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127节

  “我等走投无路,求将军放我等一条活路。”

  吴侬软语,听起来更是悲惨。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士卒们纷纷望向刘道规,眼神中都有一种莫名神色。

  跟着刘道规这么久,自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对付胡人一个个争先恐后,对付江左百姓,难以下手。

  刘怀慎低声道:“私放乱民,只怕卫将军不会善罢甘休。”

  的确,谢琰的架势,明显是要将城中百姓当成了报仇雪恨的对象。

  “放人。”刘道规低声道。

  刘怀慎道:“阿规想清楚后果否?”

  “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就算卫将军知道了,又能如何?”刘道规不是吓大的,这座城是自己攻下的,降者不杀也自己说出口的。

  黑灯瞎火的,查到自己头上又如何?

  手上两千五百征虏中兵不是摆设。

  刘道规对这些士族高门已经彻底失望了,也没指望他们能拉自己一把,能走到这一步,靠的是下面的士卒。

  这场大乱,本来就是建康城中的那些人引发的。

  谢琰都如此不堪,更别提其他士族。

  “开门。”刘遵带着士卒打开城门。

  一阵阵凄惨的哭声在夜里响起,出城之后,有人还朝刘道规磕了三个头。

第184章 勇

  吴郡的辖区非常大,将近十二县。

  自古便是江东的核心区域。

  北府军一路没人受到任何阻挠,沿途郡县一听到刘牢之的大名,便望风而降。

  吴郡乱民头领陆瑰将兵力收缩至吴县,行坚壁清野之策,布下重重防御。

  但从此人姓氏便知其出身吴郡陆氏,也就是当年陆逊、陆抗一族,晋室灭吴,顾、陆、朱、张江东四姓被征召入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厚待。

  但衣冠南渡后,江东大姓基本都被排除在权力核心圈之外。

  天师道作乱之所以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三吴八郡皆反,正是因为这些江东大姓在其中推波助澜。

  陆家在吴郡号召力极大,陆瑰振臂一呼,仅一个吴郡就聚集了四万乱民。

  既得地利,又得当地人心,背后还有吴兴丘尫、义兴许允之支持,如果战事陷入胶着或者久攻不克,会稽郡的孙恩大军便会如疯狗一般扑上来。

  刘牢之久经战阵,几次死中逃生,没有士族子弟眼高于顶的毛病,而且手上的北府军也才两万七千余。

  对于这一战极其重视,派出大量斥候哨探江东各地。

  太湖之东,吴县核心地带,一支三十几人的斥候正在向南渗透。

  此地水网密集,战马反而没有舟船有用,所以他们下了船之后,直接步行。

  “不能再往前了,前面就是淀山堡,咱们过不去。”几个北府老卒劝道。

  “淀山堡后面的便是吴城,我等此来是受了都督之令,打探敌军虚实,岂可半途而废?”刘裕抬头望向前方烟波浩渺的沙洲间,一座坞堡横亘在必经之路上。

  这个坞堡是吴城的子城和前哨。

  被贼军加固,旁边还修了两座水寨,宛如一头恶兽,扼守在大地上。

  老卒没再说话,跟着刘裕向前。

  摸到三百多步,城内的守军竟然还没有发现他们。

  “你们在此等候,我靠近一些。”刘裕一个人向前潜行。

  城上的乱军,全都一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样子,分明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人,身上的盔甲破破烂烂,兵器也是五花八门,还面黄肌瘦。

  一看就是长期吃不饱的状态。

  三吴八郡长期受士族高门盘剥,比京口更惨,司马曜在“魇崩”的前一年,还将田赋从每丁三石,加到每丁五石。

  非但普通百姓受不了,就连三吴豪强也受不了。

  查看守军的换防与巡逻,没见到天师道的人,刘裕心中基本有数了。

  返回与其他斥候汇合,准备返回大营。

  行不到五里,前方水泽间,忽然窜出一支千人左右的乱军,打着“虞”字旗号,是从北面海虞县南下的流民。

  虞氏也是三吴大姓。

  这些人明显是来与陆瑰汇合的,衣衫褴褛,拿着锄头、木叉、柴刀当武器,连弓箭都少的可怜,几支长矟宛如鹤立鸡群的挺立着。

  见了北府斥候也是一愣。

  但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北伧!”

  一声嚎叫唤醒了乱军的仇恨,一群人乌泱泱的杀来。

  “倒霉!”刘裕骂了一声,带着斥候向西面太湖方向逃窜。

  身后之人穷追猛打,不依不饶。

  虽然没有弓箭,却将手中的各种兵器飞掷出来,斥候一个个的倒下。

  眨眼被乱军淹没,砍成了肉泥。

  见了血,乱军越发亢奋,“一个伧子都莫要放过!”

