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将军董承与之争着日益加剧,忧虑之下秘召兖州牧曹操勤王。
可他却没有想到,正是他一手召进京城的曹操会在后来要了他的命。
说他是引狼入室也一点不为过,此事前文已经说过,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徐晃再一次发挥出了他的特技,抓住机会劝杨奉归附曹操。
有了上一次的建议,杨奉原本是打算听从徐晃建议的。
然而曹操借着入朝进贡的机会,趁机奏报韩暹、张杨的罪过。
韩暹惊惧,单骑投奔屯兵于梁县的杨奉。
得到了韩暹投奔的杨奉自觉实力大增,没有必要再投奔曹操。
徐晃见状不由长叹一声,没有再劝。
但是杨奉却不知道,此时的徐晃已经产生了离开他的心思。
与此同时,心向曹操的议郎董昭向曹操建议将汉帝迁至许县,并为其策划计策。
曹操与麾下一众谋士商议过后觉得此计甚妙,在下定决心的同时不断派遣使者给杨奉送上礼物,以麻痹杨奉。
此时的徐晃倒是看出了这是曹操的阴谋诡计,但是他并没有指出来。
杨奉果然轻信托词,放松了警惕。
同年九月,刘协在曹操护卫下前往许县。
此时杨奉才醒悟过来,与韩暹一起出兵,自梁县出兵想要劫回汉帝。
结果在阳城山峡中遭到曹操伏击而大败。
打这一仗的时候,徐晃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拼命了。
因为他已经看出来,杨奉跟曹操相比实在差太远了。
杨奉、韩暹追击失败后,引军到颍川郡的定陵县劫掠骚扰,曹操听从谋士建议,不予理睬。
等到了十月,曹操出其不意突然攻击杨奉位于梁县的军营。
梁县被曹操攻破,杨奉和韩暹失去立足之地,只得向东投奔袁术。
在这一战当中,徐晃依旧没有出力。
不但没有出力,他还故意没有跟着杨奉一起逃跑,而是在城破以后果断选择了向曹操投降。
此时的曹操正是用人之际,徐晃又是个有本事的,自然是欣然接纳。
从此以后,徐晃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军屡立功勋。
他跟随曹操先后参与了徐州之战、宛城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
特别是在五子良将当中的乐进早早就被张绣给关了,张辽和张郃更是压根都没有加入曹军的情况下。
徐晃论起资历也只比从一开始就跟着曹操起兵的曹家和夏侯家将领略逊一筹,绝对是曹军麾下的老资格名将。
如果没有意外,他将会跟随曹操一辈子,乃至为他的儿孙继续战斗。
但是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
赤壁之战,曹操蒸蒸日上的势头终于是被打断了。
他败在了张绣和孙策这两个晚辈手中。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倒也罢了。
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底子又厚,所以哪怕是赤壁之战败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他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徐晃倒也不至于再一次跳槽。
有一说一,曹操这个老板还是可以的。
至少对徐晃是没话说。
可坏就坏在,曹操的逃跑路线被看过三国的穿越者张绣和军师算准,在华容道被堵了个结结实实。
出于种种考虑,张绣并不能在这个时候杀了曹操,但也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放过他。
正好郭嘉自投罗网,提出愿意用自己换曹操,张绣也就顺坡下驴,同意了他的提议。
不但如此,张绣更是抓住机会索要好处,把徐晃、于禁、荀攸一并要了过来。
曹操纵然不舍,但为了自己的性命,还是妥协了。
结果徐晃就莫名其妙成了张绣的人。
徐晃并不喜欢被动。
但是先前已经说过,徐晃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识时务,擅长做选择题。
一方面是曹操都已经不要自己了。
一方面是张绣点名把自己要过来。
况且就天下大势来看,张绣是仅次于曹操的存在。
偏偏张绣还是曹操克星。
所以这个选择题看起来复杂,其实并不难做。
所以没过多久,徐晃就接受了身份的转变。
比起于禁和荀攸的速度都要快。
这一次,因为张绣想要凑个五子良将的套装属性,所以徐晃和于禁也得以跟随张绣入川。
这也让徐晃发现张绣对于他们这些曹贼降将并没有区别对待,在暗暗松了一个口气的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春去秋来,眨眼之间,徐晃跟着张绣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
