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是唐代诗人西鄙人《哥舒歌》里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另一句是唐代诗人李白《夜宿山寺》里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第100章 姜念一进荣国府(上)
头顶有星空,满天星斗洒下清辉。
身边有佳人,端庄娴雅添了娇羞。
本应是风月无边的良辰美景,姜念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两句似不合时宜的诗句,心中的想法更似不合时宜,想的是:“对我这种民间皇子而言,皇位犹如高悬的星辰,欲登其位,承继大统,我须于夜色中带刀而行,终有一日,我要将那星辰摘入手中!”
念及此,他的神色变得肃穆,透出了凛然霸气,看向星空的目光如炬,似能穿透苍穹,直指那至高之位……
薛宝钗凝视姜念,借着正房及东西厢房漏出的光线,她发现了姜念变得肃穆与霸气的神色,心中不解,轻启朱唇,柔声问道:“大爷在想什么?”
姜念忙收敛心绪,将那抱负与野心藏起。他避开了薛宝钗的问题,反问道:“你服冷香丸了?身上有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他与薛宝钗站在一块儿有一会子了,已闻到薛宝钗身上的冷香丸香气。
薛宝钗轻“嗯”一声。
姜念又问:“也没见你发病喘嗽,为何服冷香丸?”
薛宝钗尴尬起来,可不好意思坦然告诉姜念,是因元春、秦可卿之事导致她今日忧郁了一场,才服冷香丸的。
她敷衍道:“有发病的预兆了,先服一丸预防。”
姜念点头,没有多想,他尚不知薛宝钗心情不佳时亦有服冷香丸之习。
姜念舒展了一下身体,对薛宝钗道:“我还没洗脚,去你房里一起洗脚。”
薛宝钗:“……”
好嘛,才浪漫了片刻,他又霸道起来了。
呵,待到明年薛宝钗达到了《大庆律例·户律》规定的女子成婚年纪,姜念可就不仅是“下脚”了。
薛宝钗犹豫了一下,没有推辞,低头跟着姜念走进了西厢房,羞赧之情溢于言表……
……
……
五月二十二。
上午,下着小雨。
雨点敲击着姜家小宅院,发出细碎的声响,似在吟咏。宅门外悬挂的两盏红纱灯笼在风中摇曳,宛若一双赤眸,凝视着雨幕。
忽闻马蹄声渐近,一辆华贵的马车停于宅门之外。
一名唤作旺儿的男仆率先跃下,行至门前,叩响门环。
守门的小厮董丰闻声开门。
旺儿问道:“此处可是姜侍卫的住所?”
董丰点头称是。
旺儿又问:“姜侍卫可在家中?”
董丰答:“在的。”
旺儿遂道:“烦请通报,荣国府琏二爷特来拜访,欲下帖相邀至荣国府。”
皇太后指婚姜念与元春之事,姜家下人们都晓得了。倒不是姜念、贺赟、薛宝钗传的,而是由隔壁秦家传的。秦可卿告诉了瑞珠,瑞珠传开的。
董丰知道此事,自然不敢怠慢,忙进去禀报姜念。
不多时,姜念亲自迎至宅门。
只见贾琏生得眉目疏朗,穿着一袭雨过天青实地纱直裰,外罩石青色亮纱排穗褂,腰间未束玉带,只松垮系着条玄色绦带,随手别了柄泥金真丝折扇并松绿穗子,虽颇有世家公子的倜傥之姿,却也似有一股膏粱纨绔的风流之感。
姜念亲自引着贾琏由宅门向正房走去。
姜念自己撑着一柄青布伞,伞面朴素。
旺儿则为贾琏撑起一柄华丽的油绸伞,伞面绘有云纹,伞骨雕琢精致,伞柄镶嵌玉石。
细雨绵绵,使得姜家小宅院显得愈发陈旧,也似乎愈发小。
贾琏环顾四周,又瞥了眼姜念,暗自思忖:“他何以居住如此简陋的房舍?”
进了堂屋,姜念与贾琏落座,粗使丫鬟琪儿为贾琏斟上一盏香茶。
贾琏神色郑重,对姜念问道:“姜侍卫可晓得皇太后指婚之事?”
姜念微微颔首,淡然答道:“已晓得了。”
他若是直说,泰顺帝以及皇太后都为了此事特意召见了他,估计贾琏会惊奇,但他不想如此张扬。
贾琏取出了一份请帖,递向姜念,道:“此乃请帖,我府上老太太与二老爷皆欲见你一见,特邀明日过府一叙。”
姜念接过请帖,端详了一番后问道:“此行可算纳彩?”
贾琏摇头道:“倒不算纳彩的,只是家中长辈欲见你一面。”
姜念顿了顿,道:“纵然不算纳彩,我亦当慎重以待,不可轻慢的。”
贾琏闻言,心内受用,想着:“这个惹不得的哥儿,倒还有些知礼。”
姜念道:“烦贾兄详告,贵府的主子共有哪些人,老太太、老爷、太太、爷们、奶奶、哥儿、姑娘及晚辈,皆指出来,我当一一备礼,以表心意。”
贾琏摆手道:“不必如此客气。”
姜念正色道:“此乃应当之礼,请贾兄不吝赐教。”
贾琏遂将荣国府的主子们一一列举。
长辈有:贾母、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
平辈有:李纨、贾琏、王熙凤、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
晚辈则有贾兰。
贾琏还提及了寄居在荣国府的林黛玉,却未提及赵姨娘、周姨娘、贾环、贾琮四人。
赵姨娘、周姨娘皆为贾政之妾,在荣国府身份卑微。
贾环是赵姨娘所出的庶子,贾琮则是贾赦的庶子,二人又年纪尚小。
在贾琏看来,这四人都不值一提的。
贾琏却把贾兰单独列举了出来,因贾兰是受贾母喜爱的重孙子,是贾政、王夫人很在意的独孙子。
姜念听罢贾琏详述,道:“贾兄提及的,我都记下了,自当一一备礼的。”
呵,他只是说会给贾琏提到的每个人都送一份礼物,却没说送厚礼……
……
……
荣国府内,贾母院中,荣庆堂上。
贾琏自姜家归来,入堂向贾母回禀,道:“那姜念详问了咱们府上主子们的名单,连哥儿姑娘都问及了,说要一一备礼,以表心意。”
贾母道:“如此看来,这哥儿倒还有点子知礼,既如此,咱们府上的每位主子皆当回礼的,哥儿姑娘们亦不例外。”
贾母暗忖:“那姜念既与十三王爷极亲厚,又是皇太后亲自指婚,所赠之礼必是厚重的,我当回一份厚礼才好,政儿及其媳妇也当回厚礼,方显咱们荣国府的体面!”
