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162节

  封建道德伦理的基石啊。

  其实这老和尚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确实有他的标准:实际成就和才干。

  说穿了更加看重能力,而道德教条就被他放在其次甚至不是重要考量。比如说他把陈胜、项羽、公孙述、窦建德、李密这些人与唐太宗、汉武帝相提并论,那就足够惊世骇俗。

  当然,让朝野更加不安不满的是他评价那些儒臣。

  【故官人而不私以禄,则虽召之必不来矣;苟无高爵,则虽劝之必不至矣。虽有孔子之圣,苟无寇司之任、相事之摄,必不能一日安身于鲁也……】

  【……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然则为无私之谈者,皆画饼之谈……】

  听听,表面上看非常损:不给高官厚禄,肯定不来当官。就算孔子,没让他做大官,他不就没安心留在鲁国吗?

  可是他的出发点其实很务实。

  说白了,李贽的出发点是人,是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

  理学很忌讳谈功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李贽则大谈功利,主张富国强兵。

  【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

  【务农讲武,不可偏废。】

  【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

  理学讲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他的观点则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从朱常洛的角度看去,真的是话也不糙理更不糙。

  李贽自己点评自己也是:其词鄙俗。

  原句是: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

  我性子急,我骄傲,我说话难听。我率性而为,没见几次可以特别亲热,但我喜欢挑刺不喜欢夸人。我要是讨厌你,既不跟你打交道,还一辈子都想着怎么坑你。

  当然了,因为这是朱常洛,所以现在反倒认同他说的理。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深入骨髓。

  但历史惯性之中出来的帝王,看到他提倡什么万物一体、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什么士贵为己、务自适,那哪里能忍?

  而如今朝野那么多官绅听他骂什么“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那哪里能忍?

  那天他没当面喷孔尚贤,实在是嘴下留情了。

  当然,那也是因为早就骂过了。

  “你不敢妄言,朕也不敢妄用啊。”

  朱常洛叹着气。

  太生猛了,搁欧洲是要被架火上烧死的人物。

  老和尚能安然混到七十六,其实倒要感谢儒门子弟多少讲些道德仁义。

  所以怎么用他来刺激思想、改变思想,还当真让朱常洛很为难。

  朱常洛没有狂妄到在这个时候去提什么新的思想理论框架,大明毕竟没有经历那样的巨大社会变革。最有效的法子,仍旧是借助儒学的框架,为它注入新的精神。

  这精神注入棒太生猛太狂野了。

  前戏还不够。

  “不想了,先歇息吧。”

  “那陛下,可要哪位娘娘侍寝?”

  

  朱常洛一边站着活动久坐僵硬的筋骨,一边想了想,然后说道:“去淑妃宫里吧,换换脑筋。”

  动着动着就走到了乾清宫的正殿外面,朱常洛抬头看着夜空。

  这片天空下的东方大地上,自秦之后其实本质上不算有很大的变化。

  朱常洛其实看出来了,老和尚狂喷孔孟,其实倒不是要彻底推翻儒学。

  他也是个想掀了屋顶再开窗户的老和尚。

  只不过,想要否定孔孟这些圣贤之言就是至理这一点,其实也几近于推翻儒学甚至推翻儒学拥戴而起的道统法统了。

  因为皇权要的就是绝对。

  圣贤之言就是至理固然越来越摒除进化余地和空间,但是胜在标准很清晰,整个一套架构很完善很稳固,对皇权的帮助极大。

  要革新的话,至少一两代读书人无所适从。

  这还要建立在能迅速搭起一套新的理论内容、得到大多数读书人认可的前提下。

  朱常洛在思考,王佳月在看着他的背影发呆。

  她又习惯了做乾清宫小透明,毕竟已经五个多月过去了,皇帝确实只把她当个乾清宫司门小宫女。

  仿佛那一天他真的就是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其他旧伤。

  而刘若愚过来说淑妃那边已经通传过了之后,皇帝也直接心神恍惚地出发过去了,并没有多看她一眼。

  她是司门,所以默默地关好乾清宫的殿门。

  这样也好,至少在乾清宫这里,没有人再欺负她了。

  等她把应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就回到了直房歇下。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忽然又听到喧闹,竟是皇帝又回来了。

  而刘若愚也喊醒了她们:“去沏茶,再备一些点心,掌灯。”

  王佳月有些头痛,问了问时辰,毕竟才过去一时三刻而已,此时已近子时。

  但皇帝有命,她们自然立刻又起身。

  再见到皇帝时,只见他容光焕发,眼睛亮亮的,神情兴奋地拿着笔写写画画。

  茶和点心端了上来,朱常洛继续在纸上勾勒着。

  这些问题其实从朱翊钧中风之后就一直在想,刚才在范思容那边想到沈一贯致仕了、徐文璧又去世了,才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毕竟要定新的首辅不是?