“夏侯渊,纳命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做事方法。
郭嘉在投靠张绣以后,除了不再称曹贼为主公之外,对于曹军阵营中的一众文臣将领,依旧还是沿用了以前的称呼,以表字相称。
他也是看出来了,无论是张绣还是他麾下的诸将,根本都不会在意这个。
事实也证明,只要他一心一意为了张绣办事,那么张绣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但徐晃就不同了。
他一旦下定决心投靠张绣,就要把自己跟过去割裂的清清楚楚。
此时此刻,他对上夏侯渊便是直呼其名,并且直接扬言要取他的人头。
虽然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让他来对付夏侯渊,但这无疑是一个机会。
徐晃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
他要争一口气。
不是想证明他有多么了不起,他是要告诉天下人、特别是曹操,他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徐晃手提大斧,对着夏侯渊便是一斧砍下。
另一边的夏侯渊看到出战的是徐晃,不免有些恍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兵粮足备、良将颇多的曹操突然就变得青黄不接起来。
据曹仁说在跟赵云那一路疑兵作战的时候,乐进和于禁这两员曹操麾下原本的将领就已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更不必说还有鬼才郭嘉在运筹帷幄,让己方军师程昱好不头痛。
张绣这一路主力倒是没有郭嘉,可是典韦跟徐晃以前同样也是曹操的人啊!
典韦倒也罢了,宛城之战距今已经十年有余。
可徐晃……
明明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他还在跟着自己并肩作战啊!
这才短短几年,怎么就物是人非了呢?
张绣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徐公明在看到自己就像是看到了杀父仇人一般呢?
恍惚归恍惚,夏侯渊到底是一代名将,眼见徐晃过来,挺抢便刺,当即与徐晃战成一团。
两人这一交手,皆是心下凛然。
以前他们都在曹营的时候私底下也都切磋过。
不过切磋到底不比战场上实打实的作战,如今两人战了起来,均是发现以往低估了对手。
“公明(夏侯)好生利害!”
说时迟那时快,两人眨眼之间便已经交手三十余合,竟是不分胜负。
此时的诸葛亮眼见徐晃也能够像张辽那般直接拦下夏侯渊,随即微微一笑,对着一旁的张辽和张郃说道:
“文远、儁乂,你二人各领一军去攻曹贼侧翼。”
随即又转头对欲言又止的魏延说道,“文长,汝可领子山做好准备,只待彼将一撤,便率军出击!”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在一场又一声的战斗中发现了步骘的潜力。
这让他不由再一次暗暗感慨张绣的厉害。
自己这个主公发掘人才的本领当真是这个天下一等一的。
他甚至开始怀疑,张绣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能够看出其他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能力。
自己就是最明显的承受者。
再回想十几年前,便是未到弱冠之龄的诸葛亮自己,都没有张绣对他那般有信心。
对此诸葛亮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就要好好磨练步骘一番。
主公阵营的文臣武将虽然阵容华丽,但是储备人才也一定要跟上才行。
不知为何,诸葛亮在冥冥中就有一种感觉,仿佛如果自己现在不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今后就会青黄不接似的。
诸葛亮是信命的,所以在进入蜀中以后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如今在战场上也不例外。
再说听到诸葛亮命令的四人自是大喜过望。
一声令下,张辽和张郃率先领兵冲了出去。
正在跟徐晃交战的夏侯渊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时刻注意着蜀军动向。
一看到两面“张”字大旗自左右分头朝着己方大军冲来,顿时暗道一声不妙。
他虚晃一招逼退徐晃,掉头就走。
“哪里逃!”
徐晃好不容易才等到了这个机会,又是哪里肯舍,二话不说拨马就追。
反正他身后有张辽、张郃、魏延三员大将,还有诸葛亮这个军师坐镇指挥,就算是夏侯渊在前边设下伏兵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