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51节

  “也罢。”舒柏卿拂了拂衣袖,“大明一番好心,你们自己斟酌吧。总之,嗣王未定,不合规矩,大明不会册封新的顺义王,边市也要暂停。这一点,大明一视同仁。朝鲜国主新丧,新王非嫡非长,大明自不能予以册封,而朝鲜则叛军四起。”

  说罢站了起来,对三娘子和大成比吉先行了礼,然后是卜石兔和素囊。

  “本钦差先回去歇息了。”

  他就像只是来传个话的,然后好像既不怕他们都知道大明的决定,也不怕他们把消息传出去。

  看着他潇洒地告辞离开,土默特这些到了归化城来的权贵们面面相觑。

  卜石兔紧张地盯着三娘子,也看着兀鲁把都儿等人。

  大明的态度有利于他!

  “英勇的土谢图彻辰汗都没敢做的事!”有人开口,“如果我们做了这件事,长生天的子民会怎么看?左翼就算被汉人打败了,也不会臣服于土谢图彻辰汗的子孙!汉人没安好心!”

  兀鲁把都儿没说话,他低着头细细思量着。

  那汉人钦使提到了重铸应昌城,而应昌城和原来的上都离得很近。

  应昌城曾是大元最后的都城——在大都、上都都被大明的太祖皇帝命令大军攻破之后。

  那里原先是弘吉剌部的领地,在大元掌控着广袤的国土时,整个大元的大宗正府就设在应昌城。

  应昌城那里的答剌海子周围,有极为肥美的草场,昔年就是大元主要的粮仓之一。另外,这里也是南北东西的交通要地。

  如果那里重新筑了一座城,像是这归化城一般,又能与南面不远的开平进行马市,那会是多大的利益?

  现如今卜石兔和素囊争着土默特汗位,最大的利益不就是这归化城、这顺义王与大明的市易之利吗?

  听着他们争执不休,兀鲁把都儿看着三娘子和大成比吉,想捕捉她们的意见。

  就因为掌握了归化城和市易,她们两人才举足轻重。

  就因为她们现在想支持素囊,所以土默特才有再次爆发板升之乱的可能。

  结果明使来了,表明态度只接受俺答的嫡长血脉为顺义王,也暂停了边市,三娘子和大成比吉的筹码顿时少了很多。

  “就算不另立汗庭,那么顺义王在哪,忠义公又在哪?”

  

  有些人觉得可以取巧,说土默特可以不去觊觎汗庭及左翼的其他地盘,但是可以一路往东占了西拉木伦河以南、大兴安岭以北。

  但毕竟是要去那里开拓的,应昌城也早就毁了,重筑需要多少年?

  三娘子看了看低着头的大成比吉,知道她是心动的。

  毕竟那大明钦差说了,如果土默特部愿意接受大明的好意,那么她可以被封了忠义夫人。

  现在有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三娘子看着卜石兔。

  “丰州滩是根本,顺义王当然要在丰州滩。”

  有人振振有词,这意味着大成比吉和他的儿子要去东边吗?但板升之众带不带走?以后归化城还能像现在这样繁盛吗?

  素囊当然不愿意:“皇帝是要顺义王做汗庭之主,统摄诸部,不与大明为敌。顺义王在丰州滩,怎么统摄左翼残部?”

  三娘子幽幽地看着他们,忽然开口说道:“听你们的话,像是渐渐不觉得这是反叛汗庭了?”

  兀鲁把都儿看向了她。

  “哎。”三娘子叹了一口气之后,问卜石兔,“你有那个雄心吗?准备好应对接下来的局面了吗?土默特并没有取巧的选择,要么我们就在如今的领地里,要么就只能往另立汗庭的方向走。”

  卜石兔沉默不语。

  “为什么这么说?”兀鲁把都儿开口问。

  “你们说大明的新铳很厉害,钦差的护卫还说有威力更强的火炮。”三娘子幽幽说道,“当年大汗还在时,我去大明边市,大明的臣子容易迷惑,胆大的也不多。现在我老了,你们也说,这几年大明越来越不同。说说看吧,你们多少人和那个昌明号交往很深。”

