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65节

  “长孙无忌和岑文本。”

  “哦?那你们可曾得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他们俩是什么态度?”

  “长孙无忌未置可否,保持中立;岑文本表示愿意效忠李泰。”

  李承乾眼望着长孙无忌府上的方向:“看来,舅舅是个聪明人,他只想置身事外,并不想蹚这洪水啊。”

  “殿下,恕卑职直言,卑职觉得他似乎对你和李泰都不太满意。

  他在和李泰谈话之时,多次提到了李治,似乎他很喜欢李治。”

  “哦,为善人很聪明,长得又漂亮,舅舅喜欢他也正常。”

  “卑职不是那个意思,卑职的意思是长孙无忌似乎有立李治为太子之意啊。”

  “他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他会相面,他认为李治有龙凤之姿。”

  李承乾听了,笑了:“为善年方四岁,这可能吗?不过,为善的容貌确实没得说,比孤可强多了。”

  “殿下,你就不要开玩笑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说笑。”

  “那么,岑文本是怎么说的呢?”

  “他——。”称心欲言又止。

  “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好吧,他认为殿下没有帝王之相。

  他说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大都是外表出众的人,比如嬴政,身高八尺六寸,腰大七围,鼻子呈马鞍形,眼睛又细又长,嘴巴的外形像老虎的嘴巴,两条眉毛之间有一块鼓起来的骨头,看上去相貌堂堂,十分雄壮;

  刘邦,鼻梁高挺,脸庞端正,而且有着漂亮的胡须;也正因为如此,在他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吕公就相中了他,把吕雉嫁给了他;

  杨广,也是‘美姿仪’;

  至于你的父皇,那就不用说了,更是矫健勇武。

  他说泱泱大唐,那么多的皇子,怎么能让你来做皇帝呢?

  如果西域诸国遣使来朝,人家看到了你的样子,岂不惹人耻笑?”

  穿越过来的李承乾听了,心中暗想,岑文本说话可真够损的,说来说去,就是在说自己有足疾,不适合继承皇位罢了。

  可是,在原主的记忆中,明仁宗朱高炽身体肥胖,腿也有疾,连独立行走都很困难,时常需要人搀扶;

  清朝的咸丰皇帝奕詝右腿也受过伤,也是跛足。

  人家当皇帝,不也干得很好?

  怎么,到了孤这里就有失威仪了?

  李承乾苦笑了一声:“他说得没错,孤的外表的确比不了那些人。”

  “殿下,卑职以为岑文本太过分了,在卑职的心目中,殿下不但外表俊美,而且智慧过人,岂是他们那些俗人所能懂的呢?

  依卑职之见,不如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喂狗。”

  李承乾摆了摆了手:“天下人,恐怕有成千上万的人说孤没有帝王之相,难道说,能把他们都杀了吗?

  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别人想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那些话,孤已经听习惯了。”

  称心再次施礼:“殿下心胸宽广,心态良好,令卑职敬佩。”

  恰巧此时,云娟送来了一封信。

  李承乾打开一看,原来那封信是阿史那社尔派人送来的。

  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他们采用了杜正伦之计,诱敌深入,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俘虏了两百名吐谷浑军士,还得到了很多枪刀器皿,锣鼓帐篷,特来报捷。

  李承乾看了之后,十分兴奋。

  他心想,父皇正打算对吐谷浑用兵,此次阿史那社尔大获全胜,父皇必定高兴,说不定,不但能免去阿史那社尔的罪责,还能升他做一名将军呢。

  “殿下,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

  “怎么,孤的样子看上去很高兴吗?”

  “是的。”

  “那可不好,孤得内敛一点。”

  李承乾就把阿史那社尔打了一个大胜仗的事讲述了一遍。

  “是吗?没想到那个突厥人挺厉害的啊。”

  “他是有两把刷子,”李承乾微微颔首,“你们暗中留意李泰、房玄龄、岑文本和苏勖等人的动向,有什么情况立即向孤报告。”

  “诺!”

  上午。

  紫宸殿。

  李世民把手里的奏章放下,问魏征:“爱卿,你和朕说说废长立幼,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

  魏征一听,心中一凛,问道:“陛下,怎么会这样的想法呢?”

