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72节

  要在暖阁里,除了因为确实更暖和一些,也因为提前布置好了。

  四排案桌,四排椅子。

  朱常洛坐最北面,独一张,面前是田乐、邢阶、袁可立。

  南面两排依旧如此,朱常洛抬手:“请。”

  林丹巴图尔知道了,自己坐在离他最远的地方。两人之间,是各自麾下的重臣。

  “看茶。”朱常洛吩咐了一句,坐下之后就开口,“朕先说清楚要旨。两国交战,投降分有无条件。大明与北元恩怨上可追溯至太祖驱逐蒙元开国,与北元之间,朕只接受无条件投降。”

  顿了一顿,远远看着林丹巴图尔,又看着岱青:“意思就是,你们不能提条件。接受你们投降的条件,该由大明来提,你们能接受,那才有和约。”

  林丹巴图尔哪里还坐得住,他正要开口,岱青说道:“皇帝陛下,我们虽然已经把武器都交出来了,您既然愿意和谈,为什么这么苛刻?长生天的子民不只有这里的察哈尔一部勇士。”

  “听着当然令人难以接受,但这正是态度的表现。”朱常洛淡淡说道,“朕把和约看得重,因此要把规矩立好。两百多年来,今天讲好规矩,明天又违反,那么和谈又有什么用处?你们当做大明是先诈你们束手就擒也好,是要折辱你们也好,朕不在意。条件只能由大明来提,这是败者应有的态度。条件谈成什么样,那自然可以斟酌。朕若无意和谈,何必御驾来此?”

  林丹巴图尔咬了咬牙问道:“我汗庭愿尊大明为父国,但我听说在大明,父亲有任何命令,儿子都不能违背。难道不论大明提什么样的条件,我汗庭都必须接受?”

  朱常洛笑了起来:“那是不讲理的父亲。这样的父子,情谊深不到哪里去,迟早出现父不慈子不孝的惨剧。你们不必过于忧虑,朕虽然严厉,但朕讲理。想和谈,为的是和,是两国之间长久的安宁,不是为了让仇恨更深,让将来都需要更加提防对方。”

  收起了笑容之后他才说道:“但是无条件投降,你们必须端正这个态度。商谈的过程中,条件大明来提。最终谈得怎么样,你们据实提出你们的难处,朕和朕的臣工斟酌可否退让一些。”

  岱青低下了头:表面上看说的是态度,实则是要掌控局面。

  关键是,这皇帝居然明说了并不在意诈他们解除武装然后杀降的名声……如此无比讲究实利的皇帝,真的会退让很多吗?

  他又站起来转身朝向林丹巴图尔:“大汗,先听一听大明的条件吧。”

  随后站着看向朱常洛:“皇帝陛下,如果我们无法接受,您怎么处置我们?”

  朱常洛却根本不回答这个话,只是笑起来:“在朕眼里,没有谈不好的条件,你们是一定能够接受的。朕若只想一味逼你们低头,哪里能为两国之间带来长久和平?”

  岱青再度意外不已。

  朱常洛指了指座位,随后吩咐道:“希智,开始吧。”

第338章 大明太苛刻

  田乐当然早有准备。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甚至这次大战开启之前,就谋划了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目标。

  现在汗庭被迫要签订这城下之盟,提出来的初始要求当然直奔长期战略目标。

  岱青听完这第一条关于疆界的内容,满眼不可思议地看着田乐:“如果内喀尔喀、科尔沁都愿听汗庭调用,我们哪里会落入陷阱!如今大明要呼伦贝尔也就罢了,大兴安岭以东、脑温江一带,辽河以北,这都是科尔沁、女真人的地方,大明与我们说什么?”

  田乐不紧不慢地说道:“那就先不说呼伦贝尔。既然你言下之意是汗庭名存实亡,那大明就另外与喀尔喀、科尔沁和谈,以后你们达延汗所定的左、右翼和科尔沁,大明干脆正式承认为三国,如何?”

