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家听说吐谷浑人十分彪悍,骑兵甚是厉害啊!你可千万不可轻敌啊。”
“这些你就放心吧,将来,本王要一统西域,谁要是不服咱们大唐,咱们就打他,直到把他们打服了为止。等打完了西边,本王再打东边,真不知道当初那隋炀帝是怎么弄的,一百多万的军队打了三次高句丽,居然没把高句丽打下来的,看来这份功劳是上天要留给本王啊。”
“大王,你想的可真多,吐谷浑还没有打下来呢,就想着打高句丽了,如果高句丽好打的话,那么,隋炀帝为什么打了三次都打不下来呢?
说明高句丽不是那么好打的。
我听人家说骄兵必败,你可千万不能骄傲啊!”
李泰不以为然地说:“像隋炀帝那么饭桶的人,都能把吐谷浑打下来,难道本王不如隋炀帝吗?如今伏允可汗已经老了,本王去打他,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不管怎么样,奴家希望你早日凯旋。”
“好的,你放心吧,等本王凯旋回来之后,咱们俩就订亲。”
闻言,阎婉的脸更红了,低下了头:“这事也不是你说了算的,你父皇和你母后是怎么说的。”
“母后说她要见见你,等见过你之后,再做定夺。”
阎婉听了之后,心中一凛:“照你这么说,你母后是不同意我们之间的事了?”
“那倒也不是,她只是想看看你罢了。”
“可是,如果你母后看不上我,又怎么办呢?”阎婉的表情显得很是忧虑。
李泰看着她说:“你就放心吧,你长得这么好看,母后不会不同意的。”
“长得好看姑娘多了,你母后恐怕不是要我的容貌吧,恐怕还有别的吧。”
“那本王可就不得而知了。”
阎婉的眼睛转了转,问道:“倘若你母后不同意我们之间的事,你又当如何呢?”
“即使如此,本王也一定会娶你的。”
“希望你不要忘记你今天说的话,那一次在那个客栈,我都已经让你便宜了,如果,我们的事没成的话,叫我如何做人呢?”
李泰也有点懵,心想本王什么也没看到啊,更不要说别的了,那怎么能叫占便宜呢?
第89章 太子神射,苏婉中计
李泰派人去原党项,命令拓跋赤辞出兵支援。
拓跋赤辞打算出兵增援,光化公主却说:“你真是个没良心的人啊,我的父亲正在遭受着灭顶之灾,你不去帮他的忙也就算了,你竟然还要帮着别人来对付我的父亲,我也不活了。”
光化公主用圣火令对准自己的咽喉,就要自杀。
这一下可把拓跋赤辞吓坏了,他赶紧把她手里的圣火令夺下了,把她抱在怀里百般安慰。
其他七部的人因为被李泰讹去了很多钱,所以,对李泰的意见极大,都反对出兵。
他们向拓跋赤辞建议说:“大王,你可以说在我们的左翼有西突厥,右翼有高昌,他们要增援吐谷浑,我们要防范他们,所以,抽不开兵力。”
拓跋赤辞一听,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点头同意了。
他就按照七部首领的建议给李泰回了一封信。
李泰接到信以后,气得大骂拓跋赤辞不是个东西,屡次看他的哈哈笑。
但是,人家说的也不是没道理,他也拿人家无可奈何。
李泰行军一日三百里。
等那些唐军到达吐谷浑边境时,有的马匹已经累死了。
就在当天的夜里,李泰还在熟睡之中,突然伏兵四起,从四面八方涌出来无数的军队,喊杀声震天,直把李泰唬得脸色也变了。
原来,吐谷浑把杜正伦他们打跑了之后,就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联合了西突厥、高昌、龟兹和吐蕃等国,事先早已布好了口袋,就等着李泰往里面钻呢。
不过,吐蕃这一次出兵,松赞干布并不知情。
李泰急忙披挂整齐,在手下亲兵卫队的保护下,出了营帐,上了马,逃之夭夭,他的宗旨是保命要紧,哪里还管那些将士的死活?
手下的骑兵死伤了数千人,后来,他们才知道李泰早已经跑了。
既然主将已经跑了,那还打什么?
兵无斗志,纷纷溃逃。
吐谷浑和西域诸国的军队在后面掩杀。
由于吐谷浑的军队马快,唐军的马慢,又死伤了数千人。
五万步兵,还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听说,前面骑兵败了,也都撤了回来。
李泰惊魂未定,一口气逃到阳关,收拾残兵败将。
他心里也慌了起来,不知道如何向他的父皇交代。
他召集众人商量此事。
此时,从外面进来了一名军士,躬身施礼:“启禀大王,昨天夜里逃跑了两千名骑兵,三千名步兵,其中包括三名校尉。”
“什么?有这么多的军士逃跑,如之奈何?”李泰听了更是心惊。
房遗爱向他建议说:“大王,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我看这仗也甭打了,干脆咱们返回长安算了。
要不然,再过几天都跑完了。”
李泰摇了摇头,苦瓜着脸:“这样恐怕不行呀,父皇对本王的期望很大,把十万军队交给了本王,可是,本王寸功未立,却死伤了好几千的军士,叫本王如何向父皇交代呀?”