  顿时有不少领主表情微妙。

  “把我们土默特部迁到青海的人打退的那个田乐,给这个皇帝做了这么多年的兵部尚书,枢密使。你们都熟悉的达云、萧如薰、麻贵,全封了勋爵。汉人皇帝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草原,就只会往那个方向去做。现在,大明已经开始了。你们都想要边市的财富,想要大板升。你们既然眼里更重要的是钱财,那现在土默特反倒需要能打一些了。”

  她看着卜石兔:“你在大明手上吃了亏。”

  然后是兀鲁把都儿,还有其他人:“你们也吃了亏。”

  “以前都吃亏,以后呢?”她看得更远,“不是大汗还在的时候了,那时汗庭仍然强大,汉人也没现在这么咄咄逼人。但现在,如果左翼也在大明手上吃了亏,你们以为他们只会缩在漠北?不,土默特的富有,他们都知道。土默特的骨头已经渐渐被财富和享受泡软了,他们也知道。”

  兀鲁把都儿愣了一下,随后反应了过来:“您是说……”

  “林丹巴图尔才十几岁,他竟敢亲率大军深入到大宁那边。聪明还是愚蠢暂且不说,但有一点很明白:他志向很大,胆子也很大。你们说,他如果胜了,或者就算败了却侥幸不死,他会怎么做?”

  卜石兔这时才开了口:“他赢了,会一统诸部!他败了,那就是左翼都成残兵,惊慌的部族会更加臣服于勇敢的大汗,损失惨重的汗庭会盯着肥壮的右翼!”

  “你认为该怎么做?”

  卜石兔站了起来,目光看着服侍了他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的这个女人,眼睛之中带上了侵略性。

  “与我合婚!你的一辈子从土谢图彻辰汗开始,到我这里结束!”

  不管是来自大明的支持需要他现在做出决断,还是三娘子说出的道理确实如此,卜石兔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他看着兀鲁把都儿,看着更多的领主,也看着大成比吉。

  “助我成为汗庭共主,将来整个草原都会传颂你们的名字!”

第316章 联盟抗明?

  土默特的权贵们其实都清楚,威震当世的俺答最终也只能与汉人议和,还要向汗庭表面臣服,这背后有十分深刻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没法子满足各部的利益。

  俺答固然可以凭兵力压服左翼,做那汗庭之主,然后呢?

  在大明不是对草原部族有压倒性优势之前,俺答就必须时刻防备大明。敌对关系之下,边市断绝,那就是无休无止的劫掠、烧荒。各部的利益不能满足,停滞甚至倒退,最终也只会是一个松散的汗庭。

  所以俺答后来选择了另一条路,寻找别的办法。筑城、定居、和议、贸易……

  至少土默特部在这条道路下越来越富裕,土默特的各领主们都很满意。

  现在明使想告诉他们的是:盐铁不禁,是因为大明将不必再忌惮他们了。大明会用这场胜利告诉草原部族,对他们其实可以生杀予夺。只不过,汉人也不会跑到广袤的草原上放牧,他们需要一个忠顺的王统御各部,安心进行和平的贸易。

  土默特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他们已经走了这条路,验证了这条路。

  所以卜石兔现在敢口出狂言,因为他虽然打不过大明、在麻贵手上吃过大亏,但他觉得这一次可以落井下石、打得赢残弱的左翼同族。

  而战后,他也能凭土默特部已经验证了的法子,通过边市为各部族带来越来越多的利益,让他们愿意效忠于新的汗庭。

  三娘子看着故作豪迈的他。

  心中有些苦涩:文质彬彬的大明文臣总是藏着刀,那家伙一句边市暂停,又让她想起当年那个宣大总督郑洛对她说的话。

  没了边市大权,她就是个普通妇人而已。

  是大明只认她的边市印信,这才给了她一辈子的尊崇。

  现在土默特部有和汗庭联手的选择吗?

  没有,边市停掉之后,她、大成比吉、素囊……全都会失去最大的倚仗。如果不想任人宰割,那就只有凭板升之众,先在部族内与其他领主打上几年。

  回头来,不论是残余或大胜的汗庭出手,又或者是大明出手,土默特的结局都将注定。

  所以现在,三娘子愿意激励一下卜石兔。

  土默特、大板升,这毕竟是她一生的心血。如果土默特需要打一仗,有更强的兵力来保护土默特的财富,那么现在不如去找左翼练。

  “你愿意去应昌城?”她问卜石兔。

  “你要跟我去!”卜石兔盯着她,“你筑了这座城,再助我筑起应昌城。素囊,库库和屯甚至丰州滩都可以交给你,但是板升之众让一半给我!还有愿意跟我去援助汗庭的吗?”

