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53节

  薛宝钗微微点头,见姜念再无他言,便敛衽一礼,轻声告退。

  当薛宝钗回到西厢房,神色便忧郁起来。

  她虽早知有朝一日姜念会婚配正妻,亦曾为此做过心理准备,然今日忽闻姜念有了正妻对象,仍不免生出不喜之情。

  何况,这正妻对象竟是荣国府的贾元春。

  贾家、史家、王家、薛家,这四家皆是出自江宁的大族名宦之家,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虽说薛家一直都不及贾家显赫,如今的薛家更是很衰微,但,元春成了姜念的正妻,薛宝钗则仅为妾室,这点也让薛宝钗心内有些不自在,想着母亲以后更无颜面见贾家人了。

  严格说来,元春并非荣国府的嫡系姑娘,荣国府的袭爵人乃是大老爷贾赦,贾赦才是嫡长系,薛宝钗却是薛家的嫡系姑娘。

  薛宝钗又不禁想到隔壁的秦可卿,想到秦可卿勾搭姜念,今日更是将姜念叫去了秦家,也不知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上有元春为姜念正妻,隔壁又有秦可卿……

  薛宝钗越发忧郁,如坠云雾,难以自持。

  莺儿见薛宝钗坐在梳妆玻璃镜前,神色不悦,关切地问道:“姑娘怎一副愁容?”

  薛宝钗未回应莺儿之问,而是忽然吩咐道:“煮一碗黄柏煎汤,我要服冷香丸。”

  莺儿:“……”

  这回,她没再问薛宝钗好端端的怎忽然要服冷香丸了,知道薛宝钗这回必是因心情不好才要服冷香丸的。

  见莺儿发怔,薛宝钗催促道:“快去,愣着作甚?”

  莺儿“哦”了一声,这才轻手轻脚地去了厨房。

  片刻后,莺儿便将一碗黄柏煎汤端进了西厢房。

  待汤水温凉,薛宝钗便啜了一口,服下了一枚冷香丸,黄柏煎汤的苦涩与冷香丸的清甜交织。

  薛宝钗闭目了一会子后缓缓睁眼,神色已恢复了平静。

  心中已在思忖:“圣上接连召见大爷,今日连皇太后亦召见,且亲自为大爷指婚,可见大爷愈发深不可测,前途不可限量。如此看来,纵然我为妾室,或许将来亦能为薛家带去不小之利,自身亦能获得不低之分位……”

第98章 香菱学诗

  这个时代,豪门大户之中,年轻哥儿的卧房常会设一张外床,供服侍哥儿的大丫鬟夜宿,以便于大丫鬟照料哥儿夜间的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便是这般,他长到十七八岁了,他的卧房中依然设有大丫鬟袭人夜宿的外床。

  自姜念进京以来,也在自己的卧房中设了一张外床,供香菱夜宿。一个原因在于,宅院小了,人口却多,香菱若住在别处,就要受挤,住在姜念的卧房,环境好。

  不过,姜念素来不喜在专注学习或工作时受人打扰,当他在书房中勉力奋进的时候,通常不让香菱待在书房里。

  这日夜晚。

  姜念于书房中伏案良久,笔墨劳形,感到闷了。于是,他搁下手中书卷,起身欲往内院看一看星空。

  他打开书房的门,故意放轻脚步,穿过堂屋,来到另一侧的卧房门口,只见香菱正坐在曲尺罗汉床上,手持书卷,认真看着,灯火的映照下,眉宇间透着凝思之色。

  香菱察觉到门口有人,抬头见是姜念,忙起身轻唤:“大爷。”

  香菱步至姜念面前,问道:“大爷要睡了么?”

  姜念道:“还不到睡的时辰,在书房久坐,心生烦闷了,欲稍作休息,去外头观星。你在学诗?”

  香菱点头答道:“正在学大爷送的《王摩诘全集》。”

  姜念进京两个多月来,他一直在勉力奋进,有趣的是,他的大丫鬟香菱竟也在勉力奋进。

  姜念勉力奋进的原因复杂,其志远大,抱负非凡。

  香菱勉力奋进的原因就简单纯粹了,那就是,她对诗有着强烈的兴趣,想要能够自己作出好诗吟咏风雅。

  进京路上,大运河上,姜念曾与香菱一同欣赏“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美景。当时姜念让香菱往后多读书识字,保不定将来能自己作诗。就因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便让香菱自此对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心中仿佛点亮了一盏明灯。

  进京两个多月来,香菱一直在勉力读书识字,有文化不低的母亲封氏悉心教导她,姜念还特意让薛宝钗教导她。有这样两个好老师,加上香菱颇有天赋,又勤勉好学,她的读书识字水平增益很快。

  近日姜念特意送了一套《王摩诘全集》给香菱,这套《王摩诘全集》收录了三百多首王维的诗歌。香菱得之,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以至于这几日成日家沉浸在王维的诗意之中。

  这不,今晚香菱又在“苦读”《王摩诘全集》。

  此刻,姜念对香菱问道:“读了多少首王摩诘的诗了?”

