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30节

  刘道规冷冷道:“斩!”

  “我看你们谁——”

  话还没说完,就被刘遵拖下了马,一斧头砍掉了头颅。

  “误会……方才全是误会……”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慌了,但已经晚了。

  士卒们一拥而上,将人拖下马,乱刀劈下,血肉四溅。

  “下贱。”刘道规骂了一声。

  刘怀慎道:“以后如何跟卫将军交代?”

  这几个人自有取死之道,刘怀慎现在才说话,说明并不反对杀人,这是担心谢琰。

  “交代?我用得着跟谁交代?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几个人犯我军法,我以军法堂堂正正斩之,有何不可?”

  刘道规理直气壮。

  再说这荒山野岭的,死了几个传令兵,谢琰知道是谁干的?

  刘怀慎稍一愣神,尔后道:“还是伪作妖贼所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能明面上撕破脸皮,以免大家都下不来台。”

  “也行,你看着弄吧。”

  刘道规当初敢洗劫司马道子的盐渎,自然不怕谢琰问罪。

  反正谢琰也不怎么待见自己,让自己为前锋,没安什么好心思。

  他既然不当人,刘道规也不必当什么君子……

  杀了人,士卒们眼神反而坚决起来,“今后我等的命就是参军的!”

第188章 避

  会稽郡。

  山阴城内城外都是人,密密麻麻的,不止三十万之众,四面八方还有更多的流民涌来。

  天师道多年的布局,终于在这一刻起到了作用。

  在晋室和天师道之间,三吴八郡的百姓选择了天师道。

  只是孙恩在听到刘牢之后,语气又变了,不再提取司马氏而代之,而是想以钱塘江为界,割据三吴。

  但前方的败报一封接着一封传来。

  “报将军,陆瑰为刘敬宣攻破,吴兴为谢琰攻破,许允之兵败被俘,丘尫逃窜入海……两军皆直奔会稽而来!”

  “怎来的如此之快!”孙恩大惊失色。

  刘牢之威名赫赫,淝水一战,七万北府军大破八十五万氐秦大军,孙恩麾下的三十多万人,连军都算不上。

  仓促之间,内部也没建立有效的管理,只是乌泱泱的聚集在一起。

  “报——刘牢之先锋刘敬宣、刘裕部渡过钱塘江,直奔山阴而来!”

  形势越发不利。

  北府快如闪电,摧枯拉朽,声势骇人。

  “有山阴城在手,麾下三十万之众,刘牢之远来疲惫,足可一战!只须拖延两三月,晋室便会自乱。”卢循一力主战。

  不是他狂妄,而是经过仔细的思索。

  只要东面拖住了北府军主力,西面的桓氏家族一定会趁虚而入。

  到时候朝廷自顾不暇,必定会调回刘牢之。

  只是孙恩惶惶不可终日,对上刘牢之没有半点信心。

  本来还想依托陆瑰、丘尫、许允之这些豪强抵挡北府军,但半个月不到,就灰飞烟灭了,还传出一个人追杀千人闻所未闻之事,在道众间风传,进一步加剧了对北府军的恐惧。

  孙恩还没来得及整合麾下的道众。

  “北府军连战连捷,气势如虹,刘牢之勇猛无敌,麾下猛将如云,属下以为不可力敌,当暂避其锋,若是困守山阴,便是陷入死地,我军不伤亡惨重,桓氏绝不会出兵!”

  徐道覆说出其中关键。

  桓氏不是什么善茬,都想坐收渔翁之利,不等到天师道和北府军耗尽最后一滴血,绝不会轻易出兵。

  眼下这种局面,最大的可能是天师道先耗尽最后一滴血,而北府军只是擦破一点皮而已。

  原因无他,东吴三郡败的太快了,让天师道措手不及,气势被完全压住了。

  想要将三十多万人变成军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天师道擅长蛊惑人心,却不善管理内部,至今都没有一个框架。

  孙恩自号征东将军,气势上就弱了几分,连当年杀入皇宫的卢悚都知道给自己加一个“大道祭酒”……

  “那现在该怎么办?”孙恩不想打,也不敢打。

  徐道覆道:“当携青壮渡海,晋室水军皆灭,奈何不了我等,我军水军可来去自如,东南沿海,避实击虚,消耗北府军,不出两年,北府军便会师老兵疲,再挥军反攻,一战而定乾坤!”

