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实诚!”
张杨收回笑声,正色道,“罢了,你既称我一声伯父,此事我便替你做了。
你此行所带人马本就不多,又与那曹操有仇,不宜分兵。
便由某派人将那蔡氏之女送回陈留,只是若被曹操问起,便说是某在匈奴人手中把她救下,如何?”
那当然没问题啊!
张绣没想到张杨居然这么上道,这样一来甘宁不用再去陈留,就可以跟他一起北上,直达冀州。
只是他不明白张杨为什么要这么帮自己?
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跟张济的交情吗?
那这人未免也有些太念旧了吧?
穿越以后见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张绣早就不敢轻易信任他人,特别是这种自己在穿越前不是很了解的人。
但从张杨的行为举止来看并无问题。
甚至于在他进府之前,都已经安排他带的这一千人去补给了。
“贤侄可是心有疑虑?”
“是。”
张绣见被张杨看了出来——当然他也没打算瞒着,索性把话说开:“恕我直言,伯父虽言与我从父有旧,然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张杨当即就是一愣,又是好气又好笑:“汝自比吕布倒也罢了,何以拿我与那丁原、董卓相比?”
他顿了一顿,似乎是对张绣这种直球行为颇为欣赏,缓缓说出了一段往事,也算是解答了张绣的疑惑。
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张杨曾在河内加入了盟主袁绍军。
彼时隶属汉朝的南匈奴单于栾提於夫罗屯于漳水,看到这种情况也加盟了袁绍团队。
只是后来他看到董卓势大,就想要叛变袁绍,投奔到董卓那一方。
张杨自然不肯答应。
没想到於夫罗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挟持张杨作为人质直接开溜。
袁绍大怒,派遣大将麹(qū)义进行追击,在邺城南部大败於夫罗军。
於夫罗无奈之下,又挟持着张杨逃到了黎阳,攻破了度辽将军耿祉军。
此时张杨也趁机找到机会离开,逃回河内,重整势力,东山再起。
原本打算继续之前未竟之业,谁知随着董卓前往长安,十八路诸侯攻势受阻,各怀鬼胎的他们居然就此解散。
讨伐董卓一事就此偃旗息鼓,天下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董卓回到长安,为了安抚人心,诏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就因为这个原因,张杨对于匈奴人没有好感。
特别是降而复叛的匈奴人更是恨不能斩尽杀绝。
只是如今他的处境也颇为微妙,虽然知道南匈奴过境,但在他们没有主动挑衅的情况下也不好出手。
第99章 贤侄可曾婚配
尽管张杨对匈奴人很反感,但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他亦是不愿亲启战端。
无论如何,现在张绣替他把事情平了,他自然就没有了顾忌。
他对蔡邕颇为推崇,如今能为他的女儿做些事情,还是顺手为之,自然乐意之至。
如果他早早得知这些人劫走了蔡琰,用不着张绣动手就会把人抢回来。
加上跟张济的交情和对张绣本人的欣赏,最终共同促成了他今天对张绣的态度。
这么一说张绣也是明白过来,张杨做了这么多,说白了就是想跟自己结个善缘。
两人的势力范围之间正好隔着曹操,正符合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说到底还是如今他的发展势头良好,让张杨觉得值得一交。
还是那句话,值此乱世,其他什么都是虚的,实力才是王道。
想清楚这一切的张绣便不再犹豫,立刻同意了张杨的安排,随即便准备继续北上前往冀州。
“对了,贤侄可曾婚配?”
就在两人道别之际,张杨突然问起了这个。
张绣心中一动,莫不是张杨有个女儿正好适龄吧?
在这个年代,通过婚姻来结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多子多女的曹操更是其中翘楚。
心思转动,张绣老老实实回答:“绣自下山后便一直随我叔父东奔西走,尚未娶妻。”
“既如此,某倒有一个想法。”
来了!
张绣战术后仰,“愿闻其详。”
入乡随俗,他并不反对这种方式。
不过如果能在联姻的基础上加上两情相悦的Buff就更好了。
就在他以为张杨要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自己的时候,对方却指了指不远处,“贤侄觉得此女如何?”
