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95节

  军中自不必说,将士们对张绣忠诚度自始至终都是最大值,从来没有下降过。

  张绣是一个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主帅。

  这一个原因就足够了。

  至于宛城乃至是南阳的官吏,对于这位太守充分信任的姿态亦是大为振奋。

  无论是刘表时代的旧人还是通过求贤令而来的新人,纷纷拿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劲头。

  贾诩见状,亦是果断改变了策略。

  一方面让张绣继续保持现状,一方面和刘晔等人以推广许劭“君乃一时之雄,雄踞宛城,虽乱世可安”的评语为载体,创新形式、营造氛围,加大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核心目的就是让张绣这个北地枭雄,乱世不败的印象深入人心。

  最终成效显著。

  张绣停留在南阳的这段时间,全郡上下都沉浸在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蹄疾步稳建设幸福美好新南阳的良好气氛中。

  张绣还召见了自己一手建立的谍报组织各地方首领,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在建立谍报网络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对比自己穿越前了解的历史知识,查漏补缺,指出修改意见,让众人在深感佩服的同时决定要加倍努力。

  至于剩下的时间,就用来磨砺个人武艺和跟邹氏日常了。

  不出张绣所料,赵云的个人武艺果然不在自己之下。

  如果单以对百鸟朝凤枪的理解而言,甚至还要在自己之上。

  按照赵云的说法,他现在已经隐隐摸到了第三十六式的眉目,欠缺的只是实战历练和某个突破契机。

  这让到现在为止还对第三十六式没有一点头绪的张绣颇为羡慕。

  百鸟朝凤枪是童渊一手所创,可以说是此世最强枪法。

  这门枪法的最后一式也就是第三十六式并无固定招式,需要个人领悟方能使出。

  能不能学会,全凭自己,可以说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也正因为如此,张任、张绣、赵云三人现在都没有学会完整的百鸟朝凤枪枪法。

  在跟赵云切磋的同时,张绣和赵云各自对于枪法的理解自然也是更上一层楼。

  邹氏在见过赵云以后,也对张绣这个小师弟大加赞赏,以长辈的身份勉励他好好做事,为国效力。

  因为时间充裕,张绣跟邹氏的关系也渐渐回归到当初宛城之战后那般。

  对于张绣偶有一些不合礼数的举动,邹氏也是渐渐习惯,甚至偶尔还会对张绣开一些在以前的观点看来不合时宜的玩笑。

  两人说是婶侄,其实更像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话说这日午后,张绣在跟邹氏玩鸟,两人皆是玩意甚浓,兴致颇高。

  这时赵云突然找来,说是贾诩请他去议事。

  “绣儿,可是又要离开?”

  看到邹氏紧张的模样,张绣不禁有些好笑。

  先前说让他为了国家大事不要留在南阳的是她,现在舍不得分离的也是她。

  “前几日曹操领兵到徐州界内,引吕布、刘备为左右军”,张绣并没有瞒着邹氏,解释道,“想来就是与袁术初战有了结果。”

  别看张绣这段时间仿佛很闲,但他的注意力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件事情,就等合适的时间加入战场。

  如今邹氏问起,索性就交了个底。

  邹氏一听就明白了张绣的言外之意:“既是如此,你便快些去吧,莫让文和先生他们久等。”

  张绣闻言便点点头,带着怀英离开。

  等到张绣和他的鸟儿离开,邹氏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绣儿又要离开了啊……”

  不知为何,她只觉得心里空空荡荡,就仿佛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张绣倒没想那么多,跟着赵云来到议事之处,就看到贾诩和刘晔早就在等着他了。

  一看到张绣,刘晔当即迎上前来,迅速说道:

  “主公,袁术已回淮南!”

  “哈?”

  张绣听到这个消息,当即一愣,什么情况?

  这才过了几天,这仗就打完了?