长孙冲就说:“我早就和你们说过,吐谷浑不是那么好打的,你们却不听。
现在好了吧。”
房遗爱道:“这事儿,也不能怪大王,要怪就怪那拓跋赤辞,虽然他名义上已经投降了大唐,但是,他每次都是这样,拒不出兵增援,看咱们的笑话。”
李泰一听,骂道:“可不是吗?并非本王无能,而是拓跋赤辞不听本王的命令,他不是说他要防着左右两翼的西突厥和高昌的军队吗?
为什么西突厥和高昌的军队却会在吐谷浑出现呢?”
“那不过是拓跋赤辞的托词!”
“这一笔账,本王非和他算不可!
本王这就兴兵讨伐拓跋赤辞!”李泰说到这里气得脸红脖子粗,额头上青筋暴起,豁然站起,就要下达军令。
众人赶紧把他拦住。
长孙冲劝说道:“大王请息怒,外敌尚未消灭,自己内部怎么再能闹矛盾呢,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泰头脑冷静了冷静,叹了一口气:“这样吧,本王修书一封,房遗爱你回去,交给父皇!
探探父皇的口风。”
房遗爱一听,心想这倒霉的事怎么落到了自己的头上,道:“大王,你还是请别人回去吧。”
李泰把眼一瞪:“咋的!你动不动和本王说什么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本王叫你送一封信,你就怕成这个样子?”
“这——。”
“什么这个那个的,本王叫你去你就得去!”李泰说到这里,把青釭剑拔出一半,“本王尚且不知此剑是否锋利,正好拿你的脑袋试一下剑!
就是你极力怂恿本王出兵征讨吐谷浑的,你不去送信谁去?”
房遗爱一看李泰是真急了,也不敢再说别的了:“好吧,那卑职就跑一趟吧。”
房遗爱回到长安,把信递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一看,气得大骂:“饭桶,废物!好你个青雀!
朕说此时不宜出兵,你偏要出兵!
朕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好不容易给你凑了十万军队,你却连一寸土地也没给朕夺回来,还死伤了那么多的军士。
既然你说过立军令状,现在你打了败仗,那么,你就应该提着脑袋回来见朕。”
房遗爱吓得抱头鼠窜,又返回了阳关,把情况对李泰诉说了一遍。
李泰一听,脸也绿了,他把军队交给房遗爱和长孙冲:“你们谁想去打吐谷浑,你们谁去打,你们看着办吧。
本王不管了,回扬州去了!”
李泰想了想,又把那柄青釭剑从腰上解下,交给了房遗爱:“倘若李承乾来了,你代本王把这柄还给他吧,本王没有本事佩戴此剑!”
房遗爱不解地问道:“大王,这么好的剑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呢?”
“本王要这柄剑干什么?留着它砍自己的脑袋吗?
剑乃凶器,也不是谁都可以佩戴的。
不如把它还给李承乾,或许还有用处!
要知道本在父皇面前曾经说要立下军令状,虽然未立,但是,此话已经出口,父皇和母后都在场,如何抵赖?
如果按照军中的制度,父皇就可以将本王斩杀。
如果将来李承乾能在父皇的面前替本王美言的话,本王或许可以不死。”
“大王所言极是!”
李泰吓得也不敢返回长安,他偷偷地派人把阎婉接了出来,带领手下人等到扬州去了。
东宫。
李承乾正在和李淳风谈论着李泰他们的情况。
苏瑰进来向李承乾禀报说:“殿下,我们得到最新消息,李泰兵败,驻扎在阳关。
他担心你父皇找他的麻烦,已经返回扬州去了。”
“什么?有这等事?他们这么快就败了?你们的消息可靠吗?”
闻言,李承乾也感到很吃惊。
“是的,消息绝对可靠。”
苏瑰便把探得的消息讲述了一遍。
“知道了,继续打探,下去吧。”
“诺!”苏瑰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李承乾倒背着双手,面色忧虑。
谁知李淳风却笑了:“殿下,贫道要向你道喜啊。”
李承乾听了,一皱眉:“仙长,前方打了败仗,孤正愁呢?这喜从何来啊?”
“正因为李泰打了败仗,殿下,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啊。
李泰吃了败仗,这对于大唐来说,是坏事;
但是,对于殿下来说,却是好事啊。”
“此话怎讲?”李承乾不解。
“殿下想想,既然唐军已经出征,不把吐谷浑打下来,你父皇能答应吗?
要是那样的话,‘天可汗’的脸面往哪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