顺着张杨指的方向望去,张绣就看到了正在搬书的蔡琰。
张绣:(?_?)
我以为你想当我爹,没想到你直接给我整个未亡人?
“伯父莫要开玩笑。”
“这怎么就是开玩笑?”
张杨笑呵呵地说道,“蔡伯喈(jiē)乃当世名士,便是董卓也对其敬重有加。
蔡氏身为其女,受其父耳濡目染,自幼博学多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便是相貌也不恶。
贤侄若能娶其为妻,当对大业助力不小。”
“可她已经嫁过人了。”
“那又如何?”
张杨不以为然地说道,“其夫早逝,自可再嫁,莫非贤侄非要娶那黄花闺女不成?”
他说着便一把搂过张绣,压低声音对他说道,“听伯父一言,吾观蔡氏此女乃内媚之体,身体虚弱的男子只怕经受不住。
那卫仲道只怕便是耽于其中,故而英年早逝,也唯有像贤侄这般英雄人物方能驾驭。
个中滋味,岂不比那不经人事的黄花闺女更加美妙?”
张绣:○| ̄|_
没想到张杨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是个老色批?
哭笑不得的张绣只能摇头道:
“伯夫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现在的确是没有这份心思。”
“当真?”
“当真!”
张杨仔细看着张绣,在确定他说这番话的确是发自真心,不禁面露遗憾之色,摇头道:
“可惜……可惜啊……若是老夫再年轻二十岁,只怕不必等你便亲自上了。”
张绣:(????)?
张杨你够了!
警察叔叔,╭(′o oo′)╭?就是这个人!
原本张绣还打算跟蔡琰打个招呼再离开,毕竟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才女嘛。
但被张杨这么一说,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领着甘宁和被他挑出来的百余匈奴人便踏上了北行之路。
“娘子,张将军怎的不与你说一声便走了?”
蔡琰获救的最大功臣,也是蔡琰的贴身侍女见到远处尘土飞扬,忍不住问道。
蔡琰也有些意外。
她先前跟张绣虽然说不上相谈甚欢,但也是颇为融洽。
从张绣的谈吐中,蔡琰看出他并非一个鲁莽的武将。
尽管事前早就知道会是河东太守张杨遣人送自己回家,但蔡琰也觉得张绣会在临行之前与她打个招呼。
没想到对方居然就这么走了。
内心隐隐有些怅然若失,但她很快就把这股情绪压下,对着侍女说道,“张将军日理万机,既是匆忙离去,必是有要事在身。”
“可道别的时间总有吧?”
那侍女嘟起嘴,“枉娘子还为他准备了谢礼……”
“噤声!”
蔡琰闻言立刻开口,阻止了侍女,“弦儿,你怎可对救了我们的恩人这般无礼!”
“话是这般说没错,可是……”
那侍女弦儿还要再说,却见张杨走了过来,她连忙退到一旁。
却听张杨笑着对蔡琰说道:“昭姬啊,我与你父平辈论交,这样称呼你没问题吧?”
“不敢,郡守乃妾身恩人,如此称呼自是无妨。”
“哈哈,你的恩人是我那贤侄可不是我。”
张杨看了看了一旁的侍女,微微一笑,“他本打算送你回陈留,是我见他有要事在身,这才替他揽下此事,你们可莫要怪他。”
蔡琰冰雪聪明,一听就明白张杨很有可能听到了自己刚才跟弦儿的话。
这些习武之人当真是耳聪目明。
不过先前心里那点淡淡的怅然也因为张杨的话消散。
“张将军不顾后果,从匈奴人手中救下妾身,已是天大的恩情,妾身又岂敢怪罪张将军?
待妾身回到家中,必当月月为张将军和郡守祈福。”
“为他祈福便可,我就不必了。”
说完这句话,张杨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对了昭姬,你可愿在临行之前看一看那些掳了你的匈奴人?”
“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