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她是心中没有自信,害怕失去松赞干布,所以,才出此下策的。
女人的心,我最是了解。”
“吐谷浑顽固不化,想指望他们改变态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如今党项已经投降了我们,只要吐蕃能保持中立,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殿下说得对。”
果然不出李承乾所料,松赞干布对他们仍旧十分礼遇,只是协议未签,但是,松赞干布向李承乾保证,绝对不会和吐谷浑同流合污的,更不会侵犯唐朝的边境。
李承乾拉着松赞干布的手说:“你放心,等孤回去以后,定会在父皇的面前禀明,只要你们不率先侵犯大唐的边境,我们大唐永远会保护和支持你们的。”
松赞干布再三表示感谢,并且说:“等我把内乱平定以后,一定会去长安朝见天可汗!”
“孤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又过了数日,李承乾和苏婉一行人等起程返回长安,松赞干布赠送给他们每人一匹良马,用作脚力。
并且,送给了李承乾一匹吐蕃千里马,因那马的额头上有巴掌大小的一片白色的毛,在那边白毛中间,还有一小撮红色的毛,所以,称为“千里一盏灯”,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不次于大宛天马。
另外,松赞干布又赠送了许多的蔬菜瓜果,以及荞麦、豌豆等种子给李承乾他们带回长安。
松赞干布从腰上解下一把环首刀送给李承乾:“这把刀,一直是本王随身携带的,是一柄宝刀,本王送给你做个纪念。”
“多谢!”李承乾把那刀拔出,闪闪发光,寒气逼人。
他知道环首刀曾经是匈奴人最喜欢用的武器,杀伤力极强,不过,这柄刀是经过改进的。
松赞干布又拿出一个盒子对李承乾说:“我们吐蕃的冶铁技术尚可,这里面是冶铁技术指南,还有铁粉的原料,你拿回去以后,可以按照这个配方加以调制,加工制作环首刀和其他兵器,相信会更加锋利。”
李承乾大喜,这让他想起了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的国王送给了张骞的宝刀的制作方法。
后来,汉武帝对兵器进行了改造。
这也是汉军能打败匈奴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得到了先进的冶铁技术,怎么能不高兴呢?
等回到长安以后,他打算向父皇建议,采用这先进的冶铁技术,给每位军士配一把环首刀,自己再把弩箭加以改进一番,那么,整个唐军的战斗力就今非昔比了。
在返回长安的途中,苏婉笑着对李承乾说:“虽然我们此次出使,经历了很多的风险,但是,不管怎么说,招降了党项,顺利地瓦解了吐谷浑和党项之间的联盟,这也是大功一件,我猜你父皇肯定会大大地奖赏你的。”
李承乾苦笑了一声:“孤不要任何奖赏,只要大唐能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百姓富足就行了。”
长安。
紫宸殿。
李世民手里拿着一份奏章,正在仔细地看着,面色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
魏征侍立在一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你且看看。”李世民说着把那份奏章递给了魏征。
魏征打开一看,原来是李泰派敬尧送来的奏章。
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说,李泰招降了党项之后,从李承乾的手上接到了一份协议,那协议上的内容是吐谷浑也打算投降大唐,于是李泰亲自带领着两千五百骑兵前往招降吐谷浑,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份协议竟然是假的,吐谷浑根本没有投降大唐的意思,非但如此,天柱王率领了一万骑兵把他们团团包围。
如今,他们身陷包围之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形势极其危急,请父皇立即发兵相救,若是来得晚了,父子再也不能相见了。”
李世民急得背着手在厅堂里来回直溜,口中说道:“承乾不是在胡闹吗?这种事情怎么能开玩笑呢?”
魏征看了,心中也着急。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也不能全怪太子啊。”
“你此话何意?”
“陛下请想,首先,我们且不说那份协议是真是假,如果越王要去招降吐谷浑的话,就要有防备他人之心,怎么能轻易中了人家的埋伏呢?
因此,越王作为头领,要负主要责任;
其次,既然党项已经归顺了我们大唐,那么,他们就应该负责越王的安全啊。
那么,拓跋赤辞又在做些什么呢?
所以,依微臣看,这件事,越王本人和拓跋赤辞都是有责任的。”
闻言,李世民觉得魏征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那伏允可汗着实可恨,他真的以为朕不敢动他的手吗?”
“陛下,你可能有所不知,在吐谷浑的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天柱王为首的主战派;
一派是以慕容顺为首的主和派,他们针锋相对啊。”
“天柱王?”
“是啊,那个老小子才不是个东西呢。
就是他在伏允可汗的面前搬弄是非的,所以,吐谷浑的军队才会侵犯我们的边境;
说到底,他就是罪魁祸首啊。”
就在这时,李承乾从殿门外走了进来,跪伏于地,口称:“父皇。”
李世民一看是他,气就不打一处来,也没让他起来:“你终于知道回来了,你干的好事!”