  天师道的水军不仅可以在长江上航行,还占据了制海权,在海岛上经营了多年。

  拿下会稽后,更是缴获了五十多艘士族门阀的楼船,实力剧增。

  北府军野战无敌,但在海上则是天师道的天下。

  不过要放弃繁华的会稽,孙恩又有些舍不得,他还准备以此为都城,重建吴国,再续孙吴荣光……

  徐道覆再劝:“我观刘牢之此人,反复无常,必不为士族高门所喜,不用我们出手,士族高门亦不会放过他。”

  刘牢之背叛王恭,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此前王恭还拜他为兄。

  只是因为天师道起兵,朝廷不得不再次重用他。

  “其三,三吴八郡毁于战火,晋室根基已断,司马氏气数已尽,必有人取而代之,谁能隐忍到最后,谁便可坐收渔利,将军欲成大事,切不可自误。”

  徐道覆娓娓而谈,已经成了天师道的智囊。

  每一条建议都切中当下时局之要害,令人不得不信服。

  卢循道:“北府军前锋已经渡过钱塘江,三十万人马难以速退……”

  徐道覆早就胸有成竹,“北府军最是贪婪,可将财货子女散在路上,北府军一心争抢,自然无心追赶,形势急迫,是守是走,将军速速决断。”

  守也罢,走也罢,都有一线生机。

  最愚蠢的就是什么都不做,迟疑不决,等北府军杀上门来。

  “走!”孙恩实在没有勇气与刘牢之大战……

  吴兴。

  刘道规本以为会是一场苦战,没想到孙恩竟然跑了。

  跑的如此坚决,没有半点犹豫,连山阴这座雄城都不要了。

  而这时三吴八郡都在流传刘裕的勇名,一人在吴郡追杀千人,名震江左,刘道规在吴兴以少胜多,击破丘尪和许允之联军,声名鹊起,名声也跟着响亮起来。

  被好事之人吹成了北府“双璧”。

  魏晋之世,士族之间互相吹捧,天花乱坠。

  王恭被人吹成“濯濯如春月柳’,殷仲堪被吹捧“有统军治国之才”……

  相对于士族,刘裕和刘道规的“双璧”并不算什么,毕竟是实打实的战功,还是北府军内部流出的……

  各路人马纷纷南下,争夺妖贼留下的财货和子女,就连很多没有从贼的百姓也受到了牵连,被北府军一拥而入,烧了村寨,夺人妻女,三吴之地,哀嚎遍野……

  天师道虽然退了,但三吴八郡也废了。

  地里成熟的庄稼无人收割,比起辛苦收割庄稼,北府诸部士卒更愿意抢夺财货和子女。

  甚至有几部人马因争抢财物,自相残杀。

  如果这个时候孙恩有胆量反攻,北府军只怕将重蹈临漳之战的覆辙。

  刘道规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北府军也并非铁板一块,战力参差不齐,强的是刘牢之和孙无终两部,其他人一言难尽。

  “参军……”檀祇和刘遵等人目光灼灼。

  也想加入劫掠的队伍之中。

  刘道规也不好拦阻,财货就堆积在道路上,总不能让士卒们眼睁睁的看着,“去吧……”

  士卒们一声欢呼,纷纷南下。

  身边只有刘怀慎无动于衷,“天师道退守海岛,堪称妙计,休养生息,训练精锐,他日卷土重来,危害更大。”

  刘道规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何必杞人忧天,再说,该担忧的是建康城中的士族高门。”

第189章 慑

  如果孙恩留在会稽,只能为害一时,决计挡不住北府诸军的围攻。

  即便有三十万众,也不是朝廷的对手。

  更何况这些人中,并非真心拥护孙恩。

  但他退守海岛,瞬间海阔天空,整盘棋都走活了。

  江左海岸线数千里,随处可以登陆,朝廷水军覆灭,短期内难以重建,天师道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由此观之,天师道中不乏有全局观的能人。

  而三吴八郡已经毁于战火,司马家的根被斩断了,所有的士族高门都受到了牵连,反而帮了桓家一个大忙。

  刘怀慎跟刘道规想到一块儿去了,“桓家崛起势不可挡,只剩最后一块绊脚石——杨佺期,然此人是北方流民帅,在江陵根基不深,定非桓玄敌手,北府西府他日必有一战。”

  刘牢之坐镇北府,手握大权,大有可为,时代的浪潮滚滚而下,将他推到了前沿,成了受益者之一。

  受益的除了刘牢之和桓玄,还有刘裕和刘道规,打出了名声,赢得了军心。

  正说着,几骑飞奔而来,勒马营地之外,不敢入内,高声道:“卫将军有令,请刘参军回安城议事。”

  吃一堑长一智。

  这些谢氏门吏,都会用“请”了,以前他们可没有这么客气。

  看他们如临大敌的样子,应该知道了上一波传令的门吏是怎么死的。

  “劳驾回禀卫将军,刘道规领命。”

  别人客气,刘道规也客气。

  门吏们一句废话都没有,转身就走,一刻不愿多待。

  刘怀慎满脸优容,“只怕卫将军在安城设下鸿门宴。”

  别人都争先恐后的往会稽郡跑,谢琰却留在后方按兵不动,不合常理。

  不用猜就知道忌惮征虏军。

  刘道规笑道:“鸿门宴对咱老刘家的人没用,我都吃了好几次鸿门宴了,一次都没事,还怕他谢琰?”

首节 上一节 130/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