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9节

  在这山洞之中酒肉等应有尽有。

  李承乾居中而坐,十名突厥壮士侍立在两旁。

  李承乾赏他们酒肉,与他们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十分痛快。

  平时,他在东宫,那是有尺寸的地方,规矩太多,他总是放不开,今日却可以任性一回了。

  酒至酣处,李承乾笑着问道:“你们都有什么绝艺?”

  其中有一名大汉,头上扎着一个髻儿,叫土吉设,说:“殿下,我会胸口碎大石。”

  “哦,此话怎讲?”

  只见土吉设把长大的外衣脱了,光着膀子,然后,平躺在地上,面部朝上。

  此时,另有四名壮士抬过来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上。

  那块巨石少说也有四五百斤。

  这么重的石头压在人身上,若是一般人非被压得两头冒泡不可。

  再看土吉设根本就没什么感觉,好像压在他身上的不是石头,却像是被褥似的。

  这时,木吉设扛来了一把大铁锤,那铁锤的个儿也真够大的。

  木吉设在手心里唾了口唾沫,又搓了搓,问土吉设:“你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

  再看木吉设把手中的大铁锤高高地举起,然后,猛地一下砸了下去。

  耳廓中,只听“当”的一声响,再看那块巨石碎成了四瓣。

  土吉设从地上站了起来,用手掸了掸了胸口上的灰尘,让太子检查。

  李承乾一看,果然完好无损。

  “好功夫!”李承乾挑大指称赞,“赏白银十两。”

  木吉设一看这钱挣得这么容易,也要露一手。

  李承乾点头。

  只见木吉设先让土吉设在山洞的另一头站好了,木吉设手里拿着弓箭,大约相距两百步远,拈弓搭箭,瞄准了土吉设:“殿下,看我一箭射中他头上的发髻。”

  “哦?”李承乾听了,也感到很吃惊,因为他曾经听说过吕布辕门射戟,不过,那也只是一百五十步,可是,没想到,这家伙却要挑战两百步,不会没把发髻射中,却把那土吉设射中了吧,“你有把握射中吗?”

  木吉设一笑道:“殿下请看!”

  只听“嗖”的一声响,那箭直奔土吉设而去,土吉设也是吓得一闭眼,心想你特么要是射偏了,老子摔死你!

  果然,正如木吉设所说的那样,一箭正中土吉设的发髻。

  “真是神箭手!赐酒,赏白银十两。”

  众人见太子高兴,气氛也烘托了起来。

  忽听称心说道:“既然殿下今日心情如此之好,请允许我为殿下跳一支舞吧。”

  “如此甚好,孤已经很久没见你跳舞了。”

  但见称心换了一身白衣,长袖飘飘。

  那些壮士还是第一次见称心跳舞,都很好奇。

  称心扭动腰肢,翩翩起舞。

  他身形曼妙,脚步轻盈,长袖摆动,真好像那天上的仙女一般。

  众人都看得呆了,心想这称心哪里是个男子,分明就是一个天生的尤物啊。

  片刻过后,一支舞结束了之后,只见称心将两只长袖一抖,原本柔软的长袖却瞬间变成了两根铁棍直奔洞壁而去,紧跟着,就听“轰”的一声响,墙壁之上出现了一个大坑,些许碎石落在了地上。

  众人无不惊骇,同时,也十分佩服。

  “他这袍袖竟然比大铁锤还要厉害!”

  称心把长袖收回,果然是除了两只长袖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李承乾心中也感到很震惊,心想,刚才这两只长袖是击在洞壁之上,这要是击在人的脑袋上,又会怎样?

  不过,他心里吃惊,表面上却很镇定:“称心,你这支舞跳得不错,来,孤赐酒三杯。”

第9章 李承乾:行什么冠礼?孤先眯会儿(求追读)

  十六日,早上。

  金銮殿。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今天是李承乾行冠礼的日子。

  但见文武百官身穿锦绣袍服:穿紫色的是三品以上的大官,穿绯色官服的是四、五品以上的官员,六、七品的官员则穿绿色的袍服。

  袍服的颜色代表着官员的品级。

  文武大员早早地来到了现场。

  笙乐齐鸣,锣鼓喧天,气氛喜庆。

  李承乾斋戒、沐浴数日,今日换了一身长孙皇后亲自为他缝制的袍服,看上去显得高贵而又有气质!

  苏婉跟随她爹苏亶也来了,因为,像这种隆重的场面是百年不遇的,何况行冠礼之人是太子呢。

  她走到李承乾的身边,笑道:“殿下,你今天挺帅的嘛。”

  “别闹,文武大臣们都在看着呢。”

  “接下来,可有什么要我帮忙的?”

