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军队也死了不少人,大单于都有撤兵的打算了。
后来,有一个叛徒把李陵给出卖了。
他跑去对大单于说,李陵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手里有一种威力强大的弩,这种弩可以连发,但是,他们的箭支已经用完了,另外,汉武帝的补给没有及时到位,李陵的军中也已经没有粮食了,
再者,李陵是孤军深入,后面根本就没有援军,所以,请大单于不要撤兵,只要把他们围起来,用不了几日,他们就得投降。
于是,大单于听从了他的话。
李陵是在那种情况下,投降匈奴的,若不投降,他手下的那些军士都得死。
他之所以投降,也是权宜之计,等以后有了机会,他就会像李广那样返回大汉的。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迁不过是帮李陵说了两句公道话,他说李陵所杀的敌人,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兵力,而且,人家是骑兵,自己一方却是步兵;
李陵的投降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他的本意,他相信李陵终究还是要返回大汉的。
没想到这席话,却惹恼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李陵若是败了,就应该以死谢罪,如果将来所有的军士都像李陵那样,只要打了败仗,就投降,那么,汉军还有战斗力吗?
所以,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将司马迁下了狱,要治他的死罪。
当时,可以拿钱来赎死罪,可是,司马迁没有钱,交不起罚金,那时,他已经开始编写《史记》了,决不能放弃,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宫刑。
你们想一想,宫刑是多么的残忍,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啊。
因此,我们每个读书人,都要向司马迁致敬。”
于志宁说:“孔老先生,你说得对啊,司马迁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为了《史记》这部书,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所以,我们今天读《史记》仍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但是,我读殿下主编的这部《资治通鉴》见解也很独到啊。
其水平不次于《史记》和《汉书》。
你看太子在每一篇的后面都做了注,这种写法也很有特色啊。”
众人也都这么说。
孔颖达越说越兴奋:“诸位,既然我们进驻了崇文馆,我们不但要把崇文馆打造成大唐藏有图书典籍最丰富的学馆,而且,我们还要把太子培养好,不能辜负了陛下对我等的期望啊。
还有,我们要为太子选拔几位优秀的得力干将。”
“孔老先生,你说得对,”于志宁说,“自古以来,人才都是第一位的,
春秋时期的魏国,人才是最多的,可是,魏王不能用,后来,像商鞅、张仪、范雎等那些人都跑到秦国去了,最终使得秦国强大了起来,没有人才是肯定不行的,从某种角度来说,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六国,就是秦国善于使用人才啊。
到了秦国末年,刘邦也善于笼络人才,他手下有张良、萧何、韩信、曹参等一大批的文臣武将,这是刘邦最终能夺取天下的主要原因啊;
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钟离昩骁勇善战,也受到了他的猜忌,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先后把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等人招到自己的麾下。曹操在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下,迅速地统一了北方。
因此,我们也要为大唐寻找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啊。”
孔颖达摇头晃脑,迈着方步,来回走动:“从来,都不缺少千里马,缺少的是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你们在为太子物色人才的时候,记住了,可不能像曹操那样唯才是举,我们得挑那德才兼备的人才行啊。”
众人都说孔老先生说得对。
李承乾在东宫之中,终于把新型的犁设计好了。
他设计出的这种犁是在原有的曲辕犁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但是要比曲辕犁更加先进,可以折叠,可以使用双刃,而且犁的深浅可以调整。
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承乾命人把这图纸拿去,命人立即照此打造。
就在此时,杜正伦回来了。
李承乾抬眼观看,只见他风尘仆仆、狼狈不堪,累得气喘吁吁。
李承乾给他倒了一碗茶:“你怎么累成这个样子,快喝碗茶吧。”
杜正伦也没客气,把那碗茶接过,喝干了。
李承乾就问:“这一次,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杜正伦喘息了半天:“回殿下的话,这些吐谷浑人也太野蛮了。”
“你们把慕容孝隽和一百多名吐谷浑俘虏送到了吗?”
“送到了,伏允可汗派天柱王前来接收,他们非但没有感激我们,还派兵要把我们全杀了,要不是我们跑得快,殿下,你可就再也见不到微臣了。”杜正伦说到这里,仍然心有余悸。
李承乾听了之后,也是吃了一惊:“你说什么,伏允可汗没有对你以礼相待?”
“殿下,还礼什么礼啊?人家说你杀了独角兽,那是他们的图腾和信仰,还要找你算账呢!”
李承乾十分恼火。
他倒背着双手,低着头在厅堂里来回走动:“伏允可汗可真是不知好歹,孤好不容易在父皇的面前争取过来的,给他们活命的机会,没想到他们竟敢这样对待大唐的使节,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殿下,对于那些人,你和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就得以武力解决,微臣这把老骨头能不葬送在吐谷浑,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再争取的必要了,派兵打吧。要不然他们随时都会侵扰大唐的边境。”
李承乾心想怪不得父皇说自己太过仁慈了些,看来还是父皇看问题看得透彻,吐谷浑伏允可汗果然顽固不化。
如果伏允可汗不知道收敛,继续和大唐作对的话,这一仗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李承乾安慰杜正伦说:“你一路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
“微臣不辛苦,微臣只是有点替殿下担心啊。”
“你担心什么?”
