目被前一招虚招圈住了退路,只能挥刀格挡。

  却没料到杨志的宝刀削铁如泥,吹毛即断。

  只是“锃锃”两声,两把略带锈迹的铁刀就直接断了,随后那俩盐贩头目的脑袋,也被齐刷刷削掉半边。

  敌方两个主要战力,上来第一招就被秒了。赵子称原本还有点紧张的心情,也立刻淡定下来。

第12章 小试牛刀,收获颇丰

  “噗嗤!”

  随着赵子称奋力抽出宝剑,一个私盐贩子喷血倒毙,这场短促而激烈的厮杀,终于落下帷幕。

  才刚刚练了四天武的赵子称,仗着锁子软甲和宝剑,亲自手刃两个普通贼人,也算是为自己的戎马生涯开了个头。

  敌人的武艺并不是很强,还都是被杨志逼住了走位之后,赵子称才瞅准时机上去抢人头的。

  第一次杀人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赵子称并没有跟那些小说主角那样恶心呕吐,只是稍有些心潮起伏,情绪略微激荡。

  擦拭干净剑上的血迹后,杨志把已经断了脚筋的石玉捆绑起来,然后让士兵们搜查地窖。

  果然找出了一大堆用福建竹纸和松烟墨印刷的珍贵图书。

  赵子称亲自翻看了一下内容,很明显,这些书就是黄裳要进贡给皇帝的万寿道藏雕版样书。

  地窖里还有一些被烧了一半的残卷,应该就是贼人发现这些书质量太好、烧起来很麻烦,所以烧了一半就放弃了,随手堆着。

  最后,赵子称的人还找到了一些手抄本,应该是石家这几天刚刚忙着抄的,还没抄完。

  赵子称拿起来一看,果然是一些讲究道家养生修炼法门的,还有一些似是而非、泛泛而谈像是武学理论的东西。

  他暂时还看不懂,但估摸着这就是黄裳想随道藏一起献给皇帝的养生心得了。

  既然赃物都找到了,取证过程也就不重要了。

  谁能想到,一个毫无破绽的庄园里,地窖窖藏了一堆来不及销赃的书,最后还会被官兵上门抄家搜查找到。

  这也不能怪他们,谁让赵子称是开了透视挂找上门的。

  他一开始都没怎么期待找到什么重磅猛料,他只是对照着《大宋宣和遗事》来找石生的茬儿的,想把这个未来的方腊内应先找借口干掉。

  谁知查着查着,发现他已经投靠了应奉局,之前也认识段明,也做过私盐贩子,还疑似有过水贼经历、只是目前暂时被朱勔诏安着。

  这么多重BUFF堆叠,不查一查也对不起赵子称那点仅有的历史知识了。

  最后收获居然那么大,倒是省了赵子称很多精力。

  虽说不靠这招,赵子称最终也有别的办法慢慢破案,但那样肯定会耽误不少时间。这种小鱼小虾的敌人,就这样顺手秒掉也挺好。

  ……

  半刻钟后,取证过程结束,赵子称也大致从石玉口中初步撬出了自己想要的口供。

  石生本人,这段时间躲藏在太湖东山的水贼寨中,并不在庄子上。一部分他已经抄好的手稿,也有提前转移出去。因为那一带港汊纵横,而且太湖上有很多小岛可以转移,所以这些年来,朱勔也一直没能剿灭太湖上那些水贼。

  石生真正想要的,果然只是那几匣黄裳本人著述的心得笔记。

  石家在拜火教中的地位并不很高,据石玉招供,其父只是苏州一带的拜火教头目,他弄到这些书之后,原本还需要和其他同道共享,但石生想先自己抄录一份,所以这几天东西还始终在他自己手上。

  水贼里识字全、抄书快的人并不多,没法大规模分工。

  现在距离案发,也就才过去四五天。石家是案发前一天,才从段明那里偷梁换柱掉包拿到经书的。所以至今还没抄完。

  彻底摸清情况后,随行的杨志首先松了口气,这就意味着此次贸然行动,绝对是有功无过的了。哪怕取证过程粗暴,有瑕疵,也无所谓了。

  自己拿着制使的军职,跟救命恩人赵公子赌了这一把,算是赌对了。

  随后杨志就立刻请示:“下一步怎么办?不会还要我等去东山水寨,把那些跟石生勾结的水贼剿了吧?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了。”

  赵子称倒是很冷静:“无所谓,我们只管上报,案子就算破了。剿贼让朱勔自己去找厢军也好,团练也好,和我无关。反正能找到的书都找回来了,已经损毁的部分,只能让黄裳再写一份。朱勔昨天就已经派人快马去福建通知黄裳了。”

  赵子称对于“秘笈”的问题,向来是看得很开的。这一点跟那些武侠小说里的主角完全不同。

  在他看来,秘笈复印了也是秘笈,关键是内容,是不是“真迹”又不重要。黄裳还活着,内容记在他脑子里,想要随时都能写。自己目前能缴到多少就缴多少,就算有些许残篇手抄本流传出去,也不关他的事。

