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56节

  还别说,竟然真的搜出了十几个妖贼留下的细作。

  两天之后,斥候送回消息,刘裕联合沈田子连破浃口、沪渎、上虞等地,但依旧没有留下妖贼主力。

  孙恩避过了刘裕的兵锋,从东南面句章入海。

  会稽以南四郡的妖贼不是下海,便是一头钻入深山之中。

  贼患暂时平息。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五天后,刘道规迎接刘牢之大军入城。

  一万余众,至少三成人马披着铁甲,还有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

  每个士卒身上都凝聚着一股淡淡杀气,步伐沉稳。

  周围旌旗招展,铁甲铿锵,刘牢之骑着一匹青骢大马,天太热,只穿着一件锁子甲,缓缓走来,却一股独特的威严,令士卒们大气都不敢喘。

  权柄是一个男人最好的补品。

  这一战最轻松的人非他莫属,刘道规和刘裕冲在前面,舍生忘死,他在后面基本没遇上什么大战。

  不过妖贼之所以退兵,也是惧怕他十几年的赫赫军威。

  没有他在后方压阵,刘道规和刘裕赢的不会如此轻松。

  “末将刘道规拜见都督。”刘道规上前拱手一礼。

  “阿规无须多礼。”刘牢之态度十分和蔼,下了马,拉住刘道规的手一同入城。

  所有北府军的眼神都高声呼喊起来,“都督威武!参军威武!”

  吼声直冲云霄。

  “我彭城刘氏可谓后继有人也!”刘牢之亦满脸欣喜之色。

  刘道规和刘裕都是彭城刘氏,这一战为他涨了不少脸。

  彭城刘氏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也牢不可破。

  “皆赖都督提携!”刘道规奉承了一句。

  大树底下好乘凉,无论刘道规承不承认,也无论刘牢之对自己态度如何,兄弟二人都沾了他的不少光,

  “此番攻破山阴,汝为首功,我已上疏朝廷,为你兄弟二人请功,这一次少说也要封个名号将军。”

  “多谢都督!”刘道规欣喜万分,成为名号将军,就意味着成为北府将领,能正式拥有一支部曲,也就有了上桌分肉的资格。

  “都是一家人,此地没有外人,你我两家同出一宗,按辈分,我还是你叔父。”

  这一战,不仅打出了刘道规兄弟的名声,也打出了自己的价值。

  “小侄拜见叔父!”刘道规打蛇随棍上。

  刘牢之解下自己的佩刀,递给刘道规,“此刀名为新亭侯,乃蜀汉万人敌张飞受封新亭侯时候所得,今送于你,他日为朝廷效力,定能封侯拜爵!”

  刀,刘道规自然喜欢,只是他这话听着有些不太舒服。

  为朝廷效力,封侯拜爵……

  他自己在淝水之战中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也才封了一个低等的武冈县男,但背叛王恭后,一跃成为北府都督。

  一个寒门在战场上拼命,永远也封不了侯。

  而且刘道规的志向也不是为朝廷效力,刘牢之自己要给士族高门倒也罢了,但别拉上自己啊……

  不过心中这么想,脸上却是一副无比激动的表情,“末将定为朝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哈哈哈,若能如此,我彭城刘氏定能提振门楣!”刘牢之拍了拍刘道规的肩膀。

  这大概是他这辈子的夙愿。

  换作太平年月,也不能说错,但如今天下板荡,英雄辈出,刘牢之名动天下,身为北府都督,只有这么一点心愿,实在有些没志气了。

  不过人各有志,他毕竟是上一辈的人物,两代人在谢家门下为吏,想法已经固化了,满脑子都是士族高门的风光。

  刘道规半真半假道:“小侄毕生所愿,便是追随都督,提振我彭城刘氏门楣!”

  话刚出口,刘牢之停下脚步,定定的望着刘道规,“朝廷已封我为五郡都督,留镇山阴,防备妖贼,阿规也留下如何?”

  刘道规一愣,没想到他来的这么快,连个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但刚说出去的话,又不太好收回。

  但若是同意,就不知道何时返回鲁郡和兰陵。

  刘牢之身为北府都督,其实根本不需要征询部下的意见,而他特意说出口,其实是在试探刘道规真实态度……

  在官道上浮沉十几年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从一开始就给刘道规下好了套,又是请封名号将军,又是拉近叔侄关系,都是为了最后这一句话。

  看样子,刘牢之是想将自己留在身边看起来,收为心腹。

  或者说,是给他当狗……

第226章 去

  刘道规这辈子都不想给人当狗。

  更何况刘牢之自己也是士族门阀养的一条狗……

  不过他着实出了一个难题。

  留下,北面鲁郡、兰陵很可能就落入他人手中,不留,名号将军很可能就没了,还会得罪刘牢之。

  什么叔父侄儿的,在权力博弈之下,都是幌子。

  成年人的每一次抉择都无比艰难。

  刘道规心念电转,很快就想到了化解之策,拱手道:“能在叔父帐下效力,小侄求之不得,然则……北府根基在京口和广陵,朝廷留都督镇守三吴,是远离根基之地,长此以往,只怕北府为他人所得!”

