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并不多,再把短命的秦、新、西晋、隋、武周、元去掉,能打的其实就剩下了汉、唐、明、清四个。
其中前两个便是整个封建王朝史上国力最强盛的两个时期。
有道是强汉盛唐弱宋,汉唐这两个王朝都是各自时代的巅峰,四方来朝、无与伦比的存在。
作为一个穿越者,对于汉唐盛世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所以既然是自己亲手覆灭了汉王朝,那便让盛唐提前到来吧。
可是其他人自然是不明白张绣的想法,所以听到张绣属意这个国号,众人不禁面面相觑。
这个国号……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吧?
提出这个建议的孔融则是欣喜若狂。
在真正加入张绣之前,他一直都自恃品学兼优,德才兼备。
可真当加入张绣阵营以后,这才惊讶地发现,张绣麾下才学强过自己的人简直是数不胜数。
这也让他收敛了心中的傲气,志大才疏的秉性也变了不少。
却不曾想自己如今竟然能在一众大佬中脱颖而出,得到张绣赏识。
“此国号以前可有人用过?”
凭着张绣业务历史爱好者的水平,他知道的历史上在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有个唐国。
位于江南地区,曾一度和北宋对峙,开国之君名为李昪(biàn)。
不过灭国之君倒是比开国之君更有名,那就是李煜。
只因这个亡国之君不但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并且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更高。
但凡稍微对这方面感兴趣的,那肯定都会背上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故而被称为“千古词帝”。
除了南唐之外,张绣的印象中是再也没有其他王朝叫唐了。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孔融点了点头,居然还真说出了另外两个唐国,并且还是在汉朝之前的——废话,汉朝以后的孔融也不知道啊。
其中一个唐朝历史极为悠久,又被称为“古唐朝”“陶唐王朝”,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距汉朝两千年前的尧建立的王朝。
因为尧在称帝之前的封地为唐而得名,更在虞舜之前,也是后来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最早雏形。
由于时间实在太过久远,所以关于古唐帝国的资料并不多,只知道古唐国在西周早期覆灭。
至于第二个唐国,恰恰就是春秋时期周成王趁着古唐朝内部动荡不安,遂将其攻灭。
后来他又分封其弟叔虞于古唐国的故土,便是第二代唐国。
后来这个唐国又被楚国攻灭,其后遂不见记载。
所以如果张绣建立的国家名为唐的话,那就是第三个唐王朝了。
孔融的科普不禁让张绣感慨,学海无涯啊!
果然是向公公……咳咳,向老孔学习,一辈子都学不完。
国号定下以后便是国都了。
关于这一点的争论倒是不多。
毕竟在这个时代,除非你的地盘只有南方,否则国都是不太可能放到南边的。
关外肯定是不会选择,那么无非就是陕西和河南之争。
再细化一下,拿出来的就是三个选择长安、洛阳、开封。
长安能够辐射西北西南,震慑西北西南边陲,拱卫河西走廊,在军事方面非常便利,但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力不大。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对于华北,东北,华南,东南,更是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开封正好跟长安相反,能够辐射中原,覆盖长江黄河流域,但是对西北,东北,西南,缺乏影响力。
选择长安是舍弃交通便利,巩固军事安全。
开封是舍弃军事安全,发挥交通便利——千里平原四通八达,物资运输信息传递商业发展都很容易。
但开封是出了名的易攻难守之城,一旦天下大乱或者外敌入侵敌军随时能突进到首都。
洛阳就不用说了,位于二者之间的他就是折中选择。
论军事不及长安,论交通不如开封,但又比长安更靠近中原,比开封又有嵩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不至于无险可守。
就算真的守不住,还可以退到长安。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便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以洛阳为都城,长安为陪都。
能提出这个方案,也的确是符合他性格最稳,出计最全的特点。
纵观历史,长安与洛阳本是一体,二者可以互补短处。
既然长安交通不便,那就在东方建立陪都,分担一些交通、贸易功能。
这个陪都自然就是洛阳。
反之亦然。
既然洛阳军事安全不足,那么就在关中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一旦天下大乱,就跑路去长安。
远的不说,董卓就是这么干的。
对于这个方案张绣也是颇为满意。
张绣同意了,其他人也是没有意见。
反正几处地点都是各有利弊。
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只有相对合适的。
也就是现在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否则的话张绣其实更中意河北。
没办法,谁让自己穿越的是汉而不是唐、宋呢?
