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索片刻,立刻召唤荀谌问计。
自从吴匡跟着张绣去了蜀地,孔融又双叒叕被派去出使以后,被张绣安排留下的荀谌就逐渐就为了刘协最信任的人。
一方面是荀谌身为颖川荀氏中人,整个家族就在刘协眼皮子底下。
一方面是荀谌个人的能力实在优秀,胜过先前处于这个位置的孔融。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则是荀谌是作为如今联系他跟张绣的唯一渠道。
所以如今遇到这种情况,刘协第一个想到的自然便是他。
荀谌掌管着张绣在许都的信息网络,自然要比刘协更早得知这件事情。
所以此时刘协问起,他一点也不意外,索性便从容地向当今天子分析起了如今的形势。
这正是他越来越受刘协重视的原因。
因为第一次跟荀谌交谈,刘协都会学到很多姿势,有豁然开朗之感。
荀谌的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道出了眼下的形势:
“国家,如今天下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也!”
汉中之战和渭南之战先后结束,张绣在荆州北部、曹操在司州南部原本就是互相牵制的两路人马也是相继回返。
显然,双方不约而同明白了对面的意思。
正面战场的战斗已经结束,第二战场自然是没有必要再僵持下去了。
说起来,倒也是颇有默契。
这样一来,整个天下的形势终于彻底明朗起来。
曹操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虽然包括张绣、孙策,以及更早被打败的袁绍、吕布、张杨等势力,都拿曹操“挟天下以令诸侯”来说事,并且就此认为他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但事实上,曹操本身却从来没有承认过这观点。
包括在曹操势力内部,也从来没有这样一个观点。
因为在曹军内部的说法是“奉天子而令不臣”。
听起来有点相似,但本质上大为不同。
奉天子以令不臣指的是尊奉天子,来管理或者惩治那些拥有不臣心理的反贼。
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二者相比,根本就是两个立场。
当时曹操还在陈留,他麾下谋臣大多认为山东尚未平定,而献帝身边的韩暹、杨奉等又骄横难制,所以不赞成迎接。
唯有荀彧、程昱、郭嘉等人极力劝迎。
明确提出奉天子而令不臣这一战略性建议的人则是毛阶。
也就是赤壁之战跟于禁一起担任曹军水师提督的那个人。
他能文能武,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才。
这句话完整的内容其实是“奉天子而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可以说,奉天子而令不臣的初衷是好的。
只可惜在执行的时候政策变形走样,最终产生的实际效果更像是“挟天下以令诸侯”。
至于究竟是“上面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执行时出了差错”,还是“上面非要这么办,下面又能有什么办法”就不好说了。
总之。
曹操以当朝丞相的身份占据大汉十三州中的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凉州等北方九州,实力强横,无人匹敌。
特别是豫州、兖州、冀州、司隶等北方诸州,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南方诸州。
这也是曹操的底气所在。
不过豫州最南端的汝南郡被单独划出弋阳一郡给了张绣,徐州的广陵、下邳二郡也在张绣掌控之中,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当然,即便如此也是瑕不掩瑜。
曹操,依旧是如今天下势力最强的那一个,剩下两大势力联合起来,才能勉强能与之抗衡。
其次就是张绣。
在刘璋、张鲁先后向张绣投降以后,张绣尽得东、西二川之地,终于拿下了益州这个天下第一大州。
如此一来,张绣就占据了完整的荆、益二州,以及扬州的江北二郡,徐州的南部二郡,还有从曹操手中强行抢下的豫州弋阳郡。
跨有五州之地的他因为拿下了天下第一州益州和天下第一大郡南阳,实力仅次于曹操,高于江东的孙策。
兼之麾下人才济济、将星闪耀,单论军事实力,甚至不虚曹操。
可惜的是益州虽然是天下第一大州,且早在秦朝时期就得到了开发,但是州内各郡经济水平严重不平衡。
越往南方人烟就越是稀少,土地没有得到开发,看似地方不少,但却无人居住,称之为不毛之地也一点都不夸张。
荆州虽有南阳这个天下第一大郡,但同样存在跟益州类似的问题,各郡实力不平衡的情况甚至还要越过益州。
仅南阳一郡的实力就要超过荆南四郡。
至于扬州的江北二郡、豫州最南端的弋阳郡、徐州的最南端的两郡,虽然也起到了为张绣扩展地盘,提高战略纵深度的作用。
但到底距离核心区域有些远,一旦发生大战,彼此难以顾及。
好在徐州二郡跟扬州二郡接壤,扬州二郡南部又跟友军孙策的地盘隔江相望,弋阳也跟荆北连在一片,倒也不算是飞地。
至于张绣本人,更是有“北地枭雄、乱世不败”“枪强妻美眼光好”“曹贼克星”等一系列绰号,相比之下他最早的那个北地枪王的称号反倒是渐渐被遗忘了。
不过武力方面,他的确是众人心中认可的天下第二高手。
在吕布不出的情况下,唯有关羽、赵云、典韦、许褚等寥寥数人可以与之相争。
还不一定能打得过。
妻妾个个都是世间绝色,并且有小道消息称,他的首席军师贾诩专门为他收集被相师称之为将来贵不可言的女子充实其后院。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他的眼光。
这一点是其他两大势力都比不上的。
他麾下如今的文臣武将之所以这般厉害,跟他早擅长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是密不可分的。
特别是像甘宁、魏延、诸葛亮、黄忠、高顺等人,要么是在旁人手中不被重用所埋没,要么就是还没有开始展现实力就被他慧眼识珠提前发现。
尤其是对于诸葛亮的使用,可以说更是亮瞎了如今全天下人的双眼。
如今的卧龙之名天下皆知。
可在当年那还是一个默默无闻,未及弱冠的少年郎啊!