  香菱坦然答道:“读懂了的只有三十余首,我读书功底浅薄,多有不解之处,每遇不明白的,就须请教我妈,或是请教薛姑娘,因此就耗时间了。”

  姜念面带微笑,赞道:“不过数日之间,你已能读懂三十余首王摩诘之诗,已属难得。”

  闻姜念如此称赞,香菱眉目间顿时绽放出欣喜之色,笑着说道:“须得再谢大爷赠我《王摩诘全集》。头里我未曾读他的诗,不知其妙,如今读懂了三十余首,便晓得了,他的诗写得真真是极好的。”

  香菱继续道:“比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首,里头有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就是头里大爷在大运河上念给我听的。记得大爷曾言这句诗妙在‘余’字和‘上’字,当时我还不解这二字有何妙处,如今能解其中韵味了。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今儿我读了这句诗,倒像我又到了大运河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兴致愈浓,又继续道:“他的《使至塞上》一首,里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初看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然合上书仔细一想,也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方才我又读了《山居秋暝》一首,里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归’字与‘下’字,都再寻常不过的,然用于此处,却妙不可言。”

  姜念见香菱越说越起劲,大有滔滔不绝之意,听到这里,他忙插话道:“看来你于诗道之上进境很快,照你这般勤学下去,这一套《王摩诘全集》,里头的三百多首诗,料想二三月间便都能读懂了。待你读通王摩诘的诗,我便再送你杜甫、李白的诗集,有此三人作了底子,你便可尝试着自己作诗了。”

  其实,这是原著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法子。

  原著里,林黛玉让香菱将王摩诘的五言律读通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言律及李白的七言绝句,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再看一看其他诗人的诗,凭香菱的天赋,便可做个诗人了。

  香菱闻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忙感激道:“多谢大爷,大爷待我真好。”

  别说,姜念待香菱是真的好。这个时代,豪门大户的哥儿,有几个会让丫鬟学诗的?姜念不仅让香菱学诗,还让薛宝钗教香菱,还送香菱诗集,偶尔甚至亲自鼓励指点。

  姜念转移了话题,道:“我要去院里观星,你随我一起吧。”

  香菱却又将话题扯到了诗上,双眸明亮着说道:“昨儿我读了王摩诘的《同崔员外秋宵寓直》,里头有一句‘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我颇为不解的。去问了我妈,我妈也不解,又问了薛姑娘。薛姑娘说,‘珠斗’是北斗七星,因北斗七星相贯如珠,称为珠斗。‘绛河’是银河,银河在南方,南方属火,尚赤,因借南方之绛红色称之。这句诗的意思便是:明月高悬之时,在月光的掩映下,北斗七星隐于天幕;云霭消散之际,银河如赤练般横亘夜空,璀璨显现。写了月升星隐、云开河现的壮丽景象。‘藏’字与‘出’字也用得妙。大爷,薛姑娘真真是极有才学的呢!”

  姜念:“……”

第99章 今夜星空

  姜念不禁莞尔,忙打断道:“咱们且不论诗了,先出去观星吧。”

  香菱轻“哦”一声,与姜念一同步出卧房,她抢先一步,轻启堂屋之门。

  堂屋门打开,登时夜风拂面而来,清凉之意沁人心脾。

  姜念抬眼间,发现内院中立着两道窈窕的身影,乃是薛宝钗与莺儿主仆二人。

  薛宝钗、莺儿本来正在内院中看星空,隐隐听到正房里姜念与香菱的说话声,便一起看向正房,不料堂屋门忽然打开,出现了姜念的身影。

  姜念见薛宝钗在内院中,便转头对香菱道:“你回卧房继续学诗吧。”

  香菱聪敏,立刻明白了缘故,“是”了一声,转身回了卧房。

  姜念独自走出了堂屋,衣袂轻扬,神情淡然,朝着内院中的薛宝钗走去。

  薛宝钗、莺儿见状,忙一同迎上前,敛衽行礼。

  姜念目光微转,对莺儿轻轻摆手示意。莺儿会意,低眉顺目,乖觉地退入西厢房,且掩上了房门。然莺儿心中好奇难抑,悄然倚于窗后,透过窗棂,偷偷窥视院中情形。

  内院中仅剩下了姜念、薛宝钗二人。

  姜念身姿挺拔,较薛宝钗高出足足一头。二人相对而立,姜念低首凝视薛宝钗,故意文绉绉地微笑着问道:“夜间风凉,敢问姑娘何以立于内院?”

