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10节

  “大概还要多久?”

  “我哪里知道,约莫半个时辰吧。”

  “好吧,孤再坚持一会儿。”

  终于,等到陈叔达把贺词念完了。

  李泰又上去说:“感谢礼部尚书的贺词,讲述得非常全面和细致。下面,请父皇为太子戴冠。”

第10章 长孙皇后:都是你把孩子给惯坏的(求追读)

  只见长孙皇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十分精致的冠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看皇后,眼神之中也充满了深情和感激。

  可以这么说,没有长孙皇后和她的兄长长孙无忌,就没有李世民的今天,想坐上皇帝的宝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由于他和长孙皇后十分恩爱,才生下了众多的子女。

  李世民把冠接在手中,缓步走到李承乾的面前。

  李承乾想到前几日还惹恼了父皇,心中似乎也有几分愧疚。

  他跪伏在地上,口称:“父皇。”

  李世民面带微笑,微微颔首,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他,眼里尽是慈祥。

  李世民亲手为李承乾戴上了冠。

  那冠戴在李承乾的头上果然非常合适,显得高贵而又稳重,好似太子一下子就成熟了起来。

  “从今天开始,你就不再是小孩子了,你已经是一名成年男子了。

  你要扛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协助朕一起把大唐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

  “儿臣一定谨记父皇的教诲!”

  “为大唐贺,为陛下贺,为太子贺!”文武百官的贺声响彻云霄。

  行冠礼的最后一项是在大殿之上举行盛大的宴会。

  免费的午餐,谁不乐意?

  文武百官频频向李世民、长孙皇后和李承乾敬酒,表示祝贺。

  也有不少人给太子早期的老师陆德明和孔颖达敬酒,称赞他们教导有方。

  杜正伦虽然屁股上的伤还没有完全好,今天却也硬着来了,因为陛下有旨,不来不行。

  他好不容易坚持到冠礼结束了,屁股上的伤口有的都迸裂了,印出了鲜红的血迹,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是“大姨妈”来了。

  他心想自己给皇上上疏,弹劾了太子,可是,这事好似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不了了之了。

  他猜不透其中是什么原因。

  他端起了酒杯来到了太子的面前:“殿下,微臣给您敬酒了,祝贺你今日行冠礼,取得圆满成功。”

  李承乾看着他那狼狈样,就想笑,低声道:“左庶子大人,今日没在家陪小妾却来参加孤的冠礼,感谢了。”

  杜正伦脸皮也厚,笑道:“微臣现在和一废人差不多少,哪里还有那份心思和精力想那房中之事?”

  “你想与不想,做与不做,只有你自己知道。”

  “殿下说笑了,微臣的臀部如此这般模样,如何做得?”

  “孤让你写的奏章,带来了吗?”

  闻言,杜正伦脸上一红,心想自己上疏的事,难道太子已经知道了?

  他犹自装作糊涂:“不知殿下要微臣写哪方面的奏章,是经学类的,还是文学类的,待微臣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写一份呈给殿下。”

  李承乾心想你在孤的面前装聋作哑,真是可笑至极。

  不过,在众人的面前,也不便戳穿他。

  杜正伦把酒喝了之后,又给自己满了一杯。

  他端着酒杯来到越王的面前,深施以礼,讪笑着说:“越王,你今天作为赞礼,主持得好啊,听说杜荷与你相见,没有向你行礼,微臣以为,那是他的不对,君臣之礼大于师礼。”

  他本想拍一通马屁,博得越王的好感,谁知李泰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并未还礼,语气冰冷:“古语有言,刑不上大夫,不知杜大人的屁股是怎么回事?”

  众人经李泰这么一提醒,把目光都投向了杜正伦的腚部,果然是惨不忍睹。

  众人皆哄笑。

  若换是别人,恐怕钻地缝都来不及了。

  杜正伦却用手捂着屁股,晃着脑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好比儿子犯了过错,做父亲的要责罚儿子,这并不代表父亲从此就不再爱这个儿子了。

  在汉文帝时期有一大臣名叫张释之,因为他性格太过刚直,经常惹恼汉文帝,并受到责罚,可是,后来,汉文帝依然重用他。

  同样的道理,微臣犯下了过错,受到了陛下的责罚,这也不算丢人,微臣经过反思,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你的意思是你挨了父皇的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杜正伦心想你越王这么胖,圆得和球似的,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想娶个媳妇儿,恐怕都费劲儿,居然还在笑我。

  他讨了个没趣,只说自己酒喝多了,又去给其他人敬酒。

  晚上。

  立政殿。

  李世民今天也是高兴,多喝了几杯,脸上红扑扑的。

  长孙皇后把他的外衣脱了,又为他倒了一杯绿茶。

  李世民的口正渴着呢,他把一杯茶都喝了,觉得痛快多了。

  “你今天怎么喝了那么多的酒?