“是你向你的父皇提出要把吐谷浑的俘虏送回去的,你说能说服伏允可汗来降,结果却弄成这个样子,难道说,你父皇对你能没有意见吗?”
“这——,”李承乾一听,心想他说的也是,“这事就不用你操心了,孤自会去向父皇请罪的。”
“微臣也有罪啊,没能完成使命。”杜正伦十分自责。
“你不必自责,孤知道你已经是尽力了。”
“多谢殿下,那么,那三盒鹿鞭可以给微臣了吗?”
嗯?
李承乾心想这老家伙现在是老当益壮啊:“怎么,孤上次给你的都已经用完了吗?”
“是啊,殿下,你忘了,你不是已经批准微臣带着春燕一起出使吐谷浑的吗?”
李承乾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于是,李承乾又给了他三盒:“省着点用,这些可都是贡品,只有这么多了,以后,可就没有了。”
“多谢殿下,让微臣怎么感谢你好呢?从今以后,不管什么事,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微臣都在所不辞啊。”
闻言,李承乾心想你这一套词语都听了好几遍了。
紫宸殿。
李世民坐在文案内批阅奏章,魏征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抬眼看了看他,发现这牛鼻子老道现在活得越来越精神了,红光满面。
“爱卿!”
“微臣在!”
“你最近身体好吗?”
魏征再次施礼:“多谢陛下的关心,微臣现在吃得饱,睡得香,身体尚可。”
“哦,那很好啊,朕可没你这好福气,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晚啊。”
“殿下,后宫佳丽三千,也要适当节制一点好啊。”
李世民一听,心想这牛鼻子老道今天说话怎么也跑偏呢?
只听魏征继续说道:“想当初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都不长寿啊。
记得汉景帝有个姐姐叫馆陶公主,经常给汉景帝的后宫敬献美女,也正因为如此,栗姬把馆陶公主给恨上了,她心想自己之所以失宠,就是因为馆陶公主总是给汉景帝送美女过去。
要知道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酒和色是最伤身体的。
汉景帝有十四位皇子,他也只活了四十多岁。”
李世民听了,觉得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魏征又说:“只有汉武帝懂得养生之道,活到了七十岁。
不过,总体来说,汉代还是短命的皇帝多啊。”
“那么,你觉得朕的贞观之治比起文景之治如何呢?”
魏征摇了摇头:“今后不知道,但是,从目前来看,还赶不上文景之治啊。”
闻言,李世民一皱眉,很显然他心里有点不太服气:“你再说说,朕的贞观之治怎么就比不上人家了?”
魏征手捻须髯:“自从刘邦建立汉以来,由于秦末的战争,以及楚汉相争,所以,百废待兴,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刘邦用和亲的政策,和匈奴搞好了关系,然后,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到了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亲自到田里劳作;
汉景帝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在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才有了文景之治。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所以,汉武帝才敢发动马邑之围,和匈奴展开决战。
那时候的马匹多如牛毛,要是谁骑了一匹怀了孕的母马上街,都会惹人耻笑的。
汉军出征动辄十几万匹马,每名军士都配备两匹马,请问陛下,如今的大唐能做到这一点吗?”
李世民听了之后,沉默了良久,道:“你说得没错,我们比不了人家啊,我们每名战士能有一匹马,就已经很好了。”
魏征一笑:“看来陛下是有自知之明的啊。
这也不能怪陛下,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陛下好不容易一统天下,积累的时间太短了啊,去年又和东突厥开战,能把东突厥打败,这就已经很好了。
想当年东突厥也是相当强大的,曾几何时,隋炀帝被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关,还是陛下和云定兴一起去替他解的围。
据说,东突厥在鼎盛时期,曾经拥兵百万呢。
大唐建立也不过十几年,而且几乎连年征战,陛下能打败颉利可汗,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而且,这件事也就是去年才发生的事。”
李世民也从文案内站起身来,左手倒背在身后,右手指着西南方向:“那伏允可汗老奸巨猾,你说承乾这一次派杜正伦过去,能把和平协议签了吗?”
魏征微微一笑:“陛下,这事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又何必问微臣呢?”
“如果说,伏允不愿意签这个协议,我们下一步当怎么办呢?”
魏征想了想,道:“依微臣之见,还是得忍啊。还是那句话,去年,我们刚把东突厥消灭,正急需休整,大力发展生产,怎么可以连续作战呢?”
李世民听到这里有点恼火:“朕当初就说过,伏允那个老小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我们给他们送俘虏回去,反而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啊。”
“陛下,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就不要再说那样的话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足够力量,然后,发兵把吐谷浑消灭掉,把河西走廊那一块地原本就属一于我们的地方再给夺回来。”
李世民微微颔首:“这一次,朕不会再给伏允机会了。”
第88章 太子请缨,青雀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