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出军斜谷,来取郿城,便是疑兵。
如今曹将军与程军师已拒守郿城,赵云、郭嘉虽有勇能谋,然亦可敌之。”
夏侯惇眉头一皱道,“司马仲达,钟繇荐你为将,可不是让你说这些人尽皆知之事!”
无论是张绣有可能会兵出子午谷,还是走陈仓道的事情,曹操麾下的诸将都已经想到了。
甚至到于夏侯渊在离开长安的时候,都已经专门对此事做了安排部署。
然而这并没有卵用。
因为张绣舍近求远,兵出陇右,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你司马懿既然那么厉害,怎么不像管辂一样,直接来个未卜先知,好让魏公提前做好准备呢?
人家诸葛亮是料敌先机,你这却是事后的诸葛亮,还有什么值得说的。
原本夏侯惇就因为夏侯渊的将领位置被司马懿代替非常不爽,只不过曹操和曹昂都同意了这件事情,所以他也就没说什么。
可如今司马懿既然这么说,他自然不会客气,直接一句话给呛了回去。
看不爽司马懿的人并不只有夏侯惇一个。
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看僧面看佛面,司马懿跟曹丕关系好,再者曹操和曹昂也已经同意了由他率军出征,一般人自然不会当这个出头鸟。
但是在有人当了出头鸟的情况下,他们却不介意加一把火。
所以如今夏侯惇一挑头,其他人纷纷开口应和起来。
众人纷纷表示如今的情况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虽然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由张绣和诸葛亮率领的这支部队才是蜀军主力,曹仁面对的不过是疑兵罢了。
可是万一这又是诸葛亮的计策呢?
要知道张绣自始至终就一心想要北伐,以图早日克复中原。
谁说陇右的蜀军就不能是疑军呢?
倘若己方倾巢而动,那么关中被汉中主力军拿下,谁又能负得了这个责任?
别忘了,如今的曹昂可就在长安!
作为曹操指定的继承人,将来他的成就会是不可限量的!
众人议论纷纷,曹昂亦是看向司马懿,打算等他给自己一个解释。
对于夏侯惇的恶劣态度,司马懿也是毫不意外。
甚至于他在开口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对方会这么说。
但他却没想到,己方阵营的诸将竟然会鼠目寸光至此。
张绣声东击西、兵出祁山攻下陇右三郡已经是既定事实。
现在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是怎样解决眼下的困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瞻前顾后、首鼠两端。
当然,其实他也不敢肯定陇右的蜀军到底是不是主力。
虽然能够接二连三的打败夏侯渊和曹纯,并不像是一支疑兵就能够做到的。
但是以张绣那逆天的武力,再加上蜀军的将领储备,走质优量少的这条路也未尝不可。
这毕竟是司马懿第一次带兵出征,所以纵然觉得斜谷道是疑军,陇右是主力,但是谨慎期间,司马懿也不敢把话说这么满。
但是,到底情况如何,亲自去跑上一趟不就知道了吗?
如今援军已到,他们的兵力优势不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吗?
于是面对着曹昂征询的目光,司马懿淡定从容地伸手在地图上一划。
“窃以为,此战关键便在此地,未知诸位以为如何?”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选择了反问的方式。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但见司马懿所指的地方正是秦岭以西的一座地池,名唤街亭。
虽然诸将方才还对司马懿隐晦的表示了不满——当然夏侯惇那是一点都不隐晦,他是光明正大。
但是在场所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知兵之人。
没有人提醒倒也罢了,可一点司马懿把街亭这个地方给点了出来,众人立刻便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不像是从汉中到关中共有四条路可走。
从关中到陇右,一直以来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这条路一侧是湍急的渭河,另一侧则是崇山峻岭。
这条路本就是从关中到陇右的必经之路,街亭又是这条路的必经之城。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此时的曹昂也来了兴趣,挺直身子说道:
“仲达,计将安出?”
司马懿向着曹昂微微躬了躬身,这才继续说道:
“如今吾欲命一大将为先锋,与吾径取街亭,如此则望阳平关不远矣。
张绣与诸葛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
彼时不论其是否为疑兵,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
彼若回动,吾便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
众人闻言,皆是有些惊讶地望向司马懿。
这个年轻人,不得了啊!
