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鹤苦笑不已,“你何不将印章拿去,省着两头跑。”
“这怎使得?规矩就是规矩,不知司马对当下时局有何高见?”既然来了,刘道规干脆求教一番。
舅父萧源之辞官还乡,高珣被谢琰调走了,刘道规现在对建康时局两眼一抹黑。
这个时候,朝廷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形势发展。
提前知晓,便能有个准备。
袁家在建康有关系有背景,袁鹤也不能白拿一成的盐利,什么都不干。
这一成的盐利,实际上将刘道规和袁鹤利益捆绑在一起。
“还能如何?五日之前,桓玄已经起兵,攻打荆州殷仲堪,殷仲堪与杨佺期联手,实力强于桓氏,朝廷认为会是两败俱伤,准备隔岸观火。”
袁鹤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脸上还残存着昨夜宿醉的酒容。
从形势上看,殷仲堪与杨佺期占据长江上游,优势极大,而且长江中上游的要塞都在荆州境内,从东吴时代,便大力经营。
桓玄手上兵马不到三万。
杨佺期名声不怎么样,却是一员声威赫赫的宿将,与北方胡人屡次血战,而桓玄今年才二十四岁,并未打过什么恶战。
怎么看这场大战都会拉锯很久。
而他们两败俱伤之后,短期内便对建康没有什么威胁。
甚至朝廷休养个一两年后,便能抽出手,从容对付桓玄。
“那就有好戏看了。”
“道则此番出征动静不小,你可要多多当心。”袁鹤似笑非笑,跟以前一样,说话总是留半截。
刘道规早有预料,此番得罪了谢琰,肯定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所以才不愿参与进桓弘与刘毅的内斗之中。
这个时候就应该低调隐忍。
“多谢司马提醒。”
“无妨无妨,你彭城刘氏日后兴起了,莫要忘了多提携提携我袁氏。”袁鹤目光一闪。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在军府中耳目众多,刘道规的所作所为,他最清楚不过。
此番南下平叛,兄弟二人声名鹊起。
看他的意思,明显是押注在刘家身上,也是士族常规手段。
而征虏军府中,有他相助,桓弘和刘毅加起来都不是对手。
刘道规没想到他能转变的这么快……
司马家的大树眼看就要倒了,天下也即将大乱。
三吴弄出的这场叛乱,也让司马元显威望大减,士族之中也并非全是酒囊饭袋,有远见之人,都在重新寻找靠山,或者盟友……
袁鹤知道的事情不少,却从未通报上去,比桓弘和刘毅更可靠一些。
刘道规心念电转,满脸诚恳,“司马言重了,属下入军府以来,多蒙照顾,一直铭记在心!”
袁鹤心照不宣的点点头,从案几上取出一份文牒,递给刘道规。
“这是……”
袁鹤道:“这是盐渎私盐贩子名录和籍贯,你或许有用得着的地方,算是我袁家的一番心意。”
刘道规大喜,若能掌握私盐贩子的名录,便是掌握了售卖渠道。
以后盐渎的盐场在谁手上不重要,没有这些盐贩,盐就卖不出去!
这份名录来的太是时候了。
刘毅不能给司马元显带来足够的利益,他的价值也就没了,而盐渎的盐卖不出去,琅琊的盐利就会大增。
袁鹤不声不响,却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形势的发展。
“多谢!”刘道规手上的筹码再增加一分。
回到公廨,立即将名录交给孟广之,让他带人去摸查确认。
没过两日,刘毅又派人来请刘道规见面一叙。
刘道规还是置若罔闻,现在跟刘毅私会,传到桓弘耳中,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他们斗他们斗,刘道规只等兰陵那边的钱和人到位,然后暗中整合军户。
不过刘毅却阴魂不散,见不到面,便派人送来一封信。
“这厮还有完没完?”刘道规佩服他厚脸皮。
自从他跟戴耆之联手对付自己的时候,两边的关系其实图穷匕见了,根本没有谈的余地,更不可能联手。
骂归骂,还是拆开了信笺。
信上言辞恭敬了不少,先是一顿马屁,快将刘裕和刘道规吹成卫青霍去病了,说是大涨刘氏的脸面,让他也“与有荣焉”。
后面话锋一转,说桓玄未得朝廷诏令,擅自起兵,攻打荆州,乃大逆不道之举,师出无名,定一事无成,不日即将败亡。
桓弘的征虏将军之位亦岌岌可危,只要刘道规愿意助他一臂之力,掀翻桓弘,到时候他坐上征虏将军之位,定会向司马元显推举刘道规为青州刺史。
最后还大力夸赞了司马元显一番,说他是天纵奇才,定能中兴晋室……
“这厮真敢开口,推举我为青州刺史,也不知他有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刘道规忍不住笑了起来,征虏将军三品高官,实权在握,青州刺史却是虚职,有名无分……
司马元显的确有些能耐,但更多的是在内斗上,而非治国上。
晋室这鸟样,竟然还想着中兴……
不过刘毅竟然看上了桓弘的征虏将军之位,还真是敢做敢想。
刘怀慎看完信后道:“如此看来,桓弘与刘毅水火不容!”
