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命昭唐 第220节

  “用伍子之索,摧你筋骨!”

  “将你按在法场内,挖出心肝,做为人彘。决向滚镬,捞食肥肠……”

  火光下,浑身贴满红符,耷拉着脑袋被铁链呈大字状拉着的朱温就像一头被制服的僵尸。

  圣人负手而立,嘴角微扬,默默观赏着。

  他本计划按常例在太庙庭燎献祭,当着神位打断朱温手足,剜心斩首分尸,杀俘血祭。就像武王克商、庄宗惩罚刘仁恭父子。可魏博、河中再三请求按处理董卓、侯景,给出了这个方案。

  现在感觉,还不错。

  看着这画面,十余汴将全然失色,听着众人的咒骂,再看看那一张张獠牙毕露的表情,更是战战兢兢,唯恐被拖出来献祭。

  某个角落,赵嫣然、赵梦、韩赡、宋景、元恒等也后背阵阵发凉,禁不住打寒颤。

  “碴!”

  随着最后一记破空声消散,三百鞭打完。朱尸衣衫褴褛,身下死虫子满地,模样惨不忍睹。

  朱瑾拔出剑,左手从背后扣住其天灵盖,右手持剑缓缓刺入心脏。

  尸血迸溅!

  朱瑾神色狰狞地狠狠搅动几下,抽出剑丢在身边,把右手从创口探入……

  没一会,肮脏的黑心被取出。

  朱瑾厉声大喝:“杂种,你的英雄气呢!”

  “啪!”朱瑾将黑心重重摔在地上。

  “彩!”司徒、宇文柔不约而同一拍手。

  “彩!”群臣、将士大笑。

  挖掉朱心后,崔无慈手持天子赐予的黄钺走上去,宰鸡似的麻溜斩断朱温双臂,然后踢死狗般一脚将其踢倒,一脚踩住背:“国贼!”

  嘣!

  嘣!

  嘣!

  火花闪烁,青砖碎裂,朱尸被砍断两腿和头。崔无慈放下黄钺,捡起尸骸,一手攥着头发,一手抓了根胳膊,双双高举过头顶,傲视全场。

  “吼吼吼!”众军、百官一起亢奋大喊。

  朱头被崔无慈升到旗梢悬挂,剩下的人彘则被一群武士围上去,围成一个圈,对着丛枪齐捅、乱刀斩击、铁锤乱砸,捣成一滩肉泥。随即,又有数人拎着木桶、抱着柴草上前,将火油、燃烧物倒在烂衣肉酱上。

  一根火把被扔进去。

  “轰!”火苗爆炸般窜起。

  人彘上绑的铁链,崔无慈没卸。火非常旺,烧得滋滋的响。部下很坚强,一个哭的都没有,不少人还忍不住笑出了声。风很大,骨灰被扬了一地。全忠走的,还算安祥。

  正法朱温后,圣人坐上玉路,队伍继续出发。出了端门,一路不断有藩兵、诸侯官吏汇合到百官、仪仗。从洛阳上空俯瞰,如同一条条溪流汇入大河,更像一个个孽子,叛逆的儿女,重新回归父母之命与家法。

  ……

  所谓“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天子坐北朝南,北面称尊,诸侯、卿大夫、士在天子南面东西对座,所以侍奉君主又叫面北而事。

  而天子,父天母地,故祭父在国都以南设坛,以表示对上帝的面北而事、天尊地次,这就有天南地北。

  经学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历来祭地之坛形方,就有了地坛的叫法。祭天之坛则是标准圆,也就有了天坛、圆丘的惯称。何谓丘?有起伏,有层也。

  几层?四层。

  考古显示:

  一圆之周差不多53米。这是安放二十八星宿神位的。

  二圆40米,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星及以下五十五星座。

  三圆28米,五方帝、日神、月神。

  四圆约20米,上帝独享。但会挑个祖宗在座下坐东朝西,与之一起飨食。

  为什么不是坐西朝东?

  昭穆也。祭坛上,上帝坐北朝南,那么左西右东,祖宗坐东。这次,李渊父子并配,李渊在东,李世民在西。

  整个祭坛,每圆落差约两米。

  根据《贞元郊祭录》:每层按割圆术开辟十二条均匀道,按十二生肖称子、丑、寅、卯、辰……亥陛。又以阴阳、君臣之道,子陛在北,午陛在南,皇帝从午陛登坛。

  四层结合,就形成了十二条登天梯。

  每层饰有旗幡。

  《通典》:“盖元气广大称昊天,远视苍苍称苍天。”四圆的上帝旗帜是苍青色。

  皇地祇以黄。

  五方帝以本色。

  此外,圆丘外还设乐悬、燎坛、瘗坎、舞队、鼎镬馔所、盥洗台。乐悬,即乐工队形、乐器陈设、切歌时的队伍变幻。瘗坎,活埋、死埋祭品的坑。舞队嘛,则分为文舞,武舞。一舞,二舞……

  总之非常讲究,复杂,就不多说了。

  除了圆丘是临时新建,看着少了几分风吹雨打的古意,配置都在线。更难得的是,此番有诸侯参加,藩镇军队充当卤簿、警跸、仪仗,全程观礼。既是宣誓法统、权威、天命的机会,也有利于促进彼此感情、名分观念和政治互信。艰难以来,这还是头一次。