然而夏侯惇依旧是一脸不爽地问道,“若不归,汝待如何?”
司马懿微微一笑,淡定而从容地说道:“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
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绣与亮必被吾擒矣!”
看着司马懿自信满满、侃侃而谈的模样,夏侯惇的心中不免就升起了一股挫败感。
他有心反驳,但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然是找不出理由。
再看先前附和自己诸将,看向司马懿的眼神已经开始有了不同。
更有个别年轻没经验的,如果不是为了保持矜持,只怕是恨不得把“仲达真乃神算”这样的话直接喊出口来。
这种事情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我暂时没有想到罢了。
此时的曹昂闻言,对于钟繇的眼光也是越发佩服了。
不过他本人不在这里,自己倒是不好夸奖,于是便对曹丕说道:“子桓,你怎么看?”
曹丕自然知道曹昂的意思,立刻开口道:“丕以为仲达所言甚是,唯今之计,当选一大将为先锋,攻克街亭。”
曹昂点点头,又转向司马懿,“仲达可有人选?”
看着自己的大哥曹昂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曹丕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
其实曹丕真的很崇拜自己这位大哥,就如同崇拜自己的父亲那般。
明明他才是曹操的长子,可不知道为什么,曹丕一直觉得自己活在曹昂的阴影里。
不过他克制的很好,从来没有让其他人看出来。
司马懿听到曹昂询问,就准备说出自己早就想好的人选。
却不料夏侯渊突然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对着曹昂道,“少主!某欲为先锋大将,为子和与吾向张绣与诸葛亮报前日之仇!”
曹昂、司马懿、夏侯惇三人都愣住了。
就在曹军在长安城中为了顺利挺进陇右紧锣密鼓的部署之时,张绣和诸葛亮却在得知曹昂带着司马懿出兵以后,早就安排好了一应防守之策。
司马懿作为后来者,都能够看出街亭的重要性,原本就设计好了声东击西之策的张绣和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
原本诸葛亮对曹军的增援心里有数,但他并不是特别担心。
就是因为关中到陇右只有一条道。
毫不夸张地说,在他们已经占据了先机的情况下,只要据住街亭这个易守难攻之地,曹军除非是长上翅膀飞过来,否则那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得再夸张一些,假如来日能够攻下长安,街亭守将就是第一梯队的功臣。
原本诸葛亮对于街亭的人选早已经安排妥当,但是由于张绣对于司马懿的重视,让原本自信满满的诸葛亮忍不住卜了一卦。
这一下便让他大吃一惊。
因为卦相赫然显示,此行大吉与大凶并行之兆。
明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的卦相?
这让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如今的三军主帅并不是他,作为军师的他负责出谋划策,真正做决定的那个人却是张绣。
正好,以张绣那夺人福寿的强横命格,应该是可以逢凶化吉的。
对于街亭守将人选,诸葛亮的建议是让张辽这个跟着张绣近十年的沙场老将过去。
主求一个稳字。
张绣原则上同意了他的举荐,然后还安排了张郃。
这就比诸葛亮还要稳健了。
不但如此,顺便还把二张把自己大舅哥步骘也给带上。
虽然自己麾下如今也算是人才济济,像张辽、张郃这些人还正真壮年。
但是人才梯队的培养却不能忽视,如果不是夏侯霸和郭淮不在,张绣甚至还想让张辽和张郃把他们也一并带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帮带了。
张绣给张辽安排了三万精兵,又让张郃这样的河北名将同行,至于步骘自然是以学习为主。
诸葛亮听到张绣还安排了步骘,忍不住便说道,“既是如此,亮亦举荐一人,与二位张将军同去如何?”
“哦,不知军师还要举荐何人?”
虽说对面来的是年轻的司马懿,但张绣觉得安排了张辽跟张郃率领三万人马去街亭,那真是稳如老狗。
更何况还有一个未来的吴国丞相。
作为一个穿越者,张绣是绝对不会让历史重演的!
所以当诸葛亮提出他还有人选的时候,张绣还是比较好奇的。
总不会是马谡那个家伙哈哈哈……
然而他就听诸葛亮说道:“吾欲举荐襄樊马谡马幼常也!”
第624章 主公为何称吾丞相?
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任何事件只要是发生过,就会被老资格的历史学家说成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