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52节

  元春低眉敛目,羞怯难掩,轻声道:“蒙太后恩典指婚,此乃臣女之福,岂有不满意的理儿。”

  言罢,面颊更红,似有无限娇羞之意。

  皇太后见状,笑意更浓,心中已明,元春对姜念的外貌气质是满意的。

  然她迅速收了笑意,心中担忧起来。

  她并非担忧姜念不会善待元春。

  她深刻感受过景宁朝“九子夺嫡”的残酷,深知皇室权力争斗的无情,又知泰顺帝性情刻薄冷酷。

  在她想来,姜念这个泰顺帝的民间私生子,几无继承大统之可能,偏偏姜念很有才能,一旦将来涉及夺嫡,恐无好下场,若如此,元春亦将随之不得好下场。

  皇太后今日虽初见姜念,便对姜念有些满意,她既不希望元春将来没有好下场,也不希望姜念这个民间孙子将来没有好下场。

  思及此,皇太后轻叹一声:“唉!”

  ……

  ……

  夏日傍晚,夕阳正在西沉,天边霞光如锦,映得神京城东郊的姜家小宅院一片橙黄。

  姜念与贺赟策马而归,马蹄声碎,尘土轻扬。

  姜念刚在宅门前翻身下马,忽见隔壁秦家的彭继忠匆匆跑来,口中唤道:“姜大爷!”

  姜念见彭继忠似有急事相告,便驻足待其走近。

  彭继忠压低声音道:“姜大爷,我家姑娘有事与你相商。”

  姜念眉头微挑,点了点头。

  当即,姜念随彭继忠一同朝秦家行去。

  这还是姜念头一回穿戴着三等侍卫的官帽官服踏入秦家。

  秦家下人见状,皆肃然起敬,纷纷躬身行礼,满是恭敬。

  待到进了内院,便看见了秦可卿、秦钟这对姐弟。

  秦可卿见姜念身着官服,英姿飒爽,眼中登时一亮,忙盈盈上前,敛衽一礼,柔声道:“给姜大爷请安。”

  姜念微微颔首:“秦姑娘不必多礼。”

  一旁的秦钟甚是敬畏,怯怯羞羞,不敢直视姜念。

  寒暄过后,秦可卿将姜念引入了秦业的书房。

  秦业虽已去世两月有余了,书房还保留着,一些生前所用之物也保存着,似在默默诉说着主人的过往。

  大丫鬟瑞珠为姜念斟上一盏香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秦可卿轻挥玉手,命瑞珠退下。瑞珠虽领命退出,心中却满是不甘与好奇,频频回首张望。

  书房内仅余姜念与秦可卿二人。

  姜念并未饮茶,目光直视秦可卿,问道:“秦姑娘今日见我所为何事?”

  秦可卿闻言,略显踌躇,面颊微红,眸中含羞,纤纤玉指轻绞衣角,似一朵含苞待放的海棠。

  姜念静静凝视秦可卿,并不催促,只待她自行开口。

  书房内静谧无声,气氛微妙。

  秦可卿迟疑了一会子,终是羞赧地轻启朱唇,低声道:“今儿特请姜大爷来此,只因……因我有一样礼物,要亲手送与您的。”

  言罢,面颊更红,似晚霞染就,娇羞难掩。

  姜念微微一笑,问道:“不知秦姑娘所赠何物?”

  秦可卿愈发羞赧,又迟疑了一会子,才从身上取出一物,递至姜念眼前,玉手似在微颤,低声道:“这是我费工夫亲手做的,特意给你的。”

  姜念目光落在那物上,竟是一个荷包!

  他略一顿,便从秦可卿手中接过了荷包,仔细端详。

  只见荷包做工精巧,针脚细密,纹样精致,显然颇费工夫的。荷包内装着香料,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更引人注目的是,荷包上竟绣着一对鸳鸯,栩栩如生,似在水中嬉戏。

  在这个时代,闺阁女子赠荷包给男子,乃有“随身佩带,勿相忘也”之意,往往是在传达爱慕之意。

  眼下这个荷包又绣着鸳鸯,秦可卿又如此羞怯地当面相赠。

  这表白的意味也就明显不过了。

  姜念将荷包轻轻握于手中,抬眸看向秦可卿,见她低眉垂首,面颊绯红,娇艳欲滴。他微微一笑,道:“这荷包精巧别致,绣工非凡,可见秦姑娘心灵手巧,且是费工夫了的。”

  秦可卿低声道:“姜大爷……喜欢么?”

  她不敢直视姜念,只觉心如鹿撞,呼吸微促。

  姜念问道:“姑娘这是在向我表白么?”

  “呀!”

  秦可卿不禁轻呼一声,头几乎低到了脖颈处,恨不得拔腿而逃,却又不便逃的,心中疾呼:“他怎可如此直白!”

  姜念见秦可卿如此模样,心中已确定此女确是在向他表白无疑。

  他暗自思忖:“此女不安分啊!”

  之前莺儿说过,秦业才去世两月,秦可卿就勾搭姜念了。

  再联想到,脂砚斋对《红楼梦》批了这么一段:“‘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而现在,秦业才去世两月余,秦可卿就当面赠荷包表白姜念。

  姜念便觉得秦可卿“不安分”了。

  略一沉思,姜念神色郑重,对秦可卿道:“姑娘既赠了我荷包,从此以后,你便是我的女人了!”