  李世民一笑:“你不必多想,朕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朕想了解一下历史上的那些君王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怎么处理的。”

  魏征听他这么一说,悬着的一颗心,这才落下了。

  魏征咳嗽了一声,缓缓道:“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典型的代表有晋献公、袁绍和刘表等。

  春秋时期,晋国是非常强大的,有韩、赵、魏三家。

  晋献公宠爱骊姬,并且和她生了奚齐。

  晋献公爱屋及屋,也很喜欢奚齐。

  由于骊姬得宠,她便萌生了不该有的想法,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于是,晋献公便把太子申生赶到了曲沃去,让重耳到蒲邑去,夷吾住在屈邑。

  后来,骊姬每日在晋献公的面前啼哭,终于,晋献公下了决心,他逼死了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

  在晋献公临死之时,放心不下骊姬和奚齐。

  他让大臣荀息保护好骊姬和奚齐。

  然而荀息这个人忠诚有余,能力不足。

  九月,晋献公死了,奚齐被立为晋王,到了十月,里克和丕郑便把奚齐给杀了;那时晋献公还没有下葬呢。

  荀息又立了晋献公和骊姬的妹妹所生的悼子为国君,十一月,悼子又被杀;

  荀息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晋献公,自杀了。

  里克等大臣,打算迎重耳回国继位,可是,重耳经过慎重考虑,觉得政局不稳,回国后,风险极大,因此,拒绝了。

  那时,夷吾在梁国,他写信对秦穆公说,如果秦国能支持他回国继位的话,那么,他将把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另外,他又对里克承诺,如果自己能当上国君的话,将会把汾阳赏给他。

  于是,秦穆公和里克都很支持他。

  夷吾顺利地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惠公。

  可是,他反悔了,说过的话,全都不算数了。

  他既没有割让土地给秦国,也没有把汾阳赏给里克,相反,他担心重耳和里克里应外合谋害他,便借口为两个死去的兄弟报仇,把里克给逼死了,然后,又将七舆大夫都杀了。

  晋惠公是个不讲道德的人。

  当初,晋国遭受天灾时,秦国对他们进行了援助;

  后来,秦国闹蝗灾,秦穆公遣使到晋国求救,可是,晋惠公非但不帮助秦国,却还想着趁着秦国衰弱,攻打秦国,把当初秦国的情谊给忘了。

  秦穆公是一代明君,秦国是那么好打的吗?

  晋惠公不但打了败仗,自己还被人家抓了俘虏,只因他的姐姐嫁给了秦穆公,替他说情,秦穆公才把他给放了。

  晋惠公回国后,连窝火带憋气,不久,便死了。

  太子圉当时在秦国做人质,听说了以后,偷偷地从秦国跑了回去,继了位,是为晋怀公。

  因为他的不辞而别,惹恼了秦穆公。

  秦穆公打算支持重耳回国当国君。

  晋怀公杀死了狐突,这一下,又捅了马蜂窝。

  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国,晋怀公又被大臣们所杀。

  总的来说,在晋献公死后的十五年,晋国就没有消停过,五个儿子,死了四个,又搭上一个孙子圉。”

  李世民听了,也很感慨:“如果晋国没有发生内乱的话,怎么能轮得上秦国统一天下呢?”

  “陛下圣明!

  咱们再说袁绍。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袁绍让袁谭到青州去,袁熙去了幽州,外甥高干坐镇并州,但是,他最喜欢的是幼子,把他留在身边,也就是在冀州。

  在这四个州之中,当然是冀州的实力最强。

  袁绍觉得袁尚貌美,长得像自己,这是袁绍要废长立幼的原因之一;

  其次,袁谭能力虽强,可是他已经过继给了袁基;

  再次,重臣审配支持袁尚;

  基于以上三点,袁绍在临终前,立袁尚为继承人;

  这么一来,袁谭、袁熙和袁尚相互攻伐,不久,袁谭死了,袁尚也死了,这才给了曹操机会,曹操各个击破,终于,统一了北方;

  从表面上看,袁绍是败于曹操会用兵,实际上,是败于内斗;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内斗比外敌更为可怕。”

  李世民点了点头:“兄弟不和,必为外人所欺啊。”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但是,荆州一直很安稳,并没有遭受战火的洗礼。

  刘表坐镇荆州,拥兵数十万,其手下还拥有强大的水师,曹操也很忌惮他。

  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是正妻所生,名叫刘琦,次子是蔡夫人所生,名为刘琮。

  他觉得长子虽然贤明,却太过仁弱,次子刘琮天生聪颖,而且蔡氏一族是荆州望族,实力雄厚;

  在刘表临死之时,他让刘琦屯兵江夏,却把刘琮立为继承人。

  曹操一看,机会来了,挥师南下。

  蔡瑁是个有勇无谋之人,向来惧怕曹操,眼看曹操率领大军来了,尚未开战,当即主张投降,刘琮年幼,做不得主,只好听之任之。

  不久,曹操派人杀了刘琮,荆州落入曹操之手。

  如果刘表立刘琦为继承人的话,又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首节 上一节 65/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