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128节

  那么,阎立本是个怎样的人呢?”

  “据我们所知,阎立本善于逢迎拍马,是个善于钻营的人啊。”

  “是吗?他能做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说明他也不是一般的角色啊。”

  “是的。”

  “你继续打探,有什么情况,立即向孤报告。”

  “诺!”

  称心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等到称心走了以后,李承乾命人把李淳风给请来了。

  李淳风来了之后,躬身施礼:“殿下,你有事找我?”

  “也没什么事,只是找你聊一聊,请坐吧。”

  李淳风坐下了。

  李承乾亲自为他倒了一碗茶:“仙长,你对阎立本了解吗?”

  “贫道倒是略有耳闻。他不是一个画师吗?”

  “画师?”

  “是啊,贫道听说他特别擅长绘画,是个天生的画师。”

  李承乾一笑:“看来我们大唐的臣子之中,有特殊能力的人有很多啊。”

  “殿下,今日怎么会提到他?”

  “是这样的,听说,青雀和他的女儿阎婉好上了。”

  “有这样的事?”

  李淳风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沉思了片刻,“如此说来,局势对殿下更加不利啊。”

  “仙长,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李淳风点了点头:“在贫道下山之前,贫道就已经说过,咱们要积极拉拢朝中的那些大臣。

  现在看来,房玄龄、房遗爱父子是向着李泰的,而长孙无忌目前保持中立的态度,但是,长孙冲也是帮着李泰的;

  在李泰的身边还聚集着岑文本、刘思道、韦挺、杜楚客等一些人,如果阎立本再站在李泰一边,那么,殿下,你想一想,这能是好事吗?”

  李承乾听他这么一分析,好像有些道理:“仙长,你觉得这件事,我们当如何应对呢?”

  “可派一个人去摸摸他的底,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你说得对啊。”

  阎立本的府上。

  阎府雕梁画栋,十分气派,前前后后也有几百间的房子。

  有门上人向阎立本禀报说:“门前有一女子自称苏婉要拜见大人。”

  “苏婉?”阎立本也是吃了一惊,“那不是太子妃吗?”

  “正是她。”

  “待我亲自迎接。”阎立本不敢怠慢,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来到门外,降阶相迎。

  阎立本躬身施礼:“哎呀,不知道太子妃驾到,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阎大人,我和太子还没有成亲呢,此时称我为太子妃,恐怕为时过早。”苏婉也飘飘万福。

  阎立本哈哈一笑:“虽然说你们尚未成亲,可是,你们已经订了亲了,那你也是太子妃呀。”

  苏婉见阎立本的年龄在三十多岁,体态偏胖,留有胡须,一双眼睛由于肥胖已经挤成了一条线。

  “阎大人,是这样的,听说你画画得特别好,我在闲暇之时,也喜欢绘画,所以,今日特来向你请教。”

  “原来如此,请教不敢当,一起交流倒是可以的,请太子妃到厅堂说话。”

  苏婉点了点头,便跟着他一起进了厅堂。

  阎府的厅堂十分宽敞明亮,原来,阎立本正在画六匹马。

  苏婉不禁好奇地问道:“这画的是什么?”

  “哦,是这样的,陛下想纪念他征战的武功,所以,让我替他画下他当年曾经骑过的六匹骏马。”

  苏婉看着那画上的六匹马,每一匹马的神情,神态,动作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那些马就像活了似的。

  “阎大人,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天下第一画师,你这绘画的水平真是高啊,你这六匹马画得真是好呀!”

  “太子妃,你过奖了,我也是闲来无事画一画,人嘛,总得有个爱好!”

  “你这个爱好真是不错,既高雅而又能陶冶情操。”苏婉说到这里从怀中取出一幅画来,“这是我画的,请阎大人指教。”

  阎立本把那幅画接在手中一看,上面画的是一对鸳鸯。

  所谓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阎立本发现苏婉画得也非常好,可以和一级画师相媲比了,只是在色调上稍有欠缺。

  “太子妃,你画的这对鸳鸯是我见过画得最好的了。”阎立本称赞道。

  闻言,苏婉心想怪不得人家都说阎立本擅长拍马屁,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我不过是随手拿过一幅画来,他就说好。

  “阎大人,你谬赞了,还要请阎大人多多指教啊。”苏婉笑道。

  阎立本看了又看:“要说你这幅画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在色调上稍加修饰即可,比如说,这河水是淡绿色的,远处的山是青色的……。”

  人总是喜欢和别人谈自己熟悉的事,阎立本也不例外,说到绘画一块,滔滔不绝。

  不过,苏婉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不得不佩服阎立本在绘画这一块的造诣。

  “太子妃,我想你今天来,不仅仅是为了谈绘画的事吧?”阎立本笑问道。

  “阎大人不愧是朝中大臣,既然你问到这里了,那么,我就和你实说了吧,请问阎大人是不是有一位千金,名叫阎婉?”苏婉笑容可掬。

  “是啊,怎么,太子妃也知道小女的名字吗?”