  一方面,对你的身体不太好;

  另一方面,作为皇帝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冷静才是啊。

  记得当初刘备到东吴去招亲,后来,他便趁着孙权喝醉了酒逃跑了,等到孙权醒来之时,他已经跑出去老远了。

  试想,那一日,如果孙权没有喝醉酒的话,刘备能跑得了吗?

  刘备若被困在东吴,他还能建立蜀国吗?

  醉酒误事,不要觉得现在已经天下太平了,就没事了,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啊。”

  “嗯,皇后所言极是。”

  “前几日,臣妾让你把泰儿送到封地去,你说,等承乾行冠礼结束之后,再去,今日,冠礼已经结束了,是不是可以让他到封地去了?”

  李世民眼瞅着长孙皇后笑道:“你急什么?朕就有点纳闷了,承乾是你生的,难道泰儿不是你生的吗?

  你又何必急着把他赶到封地去呢?”

  “陛下,此言差矣。

  皇子封了王之后,就得到封地上去,这是规矩,规矩不可废。

  记得当初汉武帝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为太子,后来次子刘闳被封为齐王,三子刘旦被封为燕王,四子刘胥被封为广陵厉王,五子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幼子刘弗陵是他在六十多岁时与赵氏所生,他的这几个儿子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王了。

  汉武帝不也要求他们都到封地上去吗?”

  李世民听了,心想自己的皇后不简单,她熟读经史,有的地方比自己还清楚。

  “你言之有理,不过呢,特殊情况得特殊对待。”

  长孙皇后一皱眉:“什么特殊情况?”

  “朕让泰儿负责编纂《括地志》,这是你是知道的,于是,他招揽了一些人才过来,成立了文学馆,这文学馆刚刚成立,千头万绪,事情太多,在这个时候,他怎么能离开呢?还是再等等吧。

  泰儿也确实有点胖了,他上朝参拜会很辛苦,因此,朕打算特许他乘坐着小轿子到朝堂前。”

  长孙皇后听了也是哭笑不得:“自古以来,这事有先例吗?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大臣们又会怎么想?”

  “又何必管那些?另外,朕还打算把东都洛阳‘并坊地’赐给泰儿,修建一所大宅院。

  这样的话呢,无论他是在洛阳还是在长安,都方便些。”

  “你总爱说,是臣妾惯着孩子,我看孩子们都是你惯坏的才对。”

第11章 李承乾:苏婉,你怎么睡到孤的榻上来了?(求追读)

  晚上。

  李承乾喝醉了酒,苏婉把他扶回了东宫。

  云娟和小月赶紧过来,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抬上了榻。

  苏婉把李承乾的鞋子脱了,一股浓烈的气味袭来,小月都顶不住,把鼻子捏住了。

  苏婉又帮他把被褥盖好。

  云娟用盆打来了热水。

  苏婉拿过一条白毛巾,在盆里浸泡了一会儿,再拧干,然后,把李承乾的脸上、手上都擦干净。

  云娟和小月都很聪明,眼里有活儿,都笑着跑开了,顺手把宫殿的门也关上了。

  宫殿内,只剩下苏婉和李承乾两个人了。

  李承乾睡了,看样子睡得挺香。

  苏婉坐在他的榻边开始埋怨了起来:“殿下,你说你也真是的,谁来敬你的酒,你都喝,你说那么多的文武大臣,每人敬你一杯,你也吃不消啊。

  我都给你送去一壶白开水,你就喝白开水不就行了,人家也不知道你喝的是水,反正都是透明色的,也看不出来,你又何必那么实诚?

  你说,你喝成这个样子,难道不伤身体吗?

  而且,我还听说了,男人如果饮酒过量,对那方面的功能还不好,将来咱俩要是成了亲,可怎么办呢?

  下次可不许你喝这么多的酒了。”

  苏婉说到这里,脸红了。

  李承乾翻了个身,又接着睡了。

  苏婉接着说:“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可不是挑拨你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但是,据我观察,青雀表面上叫得亲切,皇兄长皇兄短的,可是,他的眼神飘忽不定,透过他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他奸诈的内心。

  人们常说,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越是爱笑的人,往往是想通过笑容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越是嘴甜的人,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青雀就是这样的人,人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你千万不要被他的表面的友好给迷惑了啊。

  听说他曾经到东宫来看望过你,那么,他到东宫来,到底是来看望你的呢?还是怀着其他目的呢?

  恐怕不一定吧。

  他是来打听你和称心之间的事吧?

  对了,说到称心,不管怎么样,既然你父皇已经知道你和称心之间的事了,而且,非常反对,你最好就不要和他来往了。

  如果你和他的关系过分密切,一方面会惹你父皇不高兴;

首节 上一节 10/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