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63节

  不过审配也没有大意,如今曹军的主力都去追袁尚和诸葛亮了,等到他们回来加快挖掘速度,那就不能不防了。

  只可惜城中可战者不多,偏偏又断了粮,所以审配也不敢下令冒险出城干扰。

  毕竟现在他已经没了后援力量支持,所以还是谨慎为上。

  最终审配传下命令,安排专人仔细注意曹军动向。

  一旦发现对方行动有异,那便立刻来通知他。

  可惜的是,这段时间城内的高压态势早就让一众士卒受不了了。

  偏偏审配在离开城头之时为了士气,还说出曹军挖得太浅没有用这种话。

  结果负责盯哨的士卒也就放松了警惕,并没有严格执行审配的命令。

  等到天色变暗,眼看没什么动静,于是也就把这活安排给其他人,自去休息。

  其他也是层层转包,等到最后还盯着曹军的就只剩下了两个人。

  结果一个打起了盹,另一个也没好好观察。

  就这样,悲剧发生了。

  当天夜里,曹操果断添加了十倍军士,全力以赴发掘。

  等到第二天天亮,一条深二丈的掘堑便赫然出现在众人视线当中。

  有道是水火无情。

  当漳水被引来灌入城中之的那一刻,一切都迟了。

  不到片刻,邺城水深便已达数尺。

  审配得到这个消息,眼前一黑,一口老血喷出,当场晕了过去。

  他这一晕,邺城顿时就失了主心骨。

  再加上城中本就没有粮草,短短数日过后,城中军士已经饿得头晕眼花,再难为战。

  这还不算,早早就投降了曹操的辛毗来到城外,用枪挑起袁尚丢下的印绶衣服,声称袁尚已死,开始招安城内之人。

  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投降的声音渐渐变得越来越大。

  假如审配再昏迷几日,邺城十有八九就要在这双重打击下投降,之后的一系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可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就在辛毗招降的时候,审配终于醒了过来。

  当他得知此事,不禁勃然大怒。

  想当初,袁绍还没有确立继承人,那时他跟逢纪支持袁尚,郭图和辛评支持袁谭。

  双方虽不至于势成水火,但互相看不顺眼却是肯定的。

  不过最终袁绍还是选择了袁尚。

  这也代表着审配、逢纪一方获得了胜利。

  可惜的是这场战斗并没有结束,由于袁绍是在临死之前才指定袁尚为继承人,所以袁谭自然不服。

  他不但说是审配矫诏更改了遗嘱,还说是袁尚药死了袁绍。

  结果两兄弟谁都不服谁,打来打去,徒增内耗。

  原本诸葛亮凭借着极其优秀的操作拉了他们一把,可没想到这却成了袁家的回光反照。

  曹操刚一离开,两人又继续打了起来。

  就连袁熙和高干也起了别样的心思。

  结果导致强大的河北袁氏开始迅速衰败。

  最让审配无法容忍的就是,当初袁谭说袁尚药死了袁绍。

  结果后来证明袁绍的确是被人药死的,但药死他的那个人却是袁术。

  偏偏袁谭还跟害死自己父亲的仇人混在一起,还一起投降了曹操这个袁绍的夙敌!

  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认贼作父、数典忘祖、道德沦丧、丧心病狂。

  辛毗对于自己分裂了袁氏的行为不以为耻,竟然带头领兵攻打冀州,更是做出了枪挑袁尚印绶衣服这种极尽羞辱之举,简直是罪不容诛!

  如今回想起辛评、辛毗这两兄弟败坏袁氏基业的行为以后,他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愤怒。

  原本就性格刚烈冲动的他在恢复了行动能力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逮捕了辛毗在邺城的全家老小。

  然后直接命人在城上当着还在招降的辛毗的面给全部斩杀。

  辛毗万万没想到,自己招安的行为居然害了全家老小,不禁在墙下嚎啕大哭起来。

  事已至此,招降的事情显然是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了。

  曹操见审配如此果决,反倒是对他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在他看来,审配杀人全家这件事情其实并不算什么。

  毕竟审配原本就性格偏激,以他的价值观极度鄙视辛毗之流,杀其全家也不足为奇。

  不过如今辛毗到底是自己人,该安抚的还是要安抚,所以他便即下令让人将辛毗叫了回来,打算过两天再说。

  反正邺城被大水漫灌,城中断粮,破城就在这两天,他也不着急。

  不过意外来得总是比想象中更快。

  扭转了局势的人是一个叫审荣的小人物。

  他是审配的从子,而且是那种不怎么受重视的从子。

  因为资质平平,所以公私分明的审配并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侄子就加以优待,只是让他当了一名普通的书吏。

  可偏偏这个审荣是从小跟辛毗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兄弟。

  如今眼见辛毗家属被从父害,不禁觉得审配心狠手辣,实在是太过分了。

  就算辛毗枪挑袁尚印绶衣服的行为有些不妥,可叔叔也犯不着杀了他全家吧?

