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是为什么会在自己即将到达常山之前离开?
“主公,此事全然怪我,当初我便应留下一两人在此……”
郭平满脸愧色地说道。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都说了张绣要过来,赵云还会离开?
“与你无关,若子龙真的要走,你便是留再多人也无用。”
张绣很清楚赵云的本事,在他下山之前,两人便已是不分伯仲。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战,自己的枪法有了显著进步,那么悟性还要在原身之上的赵云肯定也不会原地踏步。
不客气地说,如今天下能够和他们师兄弟一战的,只有关、张、典、马这个水平才行。
“主公,为今之计,只有使人在此等候,另派人南下分头去找”,甘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主公亦可向袁绍明言,请之为主公寻人。”
袁绍么……
虽然张杨说他跟袁绍有交情,但是张绣依然对此事持怀疑态度。
别看袁绍在官渡之战表现的昏招百出,就仿佛一个小丑,但要知道那对面可是曹操。
袁绍能够一统河北,绝非等闲之辈。
也别看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就觉得他是个鶸。
公孙瓒在杀害刘虞之前可是威震塞外,哪怕是因为杀了刘虞失了民心,之后也曾一度击败袁绍。
总之,这汉末群雄就没一个是简单的。
要是敢小瞧他们,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所以在寻找赵云这件事情上,张绣真是不想借助袁绍的力量。
他的地盘原本跟袁绍隔得很远,两人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一旦搅和在一起,就怕其中又生出什么变故来。
只是张绣思来想去,却发现甘宁的法子已经是如今最好的办法。
正想着要不要应下,就听白仲说道,“主公,某兴许能寻到赵将军所在?”
“哦?”
张绣闻言面露惊讶之色,“只是知道一个方向,也可以吗?”
白仲点了点头,“某愿一试,只是需主公将赵将军日常习惯告之与我。”
“没问题。”
虽然自己了解的都是赵云曾经在山上拜师学艺的习惯,但作为一个自律的好少年,他在山上那么多年都未曾改变,相信下山以后纵然有所变化也不大。
于是张绣就把自己知道有关赵云的一切行为习惯告诉了白仲。
例如他平时什么时辰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练枪,和师傅师兄对战时习惯怎么走位等等……
张绣口干舌燥地说了半个时辰,白仲便闭上双眼,把张绣告诉他的一切牢牢记在脑海。
跟着又找来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半晌,最终抬起头来:
“主公,可以出发了。”
张绣点了点头,不过谨慎其间,还是在赵云家中留了三五人。
一旦赵云返回,不求他们能够把人拦住,只要跑得够快给自己递个消息就好。
其他人则是跟着白仲,沿着他指引的方向前进。
每隔一段时间,到达一个新的城镇,白仲便会停下。
张绣则是派出人四处打探,看有没有赵云的消息。
之后便由白仲汇集消息,重新确定寻人方向。
如是再三,众人走走停停,便是一连数日过去。
这一日,甘宁终于忍不住,找了个机会堵上白仲,“月凉,你给某说实话,到底行不行?”
白仲摇了摇头,“某在出发之前便已说过,此事某只得尽力一试。”
“主公对汝那般信任,汝居然这样说?”
甘宁一听就急了,“主公对此事何等重视?不远千里而来……”
白仲一脸无奈地说道,“甘校尉,这些某又岂能不知,只是赵将军离开已有数日,你便是将某人头砍下,某也只能尽力而为。”
甘宁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没办法,他就是着急啊!
心里也不免埋怨起赵云。
先前让郭平来找,你不愿来也就算了。
如今你师兄亲自来请你,你居然又跑了?
等真的找到赵云,他倒是要看看这个被主公如此推崇的师弟到底有几斤几两!
