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和吕玲绮则是一个扮成仆从,一个扮成侍女跟在张绣和甄宓身后,一方面是让他们的伪装更像,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保护。
对于这样的生活,甄宓十分满意。
两人虽然已经是老夫老妻,在过去的五年也是朝夕相处,但那毕竟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
虽说张绣后宫和谐安定,身为正妻的甄宓也深受其他妹子敬重,但终归还是像现在这样的相处方式更令她开心。
此情此景,不由让她想起当初张绣前往北方提亲时的情形。
这一日,两人并肩而行,甄宓忍不住便对张绣有感而发:“妾从未想过夫君竟能有时间陪同妾身游山玩水。”
“这就算是游山玩水了?”
张绣闻言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所谓游山玩水,怎么着也要到郊外才算嘛!
待在城里算哪门子的游山玩水。
话说在穿越之前,张绣其实是最讨厌逛街的。
特别是陪着前女友逛街。
他自诩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五公里能跑到二十分钟,普通程度的壮汉也能撂倒三四个。
可他花上三天三夜也想不明白,平时连一千米都跑着费劲的一个娇小女人怎么就有精力连逛三四条街、几十家店铺还神采奕奕。
花上一整天的功夫,居然只是为了买一件衣服!
挑衣服有那么难吗?
价格合适、大小合适,穿着舒服,买就是了嘛!
有必要为了纽扣的形状、条纹的颜色、款式的老旧跑上整整一个下午吗?
她不累吗?
所以穿越之前的张绣对于逛街简直是深恶痛绝,特别是陪着女人逛街。
但在穿越以后,情况却发生了颠倒。
如今虽然也是在逛街,但却是女人在陪着他。
最关键的是不用一家一家的去试、去看、去挑选了。
这种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当然张绣逛街同样也有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观察风俗人情。
虽然他是一个现代人,但是有些在现代社会看起来很好很强大的市域善治方法不一定适合古代社会。
最典型的不外乎农业。
民以食为天。
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却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穿越以后,张绣更是深刻理解了这一句话。
在这个时代,只要你能让自己治下的一方百姓吃饱饭,那便已经算是一个优秀的主君了。
看起来要求很低,但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可偏偏就是这个极低的要求,有些人还做不好。
在这里就要点名批评袁术了。
每次想到这个问题,张绣就忍不住要把骷髅王拉出来鞭尸。
无他,实在是这家伙太过分了。
南阳这样一个天下第一大郡被他管了几年,愣是被祸祸到了三流水平。
等到了淮南,更是让治下区域出现了易子相食这种人间惨局。
现在再看收留了他的曹操,做得就要好多了。
比如就张绣这段时间的观察看来,曹操在许都一带设置的屯田所产生的效果居然比他在南阳、江夏推行的屯田制效果更好。
这让张绣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因为他实行的屯田制就是抄的曹操,还被贾诩、刘晔先后改良过几版,可效果竟然还不如曹操?
难道说曹操来了一招出口转内销,把他们改良过的屯田制又抄了回去?
但张绣在一番观测之后,却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方法上。
曹操采取的依旧是初版屯田制度。
募集流民,把无主和荒废的土地分给他们耕种,同时提供耕牛、农具,让他们集体从事生产,同时向他们征收租税。
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这就是国营集体农场。
或者换一个更为熟悉的词语——人民公社。
正因为曹操实行的屯田制是最早的版本,所以张绣很容易就发现一些弊端已经暴露了出来。
比如最初屯田民只需要按租用官牛的头数来缴纳租税。
但随着剩余的农地越来越少,现在许都已经改变了收租方式,由官府分给屯田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对土地的收获直接课税。
使用官牛者,租税为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五五开。
事实上,百分之五十的租税已经很高了。
在张绣治下,租税经过两次改良,最后定成了三七开。
不过屯田民不服兵役和劳役,可以一门心思从事生产,所以倒也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这都是小问题。
在张绣看来,屯田制真正的弊端并不在租税而在其他地方。
要知道曹操改许县为许都已经整整十二年了。
也就是说以许都为核心的豫、兖二州已经十二年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战斗了。
战乱平息、生产力恢复,十多年前居无定所的流民现在已经有了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难免会感觉这种集体化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自由。
此外,明明说好参加屯民不用参加兵役和劳役的负担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在许都的这几天,张绣就不止一次遇到过屯民被强制征用去参加劳动的事情。
综上所述,这种情况自然是阻碍了屯民的生产积极性,让他们产生了不满。
当然,如今这种趋势才刚刚冒出苗头,还不会酿成严重后果。
但张绣早早就跟贾诩、刘晔推演过,如果不加以优化,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曹操用的是原版屯田法,为什么效果还会比他们改良版的效果更好呢?