第101章 姜念一进荣国府(下)
翌日,天朗气清,夏日炎炎。
姜念特意穿戴着三等侍卫的冠服,乘一辆马车,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往荣国府而去。
同行的有贺赟、董良。贺赟亦特意穿戴着五品龙禁尉的冠服,策马而行。董良则为马夫,执辔驾车。
一行人来至神京城西城的宁荣街。马蹄踏着青石板,车轮碾地,声如细雷。先过街东的“宁国府”,昔日繁华热闹的宁国府,自贾珍被黜了世爵,便一直是空宅了,寂寥无人,纵然夏日阳光照射,也显得颓败。
来到街西的荣国府,只见,荣国府大门外有两个大石狮子蹲踞,威仪凛然。朱门鎏金,铜钉熠熠。正门之上悬一匾,匾上大书“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有多个奴仆在守门。
未几,贾琏自角门迎出,引着姜念由角门入府。
倒不是故意轻慢姜念,盖因荣国府正门非大事或必要情况不开,平时只启东西二角门,以示庄重。
这还是姜念初次踏入荣国府,随贾琏由角门而入后,目光所及,是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庭院深深,错落有致……显出一派富贵气象。
未几,来至贾政的外书房,这外书房坐落于正院一隅,环境清幽。书房外,几株松树挺拔,枝叶苍翠,掩映着一扇雕花木门。
书房内陈设雅致,一尊青铜香炉升着袅袅青烟,香气氤氲。书案之上,文房四宝齐备。四壁书架林立,典籍琳琅,或为经史子集,或为诗词歌赋,显得庄重典雅。房内还设一棋枰,黑白棋子散落其间。房内一角,设一茶案,茶具精致,壶中茶香隐隐,似有若无。
贾政正端坐于曲尺罗汉床,身着靛青实地纱右衽大襟长衫,领口袖缘皆以素绫滚边,唯袖襕处用艾绿丝线绣三叠方胜纹,内衬月白细葛布中衣,颈下纽襻紧扣如锁,纵炎热出汗亦不稍懈。腰间束一条玄色犀角扣鞓带,悬青玉素面平安牌并鎏金錾花钥匙匣,却无香囊扇坠等闲饰。手边搁着一把老棕竹骨油纸扇,扇面仅以赭石勾几笔枯枝寒鸦。
贾政身侧,还坐着两位清客相公,皆是儒士装扮的中年人。
贾政为人端方,不贪声色,唯好与清客相公们闲谈对弈,论文论道,尤喜听其奉承之言,以此为乐。
姜念上前,对贾政恭敬行礼,随即奉上礼物,故意当着贾政的面,将礼物打开。乃是一方徽州歙砚,石质细腻,纹理如云,配以湖州紫毫笔,笔锋柔韧,堪称文房佳品。另有江宁上等茶叶两瓶……姜念进京时,特意带了多瓶江宁的上等茶叶,已快用完了。
送给贾政的礼物,倒是不便宜。
姜念此番要给荣国府诸位主子一一送礼,其中,只有给贾政的礼物稍贵……
贾政见到礼物,微微颔首,面露悦色。
贾政见姜念身着三等侍卫的华美官服,英武不凡,心中已生几分赞许。又见其所赠之礼,徽州歙砚、湖州紫毫笔及江宁上等茶叶,更觉此子知礼数、心中愈发满意。
贾政遂让姜念落座,二人寒暄数语,言辞间皆是文雅之态。
姜念发现这位荣国府的二老爷说话文绉绉的,便亦随其风,也跟着文绉绉起来。
忽而,姜念拱手一礼,正色问道:“敢问二老爷,今工部之事,是否由十三王爷执掌?”
贾政闻言,微微颔首,捋须答道:“然也。”
十三王爷不仅管着会考府、户部三库,还管着工部,权柄甚重。
姜念又问:“工部堂官是何人?”
贾政答道:“乃是于曲江于大人。”
现今的工部尚书名叫于先复,字曲江。
姜念再问:“可否请二老爷为晚辈详述这位于大人的生平事迹?”
此言一出,贾政、贾琏及在座清客相公皆感到疑惑。
贾政心中暗忖:“此子年方十五,虽为三等侍卫,然其职与工部无涉,何以忽问此事?莫非另有深意?”
贾琏亦觉蹊跷,与清客相公对视一眼,皆不解其故。
然贾政素来持重,虽心中生疑,面上却故意不露声色,未露半分急切之色,徐徐为姜念详述了工部尚书于先复之事。
姜念听罢,微微颔首,神色恭敬,继而问道:“闻二老爷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不知此言确否?”
贾政捋须点头,答道:“然也。我确任职营缮清吏司。”
贾政与秦业一样,都是担任工部营缮清吏司的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