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08节

  说来奇怪,虽然张绣和曹操都有这样的待遇,但是张绣却从来没有像曹操那样给他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在长安的这段时间,一开始刘协还担心张绣会是第二个董卓、曹操。

  便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张绣甚至表现的比自己还要“胸无大志。”

  他眼中的张绣就是对一切都放手不管。

  关中这边,张绣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肃清内耗的世家大族,鼓励军功,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但是具体事情他从来不过问,而是交给郭嘉、荀攸、法正、刘晔等人全权处理。

  长安这边已是如此,西凉和蜀中就更夸张了。

  陇右和凉州那边交给诸葛亮和贾诩全权处理。

  蜀中那边由荀彧带着费祎、董允等人维持后方发展。

  不夸张地说,诸葛亮和荀彧在凉州和益州几乎就是实权皇帝。

  刘协扪蛋自问,这样的信任便是自己都不敢给啊!

  张绣,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协看着每日练枪、逗鸟、陪妻儿的张绣,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第657章 曹操:无论如何,优势在我!

  “是何人?这究竟是何人所为!”

  刚刚成为一国之君不久的曹孟德此刻正处于狂暴状态。

  他本意也不想这样,可现在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了。

  因为本不该乱的朝堂乱了。

  按照常理而言,一个新生的王朝只要不存在根子上的问题,那么它本应是充满朝气、兴兴向荣的。

  取代了近四百年汉王朝的大魏原本也是如此。

  虽然曹贼篡汉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曹操称帝却跟袁术称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在袁术称帝的那个时间节点,袁术虽然能够称得上是兵多将广、粮草足备。

  巅峰时期,骷髅王的实力更是一度成为天下各路诸侯之首。

  然而究其根本,他能取得的一切成就还是依赖他身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出身。

  以及黄巾起义以后抢占了一片好地方,在各路诸侯之中争得先机。

  当然,也不能说骷髅王完全没有个人能力,但是跟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到底还是差了不少。

  否则也不会被曹操称为冢中枯骨了。

  正因如此,一旦袁术宣布称帝,他便在第一时刻遭到了质疑。

  就连原本要跟他们结为亲家的吕布都在第一时间跟他划清界限,称其为逆贼。

  最终,袁术只能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墙倒众人推,他应了曹操的预言,沦为了真正的骷髅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悲剧。

  然而曹操却跟他完全不同。

  到建安十六年,曹操已经担任大汉王朝掌权者十数年。

  他在朝中的势力经过多年经营,早已经根深蒂固。

  废三公、立丞相,位极人臣。

  及至称魏公、魏王的时候,曹操其实已经是无皇帝之名而有皇帝之实。

  所以此时称帝,虽不能算是顺理成章,但是遭遇的阻力跟袁术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曹操吸取了先来者的教训,在篡位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所以哪怕张绣有针对性的和他打起了舆论战,但也只是给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麻烦,却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他的统治基础。

  特别是在北方诸州更是如此。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曹操不像王莽那样瞎求整。

  虽然他让伪汉帝禅位给自己这件事情做的跟王莽如出一辙。

  但是。

  曹操在改朝换代以后,并没有像王莽那样,立刻就开始推行各种新政。

  ——这是自然的,当不当皇帝,朝中都是他说了算,这十数年来名义上亲政的是刘协,但朝中政令亦是悉数由曹操发出。

  如今哪怕做了皇帝,也跟以前并无区别。

  正因如此,新生的大魏王朝并没有出现新王朝那种社会混乱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

  王莽的改革都有哪些呢?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货币改革,在原本使用金银珠宝作为硬通货的时代推行用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来买卖。

  以人为本,取销农奴制度,禁止所有奴隶买卖,通过控制奴隶的范围数目,让农奴制自然消亡。

  推行公有制,宣布土地归国家所有,禁止私人买卖土地。

  发展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在大型城市设定“五均司市使”,负责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

  客观地说,王莽的改革对不对?

  答案是显然的。

  这些改革都是民主、进步的表现。

  但是。

  有的时候对的却不一定是好的。

  哪怕大汉王朝已经属于封建社会的盛世,但是生产力还是太低了。

  举个例子。

  在张绣穿越的那个年代,三国杀这个游戏所获取的利润甚至已经超过了三国年间GDP总和。

  也是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年代的经济水平是真的不行。

  套用课本上的话来说就是要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让生产力去适应生产关系。

  当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过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曹操虽然没有学过这一套理论,但他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所以改朝换代以后除了大赦天下和颁布几项并不会引起太大争议的政策之外,并没有大刀法律阔斧去改革。

  假如曹魏政权能够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再加上几个优秀的继承人,新生的魏王朝未尝不能取代大汉,成为正统。

  万万没想到,穿越者张绣却出现在了这个世界。

  偏偏曹操又不是刘秀那样的位面之子。

  所以有些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当曹操发现有一批人专职在新生的大魏王朝搞事的时候已经迟了。

  不但没有办法确定这些人的行踪不说,还要承受这伙人给曹魏带来的影响。

  这些人造反倒是不至于,但他们专职在官场挑拨事非,个个都是带节奏的小能手。

  对方仿佛是对曹魏内部的情况了若指掌。

  因为他们虽然出手次数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手,带出来的节奏恰到好处,刺在节骨眼上。

  这就让曹魏的一众文臣武将难受之极了。

  同时也让曹操断定是内部出了问题——非熟知他们的人不能为之。

  这也是最让曹操气愤的地方。

  我这边才刚刚建立新王朝啊,你们就已经这么迫不及待向张绣投诚了吗?

  “昔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吾等足下之地,决定了数代王朝之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在好好发了一通火后,曹操总算是消了火,开始面对朝堂众臣缓缓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二十年前,朕自陈留起兵、踏上征途。

  初踞兖州,便扫黄巾而建青州军,此后又征徐州、迁许都、灭袁术、败吕布、逐刘备。

  及至官渡之战大胜袁绍,北方大地结束战乱、归于一统。

  我军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真可谓占尽天时!”

  说到这里的时候,曹操可谓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酋。

  因为官渡之战前,曹操只能算是天下诸多军阀当中比较有实力的一个。

  比之曹操,袁绍才更像那个能够结束战乱,平定天下的人。

  特别是在他完成了扫黄巾、灭张燕、擒公孙、胁戎狄的成就之后,更是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我已天下无敌的意思。

  但在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却向世人证明,他袁本初没那个能力!

  反倒是自己这个当初跟在袁绍身后的小老弟才是真正的王者。

  朝堂百官听着曹操说起自己的过往战绩,也是纷纷出言附和。

  虽然曹操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做了删减,有意识的忽略了他曾经被吕布逼到险些丢了兖州,以及在宛城被张绣以少胜多狠狠揍了一通的事情。

  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没眼色把它提出来。

  至于曹操,他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痛心疾首: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如今才不过短短十年,朕又顺应天意,以魏代汉,可是……这朝堂局势怎就成了这般?”

  文武百官皆是低着头,不敢与曹操对视。

  其实他们的心里也迷糊着呢。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是有人在搞事。

  可偏偏对方如同泥鳅一般滑不溜手,没有任何证据。

  反而因为对方展现出这种对于曹魏了若指掌的行为,导致了魏国一众官员除了自己之外,看谁都像是在看反贼。

  曹操看着众人面面相觑的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首节 上一节 80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