  薛宝钗不禁莞尔,抬眸看了姜念一眼,柔声道:“房里怪闷热的,出来解解闷,观一观星。”

  言罢,唇角微抿,似有未尽之意。

  事实上,还有一个缘故,那便是,元春、秦可卿之事让她忧郁了一场。

  姜念唇角微扬,又微笑着问道:“你也喜观星?”

  薛宝钗低眉垂首,轻声答道:“倒也说不上喜欢,因常见大爷观星,偶尔亦随兴一观。”

  姜念点了点头。

  姜念前世就喜欢看星空,钟情于星空之浩瀚,而今生此情未改,依旧沉醉于那无垠的夜空。

  此时,他抬头仰望,只见苍穹如墨,月轮隐遁,繁星点点,犹如撒落的珍珠,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夜风轻拂,带来花草的幽香,与星光的清冷交织,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姜念想到了什么,转头对薛宝钗道:“你读书不少,颇有才学的,既是如此,我此时考一考你。”

  薛宝钗愣了一下,随即嫣然一笑:“大爷怎忽有此兴?”

  姜念微笑道:“临时起意,仅考一题。”

  薛宝钗好奇了,问道:“不知大爷要考我何题?”

  姜念问道:“此时咱们为何看不见月亮?便是此题了。”

  薛宝钗又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陷入了沉思,沉思了一会子,便说道:“昨儿香菱问了我一句王摩诘的诗,‘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明月高悬之时,北斗星会隐于月华之中,云霭消散之时,银河才如赤练横空。如此类推,想来此时咱们看不见月亮,月亮必是隐于云霭之中了。”

  姜念却摇了摇头,道:“倒也并非如此。”

  薛宝钗又好奇了,问道:“若非如此,究系何故?”

  姜念微笑道:“你这才女,竟是在向我请教吗?”

  薛宝钗嫣然一笑,道:“大爷谬赞了,大爷才是真才实学,我这点微末才学,何足挂齿。是的,我正是在向大爷请教,还请大爷为我解此疑惑。”

  为什么今晚此时看不见月亮?

  这个时代的人不能明了,姜念却是明了的。

  这与月相规律及地月运动相关。

  农历十五满月之时,月亮、地球、太阳呈一条直线,满月在日落时(约傍晚六点)从东方升起,午夜升至中天,整夜可见。

  而今天是农历五月二十,月相为亏凸月,月亮升起时间比满月之日要延迟四五个小时,须得等到午夜才会升起。

  此时才晚上八点,月亮正位于地平线下。因此,此时姜念、薛宝钗都看不见月亮。

  而今日的月落时间,是在次日中午。也就是说,今夜从后半夜至次日清晨,都可看见亏凸月高悬。

  若计算起来,那就复杂了,涉及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补偿等等。

  而因前半夜无月光干扰,倒是适合观星的。

  姜念自然不便详细对薛宝钗解说此事,更不便做数学计算给薛宝钗看的。

  他只是简略地对薛宝钗道:“每月十五满月之时,月亮于傍晚酉时即自东方升空。今日乃五月二十,月亮须待子夜方升空,故此时不得见的。须过二三时辰,咱们才能看见。”

  薛宝钗面露惊奇之色,双眸发亮地看着姜念,问道:“大爷何以连此事都晓得?”

  姜念微笑,敷衍道:“于古书中偶见。”

  穿越者常用“古书”为托辞,现在姜念也使用这一招了。事实上,此前他上奏献策清查亏空,在景宁帝、泰顺帝面前奏对时,就用到了这一招。

  薛宝钗略一沉思,又好奇地问道:“不知大爷可知,月亮此时未升,它居于何处呢?”

  姜念低首与薛宝钗对视,柔声答道:“月亮此时正与你一起,居于我心!”

  薛宝钗:“……”

  好嘛,这位霸道且有些刻薄的姜大爷,竟还有如此浪漫的时候,竟还会说出如此浪漫的话语。

  一时间,薛宝钗语塞,面现羞赧之色。她轻抿朱唇,低垂螓首,似欲掩去心中悸动。素日端庄娴雅之态,此刻竟添了几分娇羞,宛若初绽之花,含羞带怯。

  二人静立院中,一时无言,唯有满天星斗洒下清辉,映照二人身影。星光如纱,笼罩四野,仿佛天地间唯余彼此。

  西厢房窗后,莺儿屏息凝神,不敢稍动,生怕惊扰了窗外院内那静谧而美好的时光。

  因适才香菱在姜念面前论了诗,连薛宝钗也提到了“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这句,眼下又是颇有诗意的情景。情不自禁,姜念脑海中浮现出了两句与星辰有关的诗句。

首节 上一节 53/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