  刘道规完全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这场妖贼作乱,原本根本就没想到过他,朝廷准备扶持谢琰和高雅之,一上一下,取代刘牢之在北府军中的权势。

  但奈何两人烂泥扶不上墙,被妖贼击败。

  如今的三吴什么都没有,几乎一片废墟。

  果然,刘牢之眉头皱起,朝廷对他什么态度他最清楚。

  时时刻刻都想着取代他。

  背叛王恭后,刘牢之失去了信用,已经站在所有士族门阀的对立面。

  就像一把会弑主的凶刃,如果不是现在还有用处,早就被换掉了。

  刘道规继续道:“妖贼水军犀利,倘若溯长江而上,猛攻京口、广陵,我军远在会稽鞭长莫及……”

  朝廷将刘牢之的精锐留在东府,颇有几分借刀杀人的意思。

  刘牢之两次南下平贼,妖贼都是掉头就跑。

  现在留他在东府,妖贼很可能就要袭扰北府……

  “你说的不错,北府的确是我们的根基,不容有失,我这就令诸葛侃、刘轨、何谦三部回防京口,你不必多虑!”

  刘牢之迅速想到的解决办法,却有意无意忽视了刘道规。

  “小侄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刘牢之故作大度的挥挥手。

  “若朝廷在这三人中如高家那般扶植起一人,试问叔父为之奈何……”

  北府军是当初各大流民帅形成的一个联盟,八十年过去了,唯一的变化就是当初的流民帅,变成了现在的北府诸将,内部依旧松散。

  彭城刘氏一家独大,但其他人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

  若得到朝廷的扶持,再联合士族高门,刘牢之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这年头无论朝廷还是地方,要么依仗宗族,要么依仗血亲。

  刘牢之只有一个儿子,被召入建康为质。

  所以他的选择只有一个,必须让刘道规和刘裕回去一个。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是市井小民都知道的道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刘道规适可而止。

  刘牢之神色变幻不定,片刻之后,忽然笑道:“阿规智勇双全,可堪大用也,也罢,你本就是征虏军府之人,应该返回广陵,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

  这句话里面还有勾子,刘道规没有放松警惕,一脸诚恳道:“小侄全是为彭城刘氏!”

  言外之意是,你就算信不过我,也应该信得过彭城刘氏。

  一个人会背叛自己的立场,但很少会背叛自己的宗族。

  刘牢之这才心满意足的点点头,“莫要忘了你今日之言。”

  “小侄岂敢!”

  名号将军有就有,没有也无所谓,有鲁郡和兰陵在,其实不必太在意这些虚的,他们不给,大不了以后自己去拿……

  好不容易说服了他,刘道规不敢多在山阴耽搁。

  正好这时北面鲁郡有密信送来,燕国在高平集结了四五万人马,也不知是要攻打洛阳,还是彭城。

  刘道规陪了刘牢之几天,交割城防和流民俘虏之后,连镇守在句章的刘裕都没时间看望,便匆匆率兵北上。

  刘裕接连攻破邢浦、沪渎、浃口、上虞诸城,一路横扫,威名赫赫,早已成了刘牢之的左膀右臂。

  渡过钱塘江,行至吴兴郡境内。

  只见满地金黄,四色旗幢还在,屯耕的粮食已经成熟,马上就到了收获时节。

  “是刘参军!”百姓们认出刘道规的旗号,纷纷赶来迎接,挤满了官道。

  刘道规笑道:“今年定是丰收,诸位总算能吃上一口饱饭。”

  岂料为首的耆老苦笑道:“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刘参军刚走,朝廷又委任了一位太守,还派人来勘查粮食,七成要送回建康……”

  “七成?”刘道规又惊又怒。

  朝廷的手还真是快。

  百姓辛苦一年,只得三成,这点粮食完全不够养家糊口。

  关键这些粮食刘道规也付出了不少精力,朝廷一句话就收走了七成……

  “能有三成就不错了,参军没来之前都是官八民二,吴兴一年两熟,若无天灾人祸,勤快一些,还能糊口。”

  “也就参军还惦记我等死活……”

  耆老们越说越激动。

  这时百姓从各处赶来,送来了煮熟的鸡蛋,熬好的热羹,热情无比的递给士卒们。

  刘道规第一次感受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待遇。

首节 上一节 156/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