  林丹巴图尔握了握拳头。

  上来第一剑,先斩开汗庭的遮羞布,是要汗庭承认他们只能做察哈尔一部的主。

  “即便大汗下令让他们西迁,他们也不会答应!”

  “那是后面的事。”田乐仍旧很平静,“首先是你们要确定,愿不愿以后以此为界。白纸黑字,先写在和约里。”

  “……西拉木伦河以南,大兴安岭以东,还有呼伦贝尔……”

  “比大明早年设的奴儿干都司小多了,岱青杜陵,你咬牙切齿作甚?”

  岱青看着他。

  科尔沁、内喀尔喀的地盘当然只是他拿出来试探的一个点。

  大明对于这回已经打下来的地方,果然是理所当然地划入了他们想要的疆界。

  而既然提到奴儿干都司……当年大明在呼伦湖、捕鱼儿海一带设了卫所不说,更是一直深入到更西北面的翰难河及如今位于最北面的北山女真一带。

  现在大明提出来的条件确实相比当年的奴儿干都司要“温柔”得多,可是仍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盯着田乐看了一会,他就问道:“大明这是要让科尔沁和内喀尔喀知道我们先舍弃了他们,拿他们的领地换察哈尔的生路?”

  “那就换一个说法吧。”田乐笑道,“反过来讲,察哈尔汗庭愿不愿意此后就驻牧于大兴安岭以西、呼伦湖和捕鱼儿海以南、西拉木伦河以北,以此作为与大明的疆界?”

  “认了这些,如果大明继续驱逐科尔沁、喀尔喀,察哈尔施以援手就是犯了大明疆界,是不是?”

  “那是自然!”田乐点了点头。

  岱青没有回答。

  “大明先把话讲清楚。你们自然可以谋算着先回去再说,但大明只会给这一次机会。彰勇侯能去漠北一次,大明将卒就能去第二次。”

  “长生天的子民是杀不干净的。”岱青语气生硬。

  “大明也没打算杀干净。土默特识大势,大明只会与之市易不绝,让他们越来越昌盛。”田乐停顿了片刻又说,“也不瞒你,大明百姓不喜游牧。大沙窝以东,西拉木伦河以南,大兴安岭余脉以西,开平以北,大明准备允顺义王率土默特数部在那里驻牧,并重筑应昌城。”

  田乐是说,鞑靼人多的是。大明可以扶持土默特,既让他们充当大明与察哈尔之间的屏障,也可以支持他们去吞并察哈尔。

  听他提到了市易,岱青想到了被停掉的木马边市。那是通常在义州西面大康堡进行的,过去几乎专属于他们敖汉部与大明。

  因为有那个,他的敖汉部才越来越兴旺,成为察哈尔最强之部。

  岱青看着田乐:“皇帝陛下说,不是一味逼着我们低头!大明如此不给生路,我们自然不能在和约上舍弃这么多!呼伦贝尔,不行。哈剌母林河一带,也不行!如果大明愿意让我们能到哈剌母林河谷放牧,在下游的巴林草原以西开边市,这才合皇帝陛下说的长久和平!”

  他认为大明也不会要呼伦贝尔。虽然那里是极好的牧场,可大明需要那么靠北的位置吗?要去那里,如果不是从大兴安岭西面直接去,从东边去就要一直绕过大兴安岭北面。

  而他说的哈剌母林河一带,实情也确实如此。

  哈剌母林河是西拉木伦河的一条支流,这两条河则都是辽河上游的水系。从西往东,西拉木伦河穿过了大兴安岭山脉的南端,而哈剌母林河则是在大兴安岭山脉中部自北向南再折往东南的。

  在它下游与西拉木伦河汇聚的一带,形成了肥沃的巴林草原。而沿着哈剌母林河往西北,有一个三岔山谷。干流是从北面的长白山脉流下来的,西面则是一条同样能通向大兴安岭西面、连通锡林郭勒草原的支流冲刷出来的小河谷。

  田乐深深地看着他,随后说道:“既然你提到了边市,那就再说这个吧。陛下天恩浩荡,确实不愿绝你们生路。哈剌母林河北边是契丹人所创辽国昔年多位国主的陵寝所在,哈剌母林河谷也是险要关隘。大明确实有意在那里筑城,并作为将来大明与察哈尔的边市。”

  “……我们只能穿过大兴安岭去庆州?”

