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529节

  可是……

  不甘心啊!

  明明胜利唾手可得,现在就要这样离开,他真的是不甘心啊!

  所以他这时再次发问,就是想让郭嘉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难道就真的不再挣扎一下了吗?

  “元让万不可做这般考虑。”

  郭嘉郑重地说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战场之上,切莫要抱有侥幸心理。”

  夏侯惇被郭嘉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过来。

  “军师所言极是,那便由某来亲自断后!”

  夏侯惇号称常胜将军,自是能力不弱,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曹军随即开始了缓慢而有序的撤退。

  “鸣金收兵?”

  徐庶自是在第一时间就察觉了对方的意图。

  “竟是这般果断?”

  他统揽全局,同样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胜机。

  只不过还没等己方将这份胜机利用起来,对方竟然已经打算要撤出战场了。

  “对面到底是谁?”

  徐庶百思不得其解,没听说这次夏侯惇身旁有什么厉害人物啊?

  曹操一众谋士当中,能跟自己过招的也就那几个人。

  曾在官渡之战为曹操立下大功的许攸已经把自己浪死了。

  郭嘉向来身体不太好,上次还是听了张绣的话这才苟活至今,如今也应该不会远行。

  程昱的能力比起自己还是稍差一些,他应是能够识破自己的谋划,可最多也就能做到以火攻火灭了这场大火。

  但接下来的一系列安排以他的能力就很难做到了。

  难不成是荀彧或是荀攸来了?

  想到荀彧精于内政,往往都留守在后方。

  所以这场战斗自己的对手八成就是荀攸了吧?

  早就听说此人讷于言,敏于行,如今一战果然是名不虚传。

  “军师,要追吗?”

  张辽看到对方撤退的时候整齐有序,不禁有些犹豫。

  “追!”

  徐庶肯定地说道,“对方纵有安排,我军有郡守统领,亦不必怕,尽管去追!”

  张辽闻言顿时心领神会,立刻率大军追了上去。

  他一马当先,稳稳压着速度,坚决不让己方将士们因为追击导致过于深入。

  突出一个稳字。

  “张文远当真有大将之风!”

  看到这一幕的郭嘉忍不住赞了一句。

  他又看了看已经合兵一处,开始占据优势的张郃跟乐进,不禁叹了口气,迅速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丢弃三分之一的粮草辎重,撤出战场。

  李典和于禁得到命令以后,迅速理解了郭嘉的意思,纵然心中颇有不舍,最终还是听令行事。

  因为此地原本狭窄,曹军将粮车一丢,道路顿时就被堵住。

  再加上夏侯惇、李典、于禁三人联手对敌,亲自断后,作为追击一方的荆州人马最终还是没能取得太大的战果。

  不过张郃依旧觑到一个机会,枪挑了夏侯惇的偏将,同时也是他族弟的夏侯兰。

  看到这一幕的夏侯惇目眦欲裂,可终究还是强忍住没有去找张郃报仇。

  曹军终究还是悉数撤出了战场。

  此时郭嘉又使众人齐齐喊话:

  “曹司空麾下军师祭酒郭嘉,特向元直先生问好!”

  竟然是他!

  骑在马上追赶敌军的徐庶听到曹军喊话,不禁为之一愣。

  原本以为是荀攸,没想到却是郭嘉。

  不过如果是他的话,一切倒是能够说通了。

  此人少年时便有远见,因为预见到汉末将会天下大乱,所以弱冠之年便隐居蛰伏。

  后来袁绍崛起,出身颍川的郭嘉专程北行去见他。

  但在跟袁绍见过面以后,对袁绍的希望就变成了失望。

  这倒也罢了,关键是他对于袁绍的点评可谓是一针见血: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他这话是在离开袁绍之前,悄悄对袁绍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的。

  意思就是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公,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

  可惜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

  再加上他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好谋而无断。

  所以跟着袁绍这种人,无论是想要拯救国家危难,还是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都是很蓝的啦!

  当时的郭嘉还很年轻。

  他对着辛评和郭图说出这番话,一是表明了自己不愿在袁绍帐下任职的原因,二也是在劝这两人也趁早赶紧另谋高就。

  换成后来成熟版本的郭嘉,肯定是二话不说悄悄离开,才不会专门留下这一番话。

  不过他这一番话却在后来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可惜的是辛评和郭图彼时在袁绍麾下颇受重用,两人都没有听他的话。

  二人皆是选择了跟着袁绍一条道走到黑,最后的下场也是颇为惨淡,固不待言。

  郭嘉在离开袁绍以后一直未遇明主,他宁可在家中赋闲六年,也不愿屈就自己看不上的庸才。

  直到后来,曹操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

  荀彧便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两人就天下大势进行了一番讨论。

  结果是两人都对对方十分满意。

  曹操认为能够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的人就是郭嘉。

  郭嘉离开营帐后,同样非常高兴地认为曹操才是他心目中明主。

  自此郭嘉便成为了曹操的重要谋士,为其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官渡之战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的主战决心,从此晋升曹操谋士团队的核心领袖人物。

  其后更是多次做出成功的预判,让曹操在败袁术、败吕布、败刘备等一系列战斗中大发异彩。

  特别是他还成功预判了孙策会遭遇刺客的事情。

  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曹操平定河北的那段时间,郭嘉和荀攸、程昱、许攸等人对抗张绣留在河北的诸葛亮、田丰、沮授,以及袁绍麾下仅剩的几位谋士对抗。

  双方的核心人物就是诸葛亮跟郭嘉。

  能在跟诸葛亮的对抗中不落下风,足以证明郭嘉的本领。

  所以当徐庶听到郭嘉两个字的时候,顿时就觉得一切顺理成章了。

  不过对于他为什么要专程跟自己打个招呼这件事情,徐庶还是不太明白。

  这是在暗示之后要找回今天的场子吗?

  事到如今,徐庶和郭嘉都已经默认了今天这场战场的结局。

  此战曹军的十万大军折损约摸三分之一,故意抛弃的粮草自然是被张绣军毫不犹豫的笑纳。

  反观张绣的人马,仅仅只是在夜晚那场硬碰硬的战斗中有了些损失。

  最开始那场大火就是纯赚。

  双方的战损比大概是5:1。

  再加上缴获的物资,所以此战对于张绣军而言虽然称不上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却也是一场毫无疑问的胜利。

  郭嘉在这个时候主动亮出自己的名号,徐庶自然认为他是在摞狠话。

  不过徐庶是丝毫不慌。

  这场战斗过后,博望战役的优势已经被彻底奠定。

  夏侯惇先行出兵的战略意图也已经宣告失败。

  接下来除非河北那边能够再派出援军过来,否则他是别想再有作为了。

  纵然你郭嘉有着鬼才之称,也休想在我徐庶面前讨得了便宜。

  对此徐庶本人有着十足的信心。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便很有默契的同时进入了休战期。

  徐庶针将这一战的经过详细写成战报呈给张绣。

  重点对张辽、张郃、乐进三人的表现加以表扬,同时也将马谡不听命令的事情说了一遍。

  虽然张辽并没有提起马谡抗命的事情,但徐庶此战作为主帅,自有信息来源。

  当然,至于如何处理,还是要看张绣本人怎么想了。

  这封战报很快就被摆到了张绣的桌上。

  “孔明……”

  当肩上的怀英问出“你怎么看”的时候,诸葛亮忍不住看了这只鹦鹉一眼。

  听说它是十年之前江夏太守的宴会上有人送给张绣的。

  如今十年过去,它依旧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这不免让诸葛亮有些好奇。

首节 上一节 529/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