  如今黄裳在江湖上的名声,应该还没大到所有人都趋之若鹜想跟他学的程度,估计也就那些在他手上吃过亏的势力知道其厉害。

  赵子称只希望最终能把这伙太湖水贼拔除即可,至于时间上能不能赶在花石纲再次运去东京之前,其实不重要。

  杨志一想也对,终于彻底放心。剿灭水贼的事情,应该不会让他这个北方人带兵了,他交差之后,就继续押东西回东京即可,后续跟他无关。

  赵子称也是,他现在连官身都还没有,帮着朱勔破获这个案子,他跟朱勔的交易也就算是完成了。后续需要用兵的事情,朱勔找不到他头上。

  ……

  料理完石家庄的事情,把证据都固定好、嫌犯都绑了之后,赵子称便带着杨志离开,准备去应奉局交差。

  谁知一行人刚离开石家庄,就在长街上遇到一群厢军兵丁和应奉局的差役匆匆赶来,堵住去路。

  旁边的苏州百姓见状,也都抱头鼠窜纷纷躲避,唯恐被神仙打架殃及。

  “这是应奉局内讧了么?”不明真相的围观百姓,无不心中惴惴,同时竟又有些期待。

  谁不知道应奉局这几年祸害了多少良善,难得也有应奉局的人自己狗咬狗打起来的时候。

  远处围观的百姓都巴不得他们自相残杀多死几个。

  杨志见状,也是眼神一眯,如临大敌。

  赵子称则非常冷静,观望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一个熟人,原来是管团练的董超。

  董超看到赵子称,便冷下脸来:“这是做什么?有人向朱相公禀报,说你突然无缘无故带了杨志来抄自家人!反了天不成!今日不给个交代,我也只好让弟兄们锁拿你了!”

  赵子称一听就明白,肯定是自己对石家动手的时候,有外围不知情的漏网之鱼,去应奉局报信了。

  石家父子的阴谋,肯定也不可能弄得手下人人皆知。说不定相当一部分走狗,至今还觉得自己是吃皇粮、跟朱相公混的。

  突然被外人欺负到头上,当然要上报摇人了。

  赵子称有铁证在手,丝毫不虚,他朝身后一挥手,杨志手下的两个亲兵就抬着几大匣经书,当道摆在董超面前。

  “我敢突然上门查抄,自然是有线索的——从石家庄子里,查到这些黄福州的贡书,物证俱在,还有什么可说?”

  董超刚才还气势汹汹,朱勔让他核查此事,他还以为是赵子称飘了,居然敢对自己人乱来、想讹人。

  此刻看到了物证,他整个人气势一下子就收敛了。

  董超让人检查了一下,不是很看得懂。赵子称就耐着性子给他稍稍讲解了两句,让他知道什么是御制道经用的福建竹纸、松烟墨。

  确认这些材料都是御用好货之后,董超哪里还敢放肆,当即就陪着笑脸恭喜:“赵公子真是神机妙算,还没正式授官,就连连立功,将来必然是相公面前的红人。”

  然后他就立刻加入了赵子称和杨志的队伍,一起押着贼人回了应奉局。

  远处围观的苏州百姓不明所以,见没打起来,不由很是失望。

  但也有人发现石家那群曾经的私盐贩子被抓了,又看到董超吃瘪,还是挺乐意见到的。

  “那姓石的一家,不是早就被诏安了么?怎么又突然被主子拿下了?真是活该。”

  “哼,说不定就是贼心不改,又犯了事儿了。反正都是应奉局的狗,他们多弄死几条自己人,咱还巴不得呢。”

  ……

  一刻钟后,应奉局内。

  赵子称和董超、杨志一起押着找回来的那部分黄裳经书,向朱勔表功。

  朱勔原本阴沉着脸,早已想了无数种责罚赵子称的罪名。

  但是在看到董超兴冲冲带着经书进来的时候,他还是不由瞠目结舌。

  这个案子怎么破的?这些书怎么找到的?这任务才安排了三天吧?这效率也太高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是靠实力就能做到的,肯定还靠运气了,说不定瞎猫碰到死耗子的可能性很大!

  “你就搜查了一次,便找到了这些赃物经书?”向赵子称发问时,朱勔满脸写着不可置信。

  “确如相公所言,不过只是学生运气好,偶然发现了一些线索。原本只是想搜一下试试,没想到石家的贼子居然直接武力反抗了。”赵子称冷静地汇报。

  朱勔拿起经书看了又看,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很多猫腻,但他自己本来就是做事不讲章法的,既然铁证已经拿到,赃物找回来了,赵子称的破案经过他根本不关心。

  他只要结果。

  他看了又看,放下经书,又问道:“石家庄子上,还有查抄到什么么?”

  赵子称也不敢完全隐瞒,便选择性上报:“还有一些金银首饰,兵器财货……”

  朱勔一挥手:“兵器钱粮上缴造册,金银细软就赏你了。后续剿水贼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了。

  这阵子,你要回秀州探亲就快去快回。等这边结案后、花石纲和道藏重新准备起运时,你再跟着杨志一起进京,帮我递交奏表。到时候,我自会找门路给你安排官职。”

第13章 不要怕得罪期货死人

  从应奉局出来,赵子称深深地松了口气。

  今日的行动其实收获颇丰,除了经书,还顺便抄到一些财物。

  赵子称来之前已经仓促做了一下账,还做好了被刮走几成的心理准备,谁知朱勔最后问都没问。

  可能这就是应奉局的做事风格吧。

  朱勔也知道自己手下都是些什么类人。不分好处大家凭什么跟着他伤天害理。

  赵子称当然没有伤天害理过,但这不妨碍朱勔路径依赖、仍然用管其他伤天害理手下的旧办法来管理他。

  经此一事,赵子称心中也忽然灵光一闪,总结出了一套夹缝求存、保住自己好名声的新路径:

  “或许,直到方腊来之前。我都能靠这套办法保住自己的名望,那就是扮演一个给应奉局清除自身毒瘤的角色。至今我介入的两个事件,对付的都是监守自盗、官匪勾结的内鬼。

  对朱勔来说,这是乐见其成的。他也希望清除掉那些瞒着他吃独食的手下。但他不好亲自动手,以免被人说刻薄寡恩、养肥了再杀。

  对百姓而言,这些贼子本就民愤大,我这么干大家都会念我的好。这么做,真正会往死里得罪的,只有应奉局那些中层的贪官污吏。”

首节 上一节 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