  “新城筑于庆州南面,你们倒不用走那么远。但是大兴安岭以东,你们不能过来。”

  大明怎么会留一个让他们又轻易进入辽东的口子呢?

  “呼伦贝尔不行!”岱青沉默片刻之后坚决说道,“如果大明决意驱逐科尔沁、喀尔喀,那里是他们最好的去处。”

  “察哈尔各部不准备将那里作为转场牧场了?”

  岱青脸色一黯,随后萧索说道:“岭南四部被大明夺了去,部民死伤无数,察哈尔已经用不到那么大的草场。大明若愿对汗庭重开边市,我们大汗可以让出呼伦贝尔,劝科尔沁、喀尔喀西迁归于汗庭,即便是对他们说先积蓄力量图谋将来。”

  “这个倒不劳你们费心。”田乐并没有接这话,而是摇了摇头:“呼伦贝尔,大明必须要!”

  岱青死死地盯着他。

  大明不让察哈尔有一个可以进窥辽东的桥头堡,却一定要一个悬于察哈尔北面的桥头堡。

  他们去得了吗!

  “那大明应该放归我们岭南四部的部民!”

  “陛下已经说了,只能是大明提条件。”田乐摇了摇头,“岱青杜陵继续这样,只会让大明认为你们察哈尔还是想快些恢复元气,好再进犯大明。”

  

  他直视着后面的林丹巴图尔:“贵主所求,无非眼前这些青壮勇士能生还汗庭罢了。大明允开边市已是天恩,岱青杜陵以为然否?”

  岱青握紧拳头:“那我岭南四部,难道从此只剩些青壮男丁!”

  田乐微微一笑:“我却不知道,你们察哈尔之下各部难道还泾渭分明?各部之间繁衍生息,岱青杜陵忧虑什么?”

  岱青神情沉郁。

  他没有转头看林丹巴图尔的脸色,但现在岭北四部主要折损的只是一些青壮勇士,部族内的部民还在。

  真正称得上元气大伤的,其实是岱青的敖汉等岭南四部。

  大明竟然不准备放归那些俘虏的部民!

  现在岱青如果执意要把放归岭南四部部民作为一个条件来谈,林丹巴图尔会不会担心战力更强的岭南四部勇士们将来鸠占鹊巢,侵害岭北四部的利益?毕竟他们只能回去岭北四部的地方了。

  在之前,他还蹭弃主北逃。

  “大明如此苛待,那就是要置我们于死地。既然如此,即便察哈尔只剩岭北四部老弱了,也定然世代与大明为敌!”岱青也抬起头,看向了远处的朱常洛,“这不是我们能接受的条件!”

  完全不讲理的疆界要求,极力压制部族的繁衍生息。

  唯一称得上好处的,无非是说将来可以与汗庭开边市。

  这时朱常洛开口了,语气冰寒:“你们攻入大明边墙烧杀抢掠,如今威胁一句世代与大明为敌就以为很吓人?几百年了,从瓦剌到鞑靼,哪个不是世代在与大明为敌?这种威胁,大明不会惧怕,朕更是不屑一顾!跪拜乞降过,莫非心里还是以为这该是平起平坐的谈判?”