张绣就敢给予他跟贾诩相同的地位,可见其魄力。
最后,就是位于江东的东吴势力。
孙策占据着完整的交州和扬州江北诸郡,实力排在三家最末。
扬州和交州境内同样也是地广人稀,特别是交州,更是整个大汉最南端的领土,被中原视为尚未开化的地域。
境内更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山越势力,使得东吴不得不分心去对付。
虽然如今正在对长江流域进行大力开发,但是万事开头难,其中艰辛自然是不必多说。
但是,东吴有长江作为天险,水军实力强大,同样是不可小觑。
并且除了长江之外,北方隔江相望的区域和西方皆是友军张绣的地盘,东南方向则是茫茫大海。
这样的地理位置反倒让东吴成为了三家当中最安全的一方。
其中孙策亦是年少成名,曾经在平定江东的时候有过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惊人壮举,被人称之为小霸王。
并且他是曹、张、孙三家势力最年轻的一个,比张绣还要小上三岁,如今不过三十出头,正是精神充沛的年龄。
正因如此,他也才能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干掉了其他人,成为了三方势力中的最后一位。
自黄巾之乱以后,汉王朝无力再约束地方,群雄并起,便如同当初东周列国,大汉王朝遂成四方割据之势。
但在经过将近三十年以后,各方势力通过以战争为主要方式的互相兼并,在建安十四年的汉中之战和渭南之战结束以后,最终如同当年的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终于到来。
和战国七雄不同的是,如今的天下却是北方曹操、西南张绣、东南孙策三家成鼎足之势。
史称,三足鼎立。
之所以说是三足而非三国,是因为这三家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称王的。
在名义上,哪怕是曹操这个实际上的大汉王朝掌握者,也依旧是大汉王朝的臣子,要服从刘协这个汉天子的领导。
更不必说张绣和孙策了。
两者如今一个是益州牧,一个是扬州牧,虽然也是封疆大吏,还都是列侯,但却是明明白白的汉臣。
汉王朝终究还是跟周王朝不同。
听到荀谌分析完了这形势之后,刘协不禁目光复杂地望着他:
“荀卿乃骠骑将军麾下人马,怎能说出这种话来?”
因为荀谌方才在说起张绣的时候,并没有特意偏向他。
更重要的是,荀谌的描述中似乎是隐隐指出刘协也应该要防一手张绣,这不免让他有些疑惑。
荀谌,不是张绣的人吗?
为什么会这般暗示自己?
荀谌闻言却是微微摇头:
“国家,恕臣直言:,谌祖食汉禄,与骠骑将军皆汉臣也。
骠骑将军虽对谌有知遇之恩,可若谌因此便将自己视若骠骑将军私臣,岂非与曹操麾下众人无异?”
意思很直白,就是说曹操麾下那群如今只听曹操的,根本不听你这个皇帝的。
听到荀谌这么说,刘协不禁大喜过望,看向荀谌的目光也是更加亲切了。
刘协并不是傻子。
事实上,早在少年时期,刘协就表现的比他的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刘辩更加聪慧。
当年董卓之所以要废汉少帝刘辩,改立时任陈留王的刘协,一方面是因为刘协是由董太后抚养长大,董卓自觉跟董太后亲近。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率西凉军入京的时候,刘辩吓得瑟瑟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
反观身为陈留王的刘辩不但不怕,而且当董卓问起军中形势的时候对答如流。
所以刘协天生就是一个早熟之人。
如果他能够身在大汉盛世,即便做不了高帝、武帝、光武帝这样的开拓之君,勉强做个文景、章宣还是不成问题。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
先有董卓,后有李傕、郭汜,再后来又有曹操。
这种无缝衔接的模式让他根本喘不过气来,让他快三十岁了还是一个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