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42节

  一时之间,蜀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荀彧、费祎、董允、郭攸之等人的名声更是差到了极点。

  连带着张绣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他并不在意。

  想当初,自己为了平衡几方势力,娶了吴苋这个美娇娘。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吴苋人漂亮身材又好,在张绣的调教下说话还好听,嘴上功夫极好。

  吴家的表现也是非常不错,吴匡、吴班、吴懿都是位列要职,颇受张绣信任。

  但是。

  跟吴苋的政治婚姻在本质上说到底还是一场妥协。

  究其根本,就是益州的政治生态不好。

  所以张绣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件事情给办了。

  曹操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不成功就成仁。

  张绣同样也是打算借助外力来一举解决原本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干脆给整个蜀汉集团来了一场大换血。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原本应该会在未来出人头地,史书留名的人就此无了。

  比如李邈。

  当然这些细节张绣并不知道。

  此时的他跟贾诩心有灵犀,什么都不做,只是看戏。

  曹真被高顺阻击,那是必然的结果。

  郭淮和夏侯霸这两个小号也的确是如同曹真所猜测的那样,跟着高顺蹭经验。

  不但如此,等到魏军成功偷渡阴平的时候,张绣还会安排更多小号去蹭经验。

  郭淮和夏侯霸虽然是小号,但好歹等级不低,一身装备齐全。

  阴平那边,张绣干脆把才刚刚开始练级的人给派了过去。

  等到曹真知道真相的时候差点吐血。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从张绣入主西川拿下益州的时候,就开始修缮整顿从白水关到成都这条道路。

  一旦让魏军从涪城直接进犯成都,这对益州,乃至整个蜀汉都是致命的。

  但是。

  阴平道人迹罕至,在此世之人看来,这儿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

  所以以前的蜀汉在此地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动作。

  因为没有人认为这条路能够行军。

  这也是司马懿设计偷渡阴平这条计策时的最大底气。

  可以说,哪怕是以做事最为周全而著称的诸葛亮都不会想到这比子午道还要冷门的路。

  毕竟子午道虽然崎岖难走,但终归还是“道”,是可以行军的。

  阴平,连“道”都算不上。

  司马懿在给曹操上书的时候都称之为“邪径”。

  正常情况下,蜀汉的确是没有人能够想到这儿去。

  人算不如天算。

  蜀汉军这的掌权者张绣是一个开着挂的穿越者。

  邓艾偷渡阴平的战役实在是太有名了。

  但凡对这段历史稍稍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

  更何况张绣还算是半个历史爱好者。

  所以他早早就做了准备。

  这一次他真是亲自部署、亲自安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还把自己的儿子也派了过去。

  不错,被张绣安排去阴平蹭经验的正是凉王世子张睿,张绣名副其实的小号。

  他的用意非常明显。

  一方面是让张睿不要成为温室中的花朵,早早接触这个世界的真实面。

  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刷刷战绩,也算是一种程度的培养了。

  但是对于张绣的安排,一众文臣武将皆言反对。

  毕竟张睿的年龄太小了,现在还不到十五岁。

  要知道张睿可是嫡长子,并且已经被确立为凉王世子,板上钉钉的继承人。

  战场之上,刀枪无眼。

  说句不吉利的话,一旦张睿有个三长两短,那张绣就跟曹操一样要从庶子里选继承人了。

  那可不是什么好事——争执、流血,都有可能发生。

  除非甄宓再给张绣生个儿子。

  但甄宓如今也是三十出头的女人了,在这个时代这个年龄想再生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再生,谁能保证生下来的一定是儿子?

  就算真的生了儿子,年龄也太小了。

  难保其他庶子没有想法。

  除非张绣是一个长寿的人。

  如今的蜀汉政权蒸蒸日上,可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

  更何况还是有关继承人安危的这种关键性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张绣也有些无奈。

  自己如今儿女也不算少了,但是正妻甄宓所出却只有一子一女。

  话说回来,生孩子这种事情那可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让人生,容易。

  让人生,不简单。

  所以向来独断专行的张绣也好好感受了一把被“民意”裹挟的感觉。

  面对张绣的安排,几乎是所有人都反对,诸葛亮更是数次上书称还不到锻炼世子的时机。

  他指出,等到日后大举反攻曹魏,有的是机会让张睿上战场。

  那个时候既能保证安全,又能稳稳刷军功、蹭经验,岂不是比安排到阴平去面对曹魏的奇兵更好?

第679章 神兵天降亦无用

  张绣原本是想让张睿去阴平历练一番,不料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

  其中尤以诸葛亮最为坚决。

  对此张绣也是耐心向他做出了解释。

  阴平的这路兵马能不能来还不一定——毕竟张绣自己也是出于对历史的了解提前部署,未雨绸缪。

  此外安全方面他也有过考虑,所以才没有安排张睿跟着高顺去汉中。

  否则让这个小号和郭淮、夏侯霸一起去那边蹭经验的话成长会更快。

  但是汉中毕竟是正面战场,危险系数远比阴平要高,哪怕有高顺、夏侯霸、郭淮保驾护航也不行。

  所以张绣才改变了想法。

  从这一点来看,张绣绝不是心大,而是经过充分考量的。

  反观阴平这边,只要安排一个擅长做保卫工作的将领,张睿定然不会有事。

  张绣这话不说倒好,结果一听他原本想把张睿安排到汉中战场,生性谨慎的诸葛亮顿时吓了一跳。

  他生怕张绣独断专行,硬要安排张睿过去,索性就让妻子黄月英去找了甄宓。

  臣子说话你不听,妻子的话总要听吧?

  生怕这样安排还不够稳妥——毕竟甄宓向来都是对张绣百依百顺——所以诸葛亮还叮嘱黄月英找完甄宓再去找邹氏。

  只因他知道邹氏在张绣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确是慧眼如炬。

  如他所料,甄宓作为张睿的母亲,在听说了张绣的安排以后并没有立刻表态。

  她先是找到张绣询问此事,得到张绣的坦诚答复又详细询问了张绣的意图。

  得知张绣是为了培养儿子以后,就表示了理解,跟张绣站到了统一战线上。

  一反往日的慈母形象。

  倒是邹氏在得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找上张绣,明确提出反对意见。

  她很喜欢张睿这个孩子的。

  确切地说,她对张绣的所有儿女都非常疼爱。

  大概也是因为她自己跟张绣没有孩子的原因吧。

  所以此刻她的表现反倒比甄宓这个亲生母亲还要激烈:

  “绣儿,你怎能让睿儿去那般危险的地方?”

  眼看邹氏一副兴师问罪的态度,张绣立刻就知道这肯定又是诸葛亮干的。

  因为甄宓已经说过,这件事情是黄月英告诉她的。

  黄月英既然可以告诉甄宓,自然也可以告诉邹晓。

  张绣不免有些无奈。

  丞相自然是一片好心。

  这也说明他是被逼的没办法了,竟然开始选择走夫人路线了。

  “无妨,我已经安排子龙、洪飞、文远前往,有此三人在,定可保那小子无忧。”

首节 上一节 842/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