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88节

  张杨只有一郡之地,面对如今强势的曹操当然是没有办法。

  然而西凉却不同了。

  凉州共12郡40余万人品,称得上是地广人稀。

  不但人少,还很穷。

  然而由于它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士卒悍不畏死。

  自古以来,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至于凉州本身更是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

  所以真要说起来,占据着凉州的韩遂跟马腾还是可以跟曹操叫板的。

  然而此时的曹操就仿佛是官渡之战的袁绍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角光环发生了转移,就连上天都在帮他。

  就在曹操跟张绣、袁绍交战的这段时间,原本都已经结为异父异母亲兄弟的马腾和韩遂突然反目,也开始连年交战。

  这样一来,他们自是无暇东顾。

  反倒是曹操派出了钟繇前去劝和,以怀柔政策安抚二人。

  他以朝廷的名义封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还允许他们辟召掾属。

  这个嘉奖算是给两人各给了一颗甜枣。

  表面上看,曹操是想让两人和好。

  实际上他巴不得两人往死里打,最好一方的势力把另一方灭了才好。

  所以在不久之后,他再封马腾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

  此时曹操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拉拢马腾,藉此分化韩、马二人。

  这是阳谋。

  关键是这事还让他做成了!

  正因如此,所以曹操自己都觉得上天都在眷顾他。

  在顺利的平定了乌桓势力以后,曹操又接受了郭嘉的建议,下令钟繇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

  这件事情让马腾一度产生了犹豫。

  他担心自己一旦入朝,就会失去自由,从此为人所制。

  然而,迫于挟新胜之师的曹操压力,马腾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马腾入朝后,曹操对他倒还算是不错,拜为卫尉。

  东汉官制中,卫尉为九卿之一,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

  下设北宫、南宫卫士令,以分管南北宫,省去旅贲令。

  所以单这一点来看,曹操还是很慷慨的。

  除此之外,他还封马腾的两个儿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只让其另一子马超留守凉州,拜偏将军、都亭侯,统领马腾的部队,割据原来马家势力所在的“三辅”,依旧屯兵于槐里。

  马腾入朝为官,其子马超代替马腾和韩遂臣服朝廷,整个北方也算是被曹操所统一。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

  在没有穿越者张绣的那个世界里,曹操平定河北耗费了整整七年的岁月。

  如今这个世界有了穿越者张绣,曹操依旧还是用了七年的时间平定了河北。

  这一年,曹操五十四岁。

  可以说,从官渡之战的胜利到统一北方,曹操度过了他人生最充实的一段黄金时代。

  这一年,张绣同样也是收获不少。

  虽然没能把曹操继续拖在河北,但他终究是赶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前提前一步拿下了荆州,并且将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样一来,占有整个荆州的张绣也算是拥有了能够叫板统一北方的曹操的实力。

  比起历史上的刘备开局不知道好了多少。

  虽说称不上天胡,却也已经够的上天听了。

  根据张绣的情报部队传来的消息,回到邺城以后的曹操已经开始兴造人工湖玄武池。

  毫无疑问,人家这是在准备训练水军,明摆着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不过张绣也不虚他。

  正好这一次刘协也召见了江东孙吴势力,张绣便想趁这个机会正好跟孙家谈谈结盟的事情。

  只是让张绣觉得可惜的是,这次来许都的人是孙权而不是孙策。

  如果来的是孙策,几碗酒下去,张绣保证他拍着胸膛跟自己结盟,共抗曹操。

  换成孙权的话,恐怕就要麻烦一些了。

  当然,也仅仅只是麻烦一些罢了。

  毕竟如今江东的话事人还是孙策。

  想到这里,张绣愈发觉得自己当初救下孙策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否则江东的话事人换成孙权的话,面对眼下这个局面,他十有八九不会跟自己结盟。

  毕竟自己比起历史上的皇叔强太多了。

  历史上的孙刘联军,江东军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孙权并不担心战后的利益分配事宜。

  然而现在张孙联军的话,占主导地位的毫无疑问会是张绣。

  特别是在张绣拿下荆州以后,他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这样一对比,孙策越发显得比之孙权香了。

  所以此刻听到刘协问起,张绣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早就想好的说辞:

  “国家有所不知,曹贼如今已经返回邺城,大兴土木,目前正在开辟玄武池,显然是欲训练水军。”

  听到张绣随口说出“曹贼”二字,刘协和吴匡对望一眼,目光中皆是露出一抹喜色。

  他们知道张绣跟曹操不对付,却没想到张绣竟会直接把这件事情摆到台面上。

  这样一来,对于刘协自然是一件好事。

  “确有此事”,刘协点了点头,“朕还听闻他还兴建了铜雀台……”

  铜雀台?

  张绣闻言不禁一怔。

  这件事情他还真不知道。

  注意到张绣的表情,刘协又说得更详细了些。

  虽然叫做铜雀台,但真正名称其实是铜雀三台,即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

  因为受到了杜牧那首《赤壁》的影响,张绣一直以为铜雀台就是用来搞娱乐的。

  但听完了刘协的解释,张绣这才恍然大悟。

  曹操之所以会修建铜雀台,主要有政治、军事、文娱三方面的原因。

  军事作用最好理解,就是为了储备物资,打造防守用的堡垒。

  铜雀三台和玄武池同时兴建,因为位于城中且比较高,所以也可以充当军事指挥之所。

  政治作用才是真正体现了曹操的野心。

  自古以来就有轩辕台、帝尧台、帝舜台。

  夏有璇台、钧台,殷有鹿台、南单台,周有灵台、重碧台,秦有章台、凤凰台、望海台、琅琊台。

  到了两汉时期,西汉有柏梁台、渐台、神明台、八风台、思子台,东汉有云台。

  曹操如今兴建铜雀三台,他是想干什么?

  要知道东汉著名经学大师许慎曾在《五经异义》中说过:

  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

  时台,以观四时、施化。

  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但有时台、囿台也。

  这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筑造三台是天子的特权,诸侯地位低下,只能建造二台。

  如今曹操身为汉臣却准备筑造三台,在想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正因如此,刘协在得到消息以后才会迫不及待的召见张绣、刘备、孙策三人。

  因为他已经感觉到,曹操这次前往邺城以后,想要自立的想法越来越明显了。

  恐怕将来三台建成,他就要图穷匕见了。

  除去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作用之外,铜雀台最后才是文娱设施。

  因为曹操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邺城打造成北方的文化中心,所以铜雀台在非战之时就会对著名的文豪才子开放,供文人墨客在此娱乐,吟诗作句,也算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毕竟曹操也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

  至于到底有没有“铜雀春深锁二乔”,刘协表示“他不好说”。

  刘协觉得不好说,但凭借着张绣对曹贼的了解,他觉得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有的。

  特别是在大桥和小桥嫁给自己以后。

  总之,既然曹操想要兴兵南下,以张绣的性格自然是决定要跟他大干一场。

  对此刘协自是求之不得。

  在他看来,曹操败得越惨,他对朝堂的控制力度就越弱。

  那样一来自己的机会也就越大了。

  张绣则是笑而不语。

  一方通行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即便我真的变弱了,但那也不代表你变强了!”

  此时此刻,张绣真的很想给刘协说上一句“人,一定要靠自己!”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没有好结果的。

  不过这话不太好说。

  毕竟张绣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匡扶汉室”的状态。

首节 上一节 48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