  “是的,我听说令千金不但容貌出众,而且,才智过人,她和越王有交往,是也不是?”

  阎立本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件事,太子妃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女和谁交往,我并没有过问啊。”

  “是吗?阎大人,越王深受皇上的宠爱,如果令千金能与越王成就了姻缘,我可就要恭喜阎大人了。”

  阎立本心里自然知道李承乾与李泰明争暗斗的事。

  苏婉是太子妃,也就是说她和李承乾一家人了。

  如果自己的女儿将来和越王成了亲,那么,和他们就是对立的了。

  只是这件事,现在还没有落实,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所以,他也不敢得罪苏婉。

  阎立本打哈哈说:“孩子们的事情,我不想过多地干涉。但凭天意和缘分吧。”

  苏婉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他是在耍滑头:“人们都说儿女的婚姻之事,都是父母做主,你怎么能说不管不问呢?

  如果令千金将来嫁给了越王,越王和太子是亲兄弟,那么,我们可就是一家人了。”

  “太子妃,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的话,那么,将来小女还要靠你多多关照啊。”

  “这个好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我这个人最好相处不过的了,只要阎婉不要做出什么出格儿的事来,我一定把她当做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看待。”

  阎立本听了,心里也是一惊,因为他也听说了这位太子妃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乃一位巾帼英雄。

  虽然从表面上看,她话说得客气,实际上内含锋芒啊。

  阎立本的一双细眼转了转,微微笑道:“小女平时也就是在家里读书,做些女工之类的,怎么可能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呢?”

  “我觉得也是,她在家吗?可否请她出来我们见上一见?”

  “哦,前几日小女偶得风寒,身体有些不适,早上,她去药房抓药去了。”

  苏婉一听,心想,如果真是病了的话,那也是掉进渭水里呛的:“原来如此啊,那是有点遗憾了。

  既然她不在家,那么,我就先告辞了,等有空我再来向你请教绘画方面的问题。”

  “随时欢迎啊。”

  等到苏婉走了以后,阎立本用袍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太子妃似乎比太子还可怕。

  东宫。

  崇文馆。

  李承乾最近又编写出几卷《资治通鉴》注来,众人交口称赞。

  众人都向孔颖达和陆德明道喜:“你们真是教导有方,能把太子教导得这么优秀!”

  孔颖达洋洋得意,手捻须髯:“太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天资聪颖,也不完全是我们俩功劳,你们大家都有功劳。”

  于志宁则说:“孔老先生,你是孔子的后人,你学富五车啊,在太子还很小的时候,你就做了他的老师,所以说,你功不可没啊。

  等到《资治通鉴》编写成功以后,完全可以和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了。”

  “那么,你说说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吗?”

  “据我来看,这两本书各有各的特色:

  《史记》采用的纪传体编写的,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写的;

  而《资治通鉴》则是采用编年体的,也就是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孔颖达说:“你说得对啊,不过,你知道《史记》背后的故事吗?”

  “愿闻其详。”

  “要说《史记》,就不得不说司马迁。

  只有充分了解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更加深刻地读懂中《史记》啊。司马迁很了不起,他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

  想当年,他不过是帮李陵讲了两句公道话,没想到却惹恼了汉武帝。

  李陵乃李广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李当户,李陵是遗腹子,将门之后,汉军要去攻打匈奴,汉武帝却让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去运送粮草辎重,李陵作为一名将军,自然是不愿意的。

  李陵主动要求参加战斗,汉武帝却不乐意了,认为李陵忤逆了自己的旨意。

  于是,汉武帝就说,你若是想领兵作战的话,也可以,但是,你只能带着你手下的五千步兵,没有马匹给你们了。

  你们听听,汉武帝这不是有意为难李陵吗?

  谁不知道匈奴的骑兵厉害啊,却让李陵的步兵去对抗人家的骑兵,这不是等于去送死吗?”

  众人听孔老先生说起这一段,也是频频点头。

  只听孔颖达继续说道:“李陵不愧是李广的后人啊,他倔强地答应了,领兵出战。

  李陵先是遇到了一小股匈奴军队,双方交战,李陵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后来,那些匈奴人又调来三万骑兵,李承陵毫无惧色,和他们血战到底。

  虽然有所死伤,但是,李陵一方消灭的敌人,远远多于他们自己死伤的人数。

  结果,这件事惊动了匈奴大单于,一下子调来十万人马,把李陵他们团团围住。

  李陵仍然死战不降。

首节 上一节 128/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