  秦可卿闻言,心中大喜,以为姜念不仅接受了她的表白,且愿娶她为妻。

  却不料,姜念紧接着又郑重道:“只是,就在今日,皇太后召见了我,将其身边女史指婚于我,该女史姓贾,出自荣国府。”

  秦可卿登时惊慌,抬头看向姜念。

  姜念继续郑重道:“故我不能娶你为妻,待你过了孝期,我会纳你为妾。”

  此言一出,秦可卿心中如遭雷击,眸中顿时泛起泪光,似有无限失落与委屈……

第97章 宝钗又服冷香丸

  姜念沐浴着如锦的傍晚霞光,映照得他身上的侍卫官服愈发华美夺目。

  他自秦家回到了姜家。

  薛宝钗正静立于西厢房檐下等候,她已得知,姜念适才回来后便被彭继忠唤至秦家,料想是秦可卿欲见姜念。

  她虽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泛起郁闷。

  当她见姜念神采奕奕地步入内院,忙上前敛衽一礼,恭敬相迎。

  姜念微微一笑,温言问薛宝钗:“可曾用过晚饭?”

  薛宝钗答道:“尚未,正待大爷回来共进的。”

  姜念会意,当即吩咐封氏:“摆饭吧。”

  “是,大爷。”

  封氏恭声应道,随即领着香菱、琪儿、琴儿等下人,于正房堂屋中摆饭。

  很快,堂屋的紫檀木八仙桌上摆上了几样精致的菜肴,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按照惯例,依旧是姜念、薛宝钗一起用饭,香菱、莺儿、琪儿、琴儿与封氏侍立一旁,恭敬伺候。

  依旧是食不语,唯有碗筷轻碰和吃着饭菜的声响。

  不过,薛宝钗吃饭的速度,较之初来乍到之时,已快了不少。盖因姜念用饭较快,她随之适应。

  姜念、薛宝钗几乎同时用完了晚饭,相继漱了口、盥了手。姜念盥手前还盥了下嘴,薛宝钗倒是不好意思当众盥嘴的。

  用完晚饭,姜念便钻进了书房。

  别看他如今既不用考科举,也不用以侍卫身份当值,他却是个忙人,忙着惜时如金,勉力奋进。

  他上奏献策清查亏空,以及手抄《心经》与《无量寿经》……皆为其勉力之果。

  事实证明,他没有白忙碌,他的勉力奋进,让他好运连连,也让他收获匪浅,使他在人生之路上步步攀登。

  姜念在书房里待了一会子,忽闻轻轻叩门之声,伴随着薛宝钗温婉的声音:“大爷,是我。”

  姜念应声道:“进来。”

  薛宝钗轻推房门,步履轻盈而入,又转身将房门轻轻阖上。

  坐在书案边的姜念,对薛宝钗微笑着问道:“有事与我说的?”

  薛宝钗略作犹豫,方轻启朱唇,柔声问道:“今儿大爷是否又是去畅春园觐见圣上的?”

  姜念点头答道:“是的。”

  薛宝钗面露钦佩之色,赞道:“圣上接连召见大爷,可见是赏识大爷,可喜可贺。”

  她对此实在是惊奇,不知姜念究竟有何魔力,被圣上授予三等侍卫后,又接连获得召见。

  姜念只是淡淡一笑,缄口不言,目光凝视着薛宝钗。

  薛宝钗又略作犹豫,忍不住问道:“未知圣上今日召见大爷所为何事?”

  姜念微笑反问:“你很好奇?”

  薛宝钗低眉敛目,略显尴尬,但仍轻轻“嗯”了一声。

  姜念略一沉吟,对薛宝钗道:“今日我既觐见了圣上,亦谒见了皇太后。”

  “啊?”薛宝钗登时惊奇,不禁问道,“大爷今日竟还见了皇太后?可是皇太后召见大爷的么?”

  姜念颔首,神色淡然。

  薛宝钗愈发好奇,眸光流转,问道:“未知皇太后忽然召见大爷,所为何事?”

  姜念坦然答道:“皇太后今日召见,乃为指婚之事。蒙皇太后恩典,将其身边女史指婚于我。想来此女史你亦知晓,她便是荣国府贾政之长女——贾元春。”

  此事没有隐瞒的必要,连隔壁秦可卿都已晓得了,姜念便觉得该主动告知薛宝钗,毕竟薛宝钗已近乎他的内眷。

  薛宝钗闻言,眸中震惊之色难掩,一时竟无言以对。

  她自然知晓荣国府的贾元春,却万万未曾料到,皇太后竟会为姜念指婚,且将元春指给了姜念……

  此刻,姜念细细打量着震惊难言的薛宝钗,心中思忖:“那元春的容貌,倒是与薛宝钗有几分相似。”

  今日于畅春园凝春堂初见元春之时,他便已生出此念。

  元春与宝钗,皆是肤若凝脂,白皙如玉,皆是端庄娴雅,而且皆有种“国泰民安脸”的感觉。

  此刻,薛宝钗怔怔立于原地,心中波澜起伏,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她素来矜持沉稳,虽一时心绪难平,怔了一会子后,还是挤出了笑脸,对姜念笑道:“大爷竟得皇太后指婚,实乃恩宠,又得此良缘,乃天赐之福,恭贺大爷了。”

  出于对薛宝钗的喜爱,姜念温言安慰了一句:“我将于明年大婚,待大婚之后,便正式纳你为妾。纵然你为妾室,只要你安分守己,我会善待于你。”

首节 上一节 5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