只是……
那也得先把人找到才行。
想到这里,甘宁不免又发起愁来。
不只是他,此时众人脸上的担忧已经写到了脸上。
就连向来冷静的白仲都有些沉不住气,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找错了方向。
唯有张绣自始至终都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就仿佛天塌下来都不会让他惊讶。
这让众人心中稍定的同时,也让他们对这位年轻的主公愈加佩服。
不愧是能被许劭评为一时之雄的人物,单是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定力就足以令绝大多数人汗颜。
按说这个时候最着急的应该是他这个赵云的才对。
实际上,张绣确实很着急。
众人只知道他要找赵云,却不知道赵云究竟代表着什么。
相比刚刚穿越的那时候,如今甘宁、魏延、太史慈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将。
但他的地盘也比刚穿越那会大多了,对人才的需要不减反增。
更不用说赵云此人文武双全,品德高尚,在这个世界还成了跟自己关系极好的小师弟。
一旦他加入自己的团队,那就是可以毫无保留给予信任的人。
在这个阶段唯有婶婶邹氏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兴许以后还能加上一个诸葛亮。
所以张绣心中虽然着急,但是作为主心骨的他注定不能跟其他人一样,把犹豫和担忧表现出来。
否则一旦让白仲这个向导都变得不自信,那就等同于是自己葬送了唯一的机会。
那句老话怎么说?
如果现在就放弃,比赛就等于提前结束了。
没有望梅止渴的善意谎言,也没有鼓舞人心的激情演说。
沉默的张绣沉默以实际表示了对白仲的支持。
在他的带领下,众人一路向南走出常山国,来到巨鹿郡。
第102章 终于有消息了
巨鹿,又称钜鹿,因钜鹿泽得名。
西楚霸王项羽曾率领数万楚军在此地大败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大军。
此战不但在历史上书写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留下了破釜沉舟这个著名典故。
除此之外,巨鹿也是黄巾起义的领袖、太平道创始人张角的故乡,乃是冀州知名大郡。
此时距黄巾起义已有十数年,袁绍自原冀州牧韩馥手中吞并冀州以后,便踌躇满志,意图天下。
他先是加封别驾从事沮授为奋威将军,使他监护诸将。
又用在韩馥部下却郁郁不得志的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
再用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
自此,袁绍便以沮授给他的“邺中对”为蓝图,励精图治,扫黄巾、灭张燕、擒公孙、胁戎狄。
如今的巨鹿与黄巾起义时期相比,已是渐渐恢复了繁华。
城内人来人往,颇为热闹,倒是让众人看出了几分南阳的气象。
看到这一幕的张绣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片面印象不可取,袁绍果然是个厉害的。
好在如今一千精骑早被张绣化整为零,四散各处,否则特征这么突出的一支队伍肯定会被袁绍的势力发现。
和之前一样,来到巨鹿以后,白仲再一次开始了分析,其他人则是去打探赵云的消息。
不出张绣所料,一连数日过去,依旧还是没有结果。
话说这一日,其他人和往常一样被派出去打探消息,张绣看到愁眉不展的甘宁,便拉着他找到了一家小酒铺。
稍大一些的客栈人都不少,张绣嫌它们太吵。
眼前这家酒铺子虽小,但胜在人少、安静,正是一个适合喝酒聊天的好去处。
“兴霸何以愁眉不展”,张绣看到甘宁默不做声的低头灌酒,笑道,“看似你竟是比我还要焦急。”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某在主公麾下,却不能替主公分忧,当真无用!”
甘宁心情不爽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个。
在战场上遇到强大的敌人,打不过他可以迂回、可以逃跑,甚至可以诈降。
但在找人这种事情上,他却发现自己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这种无力感实在太难受了。
张绣笑了笑,甘宁如此,他又何尝不是?
今天拉着甘宁出来,固然是为了开导他,但其实也是为了自己。
想到这里,他便将早就想好的说法和盘托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等尽人事以听天命便可,兴霸大可不必如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尽人事,听天命?”
原本还闷头灌酒的甘宁一怔,便仔细品味起张绣这两句话。
片刻之后,就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多日来的烦恼竟是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