“司马元显提拔他为记室掾,正是为了针对桓弘,桓弘早就欲除之而后快,那我就添一把火,将此信交给桓弘!”
刘怀慎眉头一挑,“此非君子所为,而且这些字迹弯弯扭扭,有诸多涂抹痕迹,交上去,桓弘未必会信,反而猜忌我们……”
刘毅送信过来,也做了些手段。
当年曹操有这种手段离间韩遂和马超。
钟会写假信离间全怿和诸葛诞,致使寿春内讧,全怿开城投降司马昭。
刘道规仔细浏览信笺,果然很多关键之处语焉不详、涂涂抹抹,很容易产生歧义,桓弘也是一个擅长猜忌之人,这封信送上去,只会适得其反。
“他娘的,刘毅这是算计到我头上来了,他们蠢蠢欲动,咱们以不动应万动,以不变应万变!”
若不是刘怀慎提醒,刘道规险些着了道。
这些阴谋诡计并非自己的强项,还是谨慎一些为妙,遂取来灯火,一烧了之。
第199章 柳暗
将军府,灯火如豆,随风摇曳。
桓弘拆开西边送过来的密信,脸色逐渐变得难看起来。
桓玄对他现在没有什么好脸色,在信中责备他的无能,桓冲的基业都守不住也就罢了,吩咐他笼络刘道规为己用,也没什么效果。
桓弘原本想挑起刘毅和刘道规内斗,削弱他们的实力,然后再收复他们。
只是没想到这两个人都不中计。
正懊恼时,门外一人轻声道:“将军,刘参军前来拜访。”
“刘参军,哪个刘参军?”
“咨议参军刘毅。”
桓弘眼中略带失望之色,“让他进来。”
刘毅深夜前来拜访自然是有重要事情。
过不多时,刘毅推门而入,“参见将军!”
桓弘不回话,冷冰冰的看着他。
刘毅自己寻了个席位,盘腿坐下,静静的望着桓弘。
“你好大的胆子!”桓弘现在恨他入骨,连装都不想装了,一挥手,门外人影晃动,投影在门窗上,长刀和弓弩尤为显眼。
桓弘也手按刀兵,眼中掠过一丝危险的光。
正是他杀了桓道真和荀信之,才让桓公失去左膀右臂,失去了对军府的掌控。
但刘毅大袖一挥,提起案几上茶壶,给自己斟了一杯,“这茶已经凉了,全无味道。”
如此镇定,反而让桓弘越发疑惑,“你难道真不怕死吗?”
刘毅笑了一声,双手一摊,“早就知道将军欲除在下而后快,毅今日特来送死。”
“你——”桓弘神色惊疑不定。
刘毅是什么人他很清楚,野心勃勃,绝不会坐以待毙。
“将军既然不舍得下手,不妨听在下一言如何?”刘毅既有名士风范,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桓弘长吸一口气,“试言之。”
“将军可知几日前刘道规已与袁鹤暗中联手。”
“什么?”桓弘脸色一变,他跟袁鹤共事七八年,深知这个老狐狸的厉害,汝南袁氏是汉魏时的顶级门阀,出过袁绍袁术,衣冠南渡后大不如前。
但,袁家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渴望。
门第虽然滑落了,不过在朝廷和地方,都有他们的人。
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你莫不是来诳我?”桓弘有些难以置信,不明白袁鹤为何要下注在一个寒门身上。
就像他明白桓玄为何如此重视刘裕和刘道规兄弟。
“消息千真万确,将军不必怀疑,他二人联手,我与将军便岌岌可危了,不然在下何必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深夜拜访?如今军府上下,只知刘道规而不知有将军,长此以往,岌岌可危也!”
刘毅淡定给桓弘倒上一杯茶,“茶虽然凉了些,却能去火,将军不妨一饮。”
神态动作仿佛他才是此间的主人。
桓弘眼珠子转着转,忽然笑了起来,“哎呀,刘老弟有心了,我家即将一统荆襄,司马氏必不能长久,刘老弟人中龙凤,当知良禽择木而栖之理,如今这军府上下,只能依仗老弟你。”
挑唆不了刘道规对付刘毅,不妨挑唆刘毅对付刘道规。
效果也是一样的。
刘毅主动送上门来,本来就有此意。
桓弘出身士族高门,自幼耳濡目染,擅于内斗,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个人仇恨不值一提,而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刘道规倒了,刘毅也长不了。
“将军若与属下联手,刘道规何足道也!此人手握兵权,暂时动不得,但不妨从另一人下手!”刘毅的脸在灯火中摇摇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