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幸的是,曹彰带队入谷没过多久,便遇上了一场大雨。
于是他彻底悲剧了。
第678章 偷渡阴平
雨一直下。
气氛不算融洽。
黄须儿曹彰原本踌躇满志,想着这次要狠狠教训一直在欺负自己父亲的张绣一通。
然而这一场大雨却让他进退两难、左右为难、难上加难。
别说是教训张绣,如今的他甚至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曹彰已经很悲剧了。
但是跟魏国安排的另外两路奇兵相比,曹彰反而却成了最幸运的那一路。
先从偷渡阴平的那一路人马说起。
虽然给的定义是偷渡+奇袭,但是司马懿也学着诸葛亮来了一出声东击西。
那就是他并没有直接安排偷渡,而是先让曹真指挥东路魏军走正常通路,做出要攻打益州北大门汉中的模样。
但事实上,曹真却悄悄脱离大部队,指挥西路军去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
一旦这条道路走通,那么守在剑阁的人马势必会回救涪城。
到时候东路魏军也能变佯攻为主攻,大军即可乘势前进。
如果剑阁守敌不撤也没关系,只要偷渡阴平成功,那曹真也有信心攻下空虚的涪城。
曹真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只是声东击西中的第一层罢了。
说是三路奇兵齐下,意图灭蜀,但曹操在整个战局的更高层面上也做出了安排。
一方面是继续营造跟张绣议和的平和氛围,另一方面又光明正大的偷偷昭令青、徐诸州,假使作船。
不但如此,曹操为了能够让这场戏更逼真一些,甚至还安排了钟繇去制作浮海大船。
这样一来,即使消息被人所知——这是肯定的——也会认为曹操的目的是伐吴,而非伐蜀。
虽然说如今蜀吴一家,本质上都是汉,尊刘协为天子。
但说到底还是有区别的。
私心总是存在。
只有等到被张绣安排去东吴的庞统、徐庶彻底解决了其境内的世家问题,这个隐患才会被消除。
但是曹操自然不会让张绣为所欲为。
他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蜀吴合流?
这也是曹操不愿再等下去的原因。
老曹在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再拖下去自己怕是真要等不住了。
既然如此,不妨孤注一掷,玩场大的。
胜者生,败者亡!
事实的发展似乎也正朝着向曹魏有利的一方面开始发展起来。
张绣注意到了曹操的动向,将注意力放到了东吴。
荆州的兵力开始朝着扬州方向集中,东吴的形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种变化让曹操既是遗憾又是欣慰。
遗憾的是,张绣并没有对东吴不管不顾。
这说明他对于孙策是真心信任的。
同时也说明他不是那种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的人。
欣慰的是,张绣的目光被吸引到东吴这边,三路奇兵当中至少有两路就可以混过去了。
进入子午谷以后就失去了联系的黄须儿暂且不提。
曹真偷渡阴平的行动,在曹操看来成功率也许不高,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出其不意。
一旦成功,便是逆转乾坤、扭转局势的杀着。
营造跟蜀汉政权的和谐局面,是曹操的第一层伪装。
光明正大的偷偷造船佯攻东吴,是第二层伪装。
安排东路魏军攻汉中,是第三层伪装。
三重声东击西的计策奏效了。
突然伐蜀的魏国东路军再度将蜀汉注意力从东吴方面给拉了回来。
守军仓促应战,一连数败。
与此同时,与曹结盟的蜀汉世家联盟也开始发挥作用。
他们在内部胡搞瞎搞,各种扯后腿、搞破坏、造谣生事,让荀彧、蒋琬、费祎等人焦头烂额。
此时自然有人提出调凉州人马前往支援。
自诸葛亮离开凉州以后,这边的事情便由贾诩全权做主。
作为张绣最早的班底,贾诩在这边的话语权甚至还要超过诸葛亮这个蜀汉丞相。
凉州虽然地处边陲,却和汉中地区接壤,哪怕还没有彻底完成内部整合,依旧有余力去支援汉中。
只是面对这样的危机,贾诩的应对方式却让众人意外。
不予理睬。
他笃定魏军看似大占上风,但那也只不过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优势罢了。
如果现在蜀汉领袖昏庸、国力贫弱,那么这将是绝杀。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啊!
国君暂且不论——反正有没有刘协都是一个鸟样,没什么区别。
但如今的蜀汉可称得上是政局清明、将帅一心,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位居前列。
所以这样的局面看似危险,但却并不致命。
也就是蜀汉政权实质上的掌控者张绣多日来称病不出,才导致人心惶惶。
要是张绣好好的,这点事情来浪花都翻不起来。
可即便张绣闭门不出,有着以荀彧为首的内政团队坐镇成都,贾诩也认为敌人还是翻不起什么风浪。
况且……
张绣真的病了吗?
张绣跟吕布那一战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贾诩也不知道。
为了将戏演的逼真一些,张绣并没有跟贾诩通气。
贾诩也觉得自己没必要知道——反正猜都能猜到。
所以操那闲心干什么?
什么都不用做,安心等着看好戏他不香吗?
不知道是司马懿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贾诩的心理,还是说计划不周漏掉了这一环。
但就结果来看,贾诩的所作所为完美符合了曹魏的期待。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在最初的慌乱之后,汉军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力挽狂澜的人是高顺、高仲达。
已经很久没有再没有露面的他再度出现。
如今的高顺深受张绣信任,已经被表为后将军。
有了充足的资源支持,高顺的陷阵营直接升级成为了陷阵团。
当然,冲着高顺的名气,别说是陷阵团,安排一个陷阵旅都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兵贵精而不贵多,所以高顺也就训练了陷阵团。
以陷阵团为基础,高顺通过淡定而从容的排兵布阵,挡下了由曹真率领的魏国东路大军。
此时的曹真还没有开始偷渡计划,索性就真刀真枪跟高顺打了好几场。
结果让他很恼火。
高顺的个人武力值并不高。
武将战,曹真有把握在三十回合之内打败甚至是将之斩杀。
但是。
这人带起兵来太讨厌了。
对,就是讨厌。
一旦跟他交上手,曹真就感觉到自己被粘住了。
指挥作战的时候就是各种不爽,没有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与其这样,他宁可遭遇像张绣那种敌人,起码干脆一些。
特别是作为防守的一方,高顺的所作所为可是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明明自己方的兵力占优,却愣是被对方所阻,不得寸进。
甚至于一旦自己稍稍大意,还要被对方所趁。
最最让曹真气恼的是,他还在高顺左右看到了郭淮和夏侯霸。
这都已经过去许多年,曹真也不好说这两个人是叛徒。
但是眼看着他们跟着高顺对自己指指点点的模样,曹真就没来由的生气。
感情拿我练手呢是吧?
与此同时,蜀汉内部特别是益州地区也开始了一场大清洗。
这一次,荀彧表现的格外有魄力。
这件事情自然是张绣早就安排过的。
作为执行者,荀彧把张绣给他的权力发挥到了极限。
——凡是跟曹魏有瓜葛的世家全部被抄,没有瓜葛但是在张绣入川的时候没有支持他的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