  皇帝其实高高在上,有些问题不过雨露均沾而已。

  他又这么年轻,龙精虎猛,有足够时间。

  地方考察士绅给他们带来的不安确实不能无视,新政又一定要推行,李贽这老和尚的一些进步想法也应该注入到儒学的框架里。

  正好今年又复设了太学,设了专管文教的太常大学士,本身就涉及到了一些中枢衙署调整。

  “陛下,这是画什么?”刘若愚在一旁无聊,看着看着忍不住开了口,“怎么像是皇极殿那边?”

  “你瞧得出来?”

  “……这是皇极门嘛。”

  “嘿。”朱常洛只轻笑了一声,而后就不做声。

  等到他把这格局描了一番,又细细想了想利弊及将来变化。

  当然还可根据情况来调整,但将来需要调整的地方影响越小越好。

  这样忙了一通,外面敲起了子时五刻的更鼓。

  “明日早晨,让田义、陈矩先去宣二位阁臣,还有大司马和宁远侯。”朱常洛把这张纸放了下来叠好,想了想之后又说道,“还有大宗伯。”

  “奴婢记下了。”

  “扰你们清梦了。”朱常洛看了看她们,目光忽然停留在王佳月脸上。

  然后洒然一笑:“佳月跟朕走,今夜留寝吧。”

  王佳月陡然一懵,不知所措起来。

  “陛下,龙体……”

  刘若愚开口想说话,朱常洛却不容置疑地说道:“朕这些天都一心读书嘛,别啰里啰嗦的,你先去歇着便是,明天事多。”

  他已经走在了前头,王佳月不知道是跟去还是不跟去。

  刘若愚看着意外的她,只能笑了笑说道:“恭贺娘娘了,还不快去?”

  于是王佳月低下了头,终于在不由自主加快的心跳声中过去了,然后又想着自己之前倦极,只是擦洗了一下便睡下了……

  “着实兴奋,又出了些汗,先洗一洗。”

  她听到了皇帝在前头吩咐。

  另外两个也被喊起来的司灯司膳自然开始忙活,路过王佳月时低头屈膝弯腰行礼,抬头的一刹那难掩羡慕。

  王佳月搞不懂,怎么忽然又?

  只是等温水也备好了,皇帝才又看着她:“过来啊,洗一洗。”

  就像那天一样。

  王佳月畏畏缩缩地低着头宽衣解带,朱常洛则笑眯眯地看着她。

  而这一次则是同洗。

  做皇帝嘛,雨露均沾才是最要把握的。

  后宫如是,前朝亦如是。

  ————————

  今天出庭,十点那一章再欠。

第201章 五相共治,权责分明

  后宫再多一嫔,封号为慎。

  王佳月喜迁新居,搬去了景阳宫。

  东西十二宫之中只剩一个翊坤宫没有主人了。

  次日,最晚到达紫禁城的是李成梁,他从城外的京营赶回来。

  等他获准入城,申时行、王锡爵、田乐、朱国祚四人才出发,一起往乾清宫去。

  阵容特殊,人数少,大家都知道这是要议论大事了。

  申时行、王锡爵和田乐自然是分量足够的,而朱国祚身为礼部尚书,现在心里只砰砰跳地想着一种可能:莫非是要商议补阁员的事?

  也不像,商议补阁员,喊勋臣做什么?

  又或者说不只补阁员一事?

  心思复杂地到了乾清宫,朱常洛已经端坐在上。

  见驾之后,皇帝赐座,五个人在乾清宫正殿明堂里坐了一排。

  然后田义和陈矩亲自过去关上了门,回到了朱常洛面前,在台阶下一左一右地站好。

首节 上一节 162/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