  “没有,等礼毕咱们再聊。”

  苏婉撅着小嘴:“那好吧。”

  此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来了。

  李世民穿的是黄色的大裘冕礼服,而长孙皇后则穿着黑色的袆衣,上面绣有精美的翟鸟纹案,显得尊贵而又威严。

  文武百官见皇上来了,跪伏于地,山呼万岁!

  李世民神采奕奕,红光满面:“众位爱卿,免礼平身。”

  李世民目光灼灼,看向李承乾,微微颔首。

  其实,对于这个长子,他心里也是十分喜爱的,并且寄予了厚望。

  李世民朗声说道:“承乾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在他的各位老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个头比朕都要高了。

  现已到了行冠礼的时候,今日乃是黄道吉日,诸事皆宜,特邀请各位爱卿前来,一同见证太子行冠礼。”

  “为大唐贺,为陛下贺!”文武百官说道。

  “接下来,由赞礼越王上殿主持。”

  只见李泰迈开沉重的步子,走上殿来。

  这家伙每走一步,整个金銮殿都要颤上三颤。

  他看上去显得有点紧张:“父皇,母后,太子殿下,各位大臣、将军,受皇兄所邀,由我来主持此次仪式,深感荣幸,但是,我也没什么经验,失礼之处,请各位多多包涵。”

  众人一听,这小子现在倒学会谦虚起来了。

  “下面,请太子的老师孔颖达致词。”

  李世民为了加强李承乾的教育,在太子很小的时候,就专门为他请了两位儒学大师陆德明和孔颖达教导他的学业。

  尤其是这位孔老先生还是孔子的后代,德高望重,学富五车。

  孔颖达须发皆白,来到殿上,先是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施礼,然后,咳嗽了两声:“微臣受皇上重托,与陆德明一起担任太子的老师。

  受任以来,诚惶诚恐,夙兴夜寐,生怕耽误了太子的学业。

  好在太子天资聪颖,读书勤奋,如今,已学有所成,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所不精。

  每次处理政务,也没有不妥之处。

  为此,微臣深感欣慰。

  今日,太子行冠礼,乃是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

  “老师,您辛苦了!”李承乾给孔颖达鞠了个躬。

  孔颖感动得热泪盈眶:“下面,微臣把太子所作的数篇文章念给大家听一听……。”

  果然,太子撰写的文章,词藻瑰丽,字字珠玑,逻辑性强,分析问题切中时弊。

  文武听了之后,大加赞赏。

  其实,这位孔老先生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最起码可以证明他没有误人子弟,白拿朝廷的俸禄。

  等到这位孔老先生啰嗦完了之后,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

  李承乾在下面站得头有点发晕。

  李泰再次上殿,把孔老先生请下台来:“在这里,我代表皇兄向孔先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没有你们诸位老师的精心培养,也没有如此优秀的太子。

  下面请礼部尚书陈叔达致贺词。”

  这陈叔达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陈宣帝的第十七子,陈后主的弟弟,在朝中也是元老级别的人物。

  在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建成和李元吉联起手来,不断地在李渊的面前诋毁李世民,李渊便打算惩治李世民。

  陈叔达劝说李渊:“李世民立有大功,没有过错,不可加刑,况且李世民性情刚烈,如果折辱他的话,可能承受不了,会做出极端的事来,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

  李渊这才打消了惩治李世民的想法。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渊气得口吐鲜血,又是陈叔达在一旁劝说,大致的意思是说,李唐的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可是,他们却嫉恨李世民,如今他们想要作乱,李世民大义灭亲,陛下当立李世民为太子啊。

  于是,李渊同意立李世民为太子了,两个月后让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后来,李世民封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对他说:“当初,你帮了朕的忙,今日,朕感谢你。”

  陈叔达却说:“我并非只是帮你,我是在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的百姓考虑。”

  因此,李世民对陈叔达也是极其尊重的。

  陈叔达上殿之后,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歌功颂德。

  “太子李承乾,容貌俊伟,智慧过人,仁孝纯厚,自从八岁受任太子以来,举止适当,深受朝中文武大臣的爱戴……。”

  大概有十页纸!

  直把李承乾听得昏昏欲睡,他没想到行个冠礼,竟是如此麻烦,实在是累得不行,何况他的左脚有疾。

  苏婉来到他的身边,拽了拽他的衣襟,压低了声音:“殿下,先别睡,快结束了。”

  李承乾睁眼看了看她:“别捣乱,我先眯会儿。”

  “眯什么眯,大家都在看着你呢。马上就要到行冠礼的高潮部分了,你父皇要亲自为你戴冠了。”

首节 上一节 9/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