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三人又就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番畅想。
张绣有保留的说出了一些自己的打算,顿时让刘协和吴匡欣喜之极,更是对他信心大增。
可惜刘协毕竟是当今天子,出宫待的时间不能太久。
所以尽管还想多跟张绣聊聊,但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返回皇宫。
由于在张绣身上消耗的时间太长,今天也没有办法再见刘备,只能改天再挑时间了。
刘协在心里默默说着,皇叔莫要怪朕。
等吴匡送走刘协再回来,便笑着对张绣说道:
“宣威侯,没想到陛下竟对你这般信任,倒叫某都有些嫉妒了。”
第485章 那么问题来了
张绣在许都住了下来。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了大汉帝国的首都,但张绣也只是去皇宫里转了一圈,象征性地摸了摸里边的墙。
毕竟他这次是秘密受到刘协的召见来到这里的。
他本人倒是无所谓,哪怕被人瞧见也不在乎。
但考虑到自己离开以后刘协的处境,张绣还是接受了吴匡的建议,举行行动突出两个字——低调。
好在他带的人本就不多,吴匡府邸又大,倒也是能够尽数安排得下。
张绣本以为跟刘协见了一次面,把事情说清楚就已经算是结束了,不料在初次见面以后,刘协竟然又悄悄来了吴府两次。
不过每次讨论的问题核心自始至终都没有变。
让刘协摆脱曹操的控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傀儡天子。
张绣看得出来,如今的刘协已经是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他甚至提出可以再写一封圣旨。
内容类似于衣带诏。
按照刘协的说法,一旦张绣真的跟曹操产生冲突,有了圣旨的他就算是师出有名了。
刘协心里很清楚,正是因为自己被曹操控制,才让他占据了大义名分。
所以他才想到了这个办法,就是为了张绣有直面曹操的理由,也算是十分贴心了。
对此张绣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圣旨这玩意儿也就是能起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圣旨的效果是跟朝廷的实力直接挂钩的。
当一个王朝强盛的时候,圣旨便有千钧之重。
可对如今这个已经摇摇欲坠汉帝国而言,这玩意儿已经不怎么好使了。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大人,时代变了。
以刘协现在这样这般处境,搞不好代表着他真正意愿的旨意都出不了许昌。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真有人天真的去找曹操要圣旨,搞不好他直接会当场写一张。
不过看着刘协这般积极好心,张绣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便答应下来,同时安慰道:
“国家莫急,曹贼虽有贼心,却无贼胆,故而此事还需徐徐图之。”
然而他的安慰效果却不大,刘协把眼一瞪:
“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朕又岂能不急?”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先别急。
张绣差点就脱口而出,还好忍住了。
看得出来,刘协是真的担心曹操会行篡位谋逆的事情。
有一说一,虽然张绣一口一个曹贼,但他却相信曹操不会干这种事。
要知道曹操虽然有魏太祖的庙号和魏武帝的谥号,但那是他锤子曹丕称帝建魏以后追封的。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终曹阿瞒一生,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称帝。
哪怕他距离这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
哪怕他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天子。
但没称帝,就是没称帝。
直到临死的那一刻,曹操依旧是一个汉臣的身份告别了这个世界。
只不过这件事情张绣却不能说出来。
为此他也只能搬出了其他理由来说服刘协。
曹操在许都经营十数年,势力盘根错节,所以想要通过外部势力来打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好在如今他既然已经渐渐将政治重心往邺城迁移,对于保皇党而言就是一个好机会了。
但越是这种关键时刻,越不能着急。
吴匡也帮着张绣劝起了刘协,并且拿出了当年衣带诏的事情举例。
听到董贵人的名字,刘协不禁心中一痛。
连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保不住,自己这个皇帝着实是太憋屈了!
可正因想到了这一段悲惨往事,倒也真的让他冷静了下来。
他觉得吴匡说得对,如果贸然行动,搞不好那件事情还会重演。
曹操能够当着他的面杀了董贵人,未尝就不会杀了伏皇后。
恐怕在他眼中皇后和贵人也没什么区别。
眼见刘协终于冷静下来,张绣也有些感慨。
这位天子还真没有猜错。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刘协的确是没有能够保住皇后伏寿。
几年之后,伏寿与其父密谋对付曹操的事情暴露,曹操立刻借此时机处死了伏皇后。
不但如此,曹操还逼迫刘协娶了自己的女儿曹节。
不过如今曹节已经跟了自己,刘协已经没机会了。
所以他还是好好跟自己的现任白头偕老吧!
自此以后,刘协便没有再离开皇宫。
数日以后,他便在宫中召见了刘备。
当然,依旧是偷偷摸摸,不敢让人发现。
好在如今曹操和他的核心团队都不在许昌,对于刘协的监视也减弱了许多,这才让两叔侄得以顺利见面。
老实说,刘协其实是有些惭愧的。
毕竟明明是刘备先来的……
更何况对方还是他自己认下的皇叔,可他却将刘备晾了这么多天。
“皇叔莫要怪朕,朕也是为了这江山社稷。”
只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把对刘备的这份愧疚藏在心中了。
其实在刘协内心深处,他还是更为信任自己这位皇叔的。
张绣虽然也是忠臣,但终究是个外人,哪有皇叔用起来放心?
可惜刘备如今手中无权。
说的再难听一些,刘备自己还处于寄人篱下的阶段,连一块自己的根据地都没有。
这种情况又怎么能让刘协安心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呢?
所以最终也只能委屈他了。
当然,刘协在跟刘备见面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先见过张绣的事情,只是让他好好筹划,帮助自己摆脱曹操的控制。
刘协的注意力一旦离开了张绣,张绣顿时就闲了下来。
他这次奉旨进京,见皇帝其实都是小事,关键是联络朝中众臣,看看还有谁可以为他所用。
所以此行虽是以张绣为主,但他这个主公反倒是象征意义更多一些。
真正担负着重要任务的人其实是荀谌。
对于张绣而言,来到许都是进京,可对于荀谌来说却跟回家了一样。
因为荀谌的老巢就在颖川颖阴。
想要在这里勾搭旁人,张绣麾下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就是诸葛亮和鲁肃都要略逊半筹。
结果就是,荀谌自打来到许都以后就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张绣一天连他的人影都找不到。
为了以防万一,张绣将除了典韦以外的其他人都安排到了他的身旁,供他调派。
这件事情让荀谌很感动。
虽然从田丰、沮授等人的口中听说过张绣用人的风格,但直到此刻,荀谌才算是真正领教到了。
自己明明刚刚才投效过来,结果张绣就对他委以重任,还让他来指挥胡车儿和文聘这样的心腹重臣,那是真的放心啊!
胡车儿和文聘更是没有丝毫不耐,对于自己的安排言听计从。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深深地打动了荀谌。
他也终于明白了以田丰和沮授对袁绍的忠诚,为什么打死不肯投降曹操,却对张绣死心塌地。
无他,士为知己者死罢了。
深受感动的荀谌自然是更加卖力,恨不能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统统给拐到荆州去。
毕竟人才这玩意儿从来都不嫌多。
结果由于他太过急切,导致他在许都的亲朋好友们一看到他就走。
毕竟见人就问“汝可知宣威侯否”,是个人都受不了。
荀谌却不知道,张绣之所以会这样,纯粹就是因为懒。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始终坚信一件事情。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荀谌既然能跟荀彧并称三若,就算能力不及,也绝不会相差太多,所以张绣放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至于张绣本人,则是跟甄宓扮成了一对商人夫妻,每日穿行于许都的大街小巷,体验京城的风俗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