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50节

  总而言之,三娘子早年亲自主持互市时,在大明边臣的有意“经营”下,互市时才有了两族“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气氛。

  这里面自然有三娘子是个女人的原因。

  但还有另一人受了三娘子“祸害”。

  舒柏卿这种官场老资历,岂会不知道?那就是让申时行帮忙写了墓志铭的蔡可贤。

  【俺答素桀黠,每临市场,邀边城出见。懦者率惮行,辄多予金缯以免。公至则慨然曰:国家方鞭挞四夷而示人以怯不武,虏既输矣,称外臣而逆其诈不信,徒令虏得要挟而轻中国……】

  说白了就是称赞蔡可贤的大义凛然和勇敢,不想多给土默特更多的财货避免风险,而是亲自去与虏酋商议。

  但问题是他随后就被弹劾辞官了。一直到宁夏之役时,兵部奏请启用他,还有人说不宜用,兵部则反驳“蔡可贤生平不无媟亵,而胆略器度,足定反侧!”

  啥叫媟亵?轻薄,猥亵。

  兵部反驳别人说他可用,说的是他确实有这回事,但是有才干有胆略啊!

  再想想,隆庆合议后,互市的事其实是三娘子主持的……

  所以申时行是在给蔡可贤洗白。墓志铭嘛,要照顾墓主人的颜面,于是把三娘子替换成俺答。

  真实情况好像是蔡可贤太帅了,“少年登第,丰姿白皙如神仙”,时任山西苛岚兵备道副使,其实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大叔。

  但是个帅大叔。

  那个时间点,三娘子才二十岁出头不多。互市一开始,信任还没建立,大概是有让大明边臣先出边墙对接的。有点表达诚意的意思,也有做人质一样的意思。

  蔡可贤大义凛然地去了,三娘子哪受得了这么有胆略又帅的大明进士边臣?

  宠冠穹庐第一流,自矜娇小不知愁。谁禁黑水阴山外,别有胡姬叹白头……

  这是私下流传的蔡可贤为三娘子作的诗,申时行说他做《塞下曲》刻石于马市,反正过程嘛……

  不管是他被三娘子强了还是两人干柴烈火,总归不好。那时候俺答还在呢,于是蔡可贤被弹劾辞官了,一生都不得重用。

  现在舒柏卿见面也是先赠诗一首,倒不是想做什么。

  快六十岁了呢,三娘子。

  只不过知道她吃这一套。

  而他又立刻对另一个女人说道:“路上听说,大成比吉只用不到一月就主持建成了此门,当真是女中豪杰。昔年尊夫昭勇将军把那汉吉在归化城习汉字、译经典,夫人也不遑多让,归化城已有富庶大城气象。这位便是令郎,掌握板升之众的素囊将军?”

  这大成比吉的脸色却变了变,不知皇帝的钦差是不是另有所指。

  她已经改嫁给了三娘子的亲儿子,现在为什么要提起把汉那吉?

  把汉那吉当年投诚大明,正是俺答与大明和议的契机。

  这土默特本部、归化城内外的军权,原先是把汉那吉所掌握。

  汗位争夺,都离不开军权。

  把那汉吉当年能掌稳军权,凭的其实是他在土默特当中最懂大明,而已经定居的土默特部,归化城这种“都城”的管理已经不能像原先一样。城市的治安和守卫,各行各业的管理,实在不是那些只懂得管理牧民或领军打仗的人能胜任的。

  把那汉吉死后,他这个同样精于此道的夫人就继承了这份权力。

  但她是个女人,因此就像三娘子一样不可避免地卷入权力斗争。

  三娘子当年就想让大成比吉改嫁给她的儿子,扯力克他爹也要让大成比吉改嫁给他儿子。

  当年俺答死后,归化城外数度大战,矛盾最终解决的方式是:大成比吉嫁给了三娘子的儿子,而三娘子本人先后嫁了扯力克父子。

  素囊的母亲是大成比吉,父亲是三娘子与俺答所生的那个亲子。

  现在扯力克也死了,素囊既有三娘子的支持,也有实际仍掌控着归化城及土默特本部军权的母亲支持。

  舒柏卿好像只是先一一寒暄,到了与卜石兔见礼时,卜石兔在对手的这份实力面前,当然可怜、弱小、无助。

  他只有个血脉身份优势,只有那部分担忧三娘子一脉太过于强大的领主们的支持。

  这份支持,还需要卜石兔能够从三娘子、大成比吉手中得到那些利益和实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行。

  谈何容易?

