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51节

  姜念却没感到意外。

  姜念、贺赟忙将任辟疆迎入了正房堂屋。

  任辟疆行至堂内正中,面南而立,对着行跪礼的姜念传谕道:“宣姜念即刻入畅春园觐见。”

  姜念恭声道:“臣遵谕谢恩!”

  随即面西行了跪礼。

  待姜念起身,任辟疆对姜念拱手作揖,恭声道:“拜见念大爷。”

  姜念回礼:“又劳烦任侍卫奔波了。”

  任辟疆恭声道:“卑职奉命行事,不敢言劳。念大爷近日屡蒙圣上召见,实乃可喜可贺。”

  确实,近日泰顺帝已几次召姜念入畅春园觐见。

  任辟疆已由此看出,泰顺帝对姜念这个民间皇子快速在意起来,也觉得姜念被相认为皇子已有些希望了。

  任辟疆对姜念低声道:“圣上特命卑职提醒,今日皇太后欲见念大爷,当备一份礼物孝敬。”

  姜念心中一喜,既喜于能见到皇太后了;也喜于,泰顺帝特让任辟疆如此提醒,用了“孝敬”一词,说明泰顺帝心中已有些认可他这个儿子。

  至于送给皇太后的礼物,姜念无需临时筹措,早已准备……

  当即,姜念换上三等侍卫的官帽官服,贺赟亦着五品龙禁尉官服,二人随任辟疆一起策马离去,马蹄声碎,尘土飞扬,三人一起奔向畅春园。

  ……

  ……

  畅春园。澹宁居。

  紫檀木罗汉床上,泰顺帝盘膝而坐。

  姜念步入室内,恭敬行礼:“臣姜念恭请圣安。”

  泰顺帝未即刻让姜念起身,而是凝视着姜念道:“你年已十五,当议婚配。朕已奏请太后,太后恩准,将其女史贾氏指婚于你。此女史出自荣国府,贤孝才德,堪为良配。你前番献策清查钱粮亏空,功在社稷,此番指婚,便为朕之赏赐。”

  姜念听完,心中惊喜。

  对于泰顺帝指婚,姜念并不意外,此事在他的预料之中。

  惊喜的是,指婚的对象是荣国府的贾元春。

  在他想来,既然来到这个红楼世界,他的婚配对象是原著里的金钗才好,而原著里那些金钗,适合婚配他的,也就贾元春了。

  姜念叩首谢恩:“臣蒙圣上隆恩,感激涕零,定当竭忠尽智,以报天恩。”

  泰顺帝微微颔首,道:“为隐你的身世,此番是以忠怡亲王恳求太后指婚为名,你不可宣称是朕赐婚。”

  姜念会意:“臣谨记在心。”

  泰顺帝又道:“太后已知晓你的身世,欲召你一见。朕命任辟疆提醒你备一份孝敬之礼,你可备了?”

  姜念恭声道:“臣已备了,因不便擅自携入,故交由任侍卫暂为保管。”

  泰顺帝好奇:“所备何礼?”

  听泰顺帝问所备何礼,姜念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其实,即便泰顺帝不主动问,姜念也会主动说的。

  相比于他主动说,此事由泰顺帝主动问然后他回答为好,如此可避免泰顺帝认为他是故意用所备礼物讨泰顺帝欢心。

  姜念恭声答道:“臣知圣上以孝治天下,尊崇孝道,故自臣考完顺天府乡试后,日日抄写《心经》与《无量寿经》,以备他日有幸得见皇太后时奉上手抄经书,伏祈皇太后凤体康宁,寿同极乐,略表臣之孝心。目今已抄得《心经》四十九遍,《无量寿经》一遍,此番携来奉给皇太后。”

  其实,姜念抄经,本是打算送给太上皇景宁帝的,现在没必要送给景宁帝了,恰好可用来送给皇太后。

  另外,还有一点,姜念不便明说。

  皇太后邬氏生有三子,其中一子早夭,另外二子,一个是景宁帝的四皇子(即泰顺帝),一个是景宁帝的十四皇子。

  四皇子与十四皇子这对一母所出的胞兄弟,在“九子夺嫡”中却是敌对。

  四皇子虽是邬氏所出,其出生后却由当时的一位贵妃抚养,因根据当时大庆皇室的规矩,邬氏位卑,没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抚养四皇子的贵妃,后被景宁帝册为第三任皇后,这位皇后在册封次日即崩了。

  这是导致四皇子与十四皇子敌对的原因之一。

  十四皇子曾是“八爷党”的成员,而在景宁帝禅位前,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两位皇子,便是四皇子与十四皇子。

