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愣了愣,不明白张杨是什么意思,匈奴人有什么好看的?
张杨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
“对,昭姬不妨好好看看,他们是怎么被我砍掉脑袋的。”
蔡琰:(?..?)
纵然蔡琰是一代才女,心思玲珑剔透,此刻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
只能说这位河内太守,爱好当真独特……
一旦踏上征程,救下蔡琰的插曲很快就被张绣抛到了脑后。
他的心思悉数放到了即将到达的冀州上。
常山国位于冀州西部,和并州的太原、上党两郡接壤。
郭平出身太原郭氏,对附近地形颇为熟悉。
这也是贾诩当初选择郭平作为寻找赵云的人选的原因之一。
“主公,只要再穿过魏郡、赵国,便可到达常山国境内,依我等目前脚力,不需十日,便可到真定。”
第100章 吾弟便是常山赵子龙
在说起这话时,郭平也是颇为感慨。
他上次去真定,一来一回足足花了大半年。
主要原因自然就是为了避开曹操的势力范围,绕了一个大圈。
当然期间也遇到了不少麻烦,但都被他机智的化解了。
只是那些麻烦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先前张绣在河内所经历的。
要知道那可是数千匈奴骑兵啊!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不由自主便向队伍中那些垂头丧气的匈奴兵望去。
虽然之前就听说主公勇冠三军,但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亲眼看到在张绣没有出手的情况下,麾下众人便少胜多,轻松打败了以骑术称雄的匈奴骑兵,郭平自是百般钦佩。
“好,你与月凉加把劲,争取能尽快赶到真定。”
郭平点了点头,就和往常一样与白仲两人领着人去前方探路。
等到他们离开,张绣便转向水土,“那些人汉话学得怎么样了?”
水土脸色难看地说道,“儿郎们还未曾掌握……”
“最好让他们快一点,若到了常山他们还不能跟我麾下士卒沟通,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将军,汉话博大精深,几日便想学会,此事实在难办……”
“难办?我看就别办了!”
一旁的甘宁听到这话,把腰间长刀拔出一半,虎视眈眈望向水土。
水土顿时面如土色。
甘宁的凶残他可是亲眼所见,丝毫不怀疑只要张绣一个眼神过去,这个家伙就会砍了自己脑袋,立刻说道:
“将军莫急,我再去与他们说说,定能让他们办到!”
“去罢!”
等到满头大汗的水土离开,甘宁还刀入鞘,冷笑一声,“当真是不知死活!”
张绣则是问道,“兴霸,不是让你挑一些会说简单汉话的吗?”
甘宁闻言立刻叫屈:“主公这可不怪我,分明是这些胡人太笨,亦或是不想好好学所致。”
“水土说得也有道理,汉语博大精深,学起来的确有困难。”
甘宁点了点头,跟着趁机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主公,为何要留下这些匈奴人,还非要让他们学我们的话?”
“匈奴人善养马匹,等回到南阳,这些人自然便有了用处”,张绣解释道,“再者收降这些人,他日亦可起到表率作用。”
“主公深谋远虑,吾不及也。”
甘宁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是真的懂了还是不懂装懂。
就这样,张绣带着一路拼出命来学习汉话的匈奴人一路向北,终于在第七天上午到达了真定。
常山国,此地得名最早源于西楚霸王项羽。
昔日他立麾下大将张耳为常山王,此地始建国。
其后两汉四百余年间,常山国多次被废国为郡和除郡复国。
直至东汉永和二年,汉和帝封刘侧为常山王,常山复为国,沿袭至今。
张绣的小师弟赵云自幼随童渊拜师学艺,在大师兄张任和二师兄张绣先后下山以后,最终也是回到家乡,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
在张绣的印象里,赵云和他一样身长八尺,是个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
他跟随公孙瓒四处征讨,也参与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斗。
那时比他更早下山投奔从父张济的张绣自然是在董卓军中。
只是张绣并没有参与诸侯讨伐董卓的战斗,他那时跟着张济和董卓的女婿牛辅在一起。
其间赵云曾给张绣写信,劝他不要助纣为虐。
张绣却回信驳斥了赵云,反而劝他不要跟董卓作对,早早投降才是王道。
赵云自然不可能答应,也没有再回信。
后来赵云的兄长去世,他便向公孙瓒请辞归乡,自此师兄弟两人便再无往来。
回首往事,张绣只觉恍若隔世。
因为这些事情并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原本的张绣所经历的。
每当回忆起原主经历的一切时,张绣总会产生一种模糊、朦胧的不真实感。
就仿佛是在看着自己做梦。
众所周知,人类的梦永远都是第三人称视角。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觉已经越来越淡,几近于无。
“甘将军,白队长令我来报,附近没有异常。”
“汉语说得不错,看来你们也并非那般蠢笨。”
来向甘宁报信的是一个匈奴人,他的语速虽然很慢,但话倒是说得颇为清楚。
这匈奴人并未没有听出甘宁话中的嘲讽之意,只道这汉人长官是在夸奖自己,立刻在脸上堆起一笑容:
“谢谢、谢谢将军!”
甘宁:(ー`?ー)
索然无味的甘宁将消息转告张绣,便开始想象让自家主公如此上心的赵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快,派去探路的斥候又带来了新的消息,但这一次来的却是水土这个曾经的匈奴骑兵首领。
他一开口就让张绣和甘宁皱起了眉头。
“将军,不、不好了!”
“何事如此惊慌?”
甘宁有些瞧不上他大惊小怪的模样,便主动替张绣开口问道。
“郭、郭校尉说将军的师弟不在了……”
“什么叫不在了,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原本还懒洋洋的甘宁一听这话就被惊到了,连忙开口问道。
“郭校尉称房中之人已经离开数日,让我先行回来告知将军此事,白队长和他已经领人分头去问了……”
张绣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冲了过去。
甘宁和其他人自是紧随其后跟上。
很快,张绣就来到了赵云家中。
屋子倒是干净整洁,看不出什么异常之处。
张绣自然不会是认为赵云已经不在人世了,看这情况十有八九是赵云已经离开了老家。
只是按照郭平所说,他明明已经告诉了赵云自己会来常山,为什么赵云还会先行离开?
难道是又出了什么事情?
在他的记忆里,赵云的行踪这段时间原本就是空白的。
等到他下一次出现,就是和投靠袁绍的刘备相遇了。
一旦让这两人遇上,以赵云的性格绝逼会被刘备忽悠了,到时候说什么都迟了。
好在此时的刘备还在曹操那里,两人一时半会不可能见面,所以他仍有时间。
就在这时,去打探消息的郭平和白仲回来,带给了张绣一个坏消息。
第101章 毫无保留地信任
在张绣来到常山国数日之前,赵云处理完兄长的丧事,独自一人离开了真定。
两人问遍了附近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却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只知道他一路向南而去。
这么巧?
张绣眉头一皱,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往南?难道是去投袁绍?”
甘宁则是忍不住猜测道。
公孙瓒在击杀幽州牧刘虞以后,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
他与淮南袁术联合,麾下又有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骑兵,一跃成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此时唯有出自汝南袁氏的袁绍能与之相争。
如今赵云不向北却向南,十有八九就是去投袁绍了。
张绣却摇了摇头。
如果赵云要投袁绍,当初下山直接去找袁绍就可以,没必要舍近求远去找公孙瓒。
况且在他的记忆里,赵云也从来都没有投奔过袁绍。
那么问题来了,赵云到底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