  ……

  乾宁二年八月二十三,微冷曦月撒下幽光。

  茫茫黑夜,火把如云,中军、外军、回鹘、吐蕃……义武、魏博、成德、河中、湖南、荆、夔……诸侯遴选的长得好的、个子高的、性格稳定的藩镇武夫,洋洋洒洒两万多人,在圆丘之东、西、南席地而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银鳞开。

  远远地,大队千牛、官吏、女御驰骋而来,执行中严、外办。确认一切正常后,一部分留下,剩下的返回通报。

  未久,迎神队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戴着金面具、熊皮,穿得大红大黑、洁白、花花绿绿的男女挎举乐器,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缓缓而来。

  军人们举目观看,复又沉默,或交头接耳,感觉附近混进了什么东西。随着迎神队过来,道路两边点着的火把开始向某一个方向唰唰跳跃、倾斜、摇动,也不知是被人员流动带动的气流所致,还是有人控制。

  “真有鬼啊。”有武夫左顾右盼,下意识把手摸到了刀把上。

  “嘘…别说话,敬而远之……”

  “呵呵,额告诉你们,真的有,我见过。”

  “你又见过了?”

  “真的呀,我老家……”

  “停,别说了,我怕这个。”

  “讲!”

  “嘶……这些人的表情、穿着、歌曲……让人瘆得慌啊……还是别讲了吧。”

  “咚!”雷鼓、葫芦沉闷的调子变成急促的嘈嘈如雨,十几个手持八孔笛的黑衣女乐开始独奏。旋即,几十双玉手快速滑动琵琶,琵琶女们微歪着脑袋,或闭着眼睛,或眯着,妖娆演奏。

  窃窃私语互相吹牛逼的军人们翘首观望,声音变小了。

  队伍抵达圆丘后,音乐停下。

  没一会,一匹车飞快驶入午陛道。

  司徒手握挂着朱温头颅的大旗站在车上。及近,喝止车马,下车,大步走向圆丘,将旗杆插在燎坛旁边,扫了一圈左近提前到场的卫尉、光禄诸卿下属和舞姬、乐工、御史。看见他,众人互相提醒着站了起来,保持端正的站姿,严肃的表情。

  随后,他原路返回。

  外围已经传来大驾卤簿的动静。

  圣人和百官分手。

  文武百僚、诸侯在宰相郑延昌、担任入俎的司徒的率领下,前往丘东卯陛道入口。

  圣人一副铁青的死人脸,领着担任亚献的淑妃、担任扫除的贤妃、担任斋娘的几个女御走进通往午道入口的仪仗。

  道旁插满火把,近卫军一手撑腰,一手持利器。背后是一望无际席地而坐的亲信军士。

  “登歌!静场!”

  “咚,咚……”鼓声响起。

  “嘟……”角声次之。

  “当……”编钟清脆、优雅的乐声传入耳朵。

  圣人按剑而行。两旁士卒抬头瞻仰,目光随着他的步伐移动。当圣人即将到达自己面前,就站起来。等圣人走过,复又坐下。

  淑妃晕乎乎的,既万分高兴,又紧张到心脏狂跳。

  当初在蜀中嫁给李七,哪想到他会当上皇帝,还能有今日。

  贤妃的表情已经不正常。如此繁杂的流程,种种礼乐、制度、习俗,无处不彰显着天地尊卑、阴阳秩序、天人感应、天道人伦、宗法威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正统到底有多正,九鼎到底有多重。

  圣唐三百年,反贼、逆臣不断,国都数陷,天子数逃,可谓空前绝后,却总能危而复安,一次次挺过生死攸关。这是为什么?权威、神圣性、正统人心、祖宗之德的体现?

  定然是了,秦、两汉、魏、两晋、赵秦燕魏、宋齐梁陈、东西魏、周齐隋,哪朝哪姓的威望、人心、神圣性、正统号召力经得起这么多打击、重创。

  神奇。

  贤妃想不太明白,干脆不想了,专心大典。

  她盯着圣人背影,嘴角微翘,开心得很,得意洋洋。

  赚大了。

  那是父王做的最正确的一次决定。

  ……

  两百步后,圣人一行抵达午陛道入口。

  “请贤妃扫洒。”谒者喊道。

  啊?

  我先上?

  饶是有心理准备,贤妃的心情也慌乱的不行。

  这一步本该司空上,但李克用不在,现在阴差阳错由他闺女执行,真是我了个日……

  “别怕。”圣人给她打气。

  好叭。贤妃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在谒者的引导下赶往卯道,登天扫除。

  圆丘真的很高。

  贤妃跟着谒者登上那玄之又玄、旗帜飞扬、在烟雾缭绕中、好像怎么也爬不完的漫漫天梯,朝着最高处的上帝神座而去。

  在数万人的注视下。

  一步一步。

  每迈过一步台阶,都让她感觉到神圣、森严、敬畏、激动的种种情绪,且在野草般疯狂生长。

首节 上一节 220/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