  “……援助?”兀鲁把都儿又愣了一下。

  卜石兔阴狠地说道:“对,援助!要不然,怎么才能轻松到大宁北面?”

  既然准备做了,那还讲什么太多道德?汉人也说了,兵不厌诈。

  世上从不缺野心家。

  现在何和礼心里也有野心在增长,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努尔哈赤、为建州女真。

  “额驸!我听说有鞑骑从东边绕过来了!”

  龚正陆赶到了他面前,长驱直入,焦急询问。

  何和礼紧盯着他目色不善,随后看向在他身后赶来的家丁:“狗奴才,为什么不守规矩,不通报?拖下去打二十鞭子!”

  龚正陆脸色一变:“额驸是想说我不该闯来?”

  “才一年,赫图阿拉城里的动静,你又都能知道了。”

  何和礼也不避讳,心中并不痛快。

  这老汉人在建州呆了这么长时间,如今再得“重用”。族中有些蠢笨的不明白倒也罢了,可他自己反倒以忠臣、重臣自居,插手的事越来越多。

  “建州留给了我看着,是有鞑靼汗庭的使节来了,你想说什么?”

  “他们可是想说动建州出兵夹击大明?额驸,万万不可!”

  “为什么?”何和礼只是平静地反问。

  “皇帝陛下和朝廷既给了恩典,允了开国受册为王,如何能背信弃义?如今辽东大明边军虽出了边墙征讨辽河套,但东面边墙仍有大军,易守难攻;就算辽东边军一时左支右绌,让建州得了手,但建州与大明就是不死不休了,以大明国力,建州有灭族之祸;大王正在征讨朝鲜,若是被说动夹击大明,如何能支应两边粮草军资,部民怎么过这个冬?”

  龚正陆连连说话,道尽坏处。

  “我怎么会自己做主?但既然有使节过来,当然要传信给大王,让他决断。”何和礼看着他,“你未免太急了,这般替大明着想?”

  “事关建州根本!额驸难道还信不过我?我这是为大明着想吗?我说的几条,额驸难道不认同?”

  何和礼只打了个哈哈,外面鞭抽阿哈的声音反映着他内心的情绪。

  什么恩典,强取了哈达、辉发、乌拉三部之地,是恩典吗?

  从抚顺关到宽甸六堡,大明辽东边军在东面确实仍旧有大量兵力,但若是岱青说的事成真,锦州确实被他们打下来了呢?

  如果大明失去了整个辽东,鞑靼人直逼山海关和蓟州镇,大明还顾得上来寻建州的麻烦?

  至于说粮草军资……那辽源军民府可没有边墙,大明朝廷和富商不知拉了多少银钱财货出来大兴土木。

  当然,何和礼也不会冒然决定,他只是把消息和自己的考虑都送去了统门河下游已经被攻下来的朝鲜边境六镇城。

  现在努尔哈赤在那里坐镇,前锋自有诸英、代善等贝子和大将们攻伐,消息来往的时间并不需要多久。

  何和礼甚至觉得可以和朝鲜谈一谈。

  建州是在大明的默许下功绩朝鲜的,这笔账朝鲜可以找大明算。

  不如再转一转枪头,帮朝鲜国主迅速平了叛,然后相约一起进攻辽东。

  皇帝不肯册封李晖为国主,安的是什么好心?何和礼不信李晖心里不气愤。

  如果是建州女真、朝鲜和汗庭一起出手攻击辽东,那还怕什么?大家都成了同盟,以后共同应对大明了事。

  

  而叶赫部做了狗腿子,出兵和大明一同攻打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以后还能在这存在?

  三部之地,叶赫,再加上如今的大半个辽东,建州这才是真正一统,这一带不比朝鲜东边好多了,更适宜成为将来的女真国?

  何和礼听着龚正陆喋喋不休,也听着院子里的惨呼,开口说道:“好了。我只是尽本分,来使难道不见?有了消息难道不报给大王?龚先生太急了,稍安勿躁。该怎么做,大王自有决断。”

  看着龚正陆再三叮嘱心事重重地离开,何和礼觉得如果努尔哈赤认可他的想法,这老酸儒要第一个宰掉。

首节 上一节 251/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