  有道是祸不及家人,叔叔审配这样做实在是太残暴了!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做点什么,来改正审配的错误。

  于是他便写了一封密信,以弓箭射到城下。

  信是写给辛毗的,内容是告诉他自己愿意替曹军开城门,不过前提是曹操要答应不能滥杀无辜。

  此时城中早已人心惶惶,再加上审荣做得隐秘,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被人发现。

  城外的曹军士卒很轻易的便将这封写给辛毗的信转交给他。

  辛毗一看信的内容,二话不说就将此书献给曹操。

  从辛毗处得知审荣是一个可信之人以后,曹操当即下令,等进入冀州以后,不许杀害袁氏一门老小。

  至于冀州军民,凡有降者皆免死。

  第二天一早,审荣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支开旁人,打开了邺城西门。

  早有准备的辛毗当即跃马先入,其余军将紧随其后,杀入冀州。

  自此,这座十数年来不曾被破坚城终于第一次被攻陷了。

  此时的审配还在东南城楼上,当听到曹军进城的消息以后,只觉得眼前一黑。

  他知道邺城要破,可没想到竟会如此之快。

  不过他到底是一条硬汉,这一次愣是强行挺住,没有像之前得知水淹邺城那次一般失去意识。

  眼见曹军已经进城,他干脆组织人手,开启了最后的反击。

  在审配的带领下,还愿意追踪他的将士们跟进城的曹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审配本人更是亲自上阵,没过多久,鲜血便染红了全身衣裳。

  只可惜个人的武勇终究难以逆转整个局势。

  邺城士卒又被水泡、还断了粮,战斗力已经低到了极点,便是审配自己这段时间都没能填饱肚子。

  纵然靠着一时的热血上头取得了一点点战绩,终究还是难以为继。

  更何况曹军得到命令,大声喊着投降不杀。

  这虽然是攻心之计,却也是无法阻止的阳谋。

  随着越来越多的袁军士兵放下武器,不再反抗,审配见此情况,便知大势已去。

  他不愿投降曹操,又担心自刎以后尸体会遭到辛毗报复,干脆找到一口枯井,打算跳井自杀。

  万万没想到他命不该绝,还没跑到井边就被进城扫荡的徐晃给撞到了。

  审配自然不是五子良将的对手,轻而易举便被其生擒,绑出城来。

  有道是冤家路窄,许晃押着审配出城的路上,恰好跟辛毗撞上。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看到被五花大绑的审配,辛毗恨得咬牙切齿,直接抽出马鞭一鞭又一鞭朝着审配的脑袋抽去:

  “贼杀才!汝今日死矣!”

  审配被抽得满脸是血,却是面不改色,大声回骂:“辛毗狗辈!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杀汝也!”

  辛毗没想到审配事到临头还这般嘴硬,马鞭抽了几下尚觉不过瘾,干脆直接拔出了腰刀。

  然而审配却大笑着说道:“辛毗贼徒,汝便对吾恨之入骨,今能亲自杀吾否?”

  辛毗闻言便要一刀砍去,却被徐晃拦了下来。

  审配的话没有说错,此时能够处置审配的人是曹操。

  辛毗打他一顿出气,那没问题,毕竟人全家都被审配给杀了。

  可是他却万万不能把审配给弄死了。

  徐晃这一番话说下来,辛毗也知道他说得对,遂跟着徐晃一同去见曹操。

  他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让曹操把审配给砍了!

  徐晃押解着审配见到曹操的时候,他虽然满脸都是鲜血,但性命却是无碍。

  曹操对于审配此人还是挺感兴趣的,问清是辛毗动的手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好在如今大局已定,看着已经成为阶下囚的审配,曹操忍不住就想逗逗他,于是开口问道:

  “审正南,汝知献门接我者乎?”

  审配摇了摇头,实话实说道:“不知。”

  围观众人闻言,一起哈哈大笑起来,附近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曹操也适时地公布了正确答案:“此门乃汝侄审荣所献也。”

  审配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小儿不行,乃至于此!”

  先前还感慨袁家一代不如一代,没想到自己家也是不逞多让。

首节 上一节 463/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