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从曹操那边过来的荀彧、荀攸、于禁、徐晃等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想法。
以前天下未定,他们不能也不敢有所表示——因为那样就相当于是在资敌。
可如今曹操已死,魏国已灭,他们再做什么反倒是没关系了。
总不至于有人怀疑他们要为曹操报仇,反张复曹吧?
那也太搞笑了。
所以他们能为曹操和这个理想中的魏国所做的事情也就这么一点了。
张绣虽然自始至终都一言不发,却是把所有人的话都记在了心里。
他也在结合如今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知识暗中思考,分析利弊。
直到此刻,他终于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啊呸,是一个更符合当代特色的决定。
“就这样决定了!”
随着张绣拍板,一件让整个国家智囊团争执不休的话题最终还是落下了帷幕。
接下来,便是给汉室江山一个最后的体面了。
原本按众人的意思,这件事情最好是由刘备去跟刘协谈。
皇叔嘛,该出力的时候还是要出力的。
但是张绣却拒绝了。
穿越之前,他就是那种最讨厌领导没有担当的员工。
如今自己当了领导,他断然不会去做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所以他自己找到了刘协。
“国家。”
“凉王来了!”
看到张绣的时候,刘协显得很高兴,立刻拉着他品尝自己的新菜式。
虽然曹氏父子的死让他觉得有些便宜了,但是后来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死者为大。
再说了,在伏后事发的时候,他甚至都以为死的会是自己。
否则当伏后向他求救的时候,他也不会说出“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这样的话。
反正天下重新一统,刘协也觉得自己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至于权力,他是想都不想。
就现在这样,挺好的。
还不如研究新式菜品来得有意思。
再者张绣也算是履行了承诺,让左慈为自己治好了暗疾。
虽然余生依旧无后,但总算是可以享受快乐了。
即使如此,他倒是也没有再纳妃子的打算了。
如今皇宫中的后妃数量已经让他有些应接不暇了。
特别是前段时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突然恢复了正常,后妃们那真是久旱逢甘霖,热情的不得了。
每晚都是夹道欢迎,等着他倾囊以授。
对于刘协而言,这就是痛并快乐着了。
带给他这一切的不是旁人,正是张绣。
所以每每看到张绣的时候,他都非常感激。
况且张绣还是为数不多会认真品尝自己作品并且给出评价的人。
“怎么感觉有点酸?”
“是吗?”
听到张绣的话,刘协连忙又尝了尝了,片刻之后懊恼地说道,“果真如此,她们又不告诉我!”
他说着便看了一旁的伏后一眼,后者只是朝他微微一笑,并没有给出解释。
张绣则是说了一句实话,“她们的心思都在陛下本人身上,陛下对皇后和嫔妃而言便是最可口的饭菜,自然不会觉得有异。”
“凉王之言,时常发人深醒,令朕自愧不如!”
说到这里,刘协仿佛是无意间说道:“不若由凉王替朕来打理这江山,让朕安心去做菜如何?”
这句话一说口,原本陪在一旁的伏后当即脸色一变。
君无戏言!
刘协这是在干什么?
她可是当初经历过生死的人,此刻使劲压抑住了想要看向张绣的目光,做出一副神游物外的模样,只当自己没有听到。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下一刻,便听张绣说道:“好啊!”
刘协先是一惊,随即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等到张绣离开,伏兵忍不住扑到了刘协怀里,“陛下,你刚才吓死臣妾了!”
“不必担心,凉王不是曹操那种人,我们不会有事。”
“臣妾知道,可是陛下,你……你当真舍得?”
“以前是舍不得,但是这次从许县逃出来以后,朕反倒是看开了。”
刘协拥着伏后,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朕虽为刘氏后人,却并非治国理政之材。
昔日朕之皇兄尚不如朕矣,既如此,不如退位让贤。
朕累了。
汉家江山重新一统,朕已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如果是在以前,伏兵说什么也不会答应。
但是在经历了许都的那一场变故以后,如今的她也算是看开了。
只要人活着就好,当不当皇帝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况且正如刘协所说的那样,张绣不是曹操。
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都没有限制过刘协自由,一旦得到天下,只会对刘协和她更好。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终,一篇由荀彧操刀的诏书明告天下。
第708章 称帝
建安二十二年冬月,在花了足足半年的准备时间以后,大汉天子刘协下罪己诏。
诏中声称自己少年登基,并无执掌国器的能力。
加之奸佞当道,致使国乱岁凶,社稷化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圣人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黎民,应当举贤为帝,方能解民倒悬者。
凉王张绣,天纵奇才,先后平定徐州之乱、汝南之乱,斩杀奸臣袁术,击败篡汉伪帝曹操,使天下重新一统,有大功于社稷。
故尔思虑再三,谢辞禅让,转授凉王。
此诏一出,天下震动。
改朝换代了!
如果说上一次的曹魏代刘汉还有什么疑虑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再无人怀疑。
开什么玩笑,人家张绣把天下都已经打下来了,还有什么可值得怀疑?
再加上数年之前曹魏代汉这件事情也从事实上削弱了汉室江山的权威,所以这一次张绣称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
因为张绣的决断,新的王朝总算是成立了。
不过虽说是已经改朝换代,但是在国号、年号、都城的选择上,众臣再度陷入了新的争论。
这一次的争论比起上次禅让之争还要来得激烈。
不但原本站在统一战线上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发生了争执,就连甘宁、魏延、张辽等武将这一次都加入了争论当中。
首先就是国号。
按照惯例,新建国者之前有封王,应该是继续要延续王爵称号。
比如汉太祖称帝前是汉王,曹操称帝前是魏王,司马炎称帝前是晋王等等。
按这样的逻辑,张绣建立的新王朝应该称之为“凉”。
然后张绣毫不犹豫将之否决。
开什么玩笑?
这才刚刚建国就要凉凉?
先不说吉利不吉利的问题,这听着就不爽啊!
既然张绣否决了凉朝,众臣顿时就不困了。
大家进入了各抒己见的环节。
魏延、甘宁等人认为,张绣起家在荆州,正是在宛城之战以后,这才开始崛起,所以新王朝应该叫荆。
法正、吴匡等人认为,张绣的势力是在拿下西川以后才开始有了迅速的发展,所以新朝国号应该是蜀。
诸葛亮、郭嘉等人认为,张绣能够拿下天下,除了强大的武力保障,跟名扬天下的仁和义也分不开,今后还要奉行这样的国策,不如让新王朝名为礼。
庞统、徐庶等人认为,礼是做给外人看的,打天下靠的是实力,治理天下则是应该靠法治,干脆名为卫。
在坐的都是饱读读书之人,引经据典不在话下,但凡拿出一个国号,都有着充足的理由。
甚至原本投降以后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司马懿看到气氛这么热烈,都忍不住发言了。
他提出昔日有三家分晋,今日张绣能使得三国归一,不妨来个三国归晋。
这个提议还得到了不少人赞同。
总之,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有理由。
张绣只觉得头昏脑胀,疲惫不堪。
正在这时,被各位大佬忽视,没什么存在感的孔融提出了“唐”这个国号。
张绣不禁眼前一亮。
就决定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