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694节

  原本就无法齐心协力的关中联军在前期中了程昱反间计,此战表现更为不堪。

  在面对两军夹击的情况下无暇他顾,迎来了一场大败。

  便是马超这样的勇将也是无力回天。

  关中联军大难临头各自飞。

  战斗中,成宜、李堪等人被曹昂亲手斩杀。

  韩遂、马超、梁兴败走凉州。

  杨秋前往安定。

  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投靠张鲁。

  持续了数月的韩遂、马超之乱终于得以平定。

  史称渭南之战。

  在这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中,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

  这一战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关中各郡进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范围。

  身为三军统帅的曹昂也藉此一战成名,奠定了他曹操继承人的身份,也让先前因为曹操失踪对他的种种怀疑一扫而空。

  此战结束不久,曹操便出现在曹军阵营当中,进一步稳定了局势。

  重新现身的曹操更是一路亲自追到安定,得知马超去远,这才收兵返回长安。

  此时程昱便进谏:“马超有吕布之勇,且深得羌人之心。

  今丞相若不乘势剿绝,他日养成气力,陇上诸郡,非复国家之有也,望丞相且休回兵。”

第584章 天下三分!

  建安十四年。

  渭南之战结束,代表着大汉的朝廷的曹家父子最终还是战胜了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

  这一战意义重大,代表着曹操终于真正意义上平定了北方。

  就在曹操准备班师回朝的时候,如今他的核心谋士程昱建议他不要急着离开。

  此时应该再接再砺,彻底铲除韩遂、马超的残余势力。

  只因马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对于程昱的建议,其实曹操同样也是这般想法。

  毕竟最初他王者回归,跟好大儿曹昂定下计策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跟张绣抢时间。

  如今渭南之战因为韩遂、马超等人自己的骚操作提前结束,自然是要以此战为契机,将目标对准汉中,再接再厉,更创辉煌!

  至于曹昂,他在经历了这一场战役的洗礼以后,更是精神焕发,充满斗志,大有鼓足精神再干他一百天的心思。

  然而就在曹家父子都打算捋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直把曹操、曹昂父子给震住了。

  占据汉中长达二十年之久,一度让前益州牧刘璋都无计可施,前前益州牧的部下,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张鲁,竟然向张绣投降了!

  传达消息需要时间,所以仔细一算,张鲁向张绣投降正好就是普祥真人给曹操出主意,用冻沙场解决防御工事的那段时间左右。

  也就是说,此时的张绣已经接手汉中快一个月了。

  这还打个屁啊!

  原本以为己方已经比原计划提前一步结束了战斗,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胜果,不曾想对方竟然比自己更快?

  简直就是开玩笑!

  曹操打破头也想不明白,张鲁占了汉中整整二十年之久,怎么就这么投降了呢?

  你咋就不敢跟张绣干一架呢?

  不对,张鲁倒还真是跟张绣干了一架。

  只不过最后没有打赢罢了。

  比起刘璋,他还是要强出不少。

  但无论如何,张绣拿下汉中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如今东、西二川连成一片。

  如此一来,张绣又多出了汉中这样一个北方门户,可以和荆州守望互助。

  整个天下的局势从这一刻起发生了改变。

  对于以曹操为代表的势力而言,形势顿时就从一片大好变成了复杂难料。

  事已至此,曹操便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程昱说道:

  “吾本欲留兵征之,奈何张贼竟快我一步,已得汉中。”

  说到这里的时候,曹操的语气中是满满的不甘心。

  比失去更让人失望的就是明明已经唾手可得,却在最后一刻失去。

  虽说曹操当初早就做好得关中,弃汉中的准备。

  可是比起预计时间提前这么多得到关中,顿时让他有了得陇望蜀的心思。

  谁知道这个心思刚刚产生,就被无情的掐灭,还是被迫掐灭。

  张绣不是张鲁,汉中在他手中,再想夺回来就太难了!