  这群人不仅凶残,而且还对地形了如指掌,分出三百青壮,从西北面绕行,速度明显快过刘裕等人。

  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围住了。

  “杀出去!”刘裕一人当先,在前开路,两柄环首刀上下翻飞,乱军如稻草一般倒下,几无一合之将。

  眨眼间就杀出了重围。

  但一回头,身后已无一人,其他斥候已被贼人围杀。

  刘裕顾不得其他,向着西面狂奔。

  可惜天不遂人愿,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刘裕一头钻入水中,躲在水草之下。

  但这群乱军却始终不肯放过他,“这伧子杀了我们这么多人,定是大官儿!”

  乱军们一个个跳入水中,水性极好,宛如飞鱼在水面上钻来钻去,翻找每一片水草。

  眼看就要搜到藏身之地,情知躲不过去,刘裕一跃而起,须发皆张,满脸癫狂之色。

  竟吓的乱军不敢靠前。

  天空中几只白鸥翱翔而过,乌云不知何时升起,海风骤起,裹着咸腥的血气扑面而来,脚下的草叶卷起,又落下,仿佛有一股无形之风在在他身边盘旋。

  敌军团团将其围住,然而谁也不敢动手。

  一个人的气势竟然压住了千人。

  “来!”

  刘裕暴喝一声,声如惊雷炸裂,甲胄残破处露出虬结的筋肉,眼中火光灼灼,似要将这天地烧穿。

  两名乱军持矟刺来,他侧身闪过,刀锋自下而上斜撩,一颗头颅冲天而起,脖颈间喷出的血雾随着海风挥洒。

  刘裕一脚踏在尸身上,腾跃而起,两把长刀化作银龙贯入敌阵!

  “鼠辈何不惜命也!”

  两道寒芒在乱军丛中纵横、穿梭,激起一片血雾。

  惨叫声此起彼伏,头颅手臂碎肉渐次飞起。

  空中隐隐传来雷声,似是猛虎在低吼,而刘裕眼前已经没有敌人,只有猩红的一片。

  所有挡在他面前的人,都将被撕碎!

  刀刃卷了,便夺取乱军的锄头。

  父亲早亡,七八岁便下田务农,养出了一身神力,一杆势大力沉的锄头在他手上如同活物。

  擦着便伤,碰着便死。

  乱军人数虽众,却连基本的阵列都没有,一窝蜂的涌上来,互相推挤践踏,反而施展不开,被砸的脑浆迸裂。

  而刘裕越战越勇,嘴中呼吼犹如虎啸,一时之间,竟与云中雷鸣共鸣,如有神助。

  如此之多的乱军,竟无一合之敌,脚下的尸体都快堆成小丘。

  刘裕杀上小丘,居高临下,全身鲜血淋漓,宛如血人,盔甲散落大半,身上伤痕累累,屹立如松,头盔早不知甩落何处,一头乱发随风飞舞,势如疯虎,人如天神。

  “啊——”

  吼声穿梭在人群、河流、大地之间,直上云霄。

  “再战!”

  仿佛不知疲倦一般,从尸堆上一跃而下,迎面一锄头,一名乱军的头颅四分五裂。

  此情此景,让一辈子没有经历过血战的乱军们心胆俱丧。

  “此非人乎?”

  乱军中有人惊呼。

  而随着这句话,其他人也吓破了胆,扔下手中的物什,掉头就跑。

第185章 离

  风越来越大,洒了几滴雨点后,乌云竟然退散了。

  乱军在前面跑,刘裕跟在后面追。

  仿佛一头猛虎在追赶羊群。

  赶来的贼军斥候弯弓搭箭,瞄向刘裕,但看到刘裕的眼神后,全都莫名的一阵心悸,战马嘶鸣不已,不住的后退。

  甚至有斥候从战马上摔落在地。

  有人不服气,转身再战,被一柴刀劈中面门,余者溃散。

  “莫不是霸王复生?”乱军头目们自然而然的想起五六百年前的霸王。

  霸王在江东一直都是深入人心的传说。

  孙坚号江东猛虎,而孙策横扫江东六郡时,被人称为“小霸王”。

  垓下之战,霸王项羽一个眼神千军辟易,率二十八骑冲击五千汉军,手刃百余人,击破汉军后,只损失两骑。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楚汉争霸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五胡乱华,华夏衰微,其间蝇营狗苟、卑躬屈膝者不知凡几,然华夏数千载,气数不绝,每至天下危亡、神州陆沉时,必有英雄横空出世,力挽狂澜。

  恰好,刘裕与项羽皆出自彭城……

首节 上一节 127/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