  相比于四皇子,邬氏偏爱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小儿子十四皇子。

  结果,四皇子登基成为泰顺帝,邬氏虽因此被奉为了皇太后,表面上与泰顺帝显得母子和睦,其实母子之间隔阂隐存。

  虽说姜念是泰顺帝的民间私生子,但他此番初见皇太后,便献上自己亲手抄写的《心经》与《无量寿经》作为礼物,可淡化权力斗争的冰冷感,代之以“祖孙天伦”的温情。

  此举哪怕不能改善皇太后与泰顺帝的母子关系,至少也会让泰顺帝感到满意。

  此刻,泰顺帝听罢姜念所述,心中已感满意,遂召任辟疆携姜念所备之礼入内。

  任辟疆手捧一包裹,恭敬呈上,为安全起见,由他解开包裹。

  泰顺帝发现,包裹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摞手抄佛经,厚实而庄重,乃是四十九遍《心经》与一遍《无量寿经》。

  《心经》全文仅二百多字,四十九遍总计一万多字,而“四十九”在佛教中寓意“圆满”,契合祈福延寿的终极诉求。

  《无量寿经》全文近二万字,抄写一遍已足显诚意,若重复献上长经,反显冗余。

  眼下这四十九遍《心经》与一遍《无量寿经》,都是用馆阁体抄写。馆阁体是大庆宫廷文书的官方字体,象征着姜念恪守礼法,严谨虔敬。

  另外,姜念特意使用的是仿磁青笺和掺银泥金。

  磁青笺是一种以靛蓝或深蓝染色为底、表面涂刷胶矾的纸张,质地厚实,色泽沉稳,常用于宫廷佛经抄写、官方文书装帧。

  泥金则是以金箔研磨成极细粉末,调和胶水制成,书写后呈现华丽光泽,多用于题写经卷、匾额或绘画描金。

  宫廷及官府作坊掌握顶级磁青笺制作技术和纯度极高的“九研九漂”泥金制作技术,专供皇室,民间难以获取,且受礼制约束。

第95章 姜念元春初见

  姜念见泰顺帝细观经卷,恭声道:“臣晓得,宫廷佛经多用磁青笺泥金书写,以显庄重神圣。然臣无磁青笺与泥金,亦无资格使用,此番特用仿磁青笺与掺银泥金,望圣上恕罪。”

  饶是泰顺帝性情刻薄,待子严苛,此刻也不禁为姜念这个民间私生子的此番心意所动。

  泰顺帝微微颔首,目露赞许之色:“你有此心意,朕心甚慰。更可贵者,这些手抄佛经是你早已准备,可见你之诚心。太后素来信佛,尤喜佛经,此礼多半合其心意。”

  言毕,泰顺帝将经卷轻轻合上,交给了姜念。

  泰顺帝当即命一太监引路,携姜念自澹宁居行至凝春堂。沿途景色惊艳,然姜念只是粗粗赏景,无心细览。

  到了凝春堂,姜念静候片刻,方获准入内。踏入堂中,只见皇太后独坐,堂内别无他人,显是为隐秘他的身世而特意安排。

  姜念趋步上前,恭敬行礼道:“臣姜念恭请太后金安。”

  皇太后微微抬手:“平身吧。”

  姜念依言起身,垂手而立,神色恭谨。

  皇太后细细打量姜念,见其容貌在中平之上,身姿健壮挺拔,配上一身三等侍卫的官帽官服,显得英武,心中已生几分满意。

  未及皇太后开口问话,姜念便率先道:“今日圣上特命人提醒臣,言太后欲召臣一见,臣当备一份孝敬之礼。臣已将孝敬之礼携来,现由外头太监暂为保管,请太后容臣献上。”

  他是故意这般直言的。皇太后听到这话,多半会对泰顺帝感到满意,若是皇太后将这番话说给了泰顺帝,泰顺帝则会因此又对他感到满意了。

  果然,皇太后听到这番话,脸上浮现出悦色。

  姜念又道:“臣知圣上以孝治天下,尊崇孝道,故臣近期日日抄写《心经》与《无量寿经》,以备他日有幸得见太后时奉上手抄经书,伏祈太后凤体康宁,寿同极乐,略表臣之孝心。目今臣已抄得《心经》四十九遍,《无量寿经》一遍,恰今日得蒙太后召见,此番特携来奉上。”

  皇太后听到这番话,心内登时就对眼前这个初次见面的民间孙子有些好感了,当即命外头的太监将装着手抄佛经的包裹送进来。

  皇太后查看起了包裹里的手抄佛经。

  姜念又将特用仿磁青笺与掺银泥金抄写之事说了一番。

  皇太后听罢,更加满意,将太监屏退后,神色变得慈祥,语气亲和:“难得你有这份孝心,我素喜佛经,此礼甚合我心意的。”

  姜念忙恭声道:“太后满意,臣便安心了,亦感荣幸之至。”

  皇太后微微一笑,转而问道:“想来你已知晓我指婚之事了?”