  曹操摇了摇头,最终还是以莫大的决心开口说道:

  “如今中原多事,南方未定,不可久留。”

  对于曹操的这个决定,程昱心中的无奈不比曹操少。

  甚至还犹有过之。

  渭南之战已经打得十分漂亮了。

  曹操和曹昂这一对父子领袖,包括许褚、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以及自己这个谋士的表现都可以称得上是非常优秀。

  在战后总结的时候,曹操更是自诩此战为兵之变化,固非一道的灵活用兵典型案例。

  还准备将它编写进自己的《孟德新书》当中。

  奈何人比人,气死人。

  得知了汉中之战的详细经过,特别是张绣在阳平关跟汉中军对峙以后南渡汉水,转战天荡山和定军山的战术以后。

  即便是双方立场不同,程昱也不得不衷心说上一句佩服。

  他佩服的不是张绣提前结束了汉中之战。

  其实汉中之战和渭南之战,都只能算是战术上的成功案例。

  但是张绣从赤壁之战结束以后的一系列部署,包括强行留滞曹操,领兵速攻西川,鼓动韩遂、马超反西凉,兵出荆州扼曹军之前,乃至最后顺利攻下汉中。

  这一系列行动环环相扣,可是整个战略层面的胜利。

  单就双方层次而言,他便已经输了。

  可以说,郭嘉到了张绣那边,展现出了比在曹操这边更加强大的实力。

  倒也不是说郭嘉在曹操这边没有尽心尽力。

  郭嘉有没有尽力,程昱心里最清楚不过。

  只能说,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比起曹操,郭嘉更适合张绣。

  当然,除了郭嘉之外,贾诩、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等人亦是功不可没。

  甚至于为了能让曹操返回交换的荀攸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除了原本的四大军师之外,如今张绣再得郭嘉、荀攸、法正、阎圃等曹派、西川、东川谋臣,简直是如虎添翼。

  账面实力甚至已经隐隐有赶上甚至是超过曹操这个名正言顺的当朝丞相的趋势。

  如今的张绣,已经成为了比起袁绍更具威胁力的强敌。

  曹操对上张绣最后的优势,就只剩下北方地盘对比南方的原有优势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份了。

  这天,恐怕是要变了。

  事到如今,程昱也只能就事论事道:“丞相若回,长安必留重兵以为后援。”

  曹操点了点头,“此事吾早有定计,汝且放心。”

  虽然心情不好,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不能落下。

  所以在下定决心以后,曹操就设宴重赏诸军,庆贺渭南之战的胜利。

  三日之后。

  他上表韦康为凉州刺史,又留夏侯渊屯兵长安,所得关中降兵,分拨各部。

  夏侯渊随即保举张既为京兆尹,与自己同守长安。

  韦康字元将,是原凉州牧韦端的儿子,精通书法。

  此人身长八尺五寸,十五岁时就被辟为郡主薄。

  期间曾经得太尉杨彪称赞,就是那个在建安初年险些被曹操以勾结袁术为理由杀死,最终却满宠的坚持下躲过一劫的弘农杨氏名臣。

  杨彪称韦康“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后来韦端被朝廷征为太仆,韦康亦随父入京。

  这一次曹操拜其为凉州刺史,也算是接替了父亲的老职务。

  他的推荐人正是替曹操留守大后方的荀彧。

  张既字德容,同样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

  此人举秀才出身,授新丰县令,治绩为三辅第一。

  后来曹操因为马腾、韩遂拥兵割据关中,就派出张既征命马腾,要求他脱离部曲,留下儿子马超接任己方势力,自己则是入朝为官,

  最终马腾虽已经许诺,但始终犹豫不决。

  后来也是张既恐其生变,乃令诸县储备粮食物资,以备不虞,还下令二千石俸禄以上官吏出郊迎接。

  被这样一逼,马腾才不得已前往邺城。

  可以说,当初马腾前往邺城这件事情,张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一次夏侯渊保举张既为京兆尹,帮助自己招怀流民,兴复县邑,曹操自然也没有意见。

  等做完这一切以后,曹操便领兵班师回都。

  这一次,曹操返回的是许都而非邺城。

  因为接下来他要做一件大事。

  只有做了这件事情,再加上平定关中的功劳,才能盖过张绣力克东西二川的声势。

  汉帝刘协得到曹操携大胜班师回朝的消息,顿时又惊又怒。

首节 上一节 694/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