经过数日调研,这个原因终究还是被找到了。
怎么说呢,正是因为原因太过明显,所以反倒被张绣下意识忽略了。
这个灰犀牛事件便是——南北差距。
差距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人口。
尽管南阳是天下第一大郡,但豫州的人口密度却是天下第一。
6郡718余万人,比7郡630余万的人荆州更多,汝南、颍川、陈国、沛国皆是人口超百万的大郡。
其实这些年来,张绣已经很努力的去缩小差距了。
前任刘表做得也不错,一直以来都能据敌于州外,让荆州接收了大量躲避战乱的中原百姓。
等到三国中后期,荆州会成为四战之地,人口逐渐外迁。
但如今荆州有张绣当家做主,这件事情已经不会再发生了。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办法弥补南北的巨大差距。
克服困难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错。
可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想着急功近利、走捷径却是错的。
所以尽管张绣的头脑中有着近二千年以后的知识,也知道更加先进先进的生产关系,但在如今这个没有办法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选择符合这个时代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了。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阻碍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张绣现在已经做到了目前的极限,如果想要再进一步,搞不好就会成为第二个王莽。
这次就不用历史课本了,历史已经告诉他这条路走不通了。
既然南北差距的事实存在,正确地做法就是,巩固南方执政基础,不要再想着凭人力让南方在这个时代超过北方。
按照历史上的诸葛亮和这个世界的庞统订下的三分天下之计,入蜀。
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尊重客观规律办事。
这,才是王道。
想通了这件事情,张绣顿时觉得念头通达起来。
正想着继续跟老婆一起闲逛,前方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
张绣耳聪目明,闻听便是心中一动,对典韦说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第486章 张绣按住吕玲绮
不吹不黑,在曹操多年经营之下,许都的治安固然是没有达到路不识遗、夜不闭户的地步。
但是,在这个群雄割据的乱世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安稳平静的地方了。
不错,严格地说,这大汉天下如今依旧还处于乱世。
然而乱世归乱世,但眼下的形势却跟群雄讨伐董卓结束之后的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情况截然不同。
那一年,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导致征讨董卓的行为失败,结果表面上大一统的汉王朝自此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那个时期众人谁都看谁不顺眼,明明还是反董卓联盟的战友,结果讨伐董卓不成,相互之间却险些连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整个天下能够数得上名号的势力多如牛毛。
除了在长安挟持着汉帝刘协的董卓之外,刘焉、士燮、马腾、公孙度、刘虞、公孙瓒、张杨、袁绍、袁术、陶谦、孔融、孙坚……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就连袁绍这样后来一统河北的人物,那时也不过是渤海一郡的太守罢了。
曹操更是作为袁绍身旁的小老弟,这才为众人所熟知。
但到了如今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些诸侯大多数不是被人兼并攻灭,便是新人换了旧人。
其中益州刘焉和辽东公孙度的位置分别被其子刘璋和公孙康取代,刘虞被公孙瓒攻灭,公孙瓒被袁绍攻灭,袁绍被曹操打败……
事到如今,天下虽然依旧处于群雄割据的时代,但随着曹操北征乌桓结束,袁氏势力的覆灭,三分天下的雏形已经展现。
抛开在辽东自立王国的公孙康不提,如今还有实力的诸侯,北方就只剩下了曹操和西凉的韩遂、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