李承乾一听他父皇的口气不对,心想坏了,不知道哪里又惹父皇生气了。
李世民让魏征把那份奏章递给他看。
李承乾看完之后,脑门子上也冒了汗了,心想这事都是苏婉的鬼主意,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乱子啊。
李泰那小子果然上了人家的当。
“你说,这事怎么解决?”李世民问道。
李承乾说:“这件事,儿臣的确有责任。”
“现在不是责任不责任的问题,泰儿和两千五百名唐军陷于阵中,难道说我们能袖手不管,眼看着他们丢掉性命吗?”
“儿臣建议:
一方面,令拓跋赤辞出兵救援;
一方面,我们可以派侯君集率兵出征,两路夹击。”
李世民点了点头。
“因为拓跋赤辞和伏允可汗是翁婿关系,所以,他可能有所顾忌。”
“那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派人前去督促。”
“你觉得派谁去好呢?”
“儿臣以为,杜正伦已经回来了,可以让他去。
另外,还有一人,可以同去。”
“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先前,我们已经派人把倭奴国的药师惠日和药师惠子兄妹送回长安,父皇已经知道此事了吧?”
“是的。”
“儿臣建议,不妨把药师惠子留下,然后,把药师惠日派过去,因为,他们之前有合作关系,而且,药师惠日和拓跋赤辞关系要好。”
人往往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相信另外一个人,不管什么事都会听他的,当初,李承乾被党项军队包围,也正是药师惠日劝说拓跋赤辞的。
李世民一听,认为药师惠日是倭奴人,有点犹豫:“难道说我们大唐无人了吗?”
魏征看了一眼李承乾,迈着方步,摇头晃脑:“陛下,请你不要对倭奴人有什么偏见,倭奴人也是人,既然他能代表倭奴国到大唐来出使,就说明他不是一般人。
药师惠日的能量很大啊。
听说他和拓跋赤辞的关系不一般,在拓跋赤辞的面前说话很有分量。
只要他能劝说拓跋赤辞出兵,那么,我们的胜算就会大很多。”
李世民生气地说:“那个拓跋赤辞也很可恨,朕已经赐他姓李了,这是何等的荣耀?他却怀有二心。朕当治他的罪。”
“不可。陛下,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想当年,刘邦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大,韩信打下了齐地之后,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心想我这里正缺兵少将,等着你来救援呢,没想到你却跑来让我封你为王了。
因此,刘邦十分生气,在齐使的面前就要发作。
后来,陈平和张良踢了他一脚。
刘邦反应很快,改口说:‘男子汉大丈夫,做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刘邦封韩信为真齐王。
现在的情况和当时有点像。
鞭长莫及,咱们不能得罪拓跋赤辞啊。”
李世民觉得魏征说得有理。
于是,李世民下旨让杜正伦再次前往党项,药师惠日与他同行。
杜正伦心想倒霉了,还没来得及和春燕亲热呢,又要出使,早知如此,他在党项就不回来了。
药师惠日虽然也不太乐意,可是,自己的妹妹在李世民的手上,为了小妹的安全,他也只好再跑一趟。
同时,李世民让侯君集和李大亮率领一万铁骑,火速增援。
李承乾把环首刀拿出给李世民和魏征观看,同时,又把松赞干布送的那个盒子拿了出来。
魏征说:“吐蕃之所以会迅速崛起,绝不是偶然,这是必然啊。
你看他们生产、加工兵器的配制之法非常独特,是我们所想不到的。”
李世民也认为吐蕃的冶铁技术十分先进:“是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强项。”
“汉武帝时期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制作兵器之法,能打得过匈奴吗?这恐怕也不好说啊。”
李世民脸色稍缓,让李承乾站起身来。
李承乾又把自己设计的弩箭递给了李世民观看。
李世民看了之后,也觉得很新奇。
李承乾详细向他讲述了弩箭的使用之法,并且对他说:“在此次出使途中曾经多次使用,实战性能强,并且杀死了一头恒河鲨。”
“是吗?你小子长能耐了,”李世民称赞道,“想当年,朕征战沙场之时,用的是两米长的大弓,如果当时有了这个弩机,那也不用背那么笨重的玩意儿了。我们唐军的战斗力也会大增强。
朕看了,你的弩比起当期李陵那支军队所用的弩要先进,箭的箭镞比起秦军的三棱箭镞穿透力更强。”
“父皇英明,我打算把弩箭改造一番,然后,再用最先进的冶铁技术和兵器原料生产。”
第68章 兄弟情深
晚上。
东宫。
李承乾在想着今天所发生的事,如果不是魏征在父皇面前替自己说好话的话,不知道会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呢。
不过,自己也是有过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