  姜念垂首答道:“臣适才已听圣上言及此事,臣感激涕零,蒙太后恩典,得以婚配良缘。”

  皇太后颔首,道:“此番指婚与你的,乃我身边的女史,唤作元春的。元春出自荣国府,贤孝才德,素得我赏识。你得以婚配她,当感激太上皇与圣上之恩。”

  姜念拜道:“臣感激太上皇与圣上隆恩,亦感激太后指婚之隆恩,且当感激忠怡王爷之恩。”

  皇太后点头,目中含笑,道:“确也该感激十三王爷。”

  言至此,她略作停顿后道:“你与元春之婚配,乃天作之合,望你与其大婚后善待于她,莫负我之期望。”

  姜念肃然应道:“臣定当谨记太后教诲,善待贾女史,不负太后厚恩。”

  皇太后忽然陷入了沉思,眉目间似有思绪流转。

  片刻后,她抬眸看向姜念,唇角微扬,道:“今儿我初次见你,理当有所赏赐,何况你又备了如此合我心意的孝敬之礼。然我思之,若赏赐金银财物,未免显得俗气。倒是有一样特殊的赏赐,未知你可喜欢?”

  姜念忙恭声答道:“臣卑微,本无福受太后赏赐,若能得蒙赏赐,岂敢生不喜之心?但凡所赐,无论何物,臣皆荣幸之至。”

  皇太后眼中忽然闪过狡黠之色,笑道:“虽说今儿便已定下你与元春的婚事,然你年方十五,尚没成年,须待明年才好大婚的。意味着,尚有一年,你方能见到元春。想来你心内必是对元春的容貌好奇的,我今儿便开方便之门,特许你先见元春一见,便是给你的赏赐了,你以为如何?”

  姜念闻言惊喜,感激道:“臣蒙太后厚恩,此赏赐实乃臣之幸也。”

  他心中已波澜起伏,没想到今日竟能得见元春,实乃意外之喜。

  主要在于,他此番所献之礼深得皇太后之心,皇太后对他的容貌气质也感到满意,加上皇太后喜爱元春,便临时起意,让他与元春先见上一面。

  在皇太后想来,这对小年轻必会对彼此的容貌都感到满意,都会期待明年的大婚了。

  当即,皇太后换来了太监,轻轻挥手,命太监道:“传元春前来。”

  太监领命,躬身退下,匆匆而去。

  很快,元春轻移莲步,缓缓步入堂内。

  姜念看向元春,见她眉如远山含黛,隐隐透出一抹清雅之气;眼似秋水横波,眸光流转间,宛若星河璀璨;肤若凝脂,白皙如玉;唇若点朱,娇艳欲滴。一袭宫装绣以云纹,裙裾轻曳,衬得她端庄娴雅。仿若画中仙子,翩然降临凡尘。

  这一眼之下,便已令姜念满意。

  元春微微抬眸,目光轻扫堂内,正与姜念四目相对。

  二人初次相见,目光交接,似有千言万语在其中流转,却又无言以对。

  元春面颊微红,羞怯地垂下眼帘,避开了姜念的目光,随即盈盈上前,向皇太后行礼:“臣女恭请太后金安。”

  皇太后含笑点了点头,神色慈蔼,轻轻抬手指了指姜念,对元春道:“元春,他便是姜念了。”

  元春闻言,微微侧首,再度看向姜念,眼中闪过好奇,脸上浮现羞涩,似有桃花悄悄绽放。她对姜念行了个万福礼,轻启朱唇,柔声道:“给姜侍卫请安!”

第96章 可卿向姜念表白

  皇太后虽开方便之门,今日允姜念与元春相见,却不会让二人久处。

  待元春对姜念盈盈一拜,行了万福礼,打了招呼,姜念还了礼,皇太后便对姜念道:“你告退吧。”

  姜念自然不会违逆,对皇太后恭敬行礼:“臣告退,恭请太后凤体安康。”

  言毕,缓步退出堂外。

  待姜念离去,皇太后转眸看向元春,见其面颊泛红,眸中含羞,不禁莞尔一笑,问道:“元春,你对他可还满意?”

首节 上一节 5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