  岱青只觉得从他二十多岁的眼睛之中看到了饱阅世情的冷厉果决。

  “朕说了,朕讲理!但你们对大明提出来的条件讲的理,该是以后怎么从以和为贵的角度出发,希望大明怎么帮助你们让部民过得更好,而不是怎么防备大明、怎么迅速壮大部族反攻大明!大败之后,你们以四部之地养得活那么多部民吗?朕愿意放归你们这些兵卒,倒存了让你们回去保护剩余部民的善心!”

  朱常洛森然警告着:“一冬未归,兵败被围。消息传遍漠北之后,你们以为察哈尔剩余四部还需要大明出手?被你们逼到西面的瓦剌难道不会杀回来?科尔沁和喀尔喀想夺回辽河套无望,知道了你们的处境,难道不会杀到大兴安岭以西?”

  林丹巴图尔听得心神震动,顿时感觉呼吸都有些不畅。

  这时才听前面那个气势比自己强太多的大明皇帝说道:“想要大明放归你们的一些部民也行。分成两半,岭北四部先回去保护他们的部民,你们岭南四部的兵去东边杀建州女真吧。战功多少,大战结束之后就能带走多少部民!”

  岱青愕然看着他。

  朱常洛表情平静:“说什么称父国,朕没问你们要岁贡,没让你们赔款。怎么,用你们的命去赚也不愿意?朕要你们那么多部民做什么?心怀怨怼,隐患多多。但是,大明也没理由平白无故就送归他们。用战功来换,将来养好牛羊马匹,边市时用货物来换!”

第339章 孤掌

  打残打光部族青壮勇士换回其余部民,还是就此接受条件先回去放牧,将来用牛羊马匹来换,这成了岱青为首的岭南四部头领需要抉择的问题。

  岱青不想冒险去东面,让大明把岭南四部的兵卒当做炮灰打残打光。

  什么战功,那不就是他们的一句话?

  于是他站起来转身看着林丹巴图尔,弯了弯腰之后说道:“大汗,你怎么想?”

  林丹巴图尔沉默了一会,随后却是问朱常洛:“大明的条件就是这些了吗?”

  “不止。”朱常洛说着,“希智,干脆先一起说完,想必他们也需要回去商议决定。朕再说一次,想与大明讲理,先认清现实,再从长远的和平出发,在放弃与大明为敌的想法这个前提下思考怎么讲理。”

  说罢他先站了起来离开这里。

  田乐等人先起身恭送他离开,转身之后才深深地看了一眼林丹巴图尔等人。

  “陛下说得明白,我就不多说这其中道理了。除疆界、边市、俘虏外,还有将来两国之间往来规矩,其中更包含边市细则……”

  说罢依次说起大明全部的条件。

  令岱青等人意外的是,边市居然并不禁盐、铁等草原急需的物资……虽然这次他们的兵器都被收走了,不知道要攒多久才能重新攒出来。

  同时,大明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货物需要,包括煤、铁矿……

  而他说的其余往来规矩,又让汗庭各人心情复杂。

  首先是要求了往来文书都以汉文为准,市易时计量也以大明制度为准,又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边市特使定期沟通交易价格的机制。

  此外,甚至提出了将来能够在庆州开设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一些懂得怎么开采煤矿铁矿、怎么进行羊毛等初步处理的工匠。还画了大饼,若是将来当真互信了,也可以传授更多技艺。

  林丹巴图尔和岱青对于大明想把他们规划成为原材料提供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战略想不到那么深远,但仅从现在大明提出来的“条件”来看,前面是狼牙棒,后面则是蜜糖。

  大明是在认真地准备与将来的汗庭建立长久和平,主动提出了不少法子让他们减少对将来贸易受骗的担忧,草原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可以卖,也主动告诉他们可以拿哪些东西来卖、帮他们赚钱。

  听完了全部的条件,他们确实需要回去商议。

  大明气势汹汹地开启了一场全面的大战,最后当然让汗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马上又准备把他们当做一个很愿意合作的对象来商谈将来如何和平相处。

首节 上一节 272/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