国都之后就是年号了。
有鉴于先前的争执,这一次张绣直接就给定了下来:章武。
毫无疑问,选择这个年号,也算是一种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安慰了。
你们没有实现的梦想,就让我来帮你们实现好了。
不过这个章武肯定不会像历史那样短暂。
国号、国都、年号决定以后,剩下的事情张绣就不再多问,悉数甩给了旁人。
自古王朝更迭,莫不以五德轮回为据。
汉属火德,故号称“炎汉”。
如今张绣当国,便是以水德代火德。
这样一来,冠冕龙袍、旄旌节旗皆尚黑色。
水,北方,色尚黑。
冬十月为岁首,此时恰是十月。
张绣绰号北地枪王,更有北地枭雄,乱世不败这些年民间传言的印证,无形中恰恰与之相合的特征。
最终就导致不只民间百姓对张绣建立的唐王朝是天命所归深信不疑,就连许多士子文人,文武官僚,也相信这是天命。
嗯,除了张绣自己。
统统都是封建迷信。
不过没关系,其他人相信就好。
这一日,凉王张绣受刘协禅让,将传国玉玺授于大礼,随后换下帝服,具王服立于百官之首。
按照惯例来说,应该是给刘协封公的。
奈何如今除了张绣这个凉王之外,还有孙策这个吴王。
张绣做了皇帝,总不能给孙策降级吧?
眼看着百官为难,张绣大笔一挥,封,封他妈的!
不过除了汉王和吴王之外,新生的唐朝并没有再分封其他王爵,这个暂且按下不表。
刘协不但受封汉王,位居百官之首,而且还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些特权。
不但如此,刘协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保持汉制,王子皆为列侯这些特权也一样不差。
一句话,只要在他的郡国,刘协依旧还是皇帝。
到了最后,张绣甚至还提出,让刘协自己挑地方。
刘协也不跟张绣客气,直接挑选了自己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长安。
这也让文武百官感慨,对于前朝末代皇帝的态度,张绣真是没的说了。
要知道,长安可是陪都啊!
对此就连先前跟大汉王朝感情最为深厚的诸葛亮、荀彧等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但是张绣也说的明白,刘协这个汉王不能世袭。
这些特权只有他一个人有。
况且他因为受伤的原因无后,只能过继其他刘氏子弟。
过继来的儿子虽然能够继承汉郡国,但只是列侯。
再过一两代也就自然消亡了。
经张绣这么一解释,众人也就释然了。
在刘协、孙策这两个异姓王的带领下,文武百官身穿黑色官服袍带朝贺。
随后张绣换装,着天子冠带,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接诏、策,玺,公卿、列侯、诸将万余人陪同,燎祭天地,议改正朔,大赦天下。
不过按照规矩,张绣要等到明年元月一日才可以建立新帝年号。
张绣自然是不至于连两个月都等不住,所以这一年依旧还是建安二十二年。
自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建国至汉帝刘协禅让,除去西汉和东汉之间由王莽建立的“新”王朝,两汉共计四百零二年,历二十七帝。
一个伟大的王朝就此结束,崭新的王朝自战火中诞生。
等受禅仪式完毕,紧接着便是燎成礼仪,也就是燃柴火祭山川,主要就是庆贺凉王张绣受禅为帝。
如此一来,倒是削弱了不少汉室灭亡的伤感。
张绣随即下诏,为亡父母加封帝后号,册封甄氏为皇后。
邹晓、大桥、小桥、曹节、郭女王、吕玲绮、蔡琰、孙尚香、步练师、吴苋、张琪瑛等人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