  卜石兔看着那明使对三娘子和大成比吉赞赏有加,心更是慢慢沉了下去。

  城外自不是谈事的地方,一行人先进了归化城,又到了内城的宫殿里。

  舒柏卿轻骑简从前来,虽说既比蔡可贤当时老,也没蔡可贤帅,但毕竟也是有胆略的,也同样是进士出身的饱学之士。

  三娘子看着他满目欣赏,语气很温和:“钦使一路劳顿,不知兀鲁把都儿可有怠慢?他这几年一直在后悔,钦使若能美言几句,让他们兀鲁特与上国的边市重新开了,我们土默特上下都感念恩德。”

  

  她和大明打了多年交道,尤其有心学习,汉话早已不成问题。

  “开边市是小事。”舒柏卿笑了笑,“只不过,夫人掌印信,这边市还要顺义王之名。嗣王不定,恐怕又闹出万历十三年的事。”

  三娘子表情微变,缓缓叹了一口气。

  说的是扯力克受封顺义王之前。那时候她还没嫁给扯力克,三娘子把印信交给了儿子去互市,结果扯力克发兵讨伐,最终才有了她与扯力克合婚、扯力克获封顺义王、她获封忠顺夫人、她和她的儿子儿媳获得了归化城及板升之众的军权。

  “钦使是为这事而来?”她看着舒柏卿。

  “自然。若是土默特内又起争端,恐怕又要边墙不宁。”他看着三娘子说道,“如今朝廷正对察哈尔、喀喇沁、喀尔喀、科尔沁用兵,陛下遣我亲来,要以此事问明土默特如何取舍。”

  他说得如此直白,三娘子不禁表情再变。

  克制了一下之后,她看了看大成比吉和素囊,然后才问:“皇帝陛下有什么旨意吗?”

  “旨意是定了嗣王之后再颁的,陛下口谕。”

  关系到孙子能不能成为土默特的汗,三娘子已经接过很多回旨,熟练地行大礼。

  舒柏卿满意地点了点头:陛下说得没错,土默特由这些女人们掌着实质的核心大权,只有好处。

  “忠顺夫人,朕让舒柏卿给你带句话。朕要剿灭了察哈尔、喀喇沁、喀尔喀和科尔沁,漠北草原,你愿不愿让其尽归土默特,另立汗庭?残部族民,你尽可收拢。若能安居于西拉木伦河、大沙窝以北,与大明相安无事,将来边市长存,盐铁不禁。”

  三娘子跪在那陡然身躯微震,抬起头看着舒柏卿:“……另立……汗庭?”

  “忠顺夫人觉得大明做不到?”舒柏卿先请她起来,毕竟口谕已经宣完了。

  随后,他才对三娘子说道:“我护卫二人皆在殿外,因为携了新铳。他们不是防着你们加害钦使,是让你们看看大明新火器的。陛下英明神武,学贯古今。七年励精图治、整训大军,如今以大明兵甲之盛、钱粮之足,林丹巴图尔这次定然兵败燕山!兀鲁把都儿将军,素囊将军,尽可带他们去空旷处试射,一观威力。”

  说罢对三娘子说道:“我们便在此先叙叙和盟以来得失吧,他们自会回来禀报。”

  舒柏卿只带了两杆铳来,但这是最新型的燧发枪。

  土默特当然有看得出门道的人,然后舒柏卿就能够发挥。

  让土默特相信并忌惮大明的实力,才能让他们对大明画的饼心动。

  三娘子和大成比吉心不在焉,而兀鲁把都儿和素囊等人回来后,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舒柏卿这才悠悠开口:“陛下有言,他愿与邻为善。但两族之间仇怨何止百年?重要让北面的邻居知道如今大明实有以和为贵的本事。汗庭之下各部既已各自为政,大明打残了左翼,右翼愿不愿接过阖族权柄,就在土默特一念之间了。”

  兀鲁把都儿遍体生寒,他不知道明军已经装备了多少那种新铳。

  但那两个卫兵装药装弹、击发的频率,比他印象之中的要快太多。

  若是骑兵面对这种新铳,就要付出至少多两三倍的伤亡才能与之接敌。

  关键并不只是什么两三倍,而是士气。

  一支精兵,伤亡过了一定比例,那就已经没法再好好打了,除非人人都宁愿死了也要杀敌。

  汗庭有这样的精兵吗?有多少?土默特又有多少?

  他终于知道这明使所说的,大明皇帝要给土默特的机会是什么。

  “昔年顺义王俺答就有遗嘱,立嗣以长。”舒柏卿看了看兀鲁把都儿,“一路过来,本钦差也大约知道如今争执了。忠顺夫人,草原有此剧变,将来的汗庭容得下一王诸公,各有边市印信,边市可从宁夏一直开到宣府、开平,其利何止十倍?土默特若愿把握这个机会,那就该结束争执,早做准备了。”

  “……一王……诸公?”

第315章 草原争王

  “……王?”