  数日之前,曹操和豫州的刘备合兵行至徐州,拜吕布为左将军,调解了他跟吕布的矛盾。

  随后便分吕布一军在左,刘备一军在右,自统大军居中,又令于禁和夏侯惇为先锋。

  夏侯惇被关了整整一年才回到许昌,结果刚有大战就被曹操任命为前锋,可见对其信任。

  当然,他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袁术听闻曹操兵至,令大将张勋引兵五万作先锋,两军会于寿春界口。

  张勋当先出马,结果与夏侯惇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就被夏侯惇一枪搠死。

  夏侯惇趁势掩军而上,杀得袁术大败回城。

  这份战果总算是让他好好出了一口气。

  随后吕布引兵攻东面,刘备引兵攻南面,曹操自引兵攻北面,三路大军将寿春团团围住。

  袁术见硬拼不是办法,遂用长史杨弘之计,留李丰、乐就、梁刚、陈纪四人分兵十万,坚守寿春。

  他自己则是把寿春库藏的金玉宝贝打点收拾利索,领着御林军过淮去了。

  张绣听刘晔说完这才明白,原来不是仗打完了,而是如今双方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一直等到刘晔说完,一旁的贾诩这才从容开口:“主公,我等可可以出兵了。”

  张绣点了点头,之前观望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趁着双方在寿春对峙,张绣便可以混入其中,伺机谋取江夏。

  “就按之前所议,子扬留守宛城,文和与我同行。”

  贾诩微笑着点了点头。

  表面看似气定神闲,实则内心激动万分。

  终于,我终于能离开南阳了!

  他转头看向刘晔,却见后者委屈巴巴地望着自己。

  贾诩毫不怀疑,只要自己有丝毫犹豫,这个小老弟就会迎难而上,主动接过这份重担。

  所以他收回目光,只当是没有看见。

  准备工作先前已经做好,按说可以随时出兵。

  只是如今天色已晚,张绣便决定等到次日早晨启程。

  临行前自是再一次去向邹氏告别。

  看出邹氏的不舍,张绣笑着承诺:“婶婶大可放心,若此行顺利,不日我便可将你接到江夏。”

第115章 黄祖又挨打了?

  如果这次的战略能够成功,就把邹氏接到江夏。

  这原本就是张绣跟贾诩议定好的事情。

  当然要接过去的不仅仅是邹氏,还有宛城现在包括贾诩在内的其他人家属也要一并转移。

  江夏地处南阳、庐江两郡之间,一旦拿下,自然是比南阳更适合作为大本营的地点。

  这同时也是为贾诩和刘晔拟定的后续发展做准备。

  彼时南阳这一整套人马都要搬过去。

  张绣原本以为给出这个承诺,邹氏会开心一些,谁知她在听到这句话后目光中幽怨之色更甚。

  他正疑惑,就听邹氏幽幽说道:“你曾写信于我,称会接我去蕲春,岂料这一等便是整整一年。”

  张绣:“……”

  糟糕,自己这合订本根本禁不起翻阅啊!

  看到张绣的窘状,邹氏扑哧一笑,“逗你呢,你此去当以大事为重,切记爱惜身体,其他事宜皆可容后再说。”

  张绣被邹氏明媚的笑容晃到了眼,下意识点了点头。

  “下次一定”这四个字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婶婶保重。”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张绣会齐诸将正要出发,就有人报说刘使君的信使到了。

  “刘使君?哪个刘使君?”

  如今有可能给张绣送信的除了刘表,还有刘繇。

  再想想刘备现在正跟着曹操混,也不是没可能给自己送信……

  直到听人说是荆州的刘使君,张绣便皱起了眉头。

  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这次回到南阳已经有一段时间,刘表都是不闻不问,怎么偏偏在自己要出发启程的时候来了?

  诸将也是面面相觑,不明白刘表在搞什么鬼。

  “先让人进来再说。”

  现在的南阳已经不是去年的南阳,张绣觉得刘表这次派来的人应该也不会像上次的蔡瑁和张允那样作死。

  很快,刘表的信使就被带了进来。

  来者乃是蒯(kuǎi)良,字子柔,身份是刘表的主簿。

  这个人张绣不是很熟,但他的弟弟蒯越张绣却知道。

  历史上的刘表病死以后,正是蒯越跟蔡瑁、张允等人拥戴刘表的次子刘琮继承刘表官爵,继而在赤壁之战前投降了曹操。

  这兄弟两人出身荆州南郡望族,都是蒯家的代表人物。

  刘表能派蒯良过来,也间接说明了事情的重要性。

  相比于趾高气昂的蔡瑁和张允,蒯良真正展现出了荆州名士的风范,在面对张绣时不卑不亢,彬彬有礼。

  张绣这个人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亦敬人一尺,因此也给予了蒯良相应的礼遇。

  双方分宾主落座,在简单的寒暄问候过后,就进入了正题。

  “某观郡守军中动向,似是要出征?”

  “不错,我准备征讨袁术那逆贼。”

首节 上一节 95/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