  铁岭西边的辽河套,秀水河上游两条支流中间的地方正在打扫战场。

  布扬古面前是麻贵,还有很熟悉的辽东铁骑——当年李成梁扫除叶赫西城,纳林布禄出了叶赫东城乞降后,布扬古见过李成梁身边的这个将领孙守廉。

  现在他是辽东副总兵。

  没什么意外,当开原那边的大明边军五千人在老米湾过了辽河之后就直扑这边,而俞咨皋押着叶赫部的五千“精骑”从东北面也包过来之后,炒花不得不退向西北方向。

  而布扬古和麻贵见面之后,听他传达了旨意。

  “大军在此休整七日,补给粮草军资。”麻贵看着他,“都督既然与明军同行作战,草原上很快就会传遍。如今不妨也在此休整一下,我派人让钦使过来宣旨。”

  布扬古说不出话来。

  炒花还是带着万余人跑了,但这一战丢在这里的尸首就有一千余,重伤被带走的只怕也有两三千,再加上负了轻伤的,现在留给炒花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往西去老哈河一带寻求敖汉、奈曼部的庇护,要么渡过辽河去与科尔沁右翼联手抗敌。

  但他毕竟还是跑了,也看到了叶赫部从东北面绕过来突袭他们的侧后翼。

  “天恩浩荡,你既然下定了决心,陛下自然不会负你。叶赫部成了鞑靼之敌,如今领地还适合一直呆着吗?都督是想大明也派兵驻守到叶赫部协防你们,还是想独自面对西北面的鞑靼袭扰?”

  布扬古心中苦涩,这是他主动下定的决心吗?这是被逼的。

  他现在并不看重所谓王的名号,而是想确认另外的事情。

  “……西边不是已经有小歹青的踪迹了吗?喀尔喀、科尔沁必定不会善罢甘休。麻都督要彻底清扫辽河南面,既要北防喀尔喀、科尔沁,又要西攻察哈尔的敖汉等部。燕山北面,西拉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西,大沙窝以东……这片地方真能拿得下?”

  如果是麻贵说的这片区域,比叶赫部现在的领地大了何止数倍?

  “你若再下定决心,让开原边军再向前驻守到金山的双辽之间,这里就只用留下一半人守在通辽。东边与金山及你叶赫部留守将卒互为倚仗。本都督和你当然是率军西进,剿灭敖汉等部,断了南下鞑靼大军自老哈河的归途。”麻贵看着他,“辽河上游的南面,不就是老哈河一带吗?叶赫部本就是要奉旨西迁到那边。”

  麻贵并不急着说服他,宣旨的钦使很快就会来。

  如果不是叶赫部不敢力战,这一次又怎么会让炒花部跑掉那么多?

  布扬古如果还是顾虑太多,那么麻贵也好办,让他先率军接收这一带,再防着北面就是。邻近他叶赫部,布扬古想必是愿意的。

  只不过等他去攻灭了察哈尔的岭南四部再回来,始终只想坐享其成的叶赫部干脆还是灭了。

  成不了大事。

  对仍在壮年的布扬古来说,面前确实是两难的抉择。

  一方面,叶赫部只有这不到一万青壮精兵了,带出来了一大半。

  而敖汉、奈曼等部,在岱青杜陵的多年经营下兵强马壮。小歹青赫赫威名,也远不是炒花可比。明军把老哈河一带打下来了交给他们,叶赫部尚且还顾虑重重,何况要前去与之死战?

  但另一方面,大明要厚实辽东、经略辽东的决心十分之大,叶赫部当真赖着不走,一定会惹怒大明的。之前那位镇夷侯的话,说明大明早有第二套计划。

  麻贵说大明皇帝封了她妹妹为婕妤,又说可允他叶赫部占据那么大的地盘,以后开国为藩王。

  但这一切,需要叶赫部真正为大明、为自己血战才能得到。

  ……

  “我此来,只为宣示圣意。”

  归化城那边,舒柏卿也解说了皇帝关于“一王诸公”的说法,然后就对三娘子和大成比吉说道:“若俺答嫡长血脉为顺义王,成为汗庭之主,那么土默特部以素囊为忠义公,如此岂非两全其美?土默特部就只有这么多草场、牛羊、子民和财富,这回不论如何分,总免不了争执。若是能尽得察哈尔岭北之地,收拢各部残民,岂非两难自解?”

  兀鲁把都儿想着那新铳,盯着舒柏卿说道:“还不是让我们自相残杀?让土默特出兵相助?”

  舒柏卿瞥了瞥他:“土默特去不去都行。土默特去了,以后可再筑应昌城,占有开平和落马河以北。土默特不去,那西拉木伦河以南就尽归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大明又不要草原放羊。”

  “钦差大人倒说得好像不论我们相助与否,大汗与察哈尔大军这次都一定有去无回。”

首节 上一节 250/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